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洋洋影子文武
-
2 # 雲南驛道驕陽
薄酒一杯是古人的一種謙詞。和我們今天說的簡單弄幾個小菜一起聊聊,實際是一回事兒。中華民族是傳統的禮儀之邦,在古人大家互相交往的過程中都喜歡顯得謙卑。所以這裡的薄酒一杯實際上是謙虛的意思,在實際的操作和接待客人的過程中,往往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準備一臺盛宴。
所以很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薄酒一杯裡面的這個薄的意思。薄,味道淡,不醇厚。有客套的意思,不是實際上味道淡。現實生活中,主人招待客人,常用最好的酒招待客人,也常說“一杯薄酒,不成敬意。”更有三瓜兩棗,招待不周的涵義。
在今天的一些文人墨客,比較隆重的一些場合,大家交往的時候也會有這些說法。薄酒一杯,往往都不會太簡單。
-
3 # 鹹傑紀實
薄,味道淡,不醇厚。有客套的意思,不是實際上味道淡。現實生活中,主人招待客人,常用最好的酒招待客人,也常說“一杯薄酒,不成敬意。”當然,在市場經濟,追求現實利益,快節奏的當下,已經很少再能聽到這樣客套。取而代之的多為直接了當:隨便點,點點啥?沒啥好招待的,就這玩應,大夥酬和搓一頓,吃好喝好,飯後有紅包。哈
-
4 # 桃源天馬行空
薄酒的意思是濃度低的酒,味道淡的酒。常用做謙辭。出自北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從今更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郵。”
薄酒作為一種謙恭的酒禮習俗,是中國古代酒文化的一部分,雖不應厚古薄今,勸人效仿,但也確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了解。
-
5 # 梅鶴讀書
“薄酒”這個名稱與古代酒的生產技術有關,最初是指酒精度比較低的酒,後來發展成一種謙稱,指自己準備的酒水太簡單,不成敬意。
1、蒸餾技術出現以前的釀造酒“薄酒”一詞最早出自北宋蘇東坡得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中“從今更踏青州麴,薄酒知君笑督郵”一句。
古代酒的釀造都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沒有現在的大型工業制酒企業,生產出來的酒,味道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只要是因為各地原材料、氣候、生產工藝等各方面的條件差異較大。由於那時還沒有發明白酒的蒸餾技術,所以普遍酒精度比較低,都在20%以下。
薄酒,就是指味道比較薄,酒精度比較低的酒。這時候稱“薄酒”,也是實際情況。
2、蒸餾技術出現以後的釀造酒中國白酒蒸餾技術出現在宋代以後。經過蒸餾以後的酒,酒精度一般在40%以上,高的在60%以上。這時候酒的味道便真正的醇厚了。
而薄酒這一稱呼,則成為了禮儀文化中的一個謙辭。“薄酒一杯”是東道主謙虛的表達自己準備的酒宴不夠豐盛,不成敬意,其實未必真的如此,人家準備的可能已經很用心了。比如,明人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第五回中“州籲躬身進酒曰:‘兄侯遠行,薄酒奉餞。’”
3、順便說一說“濁酒”在古詩詞中“濁酒”經常出現,比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楊慎的“一壺濁酒喜相逢”。
濁酒,是相對於清酒而言。清酒是古代祭祀祖先時用的酒,要經過精細的過濾,除去雜質,成本較高。濁酒是平常百姓飲用的低檔次的、廉價的酒,過濾比較粗糙。
綜上所述,“薄酒”本來指酒精度比較低的酒,後來發展成了謙辭。
-
6 # 歐陽千里
兄侯遠行,薄酒奉餞,“薄酒”怎麼可能是實質意義上的“一般的酒”?即使是指度數低的酒,而非一般的酒。道理很簡單,你給別人踐行,告訴人家這酒很一般,你就湊合喝兩口吧!不是缺心眼就是不會做人......
我們通常所說的“薄酒”往往是謙辭,就像是說“舉手之勞”一樣。值得注意的是,我說為你準備了“薄酒”,這是自我謙虛,你千萬不能說這是“薄酒”,不然就要鬧笑話了!它還有一種說法是敬備薄酒或敬備薄酌,在如今常見於喜宴的請柬上,它表示主人家自謙的說所準備的酒菜不算很豐盛,就是小吃或小喝。
和薄酒類似的說法是“淡酒”,李清照詞裡有“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說法,雖然喝了幾杯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秋風的寒氣。這裡不需要“謙辭”,所以用“淡酒”更加真實的體現“度數低”這一點。
謙辭與謙辭還有不同,舉例來說,雖稱“賤內”但實則並非“賤內”,雖稱“粗茶淡飯”實則可以真的是“粗茶淡飯”。很顯然“薄酒”是後一種謙辭,目的是減少對方的心理負擔,有點像今天勸酒時常說的“沒事的,度數低,多喝點”!不過古人可沒有我們幸福,有低度、中度、中高度、高度酒可以選擇,他們可是隻能喝低度的,最起碼元代以前是這樣!
