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醜惡的一個怪胎,就是太監。說到清宮太監,李蓮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因獲得慈禧太后的寵愛,得到了其他太監們無法想象的榮耀和地位,也成為民間傳說中最臭名昭著的幾大太監之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清宮太監成為後人人人皆知的人物呢?下面讓我們看看李蓮英的其人其事。來下突,太李蓮英原名李英泰,祖籍是山東青州府齊河縣。永樂三年,青州大旱,李家逃荒到了河北大城縣。李蓮英的父親,名叫李玉,隻身到北京謀生。他是個皮匠,給人修個鞋、釘個掌什麼的,人稱皮匠李。李玉一共有五個兒子,李蓮英排行老二,是家裡最懂事、最聰明的一個。因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不得已,才把老二李蓮英淨了身,送進宮裡當了太監,人宮時李蓮英才9歲,改名為李進喜。同治十年左右,也就是他進宮14年的時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連英。他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后跟前。此時,正值太監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寵愛,紅得發紫。他們兩人雖然同時進宮,地位影響卻差得很遠。後來,安得海因少年得志,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這件事讓李蓮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訓。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同時還時時處處謹慎小心。這也算是李蓮英成功的秘訣吧。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醜惡的一個怪胎,就是太監。說到清宮太監,李蓮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因獲得慈禧太后的寵愛,得到了其他太監們無法想象的榮耀和地位,也成為民間傳說中最臭名昭著的幾大太監之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清宮太監成為後人人人皆知的人物呢?下面讓我們看看李蓮英的其人其事。來下突,太李蓮英原名李英泰,祖籍是山東青州府齊河縣。永樂三年,青州大旱,李家逃荒到了河北大城縣。李蓮英的父親,名叫李玉,隻身到北京謀生。他是個皮匠,給人修個鞋、釘個掌什麼的,人稱皮匠李。李玉一共有五個兒子,李蓮英排行老二,是家裡最懂事、最聰明的一個。因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不得已,才把老二李蓮英淨了身,送進宮裡當了太監,人宮時李蓮英才9歲,改名為李進喜。同治十年左右,也就是他進宮14年的時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連英。他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后跟前。此時,正值太監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寵愛,紅得發紫。他們兩人雖然同時進宮,地位影響卻差得很遠。後來,安得海因少年得志,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
這件事讓李蓮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訓。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摩主子的脾氣和愛好,千方百計地討主子歡喜,同時還時時處處謹慎小心。這也算是李蓮英成功的秘訣吧。
同治十三年的時候(公元1874年),年僅26歲的李蓮英開始任儲秀的掌案首領大太監。這個職務一般需進宮服役30年才有資格擔任,而李蓮英此時進宮剛滿17年。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李蓮英出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著慈禧日益大權獨攬,李蓮英的聲望地位也變得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時,就已經與敬事房大總管李雙喜平起平坐了。到了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雖說這只是種榮譽的象徵,但這在太監中創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先例。因為早在雍正時,雍正皇帝規定太監的品級以四品為限,不能再高出這個等級。到了慈禧太后,她卻為李蓮英突破了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在慈禧太后與李蓮英之間,幾十年所形成的主僕關係與感情非同一般。在《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晚清宮廷太監劉興橋是這樣描述李蓮英與慈禧太后之間的感情的:“就我們知道,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進得好?‘吃得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蓮英便出來陪她去玩。他倆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遠地隨在後面。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從這段記述我們可以看出,李蓮英實際上已成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寵信日益俱增,引起了朝野的議論和不安。慈禧對李蓮英的寵信,確實引起朝野的議論和不安。有人說李蓮英權傾朝野,收受賄賂,投到他門下就能當高官;有人說他“千預朝政,廣植私黨”;甚至還有人說他陷害擁護維新、站在光緒一邊的大臣。光緒十二年四月(公元1886年),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北洋海軍已經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前來檢閱。