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章魚老師就是我
-
2 # 清風教與育
先講一個幾年前親身經歷的事。
多年以來,學校對聽公開課、紙質教案都有詳細要求。4年前,按規定聽公開課我完成了20節,其中有一節執行領導不認帳:理由是不是公開課(學校單一規定必須是校內公開課(由校教科室統一安排,集體聽課評課等等),其它更高規格的課都不能算,周邊學校都可以算)。而事實上我這一節是聽同科另一位老師的小公開課,組內老師都聽了,而且是縣上教研室學科教研員組織的,且在上一年度就算數的,本年度仍然是沿用以前的要求。
事後多次與相關領導溝通理論,他反正是不認賬。(畢竟關係到兩百元,完成了沒任何獎勵,不完成扣200另加差一節扣十元)於是我認真翻看了《學校規章制度彙編》和當期學校會議記錄,證明我那節課應該算。
再次溝通理論,還是不認。於是我來到教務處,把學校9位行政的聽課記錄翻看了一下:9人只有2人按規定完成了,且在扣款細則上沒有扣這7人的!於是我把這9人的聽課記錄裝好,當著三個領導,寫了一張借條——借到某校某某某某的某年度聽課記錄本9本(管理者和當事人肯定知道是怎麼回事)。事後有些人坐不住了,紛紛打電話保證整改云云。
由此可見,某些規章制度對某些人就是擺設。規根結底一句話:管理者沒有私心,一切按制度來辦,一切都不是事! -
3 # 周老師教育談
學校每最學期結束都有一個常規檢查,由學校領導對老師一學期的教學的常規工作進行檢查,以瞭解老師的工作水平,態度,能力。
常規檢查包括哪些專案?一般說來,最基本的包括作業批改,備課,學科計劃總結,聽課,試卷分析,班級管理制度,家訪記錄等等。
常規檢查進行量化打分,直接和老師的績效工資掛鉤,所以老師們一般都比較認真對待,有一些也是平時在教學工作中確實需要落實去做的,比如備課,批改作業等,有些就純屬應付檢查了!比如什麼家訪記錄,試卷分析什麼的。但是,不管務實還是務虛,都必須要做,各種材料都要有,否則就是扣分,績效就要少點一大塊。每次學期結束,每個老師辦公桌上否堆著滿滿當當的各種資料,辛辛苦苦一個學期的忙碌,領導們翻幾分鐘就完了!
那麼問題來了,中心校領導並不是行政編制,他們也屬於老師,那他們的常規做不做?好不好誰來檢查?他們的績效工資跟常規教學掛鉤嗎?
以我們學校為例,據我所知,領導們大多數的常規是不做的。如果擔任了主科教學的領導,只是批改作業,其他務虛的,包括備課,都是不做的。因為沒人對他們的常規進行檢查,所以他們檢查結果自然是優秀,績效工資也自然是最高檔!
還有些校級領導並不擔任主科教學任務,所以他們連作業也沒得批改,但是並不影響他們考核的優秀,常規檢查的優秀,雖然他們什麼常規教學也沒做,績效工資卻能拿最高檔。誰叫他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呢?
只是苦了一線老師,經常因為一些務虛的工作沒做好而被扣分,諸如什麼試卷分析不夠字數,聽課沒達到二十節,備課沒每一課時寫教學反思,家訪記錄不詳細等都會成為扣分理由,最後影響到績效!中心領導由於本身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我們也沒有資格去檢查他們的教學常規,因此大概很優秀吧,至少從結果上看是如此!
-
4 # 詩意南山
校長還上課,這樣的校長真不錯,也真有膽量和氣魄。就別再為難校長了,他公務那麼繁忙,還堅持上課,已經相當不錯了。
你們這些中層管理者還想怎樣?你讓校長寫教案,改作業,他哪兒還有時間。別不知足了,把校長惹急了,他直接不上課了,專門查你的教案,作業,專門聽你的課,你會難受的。或者他讓你給他寫教案,給他改作業,你還推得了嗎?
