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日晚,管理大師曾仕強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此前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講解《易經的奧秘》等多系列作品。
2
回覆列表
  • 1 # 菩提瘋子

    曾老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整天樂呵呵、和藹可親的老頭兒!

    那時雖然也對易經有些瞭解,但還停留在百轉千回不得其門的階段。看了曾老的講座,這個可愛的老頭兒讓我第一次感覺到易經原來也可以這麼通俗易懂,眼前為之一亮,從此對易經的愛好也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後來對易經瞭解的越來越多,有些地方對易經的理解跟曾老不盡相同,但這絲毫不妨礙我對曾老的尊重。因為曾老確確實實是我在易經道路上的引路之人!

    如今曾老駕鶴西去,哀痛之際作悼詞一首,即恭送先師也算回答了你的問題!

    悼曾老

    喜歡循循善誘

    常把古訓新解

    經世濟民開慧智

    弘揚傳統國學

    明白易理象數

    能演可用會說

    開口趣談笑呵呵

    春風細雨潤澤

    不幸沾染疾痛

    帶恙不失快活

    縱是弱體抗病魔

    不忘分享心得

    無奈駕鶴歸去

    易壇又損俊傑

    嗚呼哀哉不足意

    惟願一路少顛簸

  • 2 # 知足常樂282581308

    曾教授學識淵博,態度端莊,講解明晰,人格正直。

    典型的中國式知識分子,值得全華人民學習與尊重。

    一代宗師丶國學大師,永生。

  • 3 # 是銘洋呀

    曾教授授課的內容不拘一格,從管理到文化,從易經的反S講到中國與世界的相處;從一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講到聰明與智慧的區別;從教育孩子的一些方式方法到自我的反思……他的課總能給我們新的視角,原來旁人說起來那麼艱深晦澀的東西,本質上是這樣的,聽者受益匪淺!

  • 4 # 透過生活看城事

    緬懷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感謝他帶給我們的職場智慧

    曾仕強教授於1934年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一生著作等身,誨人無數。

    1979年,曾教授在新加坡講學,首度提出“中國式管理”理念。他認為,中國的人文習俗與西方有很大差異,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隨西方的管理模式,而應該用華人自己的方法來化解華人的問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90年4月,他又曾預言,21世紀必將是華人的世紀。

    其後,曾教授在傳播“中國式管理”的同時,逐漸轉向社會層面的教育。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為在校學生進行演講。

    2007年至2013年,曾教授受中央電視臺10套《百家講壇》欄目邀請,先後參加了《記憶中國——文化遺產博覽月》大型電視行動《我讀經典》系列的錄製、並主講了《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道德經的玄妙》等系列講座。《易經的奧秘》更成為60年來,《易經》在央視平臺的首次全景展示。

    曾教授也在熒屏上留下不少經典語錄,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

    養兒子不教,害自己全家;養女兒不教,害別人全家……

    2014年,曾教授開辦了中華道統文化傳承班,以遊學的方式,向全國幾十位實業家精英人士授課。2015年,他又緊隨國學復興的時代潮流,推出《論語給少年的啟示》、《論語給青年的啟發》、《論語的現代智慧》等三部著作,並指出“統一與和平”是孔子學說對於國家極大的貢獻。

    2016年5月,曾教授親至山東曲阜,登臨孔廟杏壇開講《論語》,講述《論語》的真義。9月,他憑藉畢生國學積澱,在廣東羅浮山創辦了羅浮山國學院附屬學校。10月,他首倡的第一屆海峽兩岸暨全球華人敬天祈福活動,也在泰山天地廣場圓滿禮成。

    曾仕強教授一生為發揚國學智慧,發揚中國文化,在海內外奔走呼號,在外華人面前,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華人形象。

    外華人對很多華人的習慣和做法不理解,甚至看不起,但曾教授可以把這些事情理得清清楚楚,說得明明白白,讓外華人豎起大拇指,不得不服。

    比如外華人講話比較直白,而華人講話會比較含糊,說七分留三分。

    曾教授說:華人的智慧,就是含含糊糊的明明白白,比如領導對下屬講話,就是含含糊糊,但是下屬對領導講話必須要明明白白;因為領導對下屬講話含含糊糊,就是要讓下屬把事情搞得明明白白。這是很有管理智慧的。

    再比如,如果有意見,最好先放在心裡,不要直接講出來,

    因為如果在你們交談的過程中,對方把這個意見給說出來了,那就最好,避免了自己說的尷尬。

    如果對方一直沒有提到,自己再提,但是要加上“突然想到”這幾個字,你不能跟別人說“我想了三天,有個意見……”,這就很丟臉了。

    曾教授說過:我這一生,最自豪就是做堂堂正正的華人!

