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朝的長老
-
2 # 文藝青年Right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知,龐統和諸葛亮對於三國的局勢發展多麼重要,作為劉備帳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龐統可謂是滿腹經綸、一舉多得之士,但是可惜英年早逝,葬身於落鳳坡,以至於他的才華沒有得役展現,那麼在劉備陣營中,龐統幫助過劉備做過些什麼嗎?
在龐統所做的貢獻當中,向曹操獻出連環計,隻身前往曹營,從而幫助劉備與孫權的聯盟可在赤壁一戰當中打敗曹操。龐統十分不喜曹操的為人,便隻身來到曹營當中,然後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了曹操的重視。之後又裝醉,獻出鐵鎖連舟一計。最後更是跟曹操說,自己不喜名利,相救百姓與水火,然後逃離曹營,最終成功的幫助劉備與孫權的聯盟打敗了曹操。
運籌帷幄,目光長遠,借住荊州之時,龐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荊州深處兵家必爭之地,前有曹操大將曹仁傭兵數萬駐守樊城,後有孫權虎視眈眈,長居於此並非長舊之計,所以龐統在這時已經看出了將來的局勢,魏蜀吳必將三分天下,到那時就效仿漢高祖劉邦,在蜀地大顯身手,居高臨下,會師中原,方能成就霸業,所以在謀略上,龐統的目光比諸葛亮更長遠。
-
3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龐統雖然很有名氣,和諸葛亮並稱,都是軍師中郎將,但正史中有關龐統的記載不多。
龐統主要功勞就是幫劉備取西川,並且只攻取了一半,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劉備剛入川的時候,劉璋來涪城迎接劉備,龐統建議劉備趁機拿下劉璋,那麼兵不血刃,就能坐領益州。但是劉備以民心為本,沒有采納。
後來劉備和劉璋翻臉,龐統給劉備獻上三計,上計是派遣精兵,晝夜兼程,偷襲成都,一舉便定;中計是假意回荊州,騙楊懷、高沛來送行,趁機拿下,收編他們的部眾,楊懷、高沛麾下都是蜀中精銳;下計就是退還白帝,從長計議。
上計是出奇制勝,但是劉璋闇弱,計謀的成功率很高;中計算是堂堂正正,要一城一池打過去;至於下計,就是很緩慢的做法了。
龐統心中肯定是希望上計的,因為這樣節約時間。中計雖然穩妥,但是浪費時間嚴重,最後整整花了三年才打下益州,對益州的消耗也很大,並且三年間,外部環境也發生劇變,龐統也戰死在了雒縣,年僅36歲。
龐統應該還幫過劉備很多,後來劉備一談起龐統,就會痛哭流涕。如果龐統僅僅做過上面這些事情,不至於讓劉備如此懷念。
-
4 # 中孚鑑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他和號為臥龍的諸葛亮都是是劉備賬下的重要謀士,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稱,在說明他的才智是非常高的。不過龐統雖然才智出眾,但是他在隨劉備入川攻城時,被飛箭射中而死,龐統死時,三十六歲,其死後,追封關內後,諡號為靖侯。
那龐統作為劉備賬下重要謀士,他為幫助劉備做過什麼呢?