現在還有幾個校長在上課?那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嗎。不要說校長,我們這兒的副校長和中層管理幹部只要評上了高階,基本上都不上課了。白天專門搞管理,晚上就在家休息了。
另外,學校的規章制度主要是來約束老師的,領導們應該例外。現在不是有種說法是“把老師當學生管”嗎。
-
5 # 我是杜佩玉
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出的有點過分,校長有校長的事情,為什麼要把他當成普通老師來對待呢?
任何時候任何一個團體裡面總有幾個人是特殊的,我們應當對這種人持理解態度,如果校長要寫的話也寫作業的話,那真的還不如當老師。
總之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出來本身就是錯誤的,在我們當今的狀態下,所有的教育幹部基本上都是專職的,房間到的就是學校裡面的一把手,你根本就不帶課。他們長年累月在教學之外。
另外其實校長也不單純的,沒有其他的一些教學工作,我們這邊的檢查,校長必須每年滿20節聽課記錄,其實校長檢查的時候基本上都有20篇聽課記錄,很可惜的是大多數都不是他寫的。
這種方面的問題我們無法反駁,但實際上為了制度,我們在製造更多的麻煩和困難。
所以說在檢查作業和備課的時候,校長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成績的話,也不影響校長作為一個學校,因此中層基本上也不會給校長太過分,這一點大多數老師基本上可以在學校裡面看到,除了很少的學校領導不要臉之外,大多數校長在燈火量化評估裡面還是倒數的,因為它的缺陷實在是太多了,不過話又說過來,校長人還在乎那一點點的,綜合量化嗎?
所以說這個問題提的非常的好,不過沒有太大價值。
-
6 # 三味聊教育
自1990年起止2017年,“三味”便在鄉鎮初中分管教務工作。對於學校教師的教案、作業、聽課等教學常規工作,我既參與過制度的制訂,也參與制度的落實檢查工作。
雖然,校長也自始至終強調製度“貴在落實”以及“對事不對人”的公正性,但由於種種原因,校長自身在“教案個數”、“作業次數”、“聽課節數”等教學常規要求上,反而往往不達標。
作為一個“中層領導”,我必須設法替校長圓好這個“場”,給老師們一個交待。(其實,我也是被逼無奈!)
“三味”多年來的經驗,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避免將校長分歸到任何學科教研組。
由於學校的教學常規檢查,往往習慣於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由組長負責本組所有成員的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並將本組檢查資料統計和上報學校教務處存檔備查。因此,只要校長的名單不在任何一個學科組內,自然就避免了被查,也不會有任何資料被記錄和公佈。
實際上,校長平時是否備課、是否批改作業、是否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全憑自己喜好和自覺性,教研組一般不會強制檢查校長。
方法二:由教研組或教務處直接“大筆一揮”,大功告成!
教研組或教務處每月在公佈教學常規工作檢查結果時,如果校長的名單上填空無資料或不達標,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公示前至少得按最基本要求,將校長的各項資料填寫上。
那麼,這事兒是否會穿梆呢?我只能講,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老師去揭校長的底的。不僅學校老師如此,而且上級下來督查教學常規工作時,也極少去抽查校長呢。
當然,絕非所有校長都如此!對於那些真正重視教學,責任心強、懂得學校管理的高素質校長,是會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
-
7 # 淡藍的晴孟
這年頭的校長都是管理者,開會都開不贏,難以承擔一崗雙責的大任,事太多太雜太亂,就是不明白教育哪兒來這麼多事。
回覆列表
反正匿名,我就隨便說了。
很多學校裡的制度或者評比,排名都會對校長網開一面的。
最近某一款刷屏的學習APP不就是這樣麼?因為大部分領導的分數都很低,面子上很難看,怎麼辦?隱藏了吧。領導能看見別人的,別人看不見領導的。這樣比較爽啊。就我們學校來說,領導層真的挺XX的。每一個都是完全不懂業務的人。少數幾個上過一線的,還都是因為被投訴所以撤下來的。
就這群人怎麼可能抓好教學?
那作為我們教師,或者連線領導與教師的所謂“中層”來說。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
“做好自己。問心無愧於學生,問心無愧於家長,儘可能問心無愧於一線教師”而已。
多了也真的做不到了。
完全不去管那些破爛事兒。
專注於教學。防備住那些所謂領導拿某些好處或者資源來誘惑你的企圖。
記住一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拋開這些,什麼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