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後的騎兵90

    鎬京和洛邑同是周朝國都,只不過是一個老家,一個新家。

    鎬京所在地是周朝龍興之地,周人在這裡出發向東突襲商朝,周武王得勝後,仍舊定都鎬京將新佔領的地區分封給其他功勳作為封地。

    鎬京地處西邊,不利於周朝對東方的控制,周武王有意在東邊洛水、伊水之間營建新都。

    周成王繼位後,原商朝遺民在武庚的鼓動下聯合周王室管叔、蔡叔發動叛亂,周公歷時三年才平定叛亂。

    叛亂平定後,周公加快新都營建,經歷九個多月建成洛邑,作為監視、管理商朝遺民費據點。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洛邑正式成為周朝新都。

  • 2 # CRESPO

    西周九鼎在洛邑,九鼎是王權的象徵,法理上的首都是洛邑。多如牛毛的西周青銅器銘文記載西周諸王在洛邑執政

    西周都城~成周(洛邑)~“《何尊銘文》:唯王初遷,宅(居住)於成周”。“《漢書》:昔周公營雒邑,以為在於土中,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師”。“《史記.周本紀》: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西周京師是洛邑,居九鼎焉,九鼎是王權的象徵,西周法理首都亦是洛邑

    從1933年考古發掘至今近百年,都沒能在西安所謂豐鎬遺址發現任何一處西周天子宮殿與宗廟祭壇遺址,沒有發現任何與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倒是在洛陽(周公成周)與寶雞(召公宗周)發現了西周王宮與宗廟遺址等都城證據

  • 3 # 陸渾戎精神病院楊醫生

    西周首都豐鎬,這是有些人想改也改變不了的,洛邑是三監之亂後為了震懾殷商遺民前沿陣地,置九鼎在洛邑以震懾其心,以宣楊自己的正統地位!

  • 4 # 白石61

    歷史上的陝甘秦地,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而且一直在開發征服荒蠻的東部區域,華夏文明以陝甘由西向東進化開發為主線,不斷的向東部荒蠻延伸開發直至航海時代的發現。從現有的資料就是,炎帝延渭水向黃河中下游發展開鑿征服,黃帝從黃土高原西部向東發展,直至沿海。兩條主線就是華夏民族融合發展的最早的起源。其中每一次征服就是一次社會進步。先從炎帝神農氏開始,發原於渭水源頭的炎帝部落沿著渭水逐步向渭河下游東出潼關,帶著先進的農耕技術沿渭河流域進入黃河中下游,開創了華夏民族的農耕時代文明。第二次征服,就是與炎帝時代不相上下的時代,從黃土高原西部西東部發展直至沿海。黃帝向東發展帶有統一的思想政治性質。收服了炎帝部落消滅了蚩尤並將三大部落容為一體,初步形成華夏民族的統一體。第三次征服是商朝的西伯侯姬昌對落後的商紂王的征服。並建立了以、禮、樂、詩、祭、周易等先進的社會進步文明,任命分封五百多諸侯國,建立空前未有的統一國家。第四次征服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征服腐朽的東方六國。他稱自己統一的國家為中華。至次周、秦、漢、隋、唐強盛的國家毅立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上定都洛陽的統一建國只有兩個,東漢與西晉。其它都是分裂和諸侯國,無不給國家帶來動盪與恥辱。建都洛陽的東漢的兒皇帝一大把。漢殤帝,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都是十歲以下的兒皇帝。宦官干政,黃巾起義,分裂三國。西晉建都洛陽不思進取,只能鬧內訌。製造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災星。其後十年,宦官弄權,愈鬥愈烈。朝政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加上地方豪強橫徵暴斂,兼併土地和連年天災,使平民百姓在飢餓的死亡線上掙扎。八王混戰軍民死傷數十萬。人民飽受戰爭的摧殘。曾經繁華的京都洛陽已是滿身蒼痍。戰爭以及相伴而來的天災,迫使人民大規模流亡。原有的社會秩序在動盪中解體。流民眾多,盜賊群起,而州郡缺乏軍隊和武器。無法控制局面。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暴發。奔突於社會矛盾地殼下的巖槳找到了發洩不滿的突破口。公元299年在益州暴發了大規模流民反抗。八王之亂進入尾聲的時候。流民領袖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稱帝,統一的西晉王朝開始分裂。西晉的內亂,給晉朝境內的諸多遊牧民族武裝以可稱之機,他們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率先發難的是匈奴貴族劉淵。身為貴族的劉淵,長期居住在漢族政治文化中心,孰讀史書,兵書,儒家精典。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八王之亂中劉淵趁機逃離洛陽,跑到左國城,五部匈奴共同推舉他為大單于。公元304年劉淵建立漢國。從劉淵開始百餘年間,生活在西部,北部和東北部的遊牧民族,匈奴,鮮俾,揭,羌,氏。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於中原王朝對持。這就是後人說的五胡亂華。造成了中華民族百年的災難,五胡亂華進入中原後殺中原漢族人民及乎百分之七十。當時河南十室九空。生靈塗炭,漢族人流離失所,黨時漢人從2400萬減少至400萬,造成了漢族人在中原及乎滅絕,這是歷史上華夏民族最黑暗的300年時期。漢族在中原已經不存在了,橫行在中原大地上的都是五胡人以及他們的後代使中華民族文明道退了300百多年。歷史再一次證明,任何朝代與洛陽有瓜葛的立馬衰敗,滅亡,分裂。西周的“宅茲中國”鼎文,證明西周文化的先進和強盛,超越商殷河南文化,腐朽沒落的商文化被先進的西周文明所超越,和代替,這是明確的事實。

