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明王朝裡最大的清官最後得到了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木土匯歷史

    這是兩個問題,我們逐一說明啊!

    一、海瑞其人,一生概述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多是清正廉潔,秉公執法的故事)。

    海瑞時代,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

    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在斷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

    海瑞的剛正和清廉是歷史上少有的,他信仰的公正廉潔和自律原則性,常人看來不近人情的固執,確實是千百年來少有的清官典範。

    二、再說,海瑞在當時歷史時代,是什麼樣的身份呢

    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

    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罷官抗逆顯於後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諸暨 知縣;

    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 雲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後獲釋。

    隆慶三年(1569年)調升 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 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後被排擠,革職閒居16年。

    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 右侍郎、南京 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後病死於 南京。

    海瑞生平做過最大的官職是在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都是正二品。

    歷史上的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類似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組織部。

    吏部右侍郎,吏部副長官之一,位列左侍郎後面,佐助尚書管理本部事務的。

    右僉都御史,就是歷史上的檢察官制,檢察官在明代有很多事兼任,多重網路監察網路制度。

    可見,海瑞的官場上最大官職的性質,就是要求公正嚴明的身份。他一生為官經歷表現都是清正廉潔,懲奸除惡,維護公平公正,兩袖清風,剛直不阿。

    三、他與嘉靖皇帝真實的關係如何?

    海瑞和嘉靖皇帝是君臣關係,又是不尋常的相互欣賞和包容,直言不諱的指出優缺點的相容之人吧。

    海瑞對皇帝是忠心耿耿,最朝廷大局是痛心疾首的去維護公正廉潔。其做事性格就是直言不諱,直接指出朝廷利弊,之前涉及貪官汙吏,涉及朝廷權臣,嚴嵩一黨都屢次被貶官。

    他還直接也指出嘉靖皇帝的問題,嘉靖皇帝讀海瑞的上疏,氣的暴跳如雷,把海瑞關起來,但沒有處置殺他!

    之後,嘉靖皇帝一天裡反覆讀了多次,感到嘆息,只得把《治安疏》留在宮中數月。曾說:“這個人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可見,海瑞的剛正,在嘉靖皇帝心裡是很聰明的,朝廷需要這樣的清廉官員做支撐,皇帝的臉面和朝廷大局上,皇帝是很清楚的!

    明朝時期,中外發生了很多大事,上面視訊中有對比年代。

  • 2 # 不知道叫啥子3

    評價的話,海瑞是個清官,也是能吏(吏就決定了他的位置只能是中下層)。如果用更現代現代一點的說法,他還是個鬥士、先驅…之類的,是一個道德標杆。

    但總不會治世能臣。

    至於他和嘉靖的關係,簡單理解就是嘉靖這個老闆最恨的員工…沒有之一,也沒有愛…

    甚至如果讓嘉靖憑自身喜好選擇,楊廷和、夏言、嚴嵩、嚴世蕃都要靠邊站,第一個要弄死的就是海瑞。

    你可以想象,一個公司裡面爭權奪利,貪汙腐敗分子,和當眾指著老闆鼻子罵街的,誰會是首先被開掉的?

    但皇帝並非真的可以隨心所欲。

    海瑞除了公開罵皇帝,其他的行為可以說是毫無汙點,甚至在民間、官場的聲望極好(佩不佩服是一回事,學不學習又是另一回事)。

    如此一來,嘉靖的立場就很尷尬了。

    一個道德標杆罵了自己,自己很生氣,但如果簡簡單單殺了,那自己就明顯被定義在了道德標杆的對立面,那就是歷史的恥辱柱上了。千秋萬載,史書上總不能少了一句:海瑞廉潔清明,然觸帝,帝怒而斬之…

    這踏馬就很窘迫了啊,而且以當時的政治氛圍,文官不添油加醋就算是給他面子了,掩蓋肯定是掩蓋不住的。

    嘉靖修仙不假,但也沒吃仙丹吃壞腦子,面子這個東西,可是實打實的。所以海瑞才撿回了一條命。

  • 3 # 江渚漁讀

    海瑞是明代及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他是海南瓊山人,舉人出身,歷經嘉靖、隆慶、萬曆等朝,因為清廉的品德、不畏強暴的骨氣和“上書罵皇帝”的勇氣而名揚四海。海瑞一生坎坷但卻又波瀾壯闊。他的成就主要表現在:

