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農槐哥

    花生的葉斑及土傳病害。

    葉斑類 花生葉斑類病害是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網斑病、焦斑病的統稱,主要有褐斑病和黑斑病2種,其中又以黑斑病發病廣泛且危害較重。

    黑斑病(晚斑病) 病原菌:

    無性態為球座尾孢,有性態為伯克利球腔菌

    發生規律:整個生長季節皆可發生,但以生長中後期為主。

    主要症狀:葉正面密生黑色近圓形病斑,黃暈不明顯;病斑的背面有很多小黑點,排列成輪紋狀,潮溼環境下可以形成褐色黴狀物。

    褐斑病(早斑病) 病原菌:

    花生尾胞菌

    發生規律:花針期始發,結莢期至成熟期為發病盛期。

    網斑病

    發生規律:生長中後期,遇連續陰雨時發病較重。

    主要症狀:葉部發病可見網斑和汙斑兩種型別,前者病斑較大,後者病斑可穿透葉片。

    焦斑病 病原菌:

    主要症狀:多數從葉尖開始發病,並逐漸向內部擴充套件,周圍生黃暈,病部會失水乾枯,常與黑斑病、褐斑病混發。

    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換茬,如與禾本科或薯類作物進行輪作;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耕翻土地等。

    藥劑防治:

    自花生始花期開始,用藥防控,可選擇多·錳鋅、硫酸銅鈣、代錳·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異菌脲、吡唑醚菌酯等。

    土傳病

    主要包括莖腐病、根腐病及白絹病。

    莖腐病 病原菌:

    棉色二孢菌

    發病規律:苗期便可染病,雨水多時發病重,連作地發病重。

    主要症狀:幼苗發病,子葉變黑腐爛,然後向莖部發展,後整株萎蔫枯死;成株發病,主莖和側枝莖基不產生黃褐色水浸狀凹陷,隨後莖基部變黑枯死。

    根腐病 病原菌:

    多種鐮刀菌如茄類鐮孢、尖孢鐮孢、粉紅鐮孢等

    發病規律:全生育期皆可發病,連作、地勢低窪、土壤退化、持續低溫陰雨等發病較重。

    主要症狀:出苗前感病可造成爛重;幼苗期感病主根變褐,苗枯;成株期感病,根部呈溼腐狀,基本看不到側根。

    白絹病: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分佈在土壤表層,當菌核萌發後會從植株根莖基部的表皮或傷口處侵入。高溫、高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易發此病。

    主要症狀:主要危害莖部、果柄及莢果,病部溼腐狀腐爛,病生有白色菌絲。

    綜合防控、防治:

    合理輪作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做好土壤的養護工作,注意使用腐熟的有機肥,配合使用活土君生物菌肥,以降低病原基數、改良土壤、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學防治:

    拌種是防治花生土傳病害的最有效手段,播種前可用噻蟲嗪、精甲霜靈、咯菌腈等藥劑進行處理;花生齊苗、花前及下針期,可用苯甲丙環唑、苯甲嘧菌酯、噻呋醯胺防治。

  • 2 # 鄉村農事212

    一,花生葉斑病症狀

    花生葉斑病又稱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和花軸。葉斑現於葉正背兩面,圓形或近圓形,大小0.5-8mm,病斑擴充套件後融合成大型不規則斑塊。葉柄、莖和花軸染病生線形或橢圓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有時外圍具淺黃色水漬狀暈圈。

    二,花生葉斑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子座或菌絲團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組織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適宜條件,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孢子落到花生葉片上,遇適宜溫度和水滴,萌發產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進入組織內部,產生分枝型吸器汲取營養。病菌生長溫限10-37℃,最適為25-28℃。秋季多雨、氣候潮溼,病害重;少雨乾旱年份發病輕。土壤瘠薄、連作田易發病。老齡化器官發病重;底部葉片較上部葉片發病重。魯花3號、海花1號、蔓生型小粒種易感病。

    三,花生葉斑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1、輪作。花生履行水旱輪作,與水稻輪作更好。旱坡地花生與玉米、番薯、木薯等旱地作物輪作,2—3年一輪,可顯然減輕葉斑病為害。

