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他創立的陽明心學影響那麼大?
5
回覆列表
  • 1 # 十方龍王

    心學可以讓你成為聖人。當然影響大,很大,特別大,無限大,以至於無有大小,無善無惡嘛!談大小,都俗人。

    王陽明心學,是繼承儒家學問的根本鑰匙,是繼承華夏民族文明的根本。

    一個人,生來為了什麼?

    普通人的金錢,權利,美女?

    修行人的成佛?成道?成聖?

    有人反對!那就按照反對者標準,也一樣。

    不論你追求什麼,總是一個人,一個存在於時間和空間的人,需要呼吸,擁有一個肉體和精神,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心學,可以讓人得到他們想要的。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也!

    心學,就能讓你聞道,體會孔子說的境界。

    透過心學的學習,如果開悟了,這時候你可以通達孔子,孟子,王陽明之心,體悟聖人心性。至於,開悟後能不能當皇帝?當大官?成為大老闆?這個不一定。

    如果按照普通人理解,聖人該是皇帝,該是大官,大老闆,一切頂級的存在。

    這是妄念,是用自己的價值觀,來思考一切。

    一個人,如果真的悟道,擁有這個心性,再去從商,從政,從事職場,這時候就更容易成功。不過,也未必就一定比別人在世俗利益方面得第一。不是這麼概念。

    真的讀懂王陽明心學,悟道後,非常不可思議的。

    當你突然的狂心頓歇,虛空粉碎,桶底脫落,徹底明白了,這個得道的時刻,太讓人震撼了,你會五體投地的讚歎,頂禮,感恩點撥你的人!

    這個心學,可以讓你悟道,開悟,讀懂一切儒道佛經書,內心如同泉湧,自性開啟,在夢裡,在定中,或者日常,信手拈來詩詞歌賦,你突然發現自己口才好了,看問題透徹了,記憶力好了,很多事情能夠圓滿看待,很多時候可以一眼看穿複雜的事情,比未開悟的看的更加明白,直覺或者叫第六感,會變得特別好,與天地合一,可以預知未來,也有時候突然發現某個技術突破,成為天下第一,比如象棋,五子棋,書法,繪畫等等技術,這都是開悟後的表現種種。

    王陽明開悟後喊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臨死前說:此心光明,更復何求?這和孔子的朝聞道,夕可死,一樣的!

    遺憾的是,開悟的人太少。當今聰明人多,文字儒高手多,作家多,各類文人墨客多。尤其從事教育的人,學歷很高,職稱很高,就是不開悟,如此一來。心學一直被定義為主觀唯心主義。這就斷了孔門傳承。也無法讓後來者。真正明白聖人之絕學。敢於提出異議,乃至至糾正的更少。不過,真理就在那裡,王陽明心學,不會因為別人的不開悟而失去光彩。希望有緣人,真的讀懂心學,一燈照亮千年黑暗,大成至聖,繼承孔門絕學,繼承華夏文明之根本,弘揚中華文化。

  • 2 # 無憂谷逍遙子

    謝謝邀請!中國近代以來,某些文人常常拿“儒、釋、道”論事,但不知這些人是否讀通了老子《道德經》、莊周的《莊子》、孔夫子的《論語》、以及佛教“經文比如《心經》”,其實這三種思想意識有本質區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歷史上並無人能融會貫通三家學說;王陽明能出類拔萃有幾個條件:1.出生於書香門第,2.提出了對朱熹思想的修改,3.官雖然不大,但職位並不低,培養了一大批徒弟;從其詩

    《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分析,他沒有六祖慧能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禪意,也沒有莊子逍遙遊的化蝶入夢之妙,更沒有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超凡入聖之智,由此可見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估計都是別人吹捧的!

  • 3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奇葩的朝代,它是在南宋崖山之役,亡天下後建立起來的漢族王朝,又經蒙古人愚昧統治一百年,中華文明出現了斷層,朱明暴君昏君交替出現,雖為漢族王朝,再無漢、唐、宋那種昂揚向上的氣質,是一個王夫之說的連才偷,才盜都沒有的平庸朝代,王陽明是劃破這長夜漫漫的耀眼流星,他把形而上的儒學推到了哲學的高度,以前要用講故事,講寓言才能釐清的哲理,完全抽象出來,用中式哲學語言進行邏輯探討推理,可惜傳統文言文略顯粗糙,討論起這些哲學問題時晦澀難懂,影響了王陽明哲學思想的傳播,但是他的“知難行易”,“知行合一”還是深深影響了後人,蔣中正還把臺灣的一座山命名為陽明山,最後我們把他的哲學思想放在這裡供人咀嚼吧!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你能聽懂嗎?