    第一,個人及家庭極度清廉,是千百年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為人正直,兩袖清風,高度自律,生活節儉。平時吃的蔬菜都是自家種植。為了給母親過生日而上街買肉二兩,竟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成為人們飯後談資。他贊同明太祖對於貪官汙吏施行嚴刑峻法的措施,主張恢復官員貪汙銀60兩者即應處死的做法。嘉靖三十年(1558年),他擔任浙江淳安知縣,大力整頓吏治,反對官場行賄受賄。對當時貪腐日益嚴重的大明官場無疑是一種衝擊。

    第二,抑制豪強地主勢力,保護貧民利益。隆慶三年(1569年)夏,海瑞被任命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即以南京以中心的南直隸江南地區)。他的到來震驚了整個應天官場。為抑制地方豪強兼併土地,他大膽改革,要求地主大戶將兼併的土地歸還貧民,甚至前內閣大學士徐階也不能倖免,被海瑞堅決要求退還侵佔的土地。

    第三,積極改革賦役制度,力推一條鞭法。海瑞一個少為人熟知的貢獻,就是他在張居正改革之前就已經嘗試推行一條鞭法。他深知舊有賦役制度的弊端,從任知縣到做巡撫,都大力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以均平和減輕人民的負擔。

    第四,主持興修水利。隆慶四年(1570年),海瑞任應天巡撫時,為了治理淞江淤塞,主持開吳淞江,工程僅一月有餘、花費不到7萬兩銀即告完成。當年九月,又興工常熟縣白茆河,同樣以極低成本和極高效率完工。這兩項水利工程不僅可灌溉農田,也能抑制旱澇災害,使人民大得其利。

    第五,剛直不阿,冒死諫諍。海瑞在任淳安知縣時,就敢於用智慧的手段,懲治路過淳安想耍威風的浙直總督胡宗憲的公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海瑞升任北京戶部主事。當時明世宗嘉靖帝迷通道教,整天深藏內宮,大搞齋醮活動,卻極少見大臣。海瑞深為國事憂愁,冒死上書嘉靖帝,批評他只事齋醮、不理朝政,只求自己長生不老,卻不顧天下蒼生死活。這就是有名的“海瑞罵皇帝”。

    史載,嘉靖帝見到這個奏疏,大怒,扔到地上,吼道:“快去把他抓來,別讓他跑了”。身邊宦官黃錦忙奏道,這個人素有痴名,聽說他上疏前已知必死,已經買好棺材,與妻兒道別,沒準備逃跑。嘉靖聽完無語,撿起奏疏再讀,又深受感動,說海瑞想做比干,可我不是紂王。但還是把海瑞下獄。不久,嘉靖病死,明穆宗隆慶帝即位,釋放海瑞。

    海瑞的清正廉潔和利民措施,深得百姓愛戴。他因得罪豪紳地主權貴被罷免應天巡撫時,“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海瑞在南京去世時,家貧無餘資,連喪葬費也是朋友籌集的。百姓聞之,“小民罷市,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明史·海瑞傳》)。至今讀來,仍令人感慨不已。

  • 4 # 愛特特的瓦瓦

    海瑞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清官,清到不能再清的官。

    先簡單說一下海瑞所在的背景。在明中期,官員多多少少都會貪一些,明朝給的官員俸祿太少,利用職務之便貪一點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檔次這是許多官員的想法,只要貪的不瘋狂且不得罪人的話,也沒多少人會管,所謂官官相護嘛,又不是朱元璋時期貪官全殺頭的時候,嘉靖自己還想著煉丹長生不老呢。

    這個時候海瑞憑空而出,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只靠才華在京城有官做。他最出名的就是寫了一份罵嘉靖的奏摺,然後買了口棺材等死。文人嘛,罵人不會帶髒字,不過嘉靖看了第一反應就是殺了這個官,皇帝的威嚴不得侵犯,有大臣說了海瑞買棺材的事,嘉靖聽後想了半天讓海瑞去了南方當縣令,這也是罵皇帝還活了好幾十年的極品,後來又調到南京當侍郎。反正海瑞到哪裡,那裡就不消停。他不貪,也不會讓別人貪,在貪汙橫行的官場簡直是個極品了。

