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_紫砂清茶

    高血壓治療的根本目標是降低發生心腦腎及血管併發症和死亡的總危險。降壓治療的獲益主要來自血壓降低本身。對普通高血壓患者,建議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根據高血壓患者的總體風險水平決定是否給予降壓藥物以及藥物治療方案。

    對妊娠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母嬰安全和妊娠分娩的順利進行,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對輕度高血壓患者應強調非藥物治療,並積極監測血壓、定期複查尿常規等相關檢查。

    急性期治療

    這裡的高血壓急性期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特指在某些誘因作用下出現了高血壓危象(≥180/120 mmHg),需要立刻及時降血壓並有控制地讓血壓水平“緩慢”下降。高血壓危象的治療非常複雜,要考慮全身多重因素,患者及患者家屬此時應瞭解其治療原則,配合臨床治療。

    目前關於以多快的速度使升高的血壓下降尚無定論,現有的指南多建議除急性腦卒中、肺水腫或主動脈夾層之外,第1小時平均動脈壓下降≤25%,隨後的2-6小時內,在嚴密監測血壓的情況下,逐漸將血壓下降至160/110 mmHg,24-48小時逐漸降至正常。同時應注意治療過度可導致組織低灌注,從而導致額外的缺血性損傷。

    高血壓危象治療一般考慮持續穩定劑量藥物的靜脈滴注或泵入,常用的藥物有硝普鈉、硝酸甘油、尼卡地平或拉貝洛爾。

    一般治療

    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應根據病情,在4周內或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血壓仍超過140/90 mmHg 和(或)目標水平的患者應給予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

    起始治療選用較小有效劑量,根據需要逐漸加至足量,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

    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力求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

    單藥治療不達標的患者應進行聯合藥物治療,可選自由聯合或給予單片複方製劑;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病情的降壓藥物;

    降壓藥需終生服用,應考慮成本效益比。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拮抗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五類。指南推薦,這五類藥均可作為初始治療用藥,醫生會根據特殊人群的型別、合併症選擇針對性的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優先使用長效降壓藥物,以有效控制 24 小時血壓,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

    鈣拮抗劑(CCB)

    可單用,也可與其他 4 類藥聯合應用,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或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周圍血管病患者。

    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心跳加快、面部潮紅、腳踝部水腫、牙齦增生等。二氫吡啶類 CCB 沒有絕對禁忌證,但心動過速與心力衰竭患者應慎用。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降壓作用明確,對糖、脂代謝無不良影響,限鹽或加用利尿劑可增加 ACEI 的降壓效應,尤其適用於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後心功能不全、心房顫動預防、糖尿病腎病、非糖尿病腎病、代謝綜合徵、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見不良反應為乾咳,多見於用藥初期,症狀較輕者可堅持服藥,不能耐受者可改用 ARB。其他不良反應有低血壓、皮疹,偶見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味覺障礙。長期應用有可能導致血鉀升高,應定期監測血鉀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證為雙側腎動脈狹窄、高鉀血癥及妊娠女性。

    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

    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病)的患者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和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糖尿病或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ARB 尤其適用於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冠心病、代謝綜合徵、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並可預防心房顫動。

    不良反應少見,偶有腹瀉,長期應用可升高血鉀,應注意監測血鉀及肌酐水平變化。雙側腎動脈狹窄、妊娠女性、高鉀血癥者禁用。

    利尿劑

    尤其適用於老年高血壓、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難治性高血壓的基礎藥物之一。

    不良反應與劑量密切相關,故通常應採用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可引起低血鉀,長期應用者應定期監測血鉀,並適量補鉀,痛風者禁用;高尿酸血癥以及明顯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β受體阻滯劑

    尤其適用於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經活性增高以及高動力狀態的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疲乏、肢體冷感、激動不安、胃腸不適等,還可能影響糖脂代謝。中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哮喘患者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運動員、周圍血管病或糖耐量異常者慎用。

    糖脂代謝異常時一般不首選β受體阻滯劑,必要時也可慎重選用高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長期應用者突然停藥可發生反跳現象,即原有的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表現,較常見有血壓反跳性升高,伴頭痛、焦慮等,稱之為撤藥綜合徵。

    其他治療

    調脂治療

    如果高血壓伴有血脂異常,應在生活方式改變的基礎上,接受積極的降壓治療以及適度降脂治療。如果尚未合併心腦血管疾病,應當從嚴格實施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開始,之後血脂水平還不達標,則考慮藥物降脂治療。如果已有心腦血管疾病,又發現了高血壓,應立即啟動他汀類藥物治療,必要時聯合降膽固醇藥物治療。

    抗血小板治療

    如果高血壓伴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醫生一般會推薦進行抗血小板治療。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時需要注意:需在血壓控制穩定(<150/90 mmHg)後開始應用;未達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患者,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

    血糖控制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時的血糖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HbA1c)<7%;空腹血糖 4.4-7.0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或高峰值血糖<10.0 mmol/L。

    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容易發生低血糖、病程長、合併症或併發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

    併發心房顫動的治療

    易發生房顫的高血壓患者(如合併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醫生會推薦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物(尤其ARB),以減少房顫的發生。當合並有血栓栓塞危險因素的房顫,醫生常會按照現行指南進行抗凝治療。

    伴多重危險因素的管理

    生活方式干預是高血壓合併多重危險因素患者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基礎,當檢查提示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時,應適當補充新鮮蔬菜水果,必要時補充葉酸。

  • 2 # 張浩醫生

    原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於動脈血管硬化以及血管運動中樞調節異常所造成的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一種疾病。

    高血壓發生部分原因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輕度的血壓升高是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鍛鍊,以及飲食上的改善來控制血壓,如果是較重的高血壓,則需要藥物治療加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控制血壓。

    (1)臨界值的高血壓患者,適當有氧運動鍛鍊是對於舒張期血壓增高為主患者有效的一種方法,因為運動訓練是可以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尿鈉的排洩,降低血容量,也可以延緩血管硬化,以降低血壓,高血壓患者運動治療側重於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建議有氧訓練以及各類放鬆性的活動,可以透過步行,騎車,游泳,太極拳等方式,不建議強度過大的運動。

    (2)然後我們要改善生活方式,減少鈉鹽的攝入,來降低我們的血壓,高血壓發病最危險的因素就是高鈉低鉀的飲食。高鈉鹽飲食習慣(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用鹽)可升高我們的血壓,而鉀鹽可以對抗鈉鹽升高,我們可以在限鹽的同時,增加食物中鈣和鉀鹽的攝入一樣,也就是多吃蔬菜水果。

    (3)還有像一些體重偏重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體重的正常,可以達到降壓的效果,平時一定要戒菸戒酒,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機率,然後要減輕生活中的精神壓力,放鬆我們的心情,才能真正的控制好我們的血壓。

    最後還要說一點,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複查,最好自行購買血壓計,每日早晚測量,發現血壓短期升高或沒有有效控制一定要及時就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前症的重疾險有必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