提高中國酒度數的關鍵——蒸餾器大致起源於元朝,儘管關於蒸餾酒起源時間還沒有實錘,但結合近代出土的金元時期、宋元時期出土的窖池、蒸餾器等物證,可以確定現代白酒(經過蒸餾之後的酒)起源不晚於元朝。《本草綱目》中記載,燒酒非古法,自元時始創,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便是對這一觀點的佐證。
蒸餾器發明之前中國酒屬於發酵酒,度數普遍較低,往往最高不超過20度,蒸餾器發明之後,高度酒才得以出現,40度的挺多,60度以上的也有。像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等指的都是幾度的酒,可見古人說的“薄酒”在如今看來確實“薄”啊!
-
7 # 俚言
薄酒是謙辭,意思是說,這酒寡淡無味。薄酒一詞,應是蘇軾發明的。也許,東坡先生此舉,開了個壞頭。
獨居陋室一人小酌,招待客人喝上兩杯,又或者為朋友擺酒餞行,都是常有的事。酒這個天賜的尤物,能夠刺激神經,使人亢奮,自然就博得了人們的喜愛。酒逢知己千杯少,夜色闌珊扶牆歸,真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一代梟雄曹操直髮胸臆,是多麼的豪邁不羈。無獨有偶,讓我們再看看與曹操同時期的嵇康怎麼說:
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老友相聚,把酒言歡,再加上彈琴助興,夫欲何求?哪裡需要那麼多的客套呢?可見,兩漢魏晉計程車大夫,是何等的磊落與坦蕩。
元代以前,中國的酒都屬於糧食發酵酒,不但度數低,還含有雜質。那時用大碗吃的酒,就類似於現在的醪糟米酒吧。
之所以稱之為濁酒,大概是未完全篩乾淨酒水中的糧食渣滓的意思。濁,不清也。不過,在那個年代,舉杯暢飲之時,還根本沒有所謂酒的薄厚一說呢。
應該是東坡先生開了薄酒的先河。他在《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中雲:
從今更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郵。從此以後,薄酒一說,就一發而不可收拾了。什麼略備薄酒、不成敬意之類的謙辭,不脛而走,竟然風行於大江南北。
其實,自元代以來,中國已經掌握了酒的蒸餾技術。現在,在市場上,50-60°的高度白酒比比皆是。不但談不上什麼薄酒,就連濁酒,也退居到超市的角落裡面去了。
感情深,一口悶。從濁酒,到薄酒,再到回味悠長的上等老酒,在技術上,無疑是進步了不少。
可令人奇怪的是,就在當下,在一些大場面上,就有人把1-2000元/瓶的國酒茅臺也當做薄酒。請問,到底是酒薄還是情薄?還是兼而有之呢? 如此謙辭,難道全是客套的意思嗎?
可見,酒的清濁薄厚並不重要;對飲雙方的情誼是否清明與深厚,才是頂要緊的。如果,都是帶著任務而來的,那麼,什麼樣的美酒才不算薄酒呢?
-
8 # 老年故事
古人釀酒起源於什麼時候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對於酒評價很多,除了他們取材不同之外,還有清、濁、薄、厚的說法。
清和濁就是形容酒的過濾程度,薄、厚是形容酒的酒精濃度。濁酒是比較便宜的酒,清酒多是達官貴人喝的。酒的薄、厚就沒有特別區分在價格上。
“一壺濁酒喜相逢”、“濁酒一杯家萬里”、“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薄酒知君笑督郵”,這裡的“濁酒”和“薄酒”既是自謙表示待客的意思,也有和權貴區分的意思。
古人非常講究禮儀、禮數,人們說話、用詞都非常謙虛。通常我們接待客人,都會說“略備薄酒”,雖然自己很用心的準備,拿出了最好的酒菜,可還是會說“粗茶淡飯,不要嫌棄”。可有的人說出來是謙虛,有的說出來就是不免有炫耀的感覺。
什麼話、什麼人說都能有不一樣的效果,此外還和語氣、情境有關,這就是中華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覆列表
薄酒只是一種謙遜的說法,其中的酒不分貴賤。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令寒舍蓬蓽生輝;才疏學淺;略備酒席;小酌一杯;粗茶淡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