    海瑞的家特別簡陋,七十多歲去世的,去世的時候窮的只夠買棺材的錢,是他的朋友幾個人湊了些銀兩把喪事辦了。

  • 5 #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嘉靖年間,嘉靖皇帝是整個明朝的老大。但他的心卻沒有放在當皇帝上,而是一心想著羽化成仙,想長生不老永享盛世。當上皇帝的嘉靖並沒有對整個國度做出任何建樹,而是幹起了道士的活,嘉靖沒有孩子,後來遵照道教的一些道術嘉靖有了本人的孩子這讓嘉靖關於道教的道術疑神疑鬼。他握著軍權,政權,掌管著整個明朝的財政大權卻躲在道觀裡煉丹,這是一種怎樣樣的心裡。海瑞是嘉靖的臣子,當著芝麻粒的小官操著國度的心。看到國度生靈塗炭,海瑞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海瑞是大清名臣,有著海青天的稱號。海瑞懲治貪汙汙吏,整治官場不治之風。明朝的贓官很多,到達了無官不貪的境地,海瑞是明朝出了名的清官,沒有被整個官場給薰染,做事做人不斷秉直著耿直的風範。

      嘉靖管事沒多久就開始研討道術,不上朝也不處置國事。嘉靖聽三個道士的詐騙,要建造一座靈壇。這座靈壇用來養殖所謂的靈芝仙草。這座靈壇勞民傷財,拆民房建靈壇,搞的老百姓生靈塗炭。海瑞剛好到那個中央視察,看到了國度給本人的人民帶來了如此消滅性的的打擊,這讓一身的海瑞怎樣能看的下去。結合了當時的靈壇管理者樑材打算反響這個狀況。沒想到遭到了虐待,樑材被仗罰並且發配到了外地去充軍。海瑞幸運逃過 一節,海瑞希望得到當時的首輔徐階的協助。但是徐階怕本人惹上不該惹的費事,巧妙的躲過了海瑞的求助。海瑞沒方法只能本人本人上書。海瑞買好棺材,和本人的妻子道別,寫了一份奏摺,這份奏摺羅列了嘉靖當皇帝以來所犯的一切錯誤。並且在奏摺中通知嘉靖應該怎樣做。不要信那三個江湖術士的騙術,作為一個皇帝要挑起本人應該要承當的義務,天下蒼生的希望都寄與在嘉靖的身上。

      海瑞的結局

      嘉靖原本原本就是一個自私和愚笨的皇帝,看到本人的一個小官竟然如此應戰本人的權威,顏面何存。海瑞不只應戰了嘉靖的對道教的酷愛更是質疑了嘉靖的才能,這是嘉靖不能容忍的。看完海瑞的上書後嘉靖怒火中燒,把奏摺扔在地上就喊人要處死海瑞。後來海瑞逃過了死劫,被逮入獄。史書中說是徐階救了海瑞一命,但是依照徐階的為人處世及性格沒有理由會冒死為海瑞求情。為海瑞求情的是黃錦,由於黃錦的求情嘉靖暫時饒了海瑞一命。但是嘉靖怎樣可能是個寬容的人,沒過多久就派人把海瑞追捕打入了牢裡。嘉靖後來由於吃錯了丹藥而一夜暴斃,死於本人最置信的道教想必他到死都沒有想通。嘉靖死後,海瑞也重獲了重生,從牢裡出獄了。

  • 6 # 張大牙瞎侃歷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黨爭最嚴重的朝代。在明朝如果想要進入了仕途為官,那就必須要加入一方陣營,如果某個人在明朝當官,兩袖清風,剛正不阿,也不加入任何陣營,那麼這個人要麼是一生默默無聞,要麼就是不得善終!

    不過,卻也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清官,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人們把他堪比是明朝的包拯!

  • 7 # 麥克哥磊帝

    海瑞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所以又被大家稱為“海青天”。

    海瑞直言上書,連棺材都準備好了。為什麼敢這樣呢好好活著不好嗎,誰不會說點皇上願意聽的。但那不是海瑞,他在盡一個臣子的本分。嘉靖發怒了,想殺掉海瑞,徐階說:“海瑞這樣做是想效仿比干,難道陛下想成全他忠臣的名聲?”嘉靖帝聞言沉思,壓著火氣苦笑:“海瑞確實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願做商紂王。”

    後來嘉靖皇帝病重之時,越發對海瑞的《治安疏》有所認可,並對自己之前的不作為有所頓悟。臨終前他召見內閣首輔徐階,說:“海瑞說得都對,朕確實不自謹,導致身體多病,社稷荒廢,如果朕能夠在偏殿議政,又豈能被海瑞如此責備辱罵呢?”臨終前,​嘉靖帝特地留下遺詔,釋放了牢中關押的海瑞以及其他諫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紫和張一山的關係你懂嗎?是友誼,或是戀人,甚至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