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破天

    飯圈女孩追星追的就是新鮮感,在特定的時間滿足自己特定的心理需求而已,哪有多少人是真心愛一個陌生人,所謂“我們哥哥沒有實質性黑點就不脫粉”這種話當笑話看就好了,飯圈脫粉是稀鬆平常的事。

    對於時時刻刻都在追求新鮮感的飯圈女孩來說,德雲社這個寶藏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他們追求新鮮感的要求;注意,僅僅是一定時間內,具體有多長真不好說。

    德雲社能夠提供給飯圈女孩的新鮮感主要來自於人和作品

    德雲社號稱有四百多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飯圈女孩們慢慢發掘,可以確保飯圈女孩們總能發現驚喜,這種驚喜可能來自某個演員的顏值、經歷、技能、作品等方方面面;每一個飯圈女孩都有一雙擅於發現的眼睛,從而在德雲社這個坑裡躺的時間長一點,再長一點。

    每一個德雲社演員都要學會50段作品才有資格登臺演出,而且同一段作品在不同的時間點也要演出新意來,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50段作品,說多不說,說少也不少,足夠演兩個月不重複,可以滿足飯圈女孩對新鮮感的追求。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飯圈女孩關注相聲圈,大都始於張雲雷,然後慢慢轉化為社粉;社粉雖然號稱粉整個德雲社,但是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去發現一些不知名演員的亮點?相聲從來都是角兒的藝術,舞臺之上只有一個焦點,其他人都是配角;在主角的光環照耀之下,配角的亮點比主角還亮才有可能被關注到,所以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

    我關注德雲社有十多年了,真正認識和了解的演員也那二十對左右吧,一般在小劇場能攢底的演員才會關注到,至於其他人都是略過;不能說其他人不優秀,一個人的經歷真的是有限的。

    那些透過張雲雷入坑的飯圈女孩,聽慣了張雲雷的相聲,再去聽別人的相聲難免會有比較,先入為主的印象決定了所有人在張雲雷面前都相形見絀。雖然張雲雷一直強調德雲一家親,時常安利誰誰誰對他非常照顧,誰誰誰是他的發小等等,幫助師兄弟引流,但關鍵在於師兄弟們有沒有能力留住流量。

    張雲雷一直在更新自己的能力庫,每一個專場都能給觀眾以驚喜,各種曲藝形式輪番上演,但是實話說,大部分的師兄弟並沒有這個能力。

    來自靈魂的拷問

    名義上德雲社能上臺的演員要會五十段作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表演的節目也就二三十段吧;如果真心要追一個演員,理論上用一天時間就能看完全部影片,接下來怎麼尋找新鮮感?

    有很多演員在演出開始的墊話常年不更換,聽一兩次覺得新鮮,三五次覺得習慣,十次以上怎麼辦?

    同樣一段作品,每個人都演,翻來覆去的演,理論上需要每一個人都應該演出自己的特色,但實際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德雲社未來往何處去

    面對洶湧而來的飯圈女孩,德雲社一直被動應付,缺少主動管理的意願和能力,關於演員的宣傳、推廣、營銷和維護過於依靠演員的粉絲後援團,而大部分後援團並沒有專業的能力,所以經常有負面傳聞流出;無論對演員,還是對德雲社這個集體,都是一種損耗。

    目前,飯圈湧入相聲圈的流量已趨於平穩,甚至有退潮之勢,德雲社更需要一些切實的動作來留住粉絲;否則大潮過後,裸泳的人都將面臨尷尬!

  • 2 # 九辮的相聲迷

    能,他們是真正的寶藏男孩,唱唸作打,樣樣精通,相聲這門藝術,又有著無窮的吸引力,而且,他們這些相聲演員懂得透過現實情況來進行表演,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需求,豐富相聲的內容,擴大相聲的範圍。更有他們的顏值都線上,才華橫溢,可謂真正的始於顏值,忠於才華,陷於人品。德雲社,值得!

  • 3 # MadlifeB

    不知道,不覺得留住留不住會有多大的損失,我喜歡聽德雲社的相聲,德雲社,喜歡自然喜歡,不喜歡你硬拉著也沒用,德雲社能有今天靠的是那些飯圈?應該是幾百人的日日夜夜的努力,還有曾經的百萬鋼絲的不離不棄跟現在德雲社的鐵粉。德雲社每個人的相聲我都會看好幾遍,人才輩出,願越來越好

