漁業作為農林牧漁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新時期大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興旺與否、發展如何都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援,但是,投資有風險,入行須謹慎,水產養殖行業也是如此,特別是特種水產品方面投資新建養殖專案,風險更大。在筆者從事一線水產技術推廣的這些年,親眼目睹了一些養殖戶從高調投資建設到艱難維持經營,甚至有的失敗退場的整個過程,所以對水產養殖行業所面臨的風險略為了解。在此,透過分析水產養殖創業的風險點,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
水產養殖的積極作用
1. 提供優質蛋白源。水產品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蛋白質含量較高,易於消化吸收。
2 . 拓寬投資渠道。在返鄉創業、自主創業的大環境下,因漁業管理相對簡單、人員技術要求不高等特點,投資漁業可以作為創業發展的切入點,為創業投資提供一個可選擇渠道。
3 . 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土地流轉後,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後期的生產管理等都需要人工,考慮到距離近、能顧家、熟悉本地情況等優勢,一般養殖場都會僱傭一些當地人作為養殖管理的具體執行者,從而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問題,增加周邊農民收入。
4 . 增加農村經濟收入。土地流轉給水產養殖企業後,農民可以進城進企業務工,增加其勞動收入。同時村集體可以收取溝渠路道共同土地的租金、日常管理費用等,壯大村集體資金來源。另外,隨著稻(藕)漁綜合種養、立體種養技術的推廣,在收穫農產品的同時,還能收穫水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地多收”。
5 . 休閒遊玩好去處。隨著旅遊的發展,一些農家樂、漁文化等休閒活動漸漸進入百姓生活,更多人願意走出城市,前往農村,在漁村、漁場等地釣魚、摸魚,體驗漁事,品嚐漁產品。
水產養殖投資的內在風險
1. 病害風險。規模化養殖容易造成病害頻發,而生病的魚吃食較少,甚至不吃,因此用藥治療起來也較為困難。同時,由於經驗不足,苗種採購不當,引進的一些苗種本身就帶有病原,特別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如對蝦的白斑綜合徵,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透過改善環境、增強機體免疫力來減少發病率。
2. 技術風險。水產養殖看似簡單,但要養好一池魚,實現盈利,技術和經驗必不可少,而且是貫穿於整個養殖週期,特種水產品養殖,對技術要求則更高。苗種的選擇、日常管理、防病治病、投餵管理等都直接影響著病害發生率、藥品投入、水產品品質和產量等,最終決定你投資成敗。
3 . 外來汙染風險。在一些水源不充足、水系不發達的地方,只有等到農業用水時期,才能有水可用,或只能自打機井抽取地下水。在灌溉時期,溝渠內堆積的汙染物秸稈等或農藥包裝殘留隨水流動,如果此時引水入塘,容易造成水產品死亡或其他應激反應。同時,由於規劃不科學、環保處理不達標,周邊一些養殖場或生活垃圾汙水也會危害到養殖安全。
4 . 政績觀風險。一些鄉鎮為了完成招商引資工作或農業結構調整等任務,對投資客商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在簽訂合同後,或由於客觀原因等,承諾的修路建渠等基礎工作滯後,影響基地生產的順利開展。
6 . 其他不確定因素。即使考慮再周全,日後也會出現這樣那樣問題,比如溝渠路道面積和今後使用問題、樹木青苗賠償問題、墳地遷移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多與當地百姓有關,為了儘快開工,一般都花錢消災。另外還有小機率事件,如2010年食用小龍蝦出現橫紋肌溶解等導致小龍蝦滯銷。
應對措施
1 . 加強農村土地規劃。以鄉(鎮)土地總體規劃為依據,堅持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原則,統籌考慮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相關規劃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農用耕地、村莊建設、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等各項用地,制定並嚴格執行一個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合理佈局,減少重複投資,對於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專案請進來並積極幫扶,堅決杜絕“產業跟著領導換”,防止出現“今天建、明天拆”的不良現象。
2.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鄉鎮村委領導在進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地水系、土壤結構、村組佈局現狀、現有產業、農村勞動力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招商活動,詳細考察投資者綜合條件。同時,在後期投資管理過程中,積極為投資者排憂解難,解決問題,幫助其儘快步入正常生產的道路上來,確保招引一個、發展一個、壯大一個、帶動一片。
3 . 正確評估自己財力。投入資金主要用於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苗種、飼料、漁藥等,以土地租金、苗種、飼料等佔比較大,這三個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充分評估自己的實力,不能把生產過程想象得一帆風順,要預留一部分資金用於應急,能應對下一個生產週期為宜。
4 . 投資之前考慮周全。在考察投資時,應多向當地水產同行瞭解投資、民風情況,多向當地百姓瞭解政府為民服務意識和工作作風情況,到水產部門尋求幫助,瞭解轄區內各鄉鎮總體情況,選擇水系好、民風好、政府作風好的地方投資養殖。在與當地政府、村委等單位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前,要把各種問題考慮全面,想到的問題一定要落實到合同中去,避免以後在某些問題上相互推諉扯皮。
5 . 技術力量要有保證。想要養好一池魚,實現投資盈利,技術和經驗還是必不可少的。要麼自己具體從事過養殖,有一定經驗和技術,懂得生產管理;要麼聘請專門的技術員,從事精細化管理,減少用藥量,降低餌料浪費,實現收益最大化。
6 . 提升市場資訊的洞察力。“花無百日紅”,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關注水產行情並做好記錄,瞭解一定區域內新增加的養殖規模,客觀分析苗種供求和養殖後期收益情況,做到養殖投資不跟風,錯峰投資,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利潤。
