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邊老翁
-
2 # 春江帆影491
二者是統一的,並不矛盾,作為主客觀聯絡橋樑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來源於實戰,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更是認識的目的。人類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認識世界,並在實踐中檢驗認識的正確與否,從而排除謬誤,獲得真理,然後回到實踐,指導人們改造世界,同時實踐又會提出新的問題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以適應實踐的需要。
物理學的每一定律總是先提出假設,然後在實踐中檢驗恰恰證明了上述實踐觀點,物理學的每一定律都源於實踐,是經實踐檢驗正確的真理系統化理論化的學科,在物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去實踐,用於改造世界,造福人類,在此過程中,會遇到新的問題和要求,於是促使人們從深度廣度上進行新的探索,以適應實踐的需要;人類在探索新知新領域時,不是盲目的,總是從既有物理定律出發進行推論設計,包括括過程結果意義等,因未經實踐檢驗正確與否,所以稱為假設或假說,當在實踐中運用檢驗正確後,假設也就成了新的物理定律。物理每一定律的產生都是如此,如牛頓三大定律及其經典力學體系、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核物理學等等,都是在實踐中從假設到科學理論的過程。所以二者是一致的並不矛盾。謝邀參考
-
3 # 壹壹之間
許多物理理論基本是先提出理論,然後透過實驗來加以證明或者證偽。一般來說基本都是這樣的,當然也有先透過實踐然後證明出某個 理論。
這裡舉二例
01
量子力學在上世紀初期,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是主要創始人。隨後對於量子力學的深入研究,玻爾、普朗克、愛因斯坦、泡利等一批頂級物理學家參與其中,為量子力學的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尼爾斯,玻爾的“歌本哈根解釋”是量子力學的主流觀點。但是當時尙沒有任何實驗證實量子力學的正偽,為此玻爾和愛因斯坦產生了幾次論戰,每次爭論愛因斯坦都是敗下陣來。
物理學家貝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發現了{貝爾不等式}。由於實驗條件尚不完備,這個實驗直至八十年代由阿斯派克特領導一批科學家對於貝爾不等式作了實驗。證明了量子力學!
隨後的好幾個實驗都是證明並且完備了其他物理學家關於量子力學的方方面面。
02
【進化論】。達爾文隨著一艘英國軍艦環遊世界達一年之久。環遊期間,達爾文發現了一個現象。如果是同一物種,地區的差別能夠造成物種的差別。而且是漸近式的。因此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理論,並且還寫了本書。
科學家先提出設想,然後透過實驗
給於證明或者證偽。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如此。但是也有透過實踐然後提出科學理論的。
透過實踐論得出實踐的是經驗,不是理論?
這個提問把物理科學和社會實踐混為一體。兩者不是一回事!
-
4 # 布魯諾二
《能量球理論》全面破解宇宙奧秘、提請國家立項審察???
科學之癥結在於錯誤的三大根基,沒有根基的科學遲早要崩塌!
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科學須從空心球開始!
能量球理論如果被證實為宇宙真理,和確定為國家戰略,那科學將面臨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拾方法論,重建體制機制,重塑宇宙之真理。
我們首先要重塑主流科學的三大根基概念,確立正確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三大根基乃宇宙之基,科學之基,理論之基。
物質是種實在的東西,物質具有質量,擁有形態,永不湮滅,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宇宙是唯物質的,物質是實在的不是虛無的。我們必須堅守物質實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決剷除一切虛幻事物。科學把物質搞得虛無,宇宙被人類弄得玄幻?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環境,空間裡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運動過程受運動規律支配,時間是度量過程的概念。物質的運動環境和運動過程都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非相對論所述的相對性。相對論的立論根基是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是光量子速度不變,非光粒子速度不變,不要張冠李戴?
物質在空間裡運動,運動的本質是慣性運動。物質在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裡以慣性狀態存在,物質的慣性運動形成慣性碰撞,慣性碰撞改變慣性狀態,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力是慣性碰撞力,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碰撞力作用的結果,引力根本不存在,四種基本力子虛烏有。引力理論誤導科學達幾百年,是時候該糾正錯誤了?
