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天兔

    殲11B航發採用殲10BTVC向量驗證機上的“軸對稱AVEN”向量噴管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殲11B與殲10B採用的都是中國WS-10“太行”系列航發的某個子型(太行的子型非常多),加裝同一種向量噴管是完全可行的。▲珠海航展展示的近年來中國研製的各種向量噴管技術,殲10BTVC的軸對稱AVEN只是其中一種。

    但是……這並不代表殲11B或者殲11系列就具有像殲10BTVC一樣的向量技術,向量噴管只是飛機向量技術的一個分支而已,要想真正讓飛機具有向量技術,還需要相配套的飛機/推進一體化設計系統、飛行/推進綜合控制系統等多方面的配套系統相整合,不是說隨便給個飛機裝上向量噴管它就具有向量技術了,那是不現實的。

    而飛機向量技術對飛機飛控要求極高,而殲11說白就是中國在引進俄羅斯蘇27基礎上的中國產化型號而已,早期殲11A就是俄羅斯零部件的中國產化組裝版而已,用的還是老蘇-27SK上的平尾模擬電傳+襟副翼方向舵的機械飛控,一直到後來殲11B的時候才採用的是中國產化數字電傳飛控。▲早期殲11總師李明明確提到殲11A採用的還是蘇27SK上的模擬電傳飛控系統。

    而殲11B的中國產化飛控系統,說實話出的事不少,同時殲11的氣動601現在到底吃沒吃透也是個問題(這也是逆向仿製的缺點,工程進度雖然快,但是當你需要進行技術改進的時候就困難了)

    所以為什麼中國產向量噴管技術首先用單發的殲10B作為驗證機,而不用雙發的殲11B做驗證機?本身除了雙發矢量技術更難之外,也有以上的原因在裡面。

    所以總的來說,殲11想加裝殲10BTVC那種軸對稱AVEN向量噴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讓殲11系列具有向量技術目前來看還是很困難的(說到這軍事小科普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引進蘇35恐怕也有給殲11借鑑向量飛控的意思在裡面)

  • 2 # 航空君

    目前中國空軍部隊早在06年的時候,就開始正式批次接裝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了,這款由沈飛設計研發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中國空軍對其還是非常重視的。

    目前,中國軍事航空工業也已經徹底且成熟的掌握向量推力技術,其相關實際向量驗證機中國產殲-10B,更是在2018年的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在公眾面前成功的表演了一連串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高難度飛行動作。也證明了,這款由中國軍事航空工業自主設計研發的向量推力裝置有著非常高的可靠性。

    顯然,理論上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是完全可以具備搭載,由我們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生產的中國產向量推進裝備的,而且在搭載了有向量推進裝置後的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其相關的空中機動性以及空中格鬥能力,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只不過,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在現在的實際情況下,是根本沒有必要去換裝中國產向量推進裝置的,因為這款中國產戰機在軍用也已經服役多年,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再去大動干戈的去搭載新型向量推力裝備,提升戰力。其次就是,如若需要搭載,這幾乎就是重新研發設計一款重型戰鬥機,其相關的研發設計的工程量實在太大,沈飛根本忙不過來的。最後,就是讓中國產殲-11重型系列戰鬥機搭載這款中國產向量推力裝備,需要耗費的財力和人力太大了,現在的中國還負擔不起。

    當然了,未來也隨著中國產三代半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以及中國產第四代隱身重型戰鬥機殲-20,這兩款戰鬥機的相關產能開始逐漸增長,中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鬥機也將會逐步的退出戰鬥一線,去承擔一些其他的軍事任務。

  • 3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技術上可行性不高。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的一架殲10B-TVC技術驗證機給奉上了中國產軍機有史以來最精彩的單機表演,風頭甚至蓋過殲20四機編隊。

    這架裝備了向量推力版本太行發動機的殲10B-TVC驗證機在公開表演中做出了眼鏡蛇機動、法輪機動和J-TURN等過失速機動動作,顯示了向量推力技術對戰機機動效能的提升作用。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繼美國、俄羅斯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實用向量推力技術的國家。殲20總師楊偉在珠海航展上暗示,殲20可能也進行了向量推力發動機的試飛。

    殲10B-TVC驗證機的精彩表現讓很多軍迷產生這樣的聯想:這麼牛逼的技術能不能用來改裝殲11系列戰機呢?畢竟,雙發重型殲11系列是中國當前主力制空作戰機型,如果透過改裝中國產向量噴管大幅提高機動效能,也是一種快速而又便捷提高戰鬥力的手段。

