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匈奴、契丹、突厥、蒙古、柔然等等這些部族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5
回覆列表
  • 1 # 天南夜雨

    這些草原部落人種文化傳承各有不同,若要說最大共同點,那就是信奉弱肉強食的法則,成為文明發展的敵人,弱小時則卑顏曲膝,強大時則寇掠四方,見小利而忘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就是他們……

  • 2 # 只愛潘多拉

    草原民族的共同特點是經濟上依賴畜牧業,而生產方式因為有隨畜牧逐水草而居,就是分散型的流動狀態,也就是常常所說的“遊牧”。農業經濟的結果是可以造成高度發達的人中集中,從而形成定居生活,形成稱一種穩定的社會狀態,建立起可以不斷的傳承的社會,知識、技術可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積累,然後高效地傳遞給下一代,這樣就可以形成高度發達和穩定的“文化”,財富集中,文化穩定和發達,這就是超級大國的素質。

    所以農業文明在古代一向是可以對遊牧文明佔據整體優勢的,漢與匈奴、唐與突厥,儘管看起來匈奴、突厥好像很厲害,但最終都不是漢、唐的對手,南宋已經是農業文明中最弱的了,但遊牧文明中最厲害的蒙古,也要光幾十年的時間,一口一口地非常吃力地才能把南宋幹掉,而蒙古西征,解決那些半農半牧的中亞、西亞國家,則容易得多,顯然對蒙古來說,消滅已經很弱的農業文明的代表——南宋,也並不容易。

    遊牧經濟的最大問題是分散,人口分散,財富分散,整個力量都分散,人口集中比較困難,知識和技術的累積就比較慢,典型的例子就是草原民族雖然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升級,從匈奴、突厥再到回鶻、蒙古,但每代更新升級的時候,上一代的成果基本上無法傳承下來,最直觀的東西就是文字,匈奴人沒有文字,突厥人創造了文字,但回鶻人崛起後又搞了一套自己的文字,蒙古人崛起後再來搞一套自己的文字,這樣各一次更新升級,基本上無法對一代的文明成果進行繼承。

    分散性,造成了遊牧民族基本上建立不起超級大國,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王朝,遊牧民族是沒法自己實現的這種升級的,最多隻就建立起內部鬆散的軍事聯盟帝國,軍事聯盟帝國的特點也是分散性,不穩定,它需要老大帶著小弟不斷的對外擴張,這樣才有凝聚力,一旦擴張停下來,軍事聯盟帝國就會分裂,匈奴在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分化為南匈奴和北匈奴,突厥也在最強盛的時代分化為東突厥和西突厥,蒙古更是在極盛時期分出四大汗國,軍事聯盟帝國的結局一般就是不斷地分化瓦解,最終被農業文明各個擊破。

  • 3 # 耕讀186

    中國歷史上的遊牧民族及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主要有以下幾類特徵。

    一、流動性。逐水草而生是遊牧民族的生存特點。古代中國遊牧民族主要出現在北方,生態環境惡劣,植被損傷很難恢復,難以畜牧,所以必須以遊牧方式更換草場,他的流動性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所決定。這種流動性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幾乎所有北方的民族包括漢族的民族形成都與遊牧民族有很大的關係。遊牧民族的流動性對文化的傳播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遊牧文化落後於農耕文明。遊牧的生產方式的效率遠遠低於農耕生產方式。對於生活提高必須仰仗農耕文明透過貿易方式獲得各類生活用品。匈奴時期的投降於匈奴的漢人中行說曾經為匈奴單于分析過這種依賴關係的利弊之處。並且,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有透過貿易方式管理和控制北方少數遊牧民族的政策。

    三、富有侵略性。遊牧民族財富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牧業,二是狩獵,三是掠奪農業。狩獵作為遊牧民族的收入副業,經常在不放牧的季節,組成群夥進行狩獵。狩獵是一種準軍事行為。清朝時的秋季圍獵,在軍事上看就是一場軍事演習,圍獵時鍛鍊、比試騎馬弓射八旗子弟的軍事技能,圍獵還可以訓練部隊協同作戰能力。遊牧民族的牧戰一體的生活生產方式,再加上生產方式落後生活水平低,劫掠農耕也是遊牧民族的一大特徵。比如:匈奴時期絕大多數的匈奴入侵,並非攻城掠地的入侵,完全是一種劫掠浮財的軍事行為。中國的長城修建並不能阻止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往往對這類遊牧民族的劫掠入侵有非常好的效果,明朝時北方出現大量的“堡”的軍事防禦建築,都是防止小規模的遊牧民族入侵而構建的民間防禦措施。即使是遊牧民族有了強有力的政府管理機制以後,遊牧民族的入侵也經常不是以攻佔土地為目的,劫掠財富經常是他們行動的主要動機。