慈禧就派總理海軍門大臣醇親王前去巡閱。由於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生父,身份高貴,因此要加派太監、御醫隨行。而醇親王一個城府很深且非常謹慎的人,在慈禧太后召見時,他主動要求派太后身邊最得寵的李蓮英隨行,以減少太后對自己的猜忌。醇親王的想法正中慈禧太后下懷,慈禧馬上批准了醇親王五月初一回北京覆命,這時候朝廷中已經是一片不滿之聲了。監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緒皇帝奏了一本,批評派李蓮英隨醇親王視察海軍,他們實際上是在反對派太監去監軍,他們還說李蓮英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總英天中,二對此,清代著名維新派人士王照說,醇王離京後,每次接見文武官員,都讓李蓮英作陪。他的本意是避免攬權嫌疑,李蓮英可以作證。而李蓮英則記著安德海的教訓,每天穿著樸實,替親王拿著一支旱菸袋,隨時裝煙、遞煙,回到住處則不見一個來訪的人。當時直隸、山東的一些地方官員,確實想要巴結這位太后身邊的大紅人,但都大失所望。從李蓮英一向小心謹慎的表現來看,王照的這種說法是較為可信的。因得囊慈禧問明情況後,下令將朱一新由御史降為主事。物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清朝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吃了大敗仗,全國輿論一片譁然。可是人們不敢直接去批評慈禧太后,於是就把矛頭指向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同時也捎帶批評了李蓮英。陝西道監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吏科給事中褚成博等人紛紛上折,指責北洋海軍將領貽誤軍機,並與總管太監李蓮英暗中來往,相互包庇。其中,安維峻奏摺中有“和議出自皇太后,李蓮英實左右之”一句話,說對日本的決策看起來是皇太后決定的,實際已被李蓮英左右了。這句話成為人們抨擊李蓮英干預朝政的一大證據。和實際上,安維峻本意是要求慈禧不要再事事牽制皇帝,並應嚴懲李鴻章。奏摺中儘管涉及到李蓮英,但只不過是用來做鋪墊陪襯而已慈禧太后看了這個摺子後異常震怒,但絕不是因為指責了李蓮英。她在以皇帝名義所發的上諭中說:“軍國要事仰承懿訓遵行天下共諒。”也就是天下的事,我們都要聽皇太后的。隨後,安維峻以“離間”皇太后與最齒太皇帝的罪名,被革職充軍。李蓮英干預政事雖然證據不足,但他貪財卻是千真萬確的。清官太監中可能沒有不愛財的人,李蓮英等千方百計敲詐勒索朝廷中的辦事官員。光緒十二年八月初三(公元1886年),江寧織造駐京人員來煜寫給江寧織造廣厚一封信,信中說:“昨天李蓮英總管又把我叫進大內,在寧壽官的穿堂對我說:向來你們來拿圖樣都要打點打點的,這一次準備如何辦理?我馬上回答這就寫信回去讓人送來。他說,既是這樣,那就寄120兩銀子來吧!說完就轉身進去了。要是在別的地方,這個事還可以慢慢商量,用好言好語去磨,惟有這位李總管不好對付。”以慈禧的精明老練,她不可能不知道身邊太監有些胡作非為,但只要他們不干預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監們貪點錢財在她眼裡根本算不了什麼。我們知道,當時慈禧太后已經步入年邁時期,光緒皇帝雖然有病,但畢竟正值青春旺盛時期,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出現,慈禧太后死在光緒皇帝之前是必然的。對於精明刁滑的李蓮英來說,當然不會糊塗到連這樣的情勢都看不清。對於一向處世謹慎圓滑的李蓮英來說,兩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做法,是他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政見不和,這是眾所周知的。那麼李蓮英在兩人之間採取什麼態度呢?王照曾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緒和文武百官出逃後,第二年準備回京。他們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覺的地方,被褥鋪陳都很華美,李蓮英住得稍差一點,但也很不錯。而光緒睡覺的地方卻很悽慘。李蓮英侍候慈禧睡下後前來探裡,見光緒在燈前枯坐,小太監無一人在殿內值班。一才知皇帝竟然鋪的蓋的都沒有,時值隆冬季節,根本無法睡覺。李蓮英看到這種情況後當即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把自己的被抱過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就曾經說:“若無李達(老夥伴或師傅之意),我活不到今天。”據說,戊戌變法後,李蓮英出言謹慎,沒有鮮明地表態站在慈禧邊,雖然沒有讓慈禧懷疑他的忠誠,但從此感情上有些疏遠了。所以李蓮英的墓誌碑上寫道:結束西逃回到北京後李蓮英“自思可告之無罪,已師,見其容萌退志”。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公元1908年),慈禧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辦理完太后的喪事,於宣統元年的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1年的皇宮。於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去世,享年64歲。太監是中國封建制度的畸型產物,是封建王朝極端殘忍、極不人道的具體表現。太監一般都是貧苦出身,為了生存被逼選擇去做太監,經歷了極為痛苦的開始,進宮侍奉皇室成員,命如螻蟻。而且還要承擔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他們是封建社會最低層的可憐人。但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幾位“幸運”的太監,李蓮英就是其中最典型一員。他因得到了皇上的寵愛而權貴無比。他之所以受到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寵信,這一切還源於他的生存之道:為人小心謹慎,對上不斷揣摩主子的性情,他不僅深深討得慈禧的歡心,連光緒也是相信他的忠誠之心;對下還是較為寬厚,不過分張揚。李蓮英的生存之道對我們今天生存在職場裡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