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芝麻讀書
-
2 # 小黃媽Y
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閱讀的書,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這本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兩人一起編輯的。
這本書把閱讀當做是一種藝術,既然是藝術那就需要透過練習來養成習慣。刻意練習是需要技巧的。我們這就來看看:
作者把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
第一層:基礎閱讀。這個層次分成了四個階段,是根據我們人類的生理發展規律來分的。
第二層:檢視閱讀。
這個層次也分兩種,一種是系統的略讀,另一種就是瀏覽。
第三層就是我們所謂的精讀。作者稱之為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分三個階段,十五個規則。
第四層:就是主題閱讀。這是最高境界的閱讀。如果想學會某個技能,或者提升某一方面的認知。主題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那怎麼才能在量和質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呢?也就是說速度和效率都要有。
每個層次的閱讀都是上一個層次積累和沉澱下來的,沒有基礎,上層建築就不牢固。所以我們要打好基礎,把每一個層次都練習透了,以後自然而然就可以把四個層次融合在一起了。
-
3 # 微成長sunshine
閱讀的層次分以下階段:
一、蠻荒時代:每天堅持看會書,培養閱讀習慣
二、農業時代:學會一週一本書,練習筆記書評輸出
三、工業時代:學會一天一本書,快速閱讀,高效輸出
四、學會主題閱讀和深度閱讀,能做主題學習和分享
五、個人品牌IP時代
建立個人的知識體系,透過閱讀成長或變現
這是一個學習閱讀,提高閱讀技能的層次指引,參考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
——————————————————————————
對於提高閱讀技能的實踐方法給予一點個人建議:
1. 改變認知:
1.1閱讀是一項最便宜的投資
1.2 閱讀不需要逐字逐句讀,快速獲取關鍵章節,關鍵段落,關鍵詞,抓取資訊
1.3閱讀是以自己為中心,為解決自身問題而讀
1.4閱讀不只是讀,更重要的是透過輸出和行動內化知識,構建體系,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2.刻意練習
閱讀對於終身學習是必備技能,像吃飯一樣不可或缺。
閱讀的技能需要刻意練習,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法和筆記法,幫助自己成長,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填補和完善自己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的精神空洞。
3.自我迭代
再牛的人也是從零開始,不斷迭代升級。
不管自己的起點在哪,幹了再說,不斷覆盤和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祝透過閱讀自我實現!
愛閱讀的小夥伴,期待一起交流進步!
-
4 # 黃小真
郝明義在《閱讀者》中將閱讀和美食聯絡起來,把閱讀分為:主食閱讀、美食閱讀、蔬果閱讀、甜食閱讀。
主食閱讀,是為了從閱讀中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答案,而這種帶有問題的閱讀過程就可以稱為主食閱讀。
主食不一定好吃,卻可以讓我們飽腹。
我家有兩個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問題。孩子小的時候的身高、體重的增長,輔食怎麼吃,生病了怎麼護理;長大點後一些彆扭的行為我都曾求助過育兒書籍。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食閱讀,從書中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閱讀讓我遇到問題不慌,有底氣。
主食閱讀是為了解決問題,美食閱讀則是為了讓自己心靈得到滿足。美食閱讀是讀那些讓自己可以放鬆,完全沉浸其中的書。
我喜歡的書籍型別是旅行遊記和歷史小品文,每次看這類書的時候,就像吃了一頓大餐一樣滿足。
蔬果閱讀是指閱讀工具書。飲食中的加一定量的蔬果能讓身體更健康。而閱讀過程中,加入工具書會讓閱讀更順暢。閱讀時會遇到的不清楚的字詞,這時候需要閱讀工具書來查明它們的意思和出處。