從宇宙的三大根基概念可推出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噴射形式的運動,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動力裝置是物質組合的空心球裝置。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萬物由空心球組成,一切都是以能量球為核心和主軸的組合,運動,和迴圈。空心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是光子,光子的動能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和宇宙物質和能量的迴圈。空心球的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這就能形成物質的聚集運動和宇宙的有機迴圈。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是宇宙迴圈選擇的結果。
能量球的工作原理與物質的輻射量子化相一致,這足以說明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所謂的量子就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光子的動態體。量子物理把量子當成能量體,當成波,當成概念方法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必須確立量子的物質性,實在性,和碰撞性。光是粒子,不是波,波是粒子運動的表現,波動的實質是粒子的碰撞。光子是單個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量子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子,量子能在物體中實現量子傳遞,光速不變是量子速度不變,不是單光子粒子速度不變。光不是波,光波也不同於聲波,量子理論走波動路線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輻射量子化就是任何粒子的輻射都是由量子單位組成,相同的量子對應相同的粒子,由此可推出宇宙萬物都是由同種粒子組成。按能量球理論,電子是單個的能量球,電子的聚集效應形成中子(質子),中子的聚集效應形成原子核,超級原子核的裂變形成各種原子(元素),萬物都是由電子組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卻把物質結構搞得異常複雜,中子(質子)由各種夸克,和各種相互作用粒子,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微粒組成,其中還存有各種機理,引數,和假設。原子模型也只是原子核和電子,而把光子排除在原子結構之外,而光子卻是在原子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的。粒子物理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是時候該改變了?
原子是超核裂變的結果,原子是不規則的核裂塊,各種原子具有各自獨特的光密性,光密性是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相互結合的基礎。各種原子是裂變來的,而非聚變,而我們的核理論走的卻是聚變路線,各種原子是各種溫度下的聚變產物。宇宙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卻走聚變路線,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電子是光子組合出的一個空心球,其不斷地吸收和發射光子,而形成運動,空心球內根本就沒有電荷,也不需要電荷。原子核是空心球的粘連體,原子核是不規則的核裂塊,特異性原子組合出特異性分子。原子核不帶電荷,電荷純屬臆造。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碰撞作用和在彼此光密點上的競爭性組合,與電子電荷無關。化學反應,元素週期表,價電理論,電磁理論都是基於電荷概念,而電荷又不存在,真不知化學該何去何從?
宇宙天體是種聚集作用和裂變過程,從恆星的原子核裂變,到中子星的中子裂變,到電星的電子裂變,天體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的宇宙天體學講的卻是聚變,科學反其道而行之?
物質以慣性狀態存在於空間,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的環境,在一無所有中何來的維度,場體,和能量體。數學是門工具,是種應用方法,數學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空間裡哪有數學存在。宇宙空間其實是種光子狀態,萬物處於光子的光速碰撞中,一切物質運動都是光子動能的推動。弦論,場論,波論,高維論,多元論,大爆炸論,幾近神話?
按能量球理論、主流科學理論幾乎全盤錯誤,科學一路走到黑、其既得利益者是科學進步的最大阻礙嗎?
(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回覆列表
現代物理的發展基本都是這個規律,發現了一個新現象,但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然後提出一種新理論對此進行解釋,並設計一個實驗進行驗證,如果驗證透過則一個新的理論產生。
新理論的提出需要新思路新思維逆向思維,比如粒子的波動性,應該是新思維,但波的粒子性就是逆向思維,據說是一位官二代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一頁紙,因無法完成論文遲遲不能畢業,有天突發奇想,既然粒子具有波動性,那波就應該有粒子性,然後把公式左右對調,ok,一個新理論產生了!
所以,科研最重要的是思路,現在許多碩士生博士生,空有理論和計算能力,沒有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