漁業作為農林牧漁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新時期大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興旺與否、發展如何都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援,但是,投資有風險,入行須謹慎,水產養殖行業也是如此,特別是特種水產品方面投資新建養殖專案,風險更大。在筆者從事一線水產技術推廣的這些年,親眼目睹了一些養殖戶從高調投資建設到艱難維持經營,甚至有的失敗退場的整個過程,所以對水產養殖行業所面臨的風險略為了解。在此,透過分析水產養殖創業的風險點,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
水產養殖的積極作用
1. 提供優質蛋白源。水產品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蛋白質含量較高,易於消化吸收。
2 . 拓寬投資渠道。在返鄉創業、自主創業的大環境下,因漁業管理相對簡單、人員技術要求不高等特點,投資漁業可以作為創業發展的切入點,為創業投資提供一個可選擇渠道。
3 . 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土地流轉後,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後期的生產管理等都需要人工,考慮到距離近、能顧家、熟悉本地情況等優勢,一般養殖場都會僱傭一些當地人作為養殖管理的具體執行者,從而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問題,增加周邊農民收入。
4 . 增加農村經濟收入。土地流轉給水產養殖企業後,農民可以進城進企業務工,增加其勞動收入。同時村集體可以收取溝渠路道共同土地的租金、日常管理費用等,壯大村集體資金來源。另外,隨著稻(藕)漁綜合種養、立體種養技術的推廣,在收穫農產品的同時,還能收穫水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地多收”。
5 . 休閒遊玩好去處。隨著旅遊的發展,一些農家樂、漁文化等休閒活動漸漸進入百姓生活,更多人願意走出城市,前往農村,在漁村、漁場等地釣魚、摸魚,體驗漁事,品嚐漁產品。
水產養殖投資的內在風險
1. 病害風險。規模化養殖容易造成病害頻發,而生病的魚吃食較少,甚至不吃,因此用藥治療起來也較為困難。同時,由於經驗不足,苗種採購不當,引進的一些苗種本身就帶有病原,特別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如對蝦的白斑綜合徵,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透過改善環境、增強機體免疫力來減少發病率。
2. 技術風險。水產養殖看似簡單,但要養好一池魚,實現盈利,技術和經驗必不可少,而且是貫穿於整個養殖週期,特種水產品養殖,對技術要求則更高。苗種的選擇、日常管理、防病治病、投餵管理等都直接影響著病害發生率、藥品投入、水產品品質和產量等,最終決定你投資成敗。
3 . 外來汙染風險。在一些水源不充足、水系不發達的地方,只有等到農業用水時期,才能有水可用,或只能自打機井抽取地下水。在灌溉時期,溝渠內堆積的汙染物秸稈等或農藥包裝殘留隨水流動,如果此時引水入塘,容易造成水產品死亡或其他應激反應。同時,由於規劃不科學、環保處理不達標,周邊一些養殖場或生活垃圾汙水也會危害到養殖安全。
4 . 政績觀風險。一些鄉鎮為了完成招商引資工作或農業結構調整等任務,對投資客商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在簽訂合同後,或由於客觀原因等,承諾的修路建渠等基礎工作滯後,影響基地生產的順利開展。
6 . 其他不確定因素。即使考慮再周全,日後也會出現這樣那樣問題,比如溝渠路道面積和今後使用問題、樹木青苗賠償問題、墳地遷移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多與當地百姓有關,為了儘快開工,一般都花錢消災。另外還有小機率事件,如2010年食用小龍蝦出現橫紋肌溶解等導致小龍蝦滯銷。
應對措施
1 . 加強農村土地規劃。以鄉(鎮)土地總體規劃為依據,堅持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原則,統籌考慮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相關規劃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農用耕地、村莊建設、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等各項用地,制定並嚴格執行一個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合理佈局,減少重複投資,對於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專案請進來並積極幫扶,堅決杜絕“產業跟著領導換”,防止出現“今天建、明天拆”的不良現象。
2.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鄉鎮村委領導在進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地水系、土壤結構、村組佈局現狀、現有產業、農村勞動力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招商活動,詳細考察投資者綜合條件。同時,在後期投資管理過程中,積極為投資者排憂解難,解決問題,幫助其儘快步入正常生產的道路上來,確保招引一個、發展一個、壯大一個、帶動一片。
3 . 正確評估自己財力。投入資金主要用於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苗種、飼料、漁藥等,以土地租金、苗種、飼料等佔比較大,這三個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充分評估自己的實力,不能把生產過程想象得一帆風順,要預留一部分資金用於應急,能應對下一個生產週期為宜。
4 . 投資之前考慮周全。在考察投資時,應多向當地水產同行瞭解投資、民風情況,多向當地百姓瞭解政府為民服務意識和工作作風情況,到水產部門尋求幫助,瞭解轄區內各鄉鎮總體情況,選擇水系好、民風好、政府作風好的地方投資養殖。在與當地政府、村委等單位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前,要把各種問題考慮全面,想到的問題一定要落實到合同中去,避免以後在某些問題上相互推諉扯皮。
5 . 技術力量要有保證。想要養好一池魚,實現投資盈利,技術和經驗還是必不可少的。要麼自己具體從事過養殖,有一定經驗和技術,懂得生產管理;要麼聘請專門的技術員,從事精細化管理,減少用藥量,降低餌料浪費,實現收益最大化。
6 . 提升市場資訊的洞察力。“花無百日紅”,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關注水產行情並做好記錄,瞭解一定區域內新增加的養殖規模,客觀分析苗種供求和養殖後期收益情況,做到養殖投資不跟風,錯峰投資,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