    這種想法看似美好,但是技術可行性不高,原因有兩點:

    1、目前中國向量推力技術由中國產太行發動機平臺發展、衍生,很難用於俄製AL-31F系列的改裝,所以殲11A系列無福享用這種技術。

    殲11A是中國對蘇27SK戰機的直接仿製,使用了原裝的AL-31F發動機。中國目前的向量推力技術是在中國產太行發動機的基礎上研製,技術路徑與俄羅斯的推力向量技術完全不同,無法直接實現嫁接。

    2、殲11B系列雖然使用了中國產太行發動機(第一批次還是AL-31F),但是由於沒有采用數字電傳飛控技術,很難將向量推力與飛機的飛控系統融合。

    向量發動機與飛機的整體匹配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要想發揮出TVC技術給飛機整體效能帶來的提升作用,就要把向量推力發動機與飛機進行深層次的整合,除了在整體佈局上協調一致之外,還要做得飛-火-推一體。

    F-22、蘇57、蘇35戰機將向量噴管的動作完全融入飛控系統,這首先要依賴於飛機本身實現數字電傳飛控。

    殲11B雖然換裝了中國產太行發動機以及中國產先進航電系統,但是在研製時為了減低研製風險、保障快速形成戰鬥力,殲11B仍舊沿用了蘇27SK/殲11A的模擬電傳操縱系統,這套系統很難融合、支援複雜的向量推力技術。

    蘇30MKI就是非常典型的負面例子。印度為了追求時髦,在蘇30MKI上強行使用了當時尚不成熟的向量推力技術,但是由於無法與飛機的飛控系統進行整合,所以只能在油門杆上增加向量噴管操縱裝置,提高了操作難度,使得飛行員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中無法隨心所欲的發揮向量推力的威力。據曾經參加過與印度蘇30MKI空戰演習的美國F15C飛行員透露,印度飛行員在空戰對抗中每次嘗試使用向量推力強行轉彎,都會把自己置於非常被動的境地,失去能量像一包土豆掛載空中。

    實際上這也是中國用殲10作為TVC技術驗證平臺的主要原因,按理說安全更高的雙發重型戰機殲11是更好的選擇,但是殲1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先進三代機,最大的亮點就是採用了數字電傳飛控,而且有2架殲10B搭載了太行發動機進行過試飛,所以就把其中一架改裝成TVC技術驗證機了。

    所以,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原因,殲11系列並不適合改裝向量噴管。對於殲11B(殲11A剩餘機體壽命有限,不適合大改)來說,下一步的改進應該側重於改進航電系統,例如使用殲16上的有源電掃雷達,配合PL-15等新一代空空導彈,進一步提高超視距空戰能力才是正途。

    據路邊社訊息,加裝AESA雷達、能夠完美髮揮PL-15威力的殲11B已經開始測試了。

  • 4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中國的推力向量噴管已經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高調亮相,因為是中國自己的技術,如果需要,很快能做成白菜價,大推中推發動機都可以。只要需要,小型發動機也行,甚至巡航導彈的,看有沒有需要了。

    推力向量噴口其實是為第4代戰鬥機的標配,隱身,高機動,高感知,超音速巡航。對於第3代戰鬥機來說,作用不是太大。看西方這些國家都沒有使用,美國只使用F16做了驗證機,然後用到了F22和F35上。

    為什麼俄羅斯用在了蘇35上呢?因為俄羅斯的4代機,遲遲不能出現,俄羅斯用在了蘇35上,第一想驗證,第二是向開拓市場。中國也可以這麼做,比如給FC1發動機做推力向量噴口。

    殲11當然更能做,不過沒必要全做。還是那句話,給做日程巡邏的戰鬥機加上實驗門口,平時用不著,用的時候能頂大用。據說俄羅斯的質量噴口壽命只有50小時,假如不常用的話,也用幾年。中國有20架蘇35作為巡邏機,根據需要,可以在生產一些殲11D主要做巡邏。真正準備打仗,有用,但用的不多。這也證明了殲20即使沒有特別先進的渦扇15,還能服役的原因。而俄羅斯的蘇57軍隊就不要,因為對他的主要效能不滿意,還在期待著更先進的戰鬥機。不過中國和俄羅斯的期待是不一樣的,中國式替代更好,俄羅斯更期待能用的戰鬥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史詩之路即將到來,送的防具跨界石值得用來跨90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