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下江南

    傳統媒體,在細分行業還有一定的價值。作為行業內參,需要精準發行,也可以做付費訂閱。需要轉變思路,抓住核心競爭力,做少數派的陣地,同時也利用先進的工作工具。

  • 2 # 初心線上

    一:好東西不會消亡

    一本書和一本電子書,同樣的內容,擺在桌子上,你選哪個?

    廣播,那些美好的夜晚和聲音沒有消逝。最近聽說廣播又復興了,隨著汽車和出租的盛行。聲音比電視熒屏更自由,更有穿越長途和黑夜的力量。

    最近不是又流行聽相聲、做手工、畫畫、聽音樂劇了嗎?小學課堂不是又重新開設了傳統的毛筆書法課程,將取消的算盤重新加入數學課本了嗎?

    報紙讓人靜下來,可以關掉一部分世界的嘈雜。

    二:報紙裡有不可替代的情感

    報紙不怕斷電、斷網路。報紙有特別的油墨清香,電子報沒有。

    報紙可以自主閱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型別、版面甚至品味。

    還有,那些不可替代的美好情感:

    記得嗎?以前每個班級有一個閱報欄,報紙被一期期夾在一起。連負責每個週三去取報紙的宣傳委員都顯得很文藝,連那個夾報紙的鐵夾子都彷彿在閃閃發光。

    以前寫情書,竟然別緻地從報紙上剪下字,拼成一段話。這樣,萬一被拒絕,對方就不會認出自己的字跡。

    以前做剪報,家裡的漿糊用得特別快。那些令人感動或給人啟發的“豆腐塊”,能存放好久。沒事的時候,不是開啟手機不停地按鍵,而是翻開厚厚的剪報本,和家人一起分享、品讀。總是,為一個笑話、一則生活小常識、一篇小文章而會心一笑。

    以前每逢月初,就到街道拐角處的報亭前守候,多有味道啊。連報亭的大媽都成了你的熟人,每次沒等你開口就遞上你想要的報紙。還有那種苦苦期待、久盼重逢的鄭重、珍惜和喜悅嗎?

  • 3 # 天門嘉哥

    我覺得紙媒不會消失。

    首先,不論是新媒體還是紙媒,拋開傳播載體的不同,其實在本質上它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在新媒體出現之前,紙媒作為媒體資訊傳播的主要的載體,它承載的不僅僅是傳遞資訊這樣簡單的使命,其中紙媒的代表,報紙,從誕生至今已經歷漫長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手抄新聞、新聞書到後來的週報、日報、都市報,報紙作為最有公信力的媒體之一,它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則不言而喻。

    其次,由於技術的革新,新媒體的出現讓在行業內屹立了百年的紙媒面臨了空前的危機,這看似是歷史的必然,也恰恰是歷史的機遇,雖然新媒體因為資訊傳遞速度快、分享高、互動及時等很多的優勢,但是在資訊真實正確性上面還有很遠的距離,其實說紙媒的衰敗,我覺得更多的意義上面則是說的是它的載體的衰敗,因為紙媒互動性、時效性弱的先天不足,這確實是從根本上桎梏了它前進的腳步,但是這不代表它沒有繼續前進的空間,更加不至於直接消失。

    最後,在新媒體一路高歌猛進的過程中,如果說從2008年開始,唱衰紙媒的論調就一直出現,那麼到了2019年的今天,新京報、澎拜新聞等紙媒的屹立不倒都證明著紙媒頑強的生命力,我們的媒體行業也才意識到,其實紙媒的存在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加上最近行業內對於新媒體行業各種亂象的整治,我們會發現新媒體行業的發展目前缺少的恰恰就是紙媒身上對於信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的把握,所以其實新媒體和紙媒他們不是競爭對手,他們應該是要相互結合才是最好的結局,這即是紙媒的機遇也是新媒體的機遇。

