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學者277
-
2 # 大眼兒逛古都
大臣們本以為劉恆羸弱,比較好控制,沒想到他一直在韜光養晦。直到登上皇位之後才展現出威武霸氣的一面。當然這也是歷史最好的選擇。
-
3 # 填哥嗑歷史
呂氏滅亡,齊王功不可沒。是齊王起兵,使得呂后不得不派出大量軍隊迎戰齊王。而這也使得京城兵力的削弱,以至於被周勃輕易控制北軍,蕩平呂氏勢力。
但是,在評定呂后勢力之後,他們在皇位選擇上確是面臨難題。按理說,應該是當時在位的漢少帝。但是,這個是呂后扶植起來了,這些功臣現在當著他的面,把呂后勢力給清除了。最少是不給皇帝面子。他以後豈能饒得了他們。所以,這個皇帝必須除掉。
那之後誰來當皇帝呢。他們的出發點其實挺簡單的,兩個方面1.將來帝王母親一族勢力不能太強,呂后就是前車之鑑嘛。2. 皇帝比較弱小,比較好控制。
而這兩方面 ,齊王劉襄都不具備。齊王的母舅駟氏,勢力大,且兇殘,趕走一個呂氏,來了一個駟氏,讓人難以接受。還有,齊王勢力強大,不好控制。所以被排除在外。
除此之外,劉邦的兒子還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長性格乖張,劉恆雖然比劉長大些,但性格溫和,比較好控制母親又比較恭謹,沒有多少勢力,實屬當皇帝的不二人選。所以眾人都推舉劉恆為帝了。
只不過,這些功臣看走眼了,劉恆並不是那麼好控制的。他有勇有謀,三下五除二的就掌握了朝政,逼走了周勃。開啟了他的文景之治,將漢朝帶入了盛世。
-
4 # Crazy灬歷史
為什麼大臣們沒有選擇齊王劉襄,而選擇了代王劉恆,我個人認為就是齊王自己作的,野心太大,如果選擇齊王稱帝,大臣們擔心自己的權力會被削弱。而劉恆在大臣們看來相對軟弱沒有實力,日後好控制。我們可以簡單的分析以下為什麼?
大臣們的心思大臣們認為在呂氏專權之後,朝廷需要穩固,國家需要發展,此時如果皇帝太強勢,對群臣不利,讓群臣失去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但皇帝太軟弱也不行,對國家不利。因此,呂氏之後,西漢需要的是一位比較平和、君臣容易相處、但還有一定能力的皇帝。這樣以來,群臣的利益都得到了滿足,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齊王誤判形勢齊王劉襄在誅殺呂氏的準備中本來就是奔著帝位去的,他認為只要掌握更強大的兵馬,就有實力奪取帝位。因此,他覬覦琅琊王劉澤的軍隊,於是就用計欺騙琅琊王劉澤,說他要把齊國的軍隊交給劉澤,以便統一力量討伐呂氏,劉澤當時信以為真就趕緊趕到了劉襄的駐地,結果劉襄就把劉澤給扣押了,然後整編了劉澤封國的軍隊。因為這件事,後來在推薦皇帝的時候,劉澤就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劉襄的人,雖然劉澤的反對也許麼那麼重要,可是那些大臣們透過這件事也看到劉襄的野心,擔心自己日後的既有利益被劉襄剝奪。
最佳人選代王劉恆人的條件不錯,母親薄姬口碑不錯,都沒有什麼背景。因此代王劉恆繼承帝位最為恰當,沒有背景,就得靠群臣群策群力;薄姬人品好,家族親戚關係簡單,也沒野心,也就不會出現外戚干政。所以,從各方面來看,周勃和陳平等人最終選擇代王劉恆做皇帝,全是這些因素所致。
所以,我認為齊王沒有得到群臣的推薦,更多的是因為齊王和代王比起來,代王更符合群臣心目中的皇帝。但是眾人們肯定沒想到,選擇了劉恆,卻帶來了文景之治。如果是齊王,會怎麼樣?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5 # 路遙lgy
呂太后呂雉臨朝執政八年,臨死前封趙王呂產為相國,統領南軍。封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
呂后死後,軍權在呂產和呂祿手裡,他們聚集軍隊威脅大臣,想要叛亂。朱虛侯劉章的妻子是呂祿的女兒,他得到呂氏叛亂的訊息,於是派人偷跑出長安,送信給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想讓其發兵趁機消滅呂氏家族,自己朱虛侯,和東牟侯做內應,立齊王為皇帝。
齊王用自己的舅父駟均為相,並騙去了琅琊王的軍隊和自己軍隊一起開始西征,而且昭告天下,呂氏勢力叛亂,假傳聖旨,他要進軍入關殺了這些不該為王的異性。
相國呂產聽說齊王起兵,就派灌嬰帶軍東進抵抗,灌嬰是漢室老臣,帶軍到了滎陽,就駐紮了,並派人通告齊王和各諸侯,‘願意一起聯合誅殺呂氏勢力,齊王得知後,就收回了原來屬於他們屬地的濟南郡,並在齊國西邊境駐紮,等候一起起兵了。
