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河東文化
-
2 # 李尋歡111
秦趙同源,《史記.趙世家》是有明確記載的: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從這段記載來看,秦的先人惡來和趙的先人季勝是兩兄弟,他們都是蜚廉的兒子。殷商時期,古秦人族群作為一支極有戰鬥力的軍旅族群,負責鎮守殷商西部,而且比較忠誠。武王伐紂滅商之後,秦人族群不願意臣服於西周新政權,於是族群宣告瓦解。70餘族分作了三大部分流散於華夏大地,大體的流向為:
一部分分支族群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開故地,或不能、不願追隨核心族群遷徙的,就分散流佈於華夏腹地了。
秦人軸心嬴氏族群的嫡系主力,向西遷徙到隴西戎狄地區的河谷地帶(今甘肅禮縣地帶),重新建立了生存根據地。這一支,就是後來建立秦國的秦人族群。
嬴氏族群的另一分支,向北遷徙進入了北部山地草原的半農半牧區,重新建立了生存根據地。這一支,就是後來建立趙國的秦人族群。
-
3 # 趙灃芃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趙國作為秦國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一直時時處處和秦國作對。而秦國也正是在戰國末期幹掉了趙國才得以統一中國的。可是,很多人其實想不到,這麼一對不共戴天的死敵,其實是“一祖同宗”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一個老祖宗的子孫,而且,在早年間,趙國的祖先是有恩於秦國的祖先的,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趙國祖先的庇護,也許就不會有後來強盛的秦國了。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秦國和趙國很靠譜的有明確記載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時代。據《史記》記載,舜時,秦和趙的先祖大費就“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
大費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孫費昌,“為湯御,以敗桀於鳴條”。意思是說費昌是駕御馬車的能手,並且他依靠善於駕御馬車幫助商湯打敗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孫孟戲和中衍,則為商朝的國王帝太戊“御”,成為國王的專職馬車駕駛員。從此以後,大費的子孫作為殷商王朝的駕駛員家族,立下功勳,逐步成為商朝的諸侯。從善於馴養動物到善於駕御由數匹馬拉著飛馳的馬車,大費家族的技能獲得了質的飛躍。
到了商紂時代,中衍的玄孫中潏生了一個兒子叫飛廉,此人以“善走”著稱於世,據說能夠“日行五百里”。飛廉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惡來,次子季勝。惡來這名字一聽就凶神惡煞的,不是沒有理由,此人以神力著稱,和善走的父親一道成為紂王的幫兇。周武王討伐商紂,惡來被一起鎮壓。父親飛廉跑得快,溜了,隱藏起來。後來,季勝的重孫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並且,在一次針對周繆王的叛亂中,“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馬車的作用在西周時期相當於咱們現在的汽車,也就是說造父相當於咱們現在的車王舒馬赫一類人物,是數一數二的快車手。這下就可以知道飛廉為什麼善走而且能夠日行五百里了,原來,這個家族祖傳的絕技就是飛車。古人惜字如金就是害人,一個走字,就沒說是腿走還是車走。
造父因此得到繆王的封賞,趙城成為造父的封地,從此造父的子孫就以趙為姓氏,其後世子孫建立了趙國。那麼秦國呢?
原來,惡來死的時候,也已經有了兒子,他的兒子叫女防,這一支的子孫因為造父的得寵也在趙城居住並生存下來,並且漸漸的得到了周王室的寬恕,開始出來做官。比如女防的重孫大駱,按輩份也就是造父的堂侄,就成為了專門幫助周孝王鎮守西部邊陲,抵禦西戎的將領。
大駱有個兒子叫非子。這是個有心人,大概是叔祖造父的發家史點醒了他吧。他開始虛心學習祖傳絕技,並且有所發展,成為養馬的好手。養馬其實就是駕車的一部分,當年傳說造父之所以能夠成為快車手,除了技術以來,善於發現和飼養良馬也是一絕,曾經馴養出了驥、溫驪等名馬。
非子明白,自己的這一支再怎麼發展,在趙城也只是寄人籬下,是旁支。所謂此地雖好,不是久留之地。於是他跑到犬丘這個地方,開始養馬。由於他養的馬又好又壯,很快名聲遠播,被推薦到了周孝王那裡,成為周王朝的“弼馬溫”。這個弼馬溫很盡職盡責,遠比齊天大聖強,很快就得到了孝王的器重。孝王決定好好的重用他,讓他成為大駱(也就是惡來)這一支可以繼承宗嗣的嫡系子孫。這樣他將來就可以繼承家族產業。
