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是什麼意思?這個胡說,何謂胡?當時中原地區面積還不是很大,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中原大多以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一代為準。然後我們上下左右,就是我們的東南西北還沒有擴張很大的一個國土面積。那個時候我們東,東北什麼呢,就是一北狄。這個西北胡,後來把我們周邊的這些周邊進貢國家統稱為胡
胡就是未來的這些人他們所說的東西為胡說,那八道是什麼呢,就是指的是佛家的八道涅盤經,當時我們東漢末年以前佛教是沒有進入中原的,所以說,那個時候東漢之後呢,進入中原以後大家對佛教還沒有一個認知。認為這個八道經跟我們最早的傳統思想是有一些差異,所以我們華夏認為他們說的東西統稱為胡說八道,那時候這個詞他還沒有褒義和貶義的這種區分。
佛教呢,咱們不能用好與不好正與邪的這個概念區分它。我認為世界五大宗教這個只要導人向善的都有它的好處。但是呢。我們一定要有所分別為什麼要有所分別,就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文化對你的根基影響是有什麼樣,你接受什麼樣的一個思想體系,是更能快速的吸收和溶解,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我們都知道佛教,他並不來源於中土。那麼佛教最早來源於哪。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創辦人叫喬達摩,悉達多,他最早呢,他的國土是迦毗羅衛國,是一個不太大的一個小國。當時他們也面臨著這種多朝代的兼併和紛爭戰爭。他們國家也是遇到了一些戰亂,情況也不好。
當時,悉達多作為一個王子他想去參透人生的一個頂點。他也沒有什麼好借鑑的,起初是沒有佛教的概念,他起初修行的是什麼呢?是婆羅門法脈的一個分支。但是他在修行的過程,發現婆羅門教理教義跟他的主流思想體系有一些區別,這個區別在哪裡?他沒有找到
他後來又借鑑了這個古印度的印度教,他發現古印度教跟婆羅門教教義是相駁的。他沒有辦法很好的去融入和兼併這種思想讓他也很頭疼。
而當時的加比羅衛國,他的這個語言和文字也跟古印度。有著不一樣的語言交流模式,就像我們現在的也是一樣,雖然大家都開始說普通話了,山東人依然說山東話。而且山東隔著一個地他的口音都不一樣,他都需要一個很好的翻譯過程。而當時他的語言結構。後期在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他要轉換成梵文,這個梵文都是由他的學生收集整理後,從新地進行了整理一番進行了傳播。
再從當時的這個國土再到古印度的過程中,他又一次文字的轉換。這次文字轉換讓整個的佛家思想體系的過程中又一次變化,這次變化到底是升級,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都沒有辦法去考證。因為印度這個國家特別有意思的國家,他是一個不記史記的一個國家。到現在他的歷史應該空白點比較多,所以它的歷史都是借鑑於其他國家。跟他有這些政治經濟往來的其他國家記載。才有了他的歷史。
這麼造就了佛教理論基礎,說中華傳統文化大概道家思想的傳承有七千餘年啊,一直到了有文字的開始,我們號稱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記載的也是接近了五千年的一個文化傳播。那麼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文字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我們從大篆小篆,到我們現在看到的簡體字他都有很多的這種自身的變化,更可想而之,我們從西方的到中土他還有一個翻譯的過程,這中間的意思要脫離很多。
再說這個基督教的這個至尊的比較尊重的一位就是我們知道是古聖經裡頭有這麼一句話叫神愛世人,那這個愛不是凡人的愛,他應該是慈悲的意思,就是沒有人間的那種友情的愛,而是一種無情的大愛,這種愛不能直譯。不能透過文字的執意把它翻譯過來,所以這種慈悲在轉換的過程中,我們就錯誤的理解了一些生命的意思。
我認為華夏子孫炎黃子孫,如果要想學習文化,應該先夯實自己的文化。本土文化基礎,然後再去學習其他的外來文化。不是好與不好。咱們沒有辦法去評定好與不好,只是哪些東西接受度更高,我們把他去接受,然後我們的行事風格和處事風格。更接近於這種思想體系。才是最適合的。
就說中國的唐詩,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再好的翻譯把它翻譯成英文也最多是兩隻小鳥兒在唱歌,一群大鳥往天上飛,因為對這個黃鸝和白鷺。在國外的一些詞彙中是很難去把它進行翻譯完美的
佛教是東漢末年,就進入中土的時候唐玄奘法師。西渡回來的經為什麼它為人類做出那麼大貢獻,包括他為佛教做那麼大貢獻。就是他在這個取經的過程中他關鍵是擔任了所謂的翻譯工作,大量經書的翻譯。一個人智力和他集眾人之力。所翻譯的內容是否準確,到現在沒有辦法用一個很詳實的資料。去證實翻譯是正確還是不正確,這就很很難去考證。
佛教起初從東漢末年流入的我們中土這個漢傳佛教以後。整理又透過一個沉澱過程,華人當時是不接受的。也就是華夏子孫當時是不接受的,那怎麼辦,他為了更好地融入它吸收了我們當時的很多其它宗教和文化體系的內容,借用了很多的詞彙,就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方丈這個詞,一提到方丈。所有人都認為是佛家,其實這個詞本身就是道家。何謂方丈?一方一丈何為意?