  • 4 # 閒白社

    德雲社成員說的相聲已經出現問題了,現在最大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媚粉。

    飯圈女孩給德雲社的成員帶來的被人追捧的感覺,已經迷失了大部分成員的心智了。

    他們現在不在傳統相聲上努力,這是肉眼看得見的變化。

    飯圈扭曲的價值觀,也特別容易讓這些年輕演員不知道自己是幹啥的。

    那最近發生的幾件事來說。

    孫九香讓觀眾,不想看出去。

    這是最為一個演員無論什麼情況都不應該說出來的話,孫九香說了,這不要緊,他說了能處罰他,能禁演反省。但是當時粉絲是什麼表現呢?紛紛鼓掌,不覺得不對,反而認為剛的厲害。

    粉絲的偏好是能影響演員在演出時候,抖包袱的方式的。

    侯鶴廉的退出

    侯鶴廉退出德雲社,發表了一個退出宣告,說是為了生活。好像德雲社掙的錢不多一樣。其實這個離開的理由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官方說法。

    有知情人分析,是因為跟搭檔的矛盾衝突造成的,他想好好說相聲,搭檔走媚粉路線,他看不過去,但又改變不了。所以走了。

    王鶴宇短影片diss師兄弟

    前兩天發生的,當時我也回答了相關問題,分析了關於王鶴宇的問題,在影片發出來之前,他身上很多毛病,但是沒有人說,關於他的彩燈大褂,一水兒都是誇的。短影片發出來之後,他成了眾矢之的,往日種種不堪都暴露出來了,最顯眼的一點是,他的彩燈大褂,突然變成一種罪狀被單獨拎了出來。

    其實,光靠顏值一個人怎麼可能得到這麼多人喜歡呢!

    德雲社女孩他們大部分去聽相聲,根本不知道聽的是什麼,他們只是覺得這是一件時髦的事情。

    飯圈進入相聲行業,根本不是相聲的魅力吸引過來的。

    你有沒有發現,相聲的老聽眾裡,喜歡聽老先生的相聲,因為論能耐,老先生說了一輩子,肯定是比較厲害的。

    德雲社裡面岳雲鵬最火,但是走的不是飯圈路線。郭德綱有很多粉絲,自稱鋼絲。老郭也是第一個把粉絲帶到相聲行業裡來的,但它仍然不是飯圈文化。

    現在的飯圈文化,喜歡追新人。很多學員,在德雲社沒出師的,只要上過場了,演出過來,就開始有粉絲追。

    郭汾陽的粉絲甚至比閻鶴翔的都多。

    郭汾陽會什麼啊?

    德雲社想要滿足現在飯圈女孩的要求,根本問題不是出沒出新段子,不是在相聲內容上有沒有吸引力。只要保證每年都推新人,經常換換新面孔。這幫粉絲就跑不了。

  • 5 # 姑娘keep加油

    相聲作為一門傳統的藝術,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有自己的規矩,在這個劃定的圈子裡,需要的是相聲演員們的出謀劃策,推陳出新,不斷的研究新的作品,說學逗唱,結合現在欣欣向榮的文化背景,他們肯定能吸引一批又一批觀眾來喜歡他們。

    郭德綱老師和于謙老師,算得上是相聲界的老人,在以前那麼窮困的環境下,把老祖宗的東西給延續下來,確實不容易。九十年代,2000年後,央視的春晚上還有著相聲的表演,吸引的都是老一輩的觀眾。年齡偏小一點兒的觀眾在當時可能對這些傳統藝術並不喜歡。相聲的生存都比較困難,那個年代堅持下來也屬實不容易。

    直到電視臺提供了機會,比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這些讓大眾認識了相聲,進一步認識了德雲社,並且由認識到喜歡,憑藉的就是風趣幽默的語言,反諷的社會現實,直擊到了觀眾的內心。

    德雲社漸有名氣之後,在各地有了演出,再加上網路媒體的迅速傳播,廣為大家所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粉絲。

    在表演開始之前,都會自我介紹,說自己是誰誰,是一名相聲演員。不僅演電視,演電影的是演員,說相聲也是演員,因為他們也要學習,說學逗唱,哪一門都不容易,學好了才能上舞臺,所以也有學習很多年的,他們也是需要技藝的,所以粉絲一開始可能是單純的喜歡這個演員長得帥,更重要的是他有魅力,他有讓粉絲更喜歡的點,讓粉絲更喜歡的技藝。

    相聲演員們也在緊跟時代潮流,結合作品,進一步的創作。也在一直不停的學習,不能因為一個人,否定一群人。加油。

  • 6 # 貓叔鍋蓋頭

    相聲的吸引力估計滿足不了。但是飯圈女孩對德雲社最大的貢獻是使德雲社的胖子都加入了減肥的行列中。你看看現在這些小角有幾個是胖子得?以前一說相聲演員那肯定都是胖子。可是現在呢!郭麒麟暴瘦!燒餅暴瘦!九字科的有幾個胖子?這個貢獻相當正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世界女排五大副攻,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