甜食閱讀,顧名思義。甜食不是必需品卻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甜食閱讀也是一樣的,讀一些無意義的消遣類書籍,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感官愉悅。
將閱讀和美食結合在一起可以清楚地分清你的閱讀目的。
回覆列表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共介紹了四種閱讀方法,由於這些方法難度層層遞進,後一種方法包含前一種方法,所以,也被稱為四種閱讀層次。
第一層是基礎閱讀,通常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後就能實現,這也是開篇講到的最常用的閱讀方法。
這是所有閱讀的基礎,要求就是能認字,知道基本語法規則,具備基礎的閱讀理解能力。除非遇到一本不認識的外文書或文言文的書,抑或是一本遠遠超出了自己理解能力的書,大部分人都能順利地將書讀完,並能看懂作者的意思。
第二層是檢視閱讀,也就是略讀、粗讀一本書的方法。這並非隨意亂翻的閱讀,而是要用有限的時間,去讀完整本書,然後抓住書的重點。
用檢視閱讀不僅可以對書進行分類,還能快速瞭解一本書的主旨、大意,從而判斷出這本書值不值得讀。這樣可以把一些徒有虛名的書篩選出來,從而把時間花費在好書上面。
檢視閱讀是一種主動閱讀,所以要帶著問題進行。一般讀之前,要在腦子裡提以下問題:這本書是講什麼的?作者是誰?書的結構是怎樣的?主要章節有哪些?對我有沒有價值?等等。然後,透過較短的時間在書中尋找答案。
根據作者介紹和自身經驗,可以把檢視閱讀的過程拆分成四步。
第一步:看書的整體情況。
看書名——如果有主副標題,就要重點看副標題,以瞭解書的主旨;
看建議上架類別——這是書的分類,可以讓選書更具有針對性;
看作者簡介——可以瞭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初步判斷書的質量;
看出版機構——現在有圖書策劃公司和出版社兩方面資訊,著名的出版機構更具有公信力,出版的書籍質量更有保障;
看序言:作者自序中一般會說明寫作目的、目標讀者、寫作框架等資訊,有利於快速瞭解書的內容。
看目錄頁:論說類書籍通常可以透過目錄瞭解整體架構,有利於提高對整書的把控能力。
第二步:看書的細節。
讀一讀跟主題相關的章節,重點讀章節的開篇和結尾部分,因為一般的作者會採用總分總的結構,透過這樣的閱讀,基本能判斷作者寫作的深度。
檢視索引、參考文獻:這樣可以瞭解書的議題,看看書是否嚴謹、科學。透過這些細節可以判斷出書的質量。
第三步:判斷是否閱讀
根據前面的整體和細節分析,就能回答閱讀前的提問:這本書是講什麼的?作者是誰?書的結構是怎樣的?主要章節有哪些?然後,判斷出這本書對我有沒有價值?是否值得深入閱讀。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進入下一步粗讀環節。
第四步:粗讀全書
從頭到尾,快速地讀一遍全書,即使遇到不懂的概念和段落,也不要停下來思索或查詢。這樣做,可以保持思路的連貫性,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瞭解一本書。即使是一本很難的書,也能知道大概內容,為以後的精讀打好基礎。
第三層是分析閱讀,也就是用無限的時間,去全盤、系統化地精讀一本書。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書,要詳細地理解一本書,最終把書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如果讀書的目的只是想獲得資訊或者是消遣娛樂,就不必進行分析閱讀。
比如:有兩本講閱讀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如何閱讀一本書》。根據檢視閱讀的結果,可以判斷出前者內容較淺,只要快速閱讀,把其中有用的方法拿來使用就可以了。但後者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粗讀一遍不能加強理解,所以,要透過分析閱讀來精讀。
第四層是主題閱讀,也就是比較閱讀。這種方法不只限於閱讀一本書,而是圍繞一個主題,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很多書,從而列舉出書本之間的相關之處,並從中提出自己對這個主題的解讀。
這是最複雜、最系統的閱讀,只要是認真寫過畢業論文的人,應該都嘗試過主題閱讀。比如:要做關於“危機傳播”的論文,就要透過閱讀與“危機傳播”相關的各種書籍、論文、講座等,來建構自己對危機傳播的理解,梳理出危機傳播的概念、機理、問題、原因、對策等脈絡。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主題閱讀的過程。
學習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可以讓閱讀更有針對性和主動性,對提高理解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