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搞笑羅曼君
-
2 # 黑夜先生xx
君主專制制度是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形態最本質的反映。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在專制的國家裡,政體的性質要求絕對服從;君主的意志一旦發出,便應確實發生效力,正像球戲中一個球向另一個球發出時就應該發生它的效力一樣。”皇權(或稱君權、王權)僅就詞意而言,無非謂皇帝(或君主、國王)個人執掌的權力而已。但將其置於政治學範疇和中國封建社會具體歷史程序中進行考察,則包涵了多方面的意義。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萌芽於戰國,確立和鞏固於秦漢。這一體制由三項基本制度構成:即皇帝制度;等級官僚制度;地方郡縣制度。其中皇帝制度居於核心和主導地位,影響並制約著其他兩項制度的發展變革。
研究中國政治史的人幾乎一致認為,自秦、漢確立皇帝制度後,皇權遂不斷加強,至明、清而躋於頂峰。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必須解答的概念問題——皇權強大的政治內涵是什麼?即怎樣從政治學角度去理解皇權的強大。以往一些研究著作在論及這一問題時,多以歷朝政治制度的變革作為皇權強化的標誌,認為君主透過改制達到了分權於下而集權於上的目的。這種說法固然不無道理,但卻很難作為一種政治學的概念標準來判斷皇權的強大與否。歷代專制君主雖殫精竭慮企圖集全部大權於一身,但做到一人真正“獨治”全國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各個朝代的政治改革,或是將中樞權力從一個機構轉移到另一個機構;或是將其分割,交由若干機構、若干人共同執掌;最高明的“創制”如明清統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權力中介機構,以確保皇權對中樞權力的控制。那麼,怎樣衡量皇權在政治上是否強大呢?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結論必須依據兩個條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一,皇權的穩定。其二,皇權的效能。所謂皇權的穩定,是指皇權在各種政治力量中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皇權能夠有效地防止和鎮壓任何企圖反抗、顛覆、或者威脅皇權的異己勢力。而皇權的效能,是指皇帝能夠不受阻隔地貫徹自己的意旨,並且作為最高權力載體,有能力指導和推動整個國家機器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發揮本身的政治功能。“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皇權不穩定,自然談不上強大,而皇權無效能,就不會有真正的穩定,箇中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有些論者往往把皇帝大權獨攬、恣意妄為視作皇權強大的標誌,實際上皇帝過分集中權力、獨斷專行就會使皇權失去效能,並破壞本身的穩定性。
-
3 # Jack准將
皇權和中央集權是從秦始皇那裡提出來的,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對於各個朝代皇帝強化皇權和中央集權我來簡單的說一下。
秦始皇一直沿用秦國商鞅變法,廢除了分封制、推行了縣制,建立了百官服從君主發令的封建社會。並且在戰國末期的法家代表韓非子提出了君主專權和中央集權和依法治國的理論,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權的統治局面。
在漢代時期,皇帝解決了王權割據皇權的局面,漢武帝又實施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控制了人民思想,也就是忠君思想,找到了封建主義基本定型並且已經穩固,在漢代時期是皇帝集中和強化權利的上升期,在漢武帝時期,國家進行了大一統,軍事、經濟、思想進行深化性改革,開始鹽鐵專賣、平仰物價等政策。
在隋唐時期實施了三公六部制,壓制和平穩丞相權利,並且創辦影響後代中國各個朝代的科舉制度,極大的控制住了人民思想,擴大統治基礎和影響,使封建制度更加完善。在宋朝各個軍事和官員地方,派遣皇帝親信,輪流檢視,透過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各級官員的兵權,極大的增強了皇權。
在元代開始了行省制度的實施,有效的加強封建統治和對帝國幅員遼闊管轄並且在中央設立中書省,地方實施行書省,這是加強皇權的新方法,各個部門嚴陣以待。
在明清時期,中國的封建制度走向巔峰,並且廢除丞相,權利分為六部,極大強化了中央集權,皇帝創辦特務機構,如錦衣衛、東廠、西廠,導致大量官員人人自危,成為皇權強力保障,清朝繼承明朝部分體系,創辦軍機處和前朝等特務機構形式一樣,大興文字獄,並且讓漢人剃髮易服等措施。
-
4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天下一統,必然是中央朝庭專政。抑制地方割據。作為一個朝代的核心皇帝就至關重要了。作為一個王朝的皇帝,必然是天然捍衛皇權壯大,平衡朝野派系勢力。從而保證統治秩序井然,社會秩序穩定。從而讓一個王朝振興和強大,延長統治壽命。