  • 4 # 居安虛

    王陽明當時職位高權小,王陽明的心學是他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看世界的方法和理論。比老子的文字方法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當時影響不小。他的理論不夠全面,強調了“心即物,物即心”,唯心較強。

    王陽明的心學是研究和悟道的很好的方法。“格物致知”就是他把前人的方法自己理解運用,發現了心學的。所以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和別人不同時,要透徹的懂他的文字思想,發現本質沒變,只是改變了思路和方法。

    王陽明透過心學悟道了,然後把這種方法和思想叫做了“心學”。得道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死”看的很平常。有一種“朝聞道,夕可死也!”

  • 5 # 謝金澎

    其實王陽明沒有做過很大的官,正因為如此,才凸顯他的偉大。

    王陽明年輕時,本來都已經官至刑部主事,因為仗義執言得罪了權監劉瑾,被打板子後發配貴州龍場驛丞,不但地位從天上掉到了地上,在路上還遭遇了劉瑾的追殺。他將鞋子脫在江邊,偽造自殺假象才得以逃脫。

    這番際遇,對他無異於巨大挫折和打擊,讓他看不到正義和公平。而且從小優渥的生活和順利的仕途,突然斷裂,他也一度迷茫而灰心喪氣。但是他在龍場驛過的那種窮困潦倒和原始的生活,反而讓他逐漸平靜下來,沒有萬千繁華的迷人眼,反而能夠認真的思考人生,心沉似水,終於悟道。

    作為一介弱書生,卻能屢次力挽狂瀾,可謂用兵如神。在江西的時候,兩平匪患,皆能做到以少勝多,全功而返。

    後來寧王叛亂,在既無兵權又無兵士的情況下,臨時招募鄉勇,到各地募兵,拼湊8萬餘人,透過釋放虛假訊息、反間計等手段虛虛實實迷惑寧王,最後決戰鄱陽湖,生擒寧王,立下不世奇功。因為奸佞當道,沒有得到封賞,他也坦然面對,輕鬆化解了迷亂的政局,置身事外,瀟灑寧靜。

    王陽明做過的最高的官也就是兵部尚書,而且時間並不長。他人生的成就並不是做官,而是創造了心學。心學的核心主旨即是“一切都不在心外”。

    心學有一個著名的公案裡面有一段對話,實際上就闡述了心學的核心要義:“汝未來看此花時,汝花於汝心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這段話的意思是,你沒有看到這朵花的時候,你的心與花都歸於寂滅中,因為你想到要看這朵花,這朵花的顏色和形態才在你的心中明豔起來,所以這朵花原本就在你的心中,從不在你心外。實際上我也一直以為,世界因我在而存在,世界因我亡而滅失。

    如果這樣解釋還不明白,那我們換一個思路。卡迪爾說過一句哲學名言“我思故我在”,換作陽明心學來說就是我見故花在。也就是說花兒的存在不是本來就存在,而是因為我心中有花故花在。也就是說無論花兒在與不在,於“我”來說,因為“我”在而花在,因為“我”不在而花不在,所以,原本花兒不在,因為我看到了它在我心中綻放故而它在。

    心學的影響很大,無論對個人世界觀的塑造,形而上的哲學思辨,還是原本在文化界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心學在日本、東南亞至今影響巨大。在甲午海戰中輕鬆全殲清朝北洋水師的日軍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有一句名言就是“一生只服王陽明”,可見陽明心學影響之大。

    由於現代崇尚唯物主義,所以陽明心學在一段時期遭到了刻意的隱晦、打壓,才導致新生代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王陽明,更不知道陽明心學。實際上儒家聖人,公認的就是孔、孟、朱、王,有說三個半聖人,其中三個就是孔孟王,還有半個指的是曾國藩。可見王陽明地位之高。

    王陽明可以說是儒家聖人中唯一做到知行合一的人,既有理論知識,還能建功立業,透過身心合一來實證來心學的有效性。他用兵主要不是主觀的謀劃兵法,而是看透對手的內心,然後以人性之弱點、內心之澄澈對應系列措施,將對手輕鬆打敗。

    最後,分享幾句心學要訣,以饗君子:無善無噁心之體,為善為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如今有些網遊依舊離不開戰法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