在京城的太尉周勃和陳平,知道呂氏集團要叛亂,利用大臣酈商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友,於是派人讓酈寄去勸說呂祿,讓其回封地,交出兵權給太尉,這樣大臣們不會懷疑他,齊王也會退兵的。
呂祿聽從勸告,兩處北軍軍權給了周勃,周勃派軍與朱虛侯劉章一起,有劉章親自誅殺了呂產,周勃帶人消滅了呂氏家族勢力。
諸位大臣商量推舉一位明君繼位,有人要齊王繼位,琅琊王和一些人反對說“齊王母舅駟均,兇惡殘暴,呂氏家族幾乎是天下大亂了,要立齊王,是想再出一個呂氏呀”。
大家在陳平周勃的提議下,一致推薦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代王劉恆是高祖的親兒子,而且年齡最大,最主要的是,代王劉恆母親薄氏,在朝中並無勢力,不會出現外戚勢力專權。於是,大家派無虛侯劉章去告知哥哥齊王,呂氏勢力背誅殺讓其退兵。並迎立代王劉恆繼承皇位,史稱“漢文帝”。
呂氏勢力的滅亡,齊王出兵有功,但是真正消滅呂氏勢力的是周勃。劉邦曾說過,將來安定劉家江山的,還是周勃。
-
6 # 蔓食記
正所謂前車之鑑,杜絕外戚干政是關鍵。
齊王一系,劉襄、劉章、劉興居三兄弟都比較強勢,他們背後的母族姻親,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齊王的優勢,成了最先被淘汰出局的理由。好容易扳倒了一個呂氏,可以重新洗牌分蛋糕,誰也不想再樹起一個強大的後系。攪起腥風血雨,鬧得人心惶惶。
透過權衡篩選,最符合各方利益要求的人選,就是身後勢力單薄又仁厚的代王劉恆。
呂雉死後,齊王以及一干軍功大臣合力,順利剷除了呂氏一族。
這幫大臣,剛剛冒著生命危險,清除了諸呂,結束了呂后專政的黑暗強權。當然希望,廢除呂后血脈的少帝劉弘,另選一位熱愛和平,好操控的軟柿子來做皇帝。
這樣大臣們才能擁立有功,也不用擔心日後會被呂氏後人記仇報復。
宮內那個小皇帝劉弘的傀儡生涯,就此到了頭。他不僅是劉邦的孫子,更是呂雉的孫子,留著他後患無窮。因此,這個小皇帝以及他的4個弟弟們,都悲催地被否定了血脈。大臣們用這個理由,廢除了後少帝。
而新帝,自然還是要從劉邦的嫡系子孫中挑選擁立。作為皇長孫,又滅呂有功的齊王劉襄,原本是極佳人選。覆滅呂氏,齊王和他的弟弟劉章,確實充當了一把急先鋒。然而時機不成熟,他們掌握不了話語權。
朝中有周勃、陳平,等一干主導滅呂的輔政老臣。更換新帝,還得大臣與宗室說了算。
齊王在領兵討伐諸呂時,忽悠了琅琊王劉澤,搶了他的封地和軍隊。劉澤找藉口脫身,說要去長安幫齊王拉選票。
齊王心大,居然相信了。他也是以為自己十拿九穩了,根本沒想到,劉澤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後來在擁立的問題上,劉澤狠狠反咬一口,提醒大臣們,齊王勢大,不好控制。
“齊王母舅駟均,兇惡殘暴,呂氏家族幾乎是天下大亂了,要立齊王,是想再出一個呂氏呀”。
因為齊王,本身功勞比較大,如果讓他當上皇帝,再拉上他的一干親信人馬,那就沒大臣什麼事兒了。
皇族和大臣們達成了共識。孫子輩的適合人選排除了,自然還是從劉邦的兒子輩選,更順理成章。
劉邦的八個兒子,到此刻也就剩下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
劉長生母早死,由呂雉撫養成人。因為這層關係,劉長自然也失去了參選資格。剩下唯一,也是最好的人選,就是低調仁善的劉恆了。
劉恆生母薄姬,淡薄和善,親族零落。也只得一個親弟弟薄昭,一樣的,是個好好先生。
這樣的代王,一無功勞,二無靠山。只能倚仗擁立他的大臣們,君臣相處會更融洽。
最終結果,齊王功勞雖大,也不過給他的皇叔做了次嫁衣裳。那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代王劉恆,在遙遠的邊疆封地,坐收漁人之利,默默地接住了一塊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而等他真正成了後來的漢文帝,大臣們才會驚呼,原來這位會扮豬吃老虎,哪裡會是能輕易拿捏的。
回覆列表
用人才。古人都知道這個理,而不是用自已的親信,用奴才。劉恆乃夭命之人,賢德有能,心胸豁達格局高、眼光遠,與其子景帝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漢武帝劉徹正是在他父王和皇爺爺積累的雄厚國力的基礎上,一改過去與匈奴的"和親政策",武力出擊漠北,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開疆拓土,奠定漢家天下與漢族的基本盤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