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荊州,龐統則以從事的身份曾為耒陽縣令,當時這只是一個小官,確實和龐統的才能不像匹配,是有些大材小用。故而龐統在任期間不理縣務。
不過好在有魯肅、諸葛亮的薦舉,他們都說龐統有才能,所以劉備就召見了龐統,相見之下,劉備發現龐統確實是有大才,於是對龐統非常重用。再後來龐統和諸葛亮則同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曾在劉備入川和劉璋決裂時,給劉備獻計上中下三條計策。
那時張魯和劉璋交惡,劉璋為了拒張魯,於是派法正去荊州請劉備進益州一起抵抗張魯。而當法正到荊州後,他也私下向劉備建議,讓劉備趁機取得益州。
而劉備雖然素有大志,若取得益州確實對他有很大的利益,但是那時劉備對於這件事卻猶豫不決。
龐統見劉備此時不能決斷,於是向劉備進言,在龐統的一番進言下,劉備最終決定出兵進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鎮守荊州,劉備則個龐統帶兵去了益州。
後來龐統又向劉備獻上中下三條計策。上計出精兵偷襲成都,如此可一舉成事。中計是假裝回荊州,然後引他們來追,之後打敗他們,最後向成都進兵。下計是退回白帝城,引連荊州,徐徐以圖益州。
劉備覺得上計過急過激,下計過緩過慢,而中計不緩不慢頗有道理,於是就以中計而行。
當諸葛亮、張飛、趙雲攻下白帝、江州、江陽後,劉備則和龐統包圍了雒城。然而在攻城時,龐統卻被流矢射中而亡,那時他三十六歲。劉備對於龐統之死,心中很難過,追他為關內侯,諡號為靖侯。
龐統和諸葛亮並稱,又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稱,後來諸葛亮為劉備的託孤輔政大臣,諸葛亮輔佐劉禪忠心耿耿,再加上他有才智,其深受後世的推崇,可謂是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退一步說,若龐統不早死,龐統和功績和地位或許就會不一樣了。當然歷史就是歷史,是不容改變的,歷史就是龐統早早的離世,不免讓人頗為嘆息。
-
5 # 中行偃1
答:龐統重要的作用就是讓劉備趁機獲取益州!
《九州春秋》: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備曰:“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統曰:“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備遂行。
龐統說服劉備取益州,劉備滿口仁義道德,欲蓋彌彰!因此,我們不能聽他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
《三國志》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我就納悶了?!劉備既然已經決定了行不要臉之事,為什麼不取上計呢?莫非是上計更不要臉?而劉備還想保持點顏面,想立貞節牌坊?都已經是婊子了!
龐統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時劉備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說的不好,快點出去。”龐統起身退出。但是劉備馬上後悔,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只顧自己吃喝。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說:“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公元214年,益州軍民在雒城將36歲的龐統射死。
回覆列表
龐統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謀士之一,為何重要呢?那就是龐統對劉備的貢獻了。
劉璋經常受到張魯的騷擾,一直是不勝其煩,最後劉璋求助於劉備幫忙評定張魯。劉備對西邊早已經是垂涎三尺,於是便欣然同意了。之後劉備和劉璋會盟於涪陵,就在此時龐統向劉備進獻了三條計謀。
上計:拿下劉璋,奪取成都這條計策真的是太歹毒了,但是很有用,可以立刻拿下劉璋,而且不怎麼費力。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未必是樂觀的,畢竟一個集團沒有了老大還會有新的老大誕生,而且新的領袖必定會帶領部下為老領袖報仇雪恨,那時候軍民一心,劉備將會很難打敗劉璋集團。即便是劉璋集團被打敗,成都百姓也會把劉備當成侵略者的!
中計:趁機拿下劉璋猛將,攻打劉璋用一個好的藉口邀請劉璋的上將楊懷和高沛,並趁機除掉他們,然後對劉璋發起進攻。劉備深思熟慮之後是採取了這個計策的,劉備以劉璋供應糧草不及時為由,激起了將士們的不滿,對劉璋集團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最終打敗劉璋,奪得程度。
下計:回荊州做好準備,慢慢圖之第三條其實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但是劉備當時既想奪取程度,又不敢下手,一直猶豫不決,在這個時候有人對他提出這個計謀對他也是很有利的。不然一直僵持不下也不是辦法,可能讓劉備既無緣奪取成都,還讓他落一個不好的名聲!
可以說在劉備猶豫不決的時候採取任何一個計策都還是不錯的,畢竟猶豫不決並不是長久之計,說不定還會遭來劉璋的猜忌,那時候劉備必定要處於被動了!所以說龐統的三條計謀對劉備奪取成都起了關鍵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