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老鷹航空
戰爭,可不是電子遊戲,透過狙擊戰術來消滅敵方指揮官,達到戰爭勝利,那只是一些影視藝術作品中的想象畫面而已,在實際戰爭中這是極其不現實的事情。
其次,戰局不會因為一個人的犧牲而改變,就是高階指揮官也不例外,別忘了,有一種軍官叫做副職。
班長犧牲,副班長接替;
排長犧牲,副排長接替;
連長犧牲,副連職接替;
營長犧牲,副營長接替;
團長犧牲,副團長接替;
旅長犧牲,副旅長接替;
師長犧牲,副師長接替;
軍長犧牲,副軍長接替。
如此等等。
最後,糾正一下,狙擊手也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反狙擊作戰面前也存在犧牲的可能,所以,目前世界各國狙擊作戰主要應用在反恐、特種作戰方面,正面大規模對抗時,狙擊手的價值就沒有那麼高了。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3 # 米格走廊上的佩刀
不能,首先沒有哪個高階指揮官會傻到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跑到前線去並且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其次就中低層指揮官而言往上一級指揮官陣亡或者受傷時指揮權將由下一級代替指揮,不存在說狙擊手幹掉了指揮官就能獲得大獲全勝,只能說如果狙擊手幹掉了指揮官可能會瓦解敵人的一兩次進攻 ,但這種機率比中彩票還低,醒醒吧,這個機率我先去買彩票。
-
4 # 冰雹藍天
作戰中一方擊斃對手的指揮官能否獲得全勝關鍵是看這位指揮官的職位來定,更多的時候這種情況並不會對於整個戰局造成重大的影響,只是會對於整個戰局的某一個區域性造成延遲。
“斬首”行動是自第一次海灣戰爭以來的一個非常有名的軍事術語,其本質就是在全面戰爭爆發前透過非常規的手段,運用特種作戰力量將對手的最高指揮官擊斃,從而獲得對手整體戰略思維、意識或者決心等方面的改變,進而改變整個戰場態勢來取得勝利。在這種戰場態勢下,整個戰局將發生大的逆轉,或許可以獲得如題目中所述的勝利。
但是在更多的時候,擊斃高階指揮官或者中下層指揮人員並不能影響整個戰場的態勢。每個國家的軍隊都有完整順延的規定,順位接替指揮是高效和對於戰場環境巨大的補充。
打個比方作戰中一個連隊的最高指揮官連長掛了,按照之前的交替規定,會由副連長接替並繼續完成作戰任務。從這角度來看,並不會對於這個區域的防禦或者進攻作戰產生大的影響,頂多就是延遲了進攻的速度。
但是一旦這場戰爭的決策者被敵“斬首”,那就意味著整個戰場最主要的下定決心者所制定的整個作戰方案或許會被繼任者全盤否定,或者說完全出現相反的結局,如果是這樣戰爭也就會朝著雙方希望的或更加劇烈的程度發展。
-
5 # 軍機圖
雖然指揮官在作戰行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作戰行動的指揮和決策都需要指揮官親力親為,但絕不是說指揮官陣亡後一支部隊就會失去作戰能力。
現代軍隊與古代軍隊最顯著的不同,就是下層軍人並不依附於上層指揮官。由於軍事體制的模式化和正規化,一支軍隊無論主官發生什麼問題,只要具有軍事指揮素質上合格的新一任主官作為替代,軍隊就能夠保持完整的指揮鏈,從而避免產生因“群龍無首”而折損作戰能力的情況。
以中國軍隊為例,中國軍隊在基層部隊中普遍設立有幹部代理人制度,在進行軍事行動前,主官要按序指定各個代理人,以防止出現主官無法指揮或陣亡時無人指揮的局面。而在美軍當中,則設立有號稱“士兵之母”的軍士長。作為軍事主官的副手、以及在士兵中具有一定人望的“兵頭”,在軍事主官陣亡的情況下,軍士長也能代替部分指揮職能。
另一方面,軍事行動中的指揮決策也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往往需要軍事主官、副職軍事主官、參謀人員等協商完成。即便軍事主官陣亡,其他人員仍然能夠繼續擔負指揮和決策職能。在軍事行動當中,除在進行決策時往往要避免將全部指揮人員集中於一地,目的就是防止被敵方集中打擊。因此,擊斃敵方指揮官,雖然能夠致使敵方的軍事指揮產生一定程度的混亂和困難,但並不能完全阻斷敵方的軍事行動,更談不上大獲全勝。
-
6 # 兵說