和尚自稱老衲。那老衲這一次也是從道教界用起來。那老衲又是何意,這中間就是因為太多的人,不知道我們歷史的緣故,不去求索究竟的東西才錯誤的理解了很多的概念。
世界所有導人向善的宗教都是好的,但前提一定要夯實自身的基礎。先學好中華文化,再去學習其他的文化。先把中國的漢字搞懂。才有機會去搞清楚任何一件事,舉個例子,這個我們知道這個佛教,四月初八的時候是所謂的浴佛節。那麼這最有意思的是四月初八是這個黃道日曆。是我們經常老百姓所說的叫陰曆,我們也就農曆。那麼西方人根本不用這種曆法來翻閱我們的歷史資料,那這個四月初八是哪兒來的。這是華夏子孫自己的歷意。
基督教堂清明節要做米飯。這清明節本身是我們一個黃道節氣,不知道西方人過不過這個節啊懂不懂這個節,那他們為什麼在這個日子做米飯。他們又是什麼樣的目的,搞不懂。也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但是覺得有些時候真的是可能中西文化在合併過程中,有些人不求究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講了兩個詞。我們就是因為在誤導誤讀的過程中,讓大家混淆了視聽。
回頭說悉達多先生曾經也練瑜伽,後來實在餓的不行了去洗把臉,然後一個婦女過去跟點吃的,被同修們就拋棄了。說他拋棄的這個教義教規。然後他就開始沉思反思啊,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啊。然後在菩提樹下就閉關悟道,
然後他把這個世間的理法,就是這個道理,理圓滿了,可以給人帶去一些別人說的困惑或者迷糊,讓人能夠安靜祥和。這個時候他只是悟透了一些小乘法。並沒有參悟天地之大道,還是對人七情六慾呀,悟透了,還沒有去真正的去參悟天地大道。自然之道。
後來老子的弟子是這個關尹。就是文始派祖師尹喜先生,正好西行到那裡,他倆見了面,然後就是說大家都是這個同修,就相互交流交流,印證一下啊。
然後悉達多先生,也就是釋迦佛才算真正知道了這個自然之法天地之大道,完善了他的這個大乘理論,這才奠定了這個佛教的基礎。
這個時候他才開始正兒八經講經,有這個佛教的這個雛形開始成教演教。那這個事情呢,是記載在這個中華大藏經,就是唐玄奘取回來的那個經。裡邊兒有一卷叫阿差末經,詳細記載了這次事件這次會晤,據今兩千多年了。
然後就釋迦感慨說這個東方是個神奇的國度,這裡的人都是仙人聖人,都這麼有智慧。然後讓他弟子東去學法。
他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弟子一定要去東邊兒這個國家這個地方出仙人聖人。後來剛進入現中國的時候。說要逢道人逢道家的人這個要三跪九叩,行弟子禮之類的。
回頭咱們只是客觀的去評價一下這個歷史,至於對道家思想,還是佛家思想體系。和道教,佛教這個東西是沒有一個客觀對待,這個關係啊,咱們不去評說,只是說這件事兒。
道家的思想哲學體系和道教其實也有著本質不太一樣的東西,也是有區別的。那麼佛教呢,在成教的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給人類的這種善舉的行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一定是有區別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沒有分別心的
對一個參修的修行者而言,我們沒有修成之前,我認為我們都是人的概念。那麼是人,我們就都會有人的各種秉性的存在,從惰性上來講還有很多的東西,我們都會有,骨子裡都會有。那麼怎麼去在這個過程中來調整自己,這一定是靠個人的這個思想,還有就是說我們佛教所說的這個業力。包括佛教說的因果,道家講的承負都,有著不同的這種關係理論。
所以說,對於修行還是要自己多看多學多悟,不要覺得開個天眼,通靈就多麼如何,人云亦云的這個不是正法,那個沒脫離輪迴,往往會更容易圈固自己,就是太執念了,挖個坑自己跳沒有好處。
胡說八道是什麼意思?這個胡說,何謂胡?當時中原地區面積還不是很大,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中原大多以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廣西等一代為準。然後我們上下左右,就是我們的東南西北還沒有擴張很大的一個國土面積。那個時候我們東,東北什麼呢,就是一北狄。這個西北胡,後來把我們周邊的這些周邊進貢國家統稱為胡
胡就是未來的這些人他們所說的東西為胡說,那八道是什麼呢,就是指的是佛家的八道涅盤經,當時我們東漢末年以前佛教是沒有進入中原的,所以說,那個時候東漢之後呢,進入中原以後大家對佛教還沒有一個認知。認為這個八道經跟我們最早的傳統思想是有一些差異,所以我們華夏認為他們說的東西統稱為胡說八道,那時候這個詞他還沒有褒義和貶義的這種區分。
