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QQ至尊寶QQ

    首先要了解兩者的特色才能懂得其中的價值,山歌產生於山間、田野,節奏悠長,音調抒情優美,是 民歌中旋律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歌曲。歌曲內容以愛情為 主,也有些是知識性或風俗性的內容。語言特點明顯,地方色彩濃厚。如:① 陝北信天游。②山西的山曲。③內蒙的爬山調。④ 甘肅、青海、寧夏的花兒。⑤ 湖北的趕五句。⑥ 四川的晨歌。⑦ 安徽的慢趕牛。⑧ 苗族的飛歌。⑨ 蒙族的牧歌:以上形式均屬於山歌體裁。

    山歌多在戶外演唱,其曲調往往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 長,是勞動人民用來直接而集中地抒發感情的民歌種類。漢族許 多地區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間稱謂,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歌種”;。 例如陝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 青海、甘肅的“花兒”、“少年”,湖北的“趕五句”,四川的“晨 歌”,安徽的“慢趕牛”、“掙頸紅”等等。

    在中國南方還有許多 沒有特定稱謂的山歌,人們常冠以地名而稱之,例如興國山歌、 柳州山歌、溫州山歌等。 山歌的音樂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現方法和熱情、奔放的音樂性格,往往曲調的一開始就出現全曲的最高音,熱情洋溢,自由 傾瀉,而不需要多層次的鋪墊或感情的節制,因而易於感人。

    山 歌的音樂並不過多地講究形式上的修飾,表現手法較單純,具有 明確的表情目的。典型的山歌一般無規整節拍,節奏悠長、自 由,這主要表現在兩個互相依存的方面:一是在陳述唱詞的部 分,山歌音樂的節奏接近自然語言的節奏,目的是直接而清楚地 說出心中的話;二是在唱詞的片語或句讀的後面,也常常是旋律 的樂節或樂句的尾部,山歌常常出現自由延長音,為的是盡情抒 發心中的慨嘆。

    唱詞陳述部分有規律的密集型的節奏,與感情詠 嘆時的自由延長音形成了密集與寬放、規律與自由的鮮明對比, 並且由於二者頻繁而多樣化的交替,使山歌的音樂有時具有一種 戲劇化的衝突與激情,有時又表現出行雲流水般的散文式的意 境,強化了音樂的表現力。

    在山歌中,最常見的是二句體和四句 體樂段結構。北方山歌大多為對應式的上下二句體結構,例如信 天遊、山曲、花兒。南方山歌較常見的是四句結構。這些四句結 構多為二句結構的發展變化形式,例如上下上下式或起承轉合式 的四句結構。

    另外,南方山歌中還有五句子歌和聯八句的結構 形式。 音樂學者將山歌分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類。 與歌種的民間稱謂相對應,音樂學者的分類也可以稱作“學術分 類"在上述三類山歌中,一般山歌是最基本、最典型的種類。

    一般山歌下屬的主要種類有: 信天游——又叫“順天遊”,主要流行在陝西北部和與之接 壤的寧夏及甘肅的東部、山西西部,以及內蒙古西南地區。它的 音樂由上、下句樂段構成,唱詞字數雖無嚴格規定,但往往比較 對稱。

    傳統信天游的內容主要在愛情和訴苦兩個方面,基本曲調 大約有100多種。 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陝西北部榆林地區一帶。 與信天游相似,山曲的樂段也是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但曲 調具有自己的特點。

    山曲的旋律音調有時受到蒙古族民歌的 影響。 花兒 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肅、青海、寧夏一帶。 這裡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除漢族外,花兒在當地的回族、土 族、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中也十分流 行。

    花兒(少年)的音域寬廣,旋律起伏度較大,常有跳進,音 樂的進行常曲折而多層次。音樂結構多為上下兩句體,但須唱兩 遍方完成一段歌詞。 江浙山歌——是流行於江浙一帶山歌的統稱。與北方山歌不 同的是,江浙山歌沒有集中的歌種,基本曲調的數量也比北方山 歌少,常見的有徵調式、羽調式和商調式幾種。

    在較少的基本曲 調的基礎上,江浙山歌音樂形式自由,即興性強,唱詞變化多, 句式結構變化幅度較大,以基本曲調的多種變化形態來適應不同 的情緒和唱詞。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態多為四句體,旋法以級進為 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樂委婉秀麗。

    閩、粵、贛客家山歌——客家特指因歷代戰亂而多次從黃河 流域南遷的漢族居民。歷史上,漢族居民大規模的南遷從東晉至 清朝共有5次。這些居民由山西、陝西、河南、安徽一帶南下, 大多集中居住在粵東、粵北、閩西、贛南的山區。