  • 5 # 換個名字繼續懟

    周武王出岐山滅商後,以鎬京為首都,並分封姬姓子孫到整個中原地區建立諸侯國,為了防止諸侯反叛在西周國都豐鎬附近僅分封幾個拱衛王幾鎬京安全的親信諸侯國,如虢國、鄭國等,將更多諸侯國主要集中在黃河以東地區。並根據“滅國不絕祀”的原則,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又安排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駐守在殷都周圍的衛、鄘、邶三國,監督殷商遺民以防其造反,史稱“三監”。

    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和召公輔政,周公和召公決定分陝而治。這引起一度不服周公的“三監”不滿。於是“三監”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平定叛亂後,為防止殷戎頑民和其他心懷不軌的諸侯再次出現叛亂,成王五年,“周公營建雒邑”,並將殷戎頑民遷到雒邑,並派周八師駐紮在雒邑進行監管,同時震懾這地區的眾多其他諸侯國,成王為顯示對周公的支援,將象徵王權的九鼎遷到雒邑以給周公代成王行使監管權做支援。而九鼎就相當於“尚方寶劍”,作為周王的象徵。一切辦妥後,周成王遠離諸侯、殷戎林立四戰之地的雒邑,返回國都鎬京。三百年後廢太子(周平王)聯合申國與北方的犬戎發動叛亂,攻佔鎬京,殺死周幽王,而犬戎事後劫掠鎬京,周平王無法控制,於是遷都雒邑,史稱東周,自此周朝名存實亡,進入春秋戰國亂世。

    其實既然不管史書記載,從名字看,豐京、鎬京、雒邑。什麼是京?什麼是邑?這就很明顯了。

    假如雒邑是西周國都,那麼歷史就要改寫。

    1、歷史上就沒有西周、東周之分。

    2、犬戎從西邊入侵,周幽王卻從東邊的國都雒邑往西邊的鎬京跑,被殺死在鎬京東邊的驪山。這是找死嗎?

    3、西周以王幾豐京、鎬京為中,四方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只有國都鎬京的平民稱為“華人”,西周歷史上的“華人暴動”,鎬京平民攻入王宮趕走周曆王的事件,就變成發生在雒邑了。

    4、大量的西周文物應該集中出土在洛陽了。

    5、西周末年犬戎攻佔鎬京,史記記載的“佔據涇渭,侵暴中國”這句話應該改成“佔據伊雒、侵暴中國”了?

    6、史書中記載周王去洛陽都用“巡幸雒邑”,而記載周王到鎬京用“歸豐鎬、自xx歸,還於豐鎬。”按照洛陽網友的說法都得換了。

    7、張衡《西京賦》:”秦據雍而強,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處東而約,政之興衰,恆由此作”。“即”意為“到”,周到了豫州變弱。那這又得改成“周居豫而弱”。

    8、秦人也不可能因為護送周平王遷都雒邑而獲得西周故都豐鎬為封地,應該待在陝甘交界地區,繼續在關山草原放馬。

    9、周公也不會跑到豐京這個什麼也不是的地方作周禮了。

    洛陽人湊13朝,拉動歷史地位,發展經濟,可以理解,但改變歷史,盜搶西安的文化歷史,可不行。

    成周是否為雒邑?也是很大疑點。因為銘文記錄成周的青銅器,都出土於陝西。而史書記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河南人解釋出土於陝西的何尊銘文記載五年四月成王至成周”,假設成周就是雒邑,成王五年一月就開始營建雒邑,四個月能居住嗎?成王去住工地嗎?別忘了一月,是還很冷,古代凍土能動工多快?那可是夯土城。如果在雒邑訓誥宗小子,周成王為何在雍州賜予何”卅貝”?何尊銘文為何出現代表幾處代表鎬京的“京”“雍州”等字?卻沒有出現“雒邑”二字?

    把何尊銘文的“中國”解釋為天下之中,雒邑的馬承源教授,因為學術造假而跳樓自殺。也不知道當時和洛陽之間的瓜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武則天有“容止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