佛教呢,咱們不能用好與不好正與邪的這個概念區分它。我認為世界五大宗教這個只要導人向善的都有它的好處。但是呢。我們一定要有所分別為什麼要有所分別,就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文化對你的根基影響是有什麼樣,你接受什麼樣的一個思想體系,是更能快速的吸收和溶解,需要一個過程
那麼我們都知道佛教,他並不來源於中土。那麼佛教最早來源於哪。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創辦人叫喬達摩,悉達多,他最早呢,他的國土是迦毗羅衛國,是一個不太大的一個小國。當時他們也面臨著這種多朝代的兼併和紛爭戰爭。他們國家也是遇到了一些戰亂,情況也不好。
當時,悉達多作為一個王子他想去參透人生的一個頂點。他也沒有什麼好借鑑的,起初是沒有佛教的概念,他起初修行的是什麼呢?是婆羅門法脈的一個分支。但是他在修行的過程,發現婆羅門教理教義跟他的主流思想體系有一些區別,這個區別在哪裡?他沒有找到
他後來又借鑑了這個古印度的印度教,他發現古印度教跟婆羅門教教義是相駁的。他沒有辦法很好的去融入和兼併這種思想讓他也很頭疼。
而當時的加比羅衛國,他的這個語言和文字也跟古印度。有著不一樣的語言交流模式,就像我們現在的也是一樣,雖然大家都開始說普通話了,山東人依然說山東話。而且山東隔著一個地他的口音都不一樣,他都需要一個很好的翻譯過程。而當時他的語言結構。後期在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他要轉換成梵文,這個梵文都是由他的學生收集整理後,從新地進行了整理一番進行了傳播。
再從當時的這個國土再到古印度的過程中,他又一次文字的轉換。這次文字轉換讓整個的佛家思想體系的過程中又一次變化,這次變化到底是升級,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都沒有辦法去考證。因為印度這個國家特別有意思的國家,他是一個不記史記的一個國家。到現在他的歷史應該空白點比較多,所以它的歷史都是借鑑於其他國家。跟他有這些政治經濟往來的其他國家記載。才有了他的歷史。
這麼造就了佛教理論基礎,說中華傳統文化大概道家思想的傳承有七千餘年啊,一直到了有文字的開始,我們號稱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文字記載的也是接近了五千年的一個文化傳播。那麼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文字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我們從大篆小篆,到我們現在看到的簡體字他都有很多的這種自身的變化,更可想而之,我們從西方的到中土他還有一個翻譯的過程,這中間的意思要脫離很多。
再說這個基督教的這個至尊的比較尊重的一位就是我們知道是古聖經裡頭有這麼一句話叫神愛世人,那這個愛不是凡人的愛,他應該是慈悲的意思,就是沒有人間的那種友情的愛,而是一種無情的大愛,這種愛不能直譯。不能透過文字的執意把它翻譯過來,所以這種慈悲在轉換的過程中,我們就錯誤的理解了一些生命的意思。
我認為華夏子孫炎黃子孫,如果要想學習文化,應該先夯實自己的文化。本土文化基礎,然後再去學習其他的外來文化。不是好與不好。咱們沒有辦法去評定好與不好,只是哪些東西接受度更高,我們把他去接受,然後我們的行事風格和處事風格。更接近於這種思想體系。才是最適合的。
就說中國的唐詩,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再好的翻譯把它翻譯成英文也最多是兩隻小鳥兒在唱歌,一群大鳥往天上飛,因為對這個黃鸝和白鷺。在國外的一些詞彙中是很難去把它進行翻譯完美的
佛教是東漢末年,就進入中土的時候唐玄奘法師。西渡回來的經為什麼它為人類做出那麼大貢獻,包括他為佛教做那麼大貢獻。就是他在這個取經的過程中他關鍵是擔任了所謂的翻譯工作,大量經書的翻譯。一個人智力和他集眾人之力。所翻譯的內容是否準確,到現在沒有辦法用一個很詳實的資料。去證實翻譯是正確還是不正確,這就很很難去考證。
佛教起初從東漢末年流入的我們中土這個漢傳佛教以後。整理又透過一個沉澱過程,華人當時是不接受的。也就是華夏子孫當時是不接受的,那怎麼辦,他為了更好地融入它吸收了我們當時的很多其它宗教和文化體系的內容,借用了很多的詞彙,就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方丈這個詞,一提到方丈。所有人都認為是佛家,其實這個詞本身就是道家。何謂方丈?一方一丈何為意?
