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心知吾在
-
2 # 涓葉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協力促進發展。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1站,也是主要的供糧站和精神思想的培養站。學校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平臺,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發展的優劣。
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可以讓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完美。
個人希望在學校中可以開設符合家長的課程有:
1.針對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和孩子學習方法方面的困惑,學校可以定期邀請有經驗的教師、專家、心理學家等舉辦有關教育心理和學習方法的講座,加強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方面的指導,讓家長們能夠接收到更多有益於孩子成長的理念和實踐方法,進一步加強與學校的合作。
2.可以專門設立家長課堂。鼓勵有不同才華或者技能的家長,在家長課堂裡施展才華,給自己的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
如:家長是本身也是老師,可以在家長課堂裡為孩子的班級上一節跟自己的專業有關的課程,讓孩子看到家長的風采;有畫畫才能的家長可以為孩子班級上一節如何欣賞美、畫出美的繪畫課,讓孩子為自己的家長感到驕傲;善於溝通的家長可以為孩子上一節演講課;愛看書的家長可以為孩子的班級上一堂課外閱讀課,引領孩子共同欣賞一本有意義、有趣的書,豐富學生的課堂。
透過學校裡的家長課程,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注和肯定,讓家長們懂得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
3 # 初現天才數學課堂
我同時作為一個父母的身份,也作為一名教師,更加深入瞭解到我們父母需要的東,最迫切想學到與孩子有關的知識與課程,鑑於我們知道有些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很難去管教孩子,難以去教育孩子,好好陪伴孩子長大。我想需要透過學校可以學到以下幾個課程:
1.關於家庭和諧的一些課程。我想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大人都好,非常需要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這種家庭氛圍是可以薰陶出健康的孩子,孩子就可以健康快樂成長。
2.關於正面管教,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的課程。教育孩子,是非常需要正確的方法的。而很多時候,很多父母都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正確的引導方式,所以希望透過學校可以學到這方面的內容。
3.關於與孩子溝通的課程。與孩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持孩子健康的心理生活,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裡面可以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以及其他的問題,當孩子願意和你溝通的時候,他就會逐步逐步走上正確的道路,這時候你就可以少操心很多。
4.關於孩子的成長的心理生理的課程。只有瞭解每個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我們才能有更好的教育,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進行教育,而是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5.關於家校合作,合力教育的課程。教育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學校和家庭一起努力,共同合力去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的最大化,最大的效果。家庭和學校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孩子的未來。
以上就是我個人認為家長想透過學校學到一些知識和課程。
-
4 # 中考政治劉老師
覺得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讓家長走進學校,讓家長進課堂,這樣家長才能瞭解孩子,才能瞭解學習,才能瞭解教育。
第一,為家長開設一些心理學的課堂。當今社會比較注重自然科學的發展,忽視了人文科學的發展,人文科學跟不上自然科學的發展,所以人們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逐漸顯現,因此家長可以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發展水平,使自己收益,還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受益。例如,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學習如何尊重孩子,學習如何激發孩子成長動力等方法。當然,學習心理學並不是學習幾個簡單的方法,只有當家長真正的深入到學習中,才能知道家長的任務不是管教孩子,而是引導孩子,是以自身的良好行為來影響孩子。
第二,為家長開設一些教育學的課堂。當前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是孩子的成長,過程過度重視教育的目標。其實教育的過程和教育的結果同樣重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儘管孩子會出現很多錯誤,這些都將成寶貴財富。但是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在成長中出現錯誤,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行為。再例如很多家長給孩子規劃好人生,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甚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急於求成,拔苗助長,與其他孩子比較,這些都傷害了孩子,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每一個孩子正如一棵小苗,每一棵小苗的成長快慢是不同的,每一棵小苗的花期也是不同的,有的苗開花比較早,有的苗開花比較晚,有的苗甚至終身都不開花,更有甚者,有的苗本身不是花,而是一棵大樹。因此作為家長,必須要因地制宜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引領孩子健康成長,逐漸挖掘孩子的自身優勢,勢而為才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行為,才能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設計家長與學生互動的課堂。每個家長在平時的工作中都是很繁忙的,他們整天承擔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回到家裡還要陪孩子寫作業,但是他們真的不瞭解孩子,也不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作為孩子,面對每天對自己苛求的父母,他們也不瞭解父母工作中的狀態,不理解父母的管教。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開展讓家長進校園,讓家長進課堂的活動,讓家長更好的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以及各方面的發展情況,而不僅是看到孩子學習的成績。同時也可以根據家長的專業或者特長,學校安排一些家長課程,讓家長給學生給孩子們上課,這樣就會讓很多孩子用羨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家長,重生崇拜之情。有人會擔心,這樣能否滋生孩子之間攀比父母的心理,我覺得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優點,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所以這並不能滋生攀比的心理。例如做廚師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們講一講怎樣健康的吃好早餐,當工程師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普及一下科學常識等等。透過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不僅可以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更會激發孩子像父母學習的動力,這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個目的。如果你認同我的價值觀,請關注我!為我點贊、評論和轉發。 -
5 # 落櫻的舊花裙
這個問題非常好,教育孩子一定需要家校聯動,單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是不夠的,所以學校開展家長課程,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我希望開展如下課程:
第一,教育心理學類課程。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學習、成長中的問題,家長的困惑,開設相應的課程,比如:幼小銜接孩子如何適應的課程,如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考試心態分析等。也可以開展教師與家長共同學習當今國際教育經典圖書中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教出樂觀的孩子》等。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學習中,形成教育孩子一致性的理念和方法,教育是需要一以貫之的,否則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
第二,孩子生涯規劃類課程。回想有多少孩子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選修專業的時候,眼前一片茫然,腦中一片空白。有多少成人,終其一生,或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向哪個方向發展和努力。生涯規劃,不是臨時抱佛腳,也不是追熱點趕時髦,需要切實地瞭解孩子,做長期的考量。目前中國太缺少真正而科學的這類課程了。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在中學透過開設專門課程,開展體驗式生涯規劃教育。特別是臨國日本對此非常重視,他們把實際的知識、技術、技能進行融合與綜合運用,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調動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作為家長理應參與其中,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助力自己的孩子駛入屬於自己的航道。
第三,社會公益實踐類課程。教育孩子有一顆公益之心,言傳不如身教,對此我身有體會。我們一家曾參加過一次義務植樹活動,我們來到城市近郊,半沙漠化的土質與城市內的摩天高樓、飛躍的立交橋形成強烈的反差,我們和孩子都很震驚,真切的意識到:沙漠已經離我們這麼近,保護生存的環境太重要了!我們認真地按程式把一棵棵小樹苗種下去,懷著無比的期盼、愉悅,還有加倍愛護環境的決心。
愛心是行動,不是口號。家長和孩子在共同參與之下,才能體會到助人與利他,帶給你的那份責任自信與快樂,並在其中加強了親子關係。我認為這是目前社會非常需要和缺失的。
回覆列表
鑑於當下多數家長(尤其是鄉鎮農村的)對學校教育的不理解不支援不配合,對老師教育教學行為的曲解甚至是不屑,我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開辦家長學校或培訓班,設定有關提升家長素質的課程和家長交際藝木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