    四、毀滅農耕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古代文明都是在河谷、平原地區以農耕技術的先進而形成的。並且,幾乎所有農耕文明都毀於遊牧民族,幾大世界古代文明除中華文明之外都是毀於不同的遊牧民族。中華文明也是幾經遊牧民族的入侵,但死而未亡浴火再生。

  • 4 # 國病

    每個回答都應該是有獨到見解的,否則就對不起前來捧場的讀者。抱頭想了半個小時,想到了以下這些。

    第一、歷史上的草原民族既是自由翱翔的,又是悲壯的。歐亞大草原的遼闊足夠草原人翱翔,但也正因為如此,草原民族逐水草而移動隨時隨地都得做好戰鬥的準備。無論是別的別的民族大規模的侵犯,還是被別的部族打劫。戰鬥是草原人一出生就註定一生如此的。這種宿命只有一條路,就是將自己修煉成最強者,別無選擇。

    由於草原能養活的人口是很有限的,與人口自然增長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每當人口超過草原所能承載的數量,必然只能透過相互攻伐、打劫、你死我活的較量決定那個部族能活下去。更悲催的是草原受天災的影響也很大,每當冰期來臨,草原人必然要大舉進犯定居社會。否則活不下去。所以定居民族靠近遊牧,都會由此遭遇噩夢。

    第二、也正因為草原獨特的生存生態,所以能在草原生存下來的人就會帶有草原獨特的基因變化。這個變化最明顯的就是血型B型。B型血型確實被叫做草原型,而A型為森林型,O型為海洋型。A型在森林裡食物是足夠的,唯一的問題是如何戰勝自然和猛獸。所以A型需要讓同伴活下來才能讓自己變強大,這就使得A型屬於利他型血型。他不僅有全域性觀,而且會友善對待大多數人。除了被視為危險的敵人。B型則不同,首先是保證自己能勝出,能在草原成為強者。能成為草原裡能活下去的人。所以B型是很利己的,但同時又是有才華的。O型在海洋地區,最怕出海時被同伴孤立。所以O型是交際型人格,天生的交際大師,甚至會成為討好型人格。也就是說蔣方舟是O型血的可能性最大。A和B都是有高度自尊心的人類,一般很難會常態討好,他們最多是特定討好。A型利他但不討好,就是幫助你可以,讓他隨時獻媚你很難。

    第三、草原生活有大量的空閒時間,所以草原民族更具有音樂舞蹈能力。他們更能唱能跳。又由於草原遼闊壯美,所以有一種叫情懷的東西就更加符合草原特性。如果要在中國選最好的民族音樂,真的就是蒙古族音樂排第一。

    每個生活地帶不同,歌曲的情懷就會有差異。比如藏族在高山之巔,藏族歌曲你能感覺到是站在雲端歌唱的。蒙古族歌曲是遼闊的。信天游很類似藏味,但你聽到的一定是黃土風。漢族原本並不缺歌舞,但後來都去咬文嚼字去了。先秦古風音樂歌舞也成了漢族最高檔次的東西。

    第四、草原軍事強盛其實只是中古之後那一段。因為更早時期,人類的生產力有限。農耕定居民族也非常彪悍野蠻,所以那個時候草原並沒有民風優勢。定居民族也沒有後世那種荒淫、內部矛盾重重。所以反而定居民族還憑藉著人口優勢可以暴悴遊牧民系。中國先秦直到漢代都是如此。但後來定居民族生產力水平提高,生活安逸度提升,人的野蠻彪悍程度大大降低,內部問題越來越大。於是遊牧成了重大隱患。所以遊牧在中古之後近古這一段成了定居民族的噩夢。東西方都如此。

    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就是西晉八王之亂給了遊牧機會,五胡亂華也成了心理反轉的開始。漢代及以前農耕對遊牧心理上有壓倒性的優勢。五胡亂華之後,遊牧變成了很自豪的心理。不要以為這個不重要,其實是民族心理是很關鍵的。到了熱兵器來臨時代遊牧也就永久失去了軍事優勢,因為交通運輸不是問題了,可以對遊牧地區實施有效佔領了。這是致命的。原先不是完全打不過你,而是付出驚人代價後發現永遠打不死你。美洲作物進入又使得定居民族的人口優勢從大海變成了大洋。所以態勢是又反轉了。心理反轉已經在路上,隨著高科技的不斷推進,心理也會變化。

    第五、草原人之間雖然互相攻伐也不少,激烈程度、殘忍程度甚至遠遠超過遊牧對農耕的進犯。但是一旦有遊牧人對抗農耕時,只要不是兩強同時出現,遊牧就會有天然團結的心理。有些人奇怪滿清為何能輕鬆使蒙古、西藏臣服。其實心理原因是至關重要的。

    這種心理很像雲南只有一個大城市昆明,所以各地州人有天然排斥昆明的共性。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你永遠不要低估了人性中的負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可以用護膚品嗎,什麼產品適合孕婦護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