可是,這事遭到了申侯的反對,因為申侯的女兒就是大駱的原配妻子,而且生有嫡子成。大駱是鎮守西陲的將領,周孝王怕引起內亂(見拙文《中國最早的“和親”事件》),便放棄了讓非子繼承大駱這一支宗嗣的打算,但卻給了非子更好的補償和更高的榮耀。他決定讓非子獲得他這個家族最古老的祖宗嬴姓的繼嗣權,賜非子姓嬴,並把自己的土地秦城分封給他,讓他的子孫世代為周王室養馬。由於非子還沒有正式的爵位,因此秦國被稱為附庸之國。周厲王年間,西戎反叛,非子的異母兄弟成被殺,非子又獲得了父親大駱這一支的繼承權,從而成為真正的惡來這一支系的嫡系子孫。
從此,秦城和趙城就分別稱為了飛廉的兒子惡來和季勝的子孫的封地,後來他們各自透過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透過這段故事,我們應該知道,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就是飛廉,而秦國的祖先是飛廉的大兒子惡來,趙國的祖先是飛廉的小兒子季勝。這就是秦國和趙國的起源
-
4 # 經史堂江少
秦國和趙國的祖先都是嬴姓趙氏。只是他們其中的一支遷到了晉國,並且逐漸成為了晉國的大臣。後來三家分晉後,這一支建立了趙國。
另有一支,則因為幫助周王朝抵禦犬戎,逐漸有了領地。西周滅亡時把陝西的地方封給他們建立了秦國。
所以才說秦趙同源。
-
5 # 折緣
“秦趙同源”是指他們都是贏姓。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在姓和氏沒有合一的遠古社會,姓代表的是母系的權威,而“氏”是父系社會出現以後,隨著支系繁茂以後獨立出去的家族。到周朝以後,“姓”成為一種古老而尊貴的身份象徵,氏其實才是決定一個人家族歸屬的存在。
贏姓是上古八姓之一,《史記》中說,贏姓是舜次於帝顓頊苗裔伯益的,伯益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一個叫若木,而若木的子孫已經不可查,或在中原,或為夷狄,反正這一支沒有了音訊。
大廉的玄孫中衍後來成為了殷商的功臣,成為了諸侯,贏姓也成為了商朝的名門部族。週末時,深得商紂王器重的贏氏飛廉,是趙國的鼻祖,到周朝時,飛廉的四世孫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在周穆王平定徐國時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賞與趙城,自此以後,這一支贏姓族人,以趙城為氏,這邊是趙氏的由來。
造父的大侄子大駱善於養馬,在造父推薦下,被周王室封汧河、渭河之間養馬,大駱的兒子秦非子因為養馬養得很成功,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這便是秦氏的始祖,到了周宣王時,非子的兒子秦仲政治地位進一步提升,被任用為大夫,後來秦仲與西戎廝殺而是三年,戰死疆場,周宣王召來他的兒子贏其兄弟五人,再次討伐西戎,大破之,周宣王大肆封賞秦氏,秦地不斷擴大,並任命贏非謂西垂大夫,自此,秦氏成為一方諸侯。
關羽秦趙分流這段歷史,史料記載並不清晰,甚至有矛盾之處,有的史料記載秦仲是大駱的孫子,而有的史料記載秦仲是非子的曾孫,而關於非子與造父之間的關係,也沒有任何記載,這就使得贏氏的世系顯得十分之混亂。如果秦非子是秦仲的曾祖父,那麼顯然秦非子不應該是大駱的兒子,而應該是大駱他爹。
秦氏護送周平王東遷之後,就成為了一方諸侯,而趙氏的發展,隨著春秋爭霸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趙氏的叔帶因為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了周王,去了晉國侍奉晉文侯,隨後他的後代跟隨晉獻公的兒子公子重耳流亡,在秦國的幫助下重返重耳歸國即位,建立六卿制度,趙氏遂成為晉國六卿之一,隨著晉公室的一步步衰落,趙氏成為了六卿之中的強卿,與後來趙氏聯合智、魏。韓擊敗了中行、範氏。
六卿剩下四卿,而最強大的智氏想要獨霸晉國,試圖削弱其他三家,最終在脅迫韓、魏討伐趙的過程中,被韓、魏反水,敗亡於晉陽之戰,三家分晉的局面自此形成。
秦、趙共同擁有一個祖先,但是這種血緣關係到了戰國時,已經沒有意義了,提及趙人,皆以氏而稱,卻漸漸忘記了姓,而於秦人而言,贏姓更具代表性。
回覆列表
秦國和趙國是中國周朝戰國時期的兩個諸侯國,兩國地理位置上是相鄰的,秦國後來統一全國也滅了趙國,好多人說秦趙同源是什麼意思,我今天來解答一下:
秦趙同源其實是,秦國和趙國是”一祖同宗“的關係,可以說他們都是一個祖宗的子孫,還有趙國的祖宗有助於秦國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