杜甫的詩寫的好:“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雖然古人在射殺敵人時並不是先射馬,但是擒賊先擒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有人就在想,戰爭中讓我方狙擊手幹掉敵方的指揮官,我軍豈不是大獲全勝?這種想法把戰爭想的太簡單了,先不說狙擊手是否能幹掉敵方指揮官,就算是幹掉了敵方指揮官,也不見得能夠大獲全勝。
在戰場上,職位越高的指揮官離前線越遠,除此之外,指揮部周圍還會有大量警衛人員,狙擊手要想下手難度可想而知。狙擊手真正能擊殺到的指揮官只是那些基層指揮官,擊殺一兩個基層指揮官整個戰局的影響並不大。抗戰初期日軍的射擊精準度極高,在淞滬會戰時期,他們甚至還派出了一批手持97式狙擊步槍的神槍手對國軍機槍手、軍官進行射擊,此舉雖然使國軍基層軍官死傷慘重,但是將士們還是頑強地抗擊日軍。
戰爭中幹掉對方指揮官最多挫敗一下對方的銳氣,從而影響對方士氣,但對全域性影響並不是很大,畢竟作戰部隊的指揮官都是有預備人選的,而狙擊手射殺的目標也要很多,並不侷限於指揮官。如今,狙擊手也只能在城市巷戰中發揮一下優勢,在正面大規模作戰時他的價值就沒那麼大了。
-
7 # 不正經的軍棍
這個很難說,如果僅僅是一場戰鬥的話,還有可能,但是如果是一場戰役一場戰爭,殺掉指揮官,根本就沒有用。一個正規的軍事組織,一個國家,不可能只是一個指揮官,殺掉指揮官就取勝,基本是不可能的。
指揮官死了,換一個就是了
我們先看個電影,刺殺希特勒。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殺掉了希特勒,然後戈林上臺,殺了戈林,希姆萊上臺,走了一個變態換了另一個變態,這有什麼區別?”。事實就是這樣,一個完整完善的軍隊,領導人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有一整個領導體系,一個完善的指揮系統,各方面都有應急預案。
一號死了,二號接替,繼續工作,這就是應對措施,很簡單。不光最高指揮官死了是這樣,基層部隊也是如此,連長犧牲了,副連長接替,軍官都死光了,找個資歷最老的繼續領導。尤其是指揮一整個軍隊,在一個完善的體系中,一個人並不算什麼。
刺殺的難度
對等的戰爭中,斬首行動其實是很難的。狙擊手想刺殺一個軍隊的主官,這個真的難,指揮官附近的警衛不是吃素的,想接近,根本就不可能。而這種重要的刺殺行動,根本就不可能將狙擊陣地設定在千米之外的地方,千米之外看都看不清,很難保證一槍下去打的就是那個人,更何況,狙擊鏡裡的目標究竟是不是那個人都不一定。
比較經典的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時候,蘇軍格魯烏特種部隊突襲達魯拉曼宮的戰鬥,成功幹掉了阿富汗總統阿明,以及阿明的二十四個兒女還有四個妻子。然而,這次突襲僅僅是整個戰爭的一部分,在達魯拉曼宮被殺的是阿明,而其他蘇軍部隊也沒閒著,幾個小時就把這個政權滅了。
斬首行動,並不僅僅是殺掉敵軍指揮員,要做的是摧毀敵方指揮系統。只有摧毀一個指揮系統,才能使一個國家軍隊徹底混亂,殺掉一個人,基本沒什麼意義,換個人就行了。
回覆列表
理論上什麼都可以做到,但實戰中很難。同時“指揮官”這個詞很廣義,通常的戰爭指揮機構是安梯次設定的。如一個軍,分一線,這是最前沿,連排班都集中到這裡,是對敵的陣地前沿,但連部在相對安全的位置,營部位置靠後,便於指揮前沿陣地的所屬各連,團部處於二線,師部處於三線,軍部在更遠距離。一線的指揮員有被敵人狙擊手射殺的條件,營指很難,師,軍指想都別想。為什麼?距離,雖然構築防禦工事的各級指揮所距離不固定,但保證指揮員的安全是作戰部隊重要的任務。團指(現在的合成旅的合成營在內)以上都有警衛人員,包括軍隊的保衛股,科,處都是負有警衛首長的職責。而實戰中團以上的指揮機構遠遠超過了槍支的射程。師,軍,都在普通火箭炮射程之外。狙擊手射殺前沿初級指揮員的戰例二戰中很多。但高階指揮員的很少,就算被包圍了,脫險的也都是高階指揮員。足以說明對其保護是很嚴密的。而射殺連排級指揮員對戰爭的意義不大,更不會影響戰場的格局。從近年曆次戰爭中看,連營級別的被狙擊手射殺的也非常少見。前線的敵情意識譜遍較高。自我防範意識很強,這也是狙擊步槍開始向遠射程,大口徑發展的原因。現代戰爭多於區域性戰爭為主,這極大的限制了狙擊槍的作用,大口徑不是為了有多大作用,再大口徑的狙擊槍也打毀不了坦克,碉堡。狙擊槍的配置其給對手造成的心理壓力大於實戰作用,也並非必須的設定。隨著軍事工業的發展,精確武器的智慧化,小型化,狙擊槍的作用會越來越有限。當然狙擊槍也會因此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