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韻小才女

    如何教育孩子面對“負面”資訊?

    這跟家長的眼界和性格有關。關鍵是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看所謂“負面”資訊裡好的一面。

    日常生活當碰到負面資訊的情況比較常見,如果碰到孩子問,家長就會很尷尬,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吧!

    有一次,騎電瓶車託著女兒過馬路,看到很多人在闖紅燈,女兒問我:“爸爸,你經常跟我說不能闖紅燈,要遵守交通規則,為什麼他們都在闖紅燈呢?”

    一句話,我居然無言以對……沉思片刻後,我對女兒說:“哦,可能那是他們有急事吧!”。

    “那以後我們有急事的話,也可以闖紅燈了嗎?”女兒接著追問。

    我意味深長的對女兒說:“孩子,別人做錯事是他們自願的,我們無權過問,但是我們要做好自己,即使是有急事也不能闖紅燈,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不用管別人,做好自己就可以。”孩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多發現負面資訊裡好的一面

    還有一次,女兒跑來告狀:“爸爸,哥哥把我的糖給偷吃了!”我馬上稱讚道:“額,你哥哥太有責任心了!他是怕你吃多了糖會牙疼,所以“替”你吃掉了!”女兒愣了一下,“原來是這樣啊!”於是,馬上露出了笑容。

    總結

    用逆向思維多發現事情的好的一面,正反兩面來思考,要給孩子灌輸正向的能量,反向的負面資訊應該本著“不用管別人,做好自己就可以”的思想觀念來引導孩子。其實負面資訊裡面也有很多正向的東西,我們最缺少的是,提高自己的眼界和認知,用反向思維多發現事物中美好的一面。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2 # 微微一笑7406318148832

    首先我不是育兒專家 是一位還在摸索中不斷成長的媽媽,寶貝今年三歲. 3歲的孩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高興了抱著你感覺能被融化,不高興了分分鐘讓你高血壓^*^. 孩子任性 不接受大人意見十有八九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個時候大人的處理方式還是蠻關鍵的,我通常在她剛開哭那會就讓她哭做我自己的事情,因為只有情緒宣洩了才會聽到他人的聲音,這點大人也一樣. 大約過3、4分鐘才會過去抱抱她拍拍她安慰她,然後詢問原因幫她分析,如果是寶寶不對 該道歉的還是要道歉,如果是寶寶對的,大人(包括我自己)也要主動道歉. 目前我家寶寶通常哭著哭著會自己說:媽媽,我不要哭了. OK,那麼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寶寶可以不哭嗎?我們可以把不滿和覺得委屈的地方大聲講出來,這樣爸爸媽媽就懂了!女孩子的眼淚很珍貴的等.告訴她這個情況下怎麼處理才是整件事情的關鍵,要不然下回還是哭,沒有進步。我家條條框框的道理很少講,幾乎都是遇事破題法,現況分析.(我家沒長輩,所以不存在隔輩寵現象,純屬私人處理方式,不當的請包容,如有亮點拿走不謝 哈哈哈)

  • 3 # 莉姐育兒院

    當我兒子有負面情緒出現時,我是這樣做的:

    1.當他哭鬧發脾氣時,我不會直接指責,而且不慌不忙的站在他身邊,等他冷靜下來了,先給他個擁抱安慰下,再和他進行溝通,瞭解原因並給予引導。然後再帶他去外面逛逛,放鬆下心情。

    2.當他悶悶不樂、沉默不語時,我都會問問他的想法,聽聽他怎麼說,鼓勵他把不開心的原因說出來,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再帶他做些感興趣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其實,孩子的負面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家長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給予疏導。

    還有一點家長要注意的,我們也要合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我們怎麼做,孩子就會學著怎麼樣做。

  • 4 # 爸爸不講理

    所謂負面資訊,就是不好的、消極的、帶有破壞性的,並且影響我們個人情緒的資訊。

    而孩子的感覺器官本來就發育不完善,因此在接收和處理這些負面資訊的時候,由於受到情緒的影響,寶寶就很容易衝動和偏激。

    所以,在孩子接收到“負面資訊”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做的並不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負面資訊”,也不是及時地給孩子建議,而是要做到以下這3點:

    一、傾聽:讓孩子把“負面資訊”的感受完整地說出來。

    傾聽,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多家長都做不到,尤其是當你正忙的時候。打個比方,孩子對你說:媽媽,弟弟把我新買的書給撕了。

    你會怎麼做呢?你大概會這樣:你一邊忙著手裡的活,一邊頭也沒回地對孩子說,“弟弟小嘛,你應該讓著他才對”。或者你會說:“媽媽下次再給你買本新的,你不要為這點小事斤斤計較”。

    那麼,這裡家長就犯了2個錯誤:

    一是你並沒有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因為你沒有正面面對孩子的表情;

    二是你一直在否定孩子的感受,這很可能讓孩子更加惱火。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會認為媽媽不公平,因為你更偏向弟弟。比如孩子會惱火地說,“我不要新的,我就要那本書”。

    幾番下來,你可能會覺得這孩子不可理喻,根本就是無理取鬧。更壞的是,如果孩子不依不撓的話,可能會讓你的情緒不受控制或者要發火。

    本來這件事的錯誤在弟弟身上,然後孩子將怒火延續到媽媽身上。所以做不好以上2點,你就將孩子的“負面資訊”處理得越來越糟糕。

    二、描述:家長把孩子的“負面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對孩子的負面感受表示接納和認同。

    同樣接上面的例子。

    孩子:媽媽,弟弟把我新買的書給撕了。

    你:哦?是你昨晚上抱著睡覺的那本嗎?

    孩子:是的,我真想打弟弟一頓!

    你:嗯,媽媽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那本書,這真是可惜,你是不是很生氣?

    孩子:是。實際上我正準備揍他。

    你:嗯,如果弟弟和你一樣大,媽媽並不反對你教訓他一頓。可是他太小了,以大欺小這樣對弟弟不公平,你說呢?

    透過以上例子,由於媽媽對孩子負面感受的接納和認同,我們能感受到孩子“負面資訊”產生的“負面情緒”正在減弱。所以,聰明的家長不會輕易否定孩子的負面感受,而是先給予孩子接納和認同。

    三、給孩子選擇權,而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實際上,孩子3歲之後就具有了自主獨立意識。家長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選擇權,越有助於孩子更加自信和獨立地解決問題。

    我們繼續上面的例子。

    當孩子明白“透過揍一頓”對弟弟不公平時,或者不能解決問題時,孩子就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當然了,年齡越小的孩子,他(她)的解決方案可能就越不成熟,這就需要家長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而不是急著給出建議。

    你:如果我們給你準備一個大一點的書櫃就好了;或者,如果媽媽幫你把書及時收起來就好了。你看,媽媽正給我們準備晚飯呢,爸爸很快下班了,他一定很餓。

    以上這些話,看似沒有直接給出建議,但卻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說話。這能給孩子以心理暗示:媽媽愛我,也愛我們全家,媽媽很公平,並沒有明顯偏向弟弟。我應該看完書後及時將書整理好,而不是隨便亂放;我應該把書放到弟弟夠不到的地方;或者,我可以用紙箱做一個“書櫃”。

    那麼媽媽透過對“負面資訊”的整理,充分接納和認同孩子因此產生的“負面感受”,從而減弱和化解“負面情緒”對孩子的控制,這就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途徑。

    總結一下:

    只要我們的五官能夠接受資訊,負面資訊就必然存在。負面資訊不用我們教孩子如何面對,而是要引導孩子如何化解。

    負面資訊都有一張外殼,家長要做的不是急著揭開外殼,而是引導孩子來揭。不要把孩子當做孩子,處處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和決策權,他們一定比我們更強大。

    我們要做的無法3點:

    1、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低下身態,而不是敷衍。

    2、對孩子的感受給予迴應和描述,接納並認同孩子的“負面感受”。

    3、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不要急於給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一次不行,就讓孩子多試幾次。

  • 5 # 皮皮豬說玩具

    首先要引導孩子正視這些負面資訊,然後耐心地為他們講解,可以引用一些娃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來詮釋,這樣娃更容易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胎停有什麼症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