  • 5 # 江南劍風

    曾老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將《易經》一書結合現實生活所反映的問題,給予解讀,以深入淺出的口語和圖解剖析,讓人心服。當然,有些人對《易經》還是認為是唯心的,這是因為沒有真正沉進去,反覆地領會有關……

    易經存在至今幾千年,必然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再說,按哲學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其有一定的規律,而是你是不是掌握而已。曾老是一位國學大師,對中國的文化的研究和傳授,是我們的榜樣。

  • 6 # 白雲九段

    第一,《易經》為五經之一,是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它就離我們越來越遠,並且占卜者對它的隨意附會和利用,使《易經》也漸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直到央視第十頻道推出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系列節目,才又逐步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原來《易經》講的是我中華民族的先民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它的64卦是有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中自然界常見的事物排列組合而成,並且它們排列組合有序,變化無窮,使人們窺天道而識人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聽了曾仕強教授的講解,便有豁然開朗別有洞天之感。

    第二,曾仕強教授不僅給我們講解了《易經》的基礎知識,而且也講解了它在生活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比如,乾卦就給我們講解了一個人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幹一番事業的大致過程。由初九的潛龍勿用到九三的君子的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再到上九的亢龍有悔。揭示了欲為大事者,無不是由一開始的默默無聞的努力奮鬥到暫露頭角,再到大功告成;但後來驕傲自滿目中無人,聽不進部下的勸告而導致最後失敗。所謂的亢龍有悔其是之謂乎?

    又比如,曾仕強教授用一個常見的生活事例告訴我們東西方文化在處理問題方面的差異。這個事例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一個美華人人到一家早餐店去買早餐,但時間已經到了上午十點了。於是服務員就說沒有了,但那個人非要買,甚至拔槍威脅,一時陷入了僵局。美國朋友就問曾仕強教授:如果是您該怎麼辦?曾仕強教授就說,如果交給我們華人就會說當然要賣了,我們開門做生意,怎麼不賣!關鍵是賣的時候要告訴對方,有是有隻不過有點餿了,你吃了拉肚子,可不關我們什麼事。我們估計這個顧客會很快就離開了,何至於到了拔槍相向的地步。這就是易經的智慧。

    在生活實踐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難題,如果我們不能直接解決,就要想辦法間接解決。如果硬碰硬,肯定會出現激烈對抗的局面。如果是戰爭,則會出現重大傷亡;平時則會大打出手,也會遭到一定的損失。而換一個角度,換另外一種思維就會迎刃而解。

    總之,曾仕強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事例給我們講解了《易經》的基礎知識以及《易經》在我們生活實踐中的廣泛運用,向世界昭示了我們華人的高超的處世智慧。提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自豪感。曾仕強教授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曾仕強教授千古。

  • 7 # 大師神馬是大師

    回味無窮,已經流連忘返

    1.永遠面帶笑容。世間有這麼多令人傷心和憤怒的事情,但是先生大智若愚,窮盡四十年的力量研究中華文化智慧,以至於整個人生境界高出一等,這可以說是得道成仙了。

    2.永遠活靈活現。這體現的是中華文化給人帶來的精神風貌,不拘泥於某一個具體的話語或者文字,我們不可拘泥於文字或者其他的東西,要懂得變通而不固執才是易經真的智慧。

    3.永遠的使命感。整個人為什麼而活,又為什麼一定要活著,這是因為使命感,中華文化從朱熹到王陽明給人帶來的使命感是就是“天命之謂道”,自己秉承了天的意志,這就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曾仕強先生給人帶來的如沐春風,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永遠感動著每一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麥菜生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