  • 4 # 江口四葉

    我想是的。

    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同樣適用於紙質媒體與新媒體。

    不說別的,現代人閱讀習慣已經與以前完全不同,單是這點,紙質媒體就沒有繼續堅挺的支撐。

    對於紙質媒體是不是靠老人養活,我想還有一個,那就是政府機關、單位依舊還是紙媒體的使用者。

    所以紙媒體目前看暫時不會消亡,但是一定沒有更好的發展。

  • 5 # 清風202069780

    在這網際網路、電子傳媒盛行的時代,紙質傳媒的發展市場可以說相比以前受限甚至萎縮。比如90年代各種報刊亭滿大街都是,而且銷量也很高,而這幾年在街上幾乎看不到還有報刊亭了,不是拆了就是轉行了。但現階段並不能說紙質傳媒就會淘汰。它也有自己的優點:1.閱讀方便2.同樣的內容,紙質的和電子版的話,我更傾向於紙質版的,用眼沒那麼累。3.易於儲存。4.看紙質版的傳媒是一步分人的習慣。

  • 6 # 我一定完成營養目標

    我的觀點:紙質傳媒不會消失,如同書籍一樣,有其他方式可以傳播,但無法代替。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使用著的傳媒,不可能消失。雖說電臺、電視、電腦、手機是近百年才出現,並且確實頂替很多紙質傳媒的功能,但是也永遠無法消滅紙質傳媒。

    看書讀報更多是一種精神享受,這種快節奏的網路傳媒,和大多低水平機打內容是無法滿足的。

  • 7 # 攝匠馬亮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在它勢不可擋的推動下,紙媒開始了最佳化思考和迸發創新,這是媒介融合帶來的契機。內容作為紙媒長期以來的優勢應該被繼承發揚,媒介融合時代使用者生產內容已經成為新常態,然而傳統媒體不應該成為新媒體的附庸,必須創新新聞生產思維,用傳統媒體長期積澱的情懷嫁接新興的技術,與時俱進,審時度勢,大力革新,才是傳統媒體轉型開闢一條光明的指南。

  • 8 # 令狐不二

    電子媒體的到來確實給了紙質媒體帶來巨大的衝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必須承認歷史的進步,這是任何事物都無法避免的。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事物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遠的不說,20多年前興起的BP機曾經帶給我們很多便利,但隨著手機的快速普及,BP機很快就被淘汰了。當然,BP的淘汰週期較短,但我們可以從此找到規律。那就是任何事物只有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能有它存在的空間和價值。

    那麼,電子媒體和紙質媒體哪個更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呢?答案不言自明,電子媒體因其快捷的傳播速度,更加立體化的媒體內容帶給我們更多彩的閱讀體驗,它使得單調的文字有了聲音、畫面,這是傳統紙質媒體無法比擬的。我在機關上班,單位有100多人,除了寫材料的時候需要從紙質報紙上找些素材和依據,其餘時間竟然沒有人看報紙,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在民間,已經基本沒有人訂閱報紙了,如果靠市場來支撐,我認為紙質媒體已經走到陌路。

    有句話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把“我”看做是歷史,我相信從事媒體的朋友應該有自己的答案了。

  • 9 # 家住嫩江

    對於紙媒,我比較喜歡看。

    電子閱讀,總是讓人靜不下心來,浮躁之氣太重,但那也沒辦法,時代進步了,現在的紙媒體,也逐年在減少,雖然說不會全消亡,剩下的也不會太多。

    我個人還是希望紙媒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

  • 10 # 文都楊稼

    紙媒的生存空間遭到擠壓主要有兩個原因。

    1,智慧手機大眾化普及,電子閱讀帶來的及時便捷是報紙無法跟進的,報紙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自費訂報閱報的群體,大多是六十歲以上不愛好手機上閱讀的老年人,且這些老年人在整體中少之又少。

    2,報紙方的原因,報種多多,令訂閱者撲朔迷離;報業版面增多,可讀性的文章很少,一份晚報幾十個版面從頭看到尾,看看醒目的標題就看完了,有些處字型大,排版松疏浪費資源;有些處字型小,老年讀者又看不清;現在的報紙是編者、作者、讀者間互不溝通,編者閉門造車,作者看準效益,讀者有權棄讀。

    由此,紙媒生存被擠壓是可想而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才能把27歲的人弄進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