和尚自稱老衲。那老衲這一次也是從道教界用起來。那老衲又是何意,這中間就是因為太多的人,不知道我們歷史的緣故,不去求索究竟的東西才錯誤的理解了很多的概念。
世界所有導人向善的宗教都是好的,但前提一定要夯實自身的基礎。先學好中華文化,再去學習其他的文化。先把中國的漢字搞懂。才有機會去搞清楚任何一件事,舉個例子,這個我們知道這個佛教,四月初八的時候是所謂的浴佛節。那麼這最有意思的是四月初八是這個黃道日曆。是我們經常老百姓所說的叫陰曆,我們也就農曆。那麼西方人根本不用這種曆法來翻閱我們的歷史資料,那這個四月初八是哪兒來的。這是華夏子孫自己的歷意。
基督教堂清明節要做米飯。這清明節本身是我們一個黃道節氣,不知道西方人過不過這個節啊懂不懂這個節,那他們為什麼在這個日子做米飯。他們又是什麼樣的目的,搞不懂。也不知道怎麼去形容,但是覺得有些時候真的是可能中西文化在合併過程中,有些人不求究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講了兩個詞。我們就是因為在誤導誤讀的過程中,讓大家混淆了視聽。
回頭說悉達多先生曾經也練瑜伽,後來實在餓的不行了去洗把臉,然後一個婦女過去跟點吃的,被同修們就拋棄了。說他拋棄的這個教義教規。然後他就開始沉思反思啊,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啊。然後在菩提樹下就閉關悟道,
然後他把這個世間的理法,就是這個道理,理圓滿了,可以給人帶去一些別人說的困惑或者迷糊,讓人能夠安靜祥和。這個時候他只是悟透了一些小乘法。並沒有參悟天地之大道,還是對人七情六慾呀,悟透了,還沒有去真正的去參悟天地大道。自然之道。
後來老子的弟子是這個關尹。就是文始派祖師尹喜先生,正好西行到那裡,他倆見了面,然後就是說大家都是這個同修,就相互交流交流,印證一下啊。
然後悉達多先生,也就是釋迦佛才算真正知道了這個自然之法天地之大道,完善了他的這個大乘理論,這才奠定了這個佛教的基礎。
這個時候他才開始正兒八經講經,有這個佛教的這個雛形開始成教演教。那這個事情呢,是記載在這個中華大藏經,就是唐玄奘取回來的那個經。裡邊兒有一卷叫阿差末經,詳細記載了這次事件這次會晤,據今兩千多年了。
然後就釋迦感慨說這個東方是個神奇的國度,這裡的人都是仙人聖人,都這麼有智慧。然後讓他弟子東去學法。
他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弟子一定要去東邊兒這個國家這個地方出仙人聖人。後來剛進入現中國的時候。說要逢道人逢道家的人這個要三跪九叩,行弟子禮之類的。
回頭咱們只是客觀的去評價一下這個歷史,至於對道家思想,還是佛家思想體系。和道教,佛教這個東西是沒有一個客觀對待,這個關係啊,咱們不去評說,只是說這件事兒。
道家的思想哲學體系和道教其實也有著本質不太一樣的東西,也是有區別的。那麼佛教呢,在成教的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給人類的這種善舉的行為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一定是有區別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沒有分別心的
對一個參修的修行者而言,我們沒有修成之前,我認為我們都是人的概念。那麼是人,我們就都會有人的各種秉性的存在,從惰性上來講還有很多的東西,我們都會有,骨子裡都會有。那麼怎麼去在這個過程中來調整自己,這一定是靠個人的這個思想,還有就是說我們佛教所說的這個業力。包括佛教說的因果,道家講的承負都,有著不同的這種關係理論。
所以說,對於修行還是要自己多看多學多悟,不要覺得開個天眼,通靈就多麼如何,人云亦云的這個不是正法,那個沒脫離輪迴,往往會更容易圈固自己,就是太執念了,挖個坑自己跳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