    2、改良泥土。改良栽培條件,增施有機質農家肥,改良泥土,加強花生的抗病能力。

    3、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春花生或秋花生,要選擇抗葉斑病強的品種。

    4、藥劑防治。可採取如下常用藥劑:1、50%膠體硫;2、0.5-1%過石灰波爾多液加用豆粉(0.2%)或松脂展劑(0.4%)或中性肥皂作粘著劑;3、0.3%石硫合劑;4、75%百菌清600倍液等農藥,對防治葉斑病都有較好效果。

    四,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年液或50%苯來特(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900-1000倍液、70%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40%百菌清懸浮劑(順天星1號)600倍液(北京市順義縣農藥廠)、80%噴克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農抗120水劑200倍液、50%膠體硫200倍液、1:2:200倍式波爾多液,噴藥時宜加入0.2%洗衣粉做展著劑,間隔15-20天一次,連防2-3次。

    花生土傳病

      由於花生連年種植,花生根腐病、莖腐病等土傳病害成為常見病害,發生非常普遍,危害比較嚴重,特別是重茬地塊,發生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了花生的產量和品質。

    一、危害症狀

        1、花生根腐病。俗稱“鼠尾”,各生育期均可發病。花生播後出苗前染病,侵染剛萌發的種子,造成爛種不出苗;幼苗受害,主根變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莖上出現凹陷長條形褐色病斑,根部腐爛易剝落,沒側根或很少,形似鼠尾。地上植株矮小,葉片黃,開花結果少,且多為秕果。

        2、花生莖腐病。俗稱倒秧病、掐脖瘟。花生生長前期和中期發病,子葉先變黑腐爛,然後侵染近地面的莖基部及地下莖,初為水浸狀黃褐色病斑,後逐漸繞莖或向根莖擴充套件形成黑褐色病斑,地上部分葉片變淺發黃,中午打蔫,第二天又恢復,嚴重發病時全株萎蔫,枯死。 二、發生特點

        花生根、莖腐病在連作地塊上發病重;土層淺、砂質地、低肥力地,花生生長弱,抗病力差發病重;春播花生,尤其是播種早的地塊上根腐病發病重;苗期多陰雨、溼度大的年份根腐病發病重。地膜花生根、莖、果病普遍發生,一般病株率達到3%~15%,嚴重的達到80%。

    三、發病原因

        1、土壤帶菌、種子帶菌、糞肥帶菌是病害傳播蔓延的內因。尤其是花生收穫季節,多連續陰雨天氣,花生殼大多有黴點,種子帶菌率高利於該病發生蔓延。

        2、花生根腐病、莖腐病,近幾年發病較重,土壤、糞肥,病殘體,種子中的病原菌連年積累,透過種子、雨水徑流、大風等互傳,為次年發病提供了菌源。

        3、較大面積花生種植在土層淺、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崗丘土壤區域,花生生長勢弱,抗病力低,致病害重。

    四、防治措施

        1、實行輪作

        輕病田隔年輪作,重病田輪作3~5年。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與大豆、紅薯套種、間種。

        2、收好、管好種子

        做種用的花生要及時收穫,及時曬乾,存放在通風、乾燥處,防潮、防黴。

        3、播前種子處理

        播種前精選無病種子,曬種,同時進行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0.5%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或用2.5%適樂時種衣劑按1:500(藥:種)進行包衣。

        4、深翻改土

        花生收穫後及時深翻土地,以消滅部分越冬病菌,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5、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注意施用淨肥,增施腐熟的有機肥,追施草木灰;整治排灌系統,提高防澇抗旱能力,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溼;在花生生長季節,及時中耕除草,促苗早發,生長健壯,增強花生抗病能力。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帶出田外銷燬。

        6、化學防治

        花生齊苗後,加強檢查,發現病株後立即防治,封鎖中心病株,畝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40%甲基立枯磷600倍液灌墩,間隔10天灌一次,連灌2次,上述藥劑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要如何才不被虛榮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