秦朝秦始皇贏政一統天下,雄圖偉業功勳蓋世。他為了保證皇權,廢止了分封制,採取郡縣制。中央釆取三公九卿制度互相制衡。不足是他不分封外人為王,也不分封皇族人為王,顯然是強枝弱幹。讓皇族失去了權力,掌控不了軍隊,從而皇族中有人才也發揮不了作用。軍隊最終作了他人嫁衣,成了天下諸侯的刀。從而天下大亂,秦朝滅亡了。
西漢初年,開國皇帝劉邦就很明白了這個道理。西漢基本繼承了秦朝制度。但是它把皇族親王,郡王分封天下。掌握了天下一半兵馬軍政大權。不允許外姓人封王。誅除了所有異姓王。所以保證了皇權強大。然後中央除了三公九卿制。扶持了一批功臣勳貴集團掌握了西漢最強大的軍隊——皇帝親兵羽林軍!這樣形成以內製外,又以外威懾於內的制衡體系。保證了統治結構的平衡和穩定。但是劉邦唯一一個失誤,沒有抑制壓制皇后呂雉,最後形成外戚專政,打壓勳貴集團,抑制了皇族權力。造成了西漢初年的政權動盪。好在內外體系都掌握了軍隊,沒有讓外戚勢力呂氏謀朝篡位。又恢復了統治秩序。
唐宋兩代,基本上都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一把手,二把手是宰相,他們互相平衡和制衡。皇帝親自掌握軍隊。但是唐朝沒有控制好外戚,宦官專政這兩個問題。唐朝也沒有分封皇族。過於依賴皇帝的英明神武。當皇帝平庸懦弱時,外威,宦官輪流專政。中央控制軍隊迅速弱化。而地方軍隊迅速強大,形成弱幹強枝,藩鎮割據。大唐終於因為對軍隊失去控制而亡國。而宋朝正好和唐朝反過來,實行強幹弱枝,仰文抑武。控制地方強勢。控制軍隊藩鎮化。對外威和宦官實施了嚴密控制。實施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結果是這樣的一元結構,一家獨大造成了文官一言堂,當士大夫腐敗後,軍隊又弱化,外敵入侵,無任何抵抗力。結果是滅亡。
明清兩代皇帝執行中央高度集權。皇權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採取了皇族分封制,全國分封了藩王。掌控有一定的軍隊。而誅滅了特權集團功臣勳貴。把中央權力交給了六部,廢止了三省。這樣沒有了事實上的宰相,這樣皇帝權力很大。透過娶平民,嫁平民的方式,徹底消除了外戚專政。清朝則取消了分封制。也以婚姻形式消滅了外戚專政。同時把宦官專政扼殺。不允許太監有文化識字。以六部統治天下。權力集於皇帝一手,大臣權力被弱化。
回覆列表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曆史的國家,它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從秦朝開始走了兩千多年
1.秦朝,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在政治制度上首創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等等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有效的維護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
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度量衡,文字,來讓文化趨同;還遷富豪,收兵器,並且統一焚燬兵器;還築城防,修馳道,秦統一六國過程中,城郭和軍事要塞均被拆除,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和便於調兵運糧,大修馳道 。
2.漢朝,在漢朝的時候,實行郡國並行制,繼承了秦王朝的政治體制,制定《九章律》用法律來維護中央集權制度,並且穩定百姓,為了加強對農民的控制,推行嚴密的編戶齊民制度,對全華人口進行登記(早年的戶口)。
後來,漢武帝時期,漢朝還建立了“中朝”,用來限制宰相的權力。設定刺史,進行對地方的監察。選官制度也大不相同,首創舉孝廉,推行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和酬金奪侯,解決了諸侯,地方和宰相的問題。
3.魏晉南北朝,從三國時期算起,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的選官用人制度;對農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調製,三長制,制度層層遞進,使人民環環相扣。
4.隋唐,在隋唐時期,從中央到地方採取三省六部制,一臺五監九寺,州縣制等等一系列制度,選官用人上首創了科舉制,分散了世家大族的對國家的控制。
5.宋朝,在宋朝時期,重文輕武,集軍事權於中央,對禁軍實行“更戍法”,就是不斷更換士兵的戍守地點,分離將軍和士兵,防止將軍專權,限制了將軍的權利,從而維護中央集權制度。宋朝還把官,職,差分離,讓各種官制交叉,分散大臣權利,外加不斷完善監察制度。
6.明朝,在明朝時期,朱元璋直接廢掉了宰相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並且改革科舉制,使科舉制變得死板(八股取士)。
7.清朝,在清朝時期,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理藩院等等,分割了大臣的權利,加強皇權專治,使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