    由於山川阻 隔,交通不便,加上客家本身強烈的宗族觀念和長期形成的文化 禮俗,使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集團,保持了獨特的風土人情及 語言面貌。同時,長期在南方的生活,又使客家音樂在一定程度 上融合了居住地土著居民的文化特點。

    客家山歌旋律的起伏度 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 西南山歌——中國西南地區位於多山地、多丘陵和高原地 帶,幾乎到處都可以聽見節奏自由而綿長、曲調高亢的山歌。同 時,由於中國西南地區不同省份的文化形態、民族分佈及其風俗傳統等因素上的差異,這裡的山歌在基本風格大體一致的基礎 上,又有著氣質和性格方面的不同特色。

    概括來說,四川山歌剛 勁、幽默,並體現出深厚的漢族文化傳統。雲南是中國擁有少數 民族最多的省份,雲南的漢族人民與眾多的少數民族人民有著廣 泛的交往。因此,雲南的漢族山歌比四川和貴州的山歌要更豐 富多彩,並帶有山野的泥土氣息和邊遠地區的清新。

    另外,歷 史上的移民,又使雲南與江南有著文化上的關係。這就使雲南 的漢族山歌常常表現為兩種傾向:有的曲調起伏度很大,大音 程的跳進多,旋律起伏的過程往往很急促,非常開朗、豪爽; 有的曲調級進多於跳進,旋律的進行曲折婉轉,非常細膩,並 富於裝飾性。

    有時,這兩種風格混合在一首曲調中。與四川和 雲南山歌相比,貴州的漢族山歌則顯得古樸、深沉,更帶有原 始的自然魅力。 湖南山歌——湖南地處長江中游,境內丘陵、山地廣佈,山 歌廣為流傳。當地人把湖南山歌歸納為“高腔”、“平腔”和“低 腔”三種。

    高腔山歌流傳於湘中、湘北,節奏自由,音調高亢, 拖腔處常有“啊嗚啊嗚”等襯字,多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聲歌 唱;平腔山歌悠遠綿長,多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聲歌唱;低腔 山歌優美柔和,節奏性強,音量小,由婦女在室內歌唱。

    田秧山歌在民間一般稱作“田秧歌”,有的地方又叫“田歌” (江浙)、“秧歌”(安徽)、“秧號子”(安徽、蘇北)、“薅草歌”、“薅 秧歌”、“薅草鑼鼓”、“打鬧”(湖北、四川、貴州等地)、“調子”或 “號子”(陝西南部)等,主要在插秧、除草、車水等勞動中傳唱。

    與勞動號子相同的是,田秧山歌產生並主要應用於勞動場合,具 有驅除疲勞、振奮勞動者情緒的實際功用。但因田秧山歌所伴隨 的勞動協作性不強,不要求其音樂必須符合勞動的節奏,這是與 勞動號子不同的方面。

    因此,在農田中歌唱的田秧山歌可以有多 種體裁形式:既有典型的山歌型別,也有勞動號子和小調的型別,甚至有的還帶有說唱音樂的因素。有些田秧山歌因曲調優美 動人,傳唱範圍逐漸擴大,還唱進了廟會、茶館。

    有些田秧歌還 具有相當局的歌唱技巧。過去在江浙一"帶的農村,吾慶節日時有 田歌班競技賽歌的熱鬧場面。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勞動時為吆喝牲畜或相互間問答逗 趣所唱,歌曲中常帶有吆喝性的襯詞。

  • 2 # 牧笙說

    民歌的定義還是勞動人民情之所至的即興謳歌,中國民歌可以分為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這三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中創作。見啥想啥就想啥唱啥,具有即興性。

    勞動號子是勞動中所唱的民歌,像什麼工程號子,船伕號子等,都是根據日常生產生活中所做,而如今的生產力愈發發達,勞動號子也逐漸失去應有的作用,但作為音樂素材,經久不衰

    山歌是勞動人民在前往生產生活中所唱,唱自己的感情和願望,由於地方方言性比較強,山歌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阻礙其傳播

    民歌的特點是語言簡單明瞭,言簡意賅,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這明顯不符合現在的審美

  • 3 # 重慶馨兒

    民歌山歌,它代表著一個民族地域的民風民俗,裡面包含很多的意義,民歌山歌的價值在於保留著民族原生態的特點,而且這種民族特色是不可以複製的,還有一些山歌已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歌因地區的不同有很多的語言特色,比較原生態。民歌山歌比較有時代感,可以推動地方的經濟發展。

    讓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瞭解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把中國的藝術帶到世界各地去宣傳,讓中華的子孫去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雲貴川的山歌都很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劉姥姥進賈府時,鳳姐和賈蓉這對嬸侄看起來關係不錯,果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