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風浩蕩
-
2 # 叮鈴噹啷
請不要把科學和文化對立起來!
人類文明各學科、宗教、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千萬不要學習方舟子,以“科學”的名義否定一切!
-
3 # 樂活光陰
所謂“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為本”,她的源頭早在中國殷商朝代,克服鬼神崇拜的那個時期,大成於孔子之學,曾波及歐美推動了西方文藝復興運動,是現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人的天賦權利的靈魂!
人文主義的意義在於,遠離怪力亂神,克服鬼神思想,超越“物質主義”,尊重人的生命尊嚴、生存權利!
中國先秦的科技“三教九流”之學就孕育於這個傳統,墨子是其中最偉大的代表人物,雖然他的科學思想仍參雜大量鬼神信仰,帶有那個時期的特色。
漢唐宋這幾個朝代科技成就特別突出,可以理解為是同儒學道學的復興同步的。朱熹的“格物致知”說,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方法論”,對亞洲西歐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近代西方科學是在突破神學教條中建立的,儒家的人文主義其實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使他們可以擺脫神權的恐懼,這個不能忽視迴避。現在英美國家學者,倡導的人本主義各類社科研究,都以孔子為偶像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能說儒學道統在海外發展的很好,有國際視野,所以能復興起新儒學。而國內因為歷史上的原因,以及老百姓的文化心理的客觀情況,可以說文化斷層是不爭的事實。沒有認同傳統的大環境,弘揚中華國學是較困難的。
我承認自己就對儒學也有一種複雜的思想態度,不可能全部接受的,但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復興,是大勢所趨,迴避不了得理性迴應。看到一些情緒化的對答,我也不感到意外。我最近思考這一文化心理,初步理解為與“文脈道統”斷層有關,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發現,但易於解釋人民大眾為什麼對儒學有如此“過激”反應。憑良心說,大家都沒有細讀過《論語》,我也如此。用一個比喻,華夏文脈道統如同網際網路“主機”,每個學國學的人就是“使用者端”,主機不在或出問題,使用者根本沒法使用。
這類似西方文明對中華文明的“降維打擊”,只有我們自身強大起來了,機能足以突破“封禁”,忽然一天覺悟了,認同了、理解了,才會有轉機的。
儒學闡釋學必須建立起來,就是說必須經過一次“現代性”的洗禮,以現代人的生活實際重構傳統文化,再普及開來理性看待,才能有現代性“轉換”!
樂活一家之言,分享!不喜勿噴!
-
4 # 藍天白雲77597639
科學和歷史的本質是一樣的,人們追求科學只不過是想滿足人們人文關懷的追求。所有科學的進步只不過是想給人們更多溫暖、愛和尊嚴。安得廣廈千萬間,遮得千萬寒士俱歡顏。這是科學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形形色色思想的根源。
孔子的儒家是反人文精神的,他希望人們拋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以平息人們由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引起的鬥爭或者戰爭,以達到社會的和平與安寧,從而給人們帶來人文關懷。
存天理,去人慾。說得嚴重點,這個天理就是不要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要人們拋棄人對溫暖、愛和尊嚴的追求,以帶來一個和平和安寧的社會。他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歷史上人們從來沒有斷過對人文關懷的追求。正因為他的不現實,所以儒家歷史上都是一種虛偽的東西。歷史是由強者決定的,而不是什麼由這種規則那種規則決定的。規則在強權和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是種實在的存在,因為它是我們生活經驗能夠實證地體驗到的。它不象儒家的那些觀念樣不是實證經驗能夠體驗到它們的存在。
以前日本有個電影《追捕》,儒家思想的教條規則就很象裡面的神經阻斷藥。
-
5 # 老孔
人文精神,是三句話
1,以人為本
2,天賦人權
3,人人生而平等
儒家孔子開始,在對待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區分上,強調了“以人為本”,甚至只關心活著的人。
所以大概是1/3的人文精神。
第二條,天賦人權,以及第三條,都不涉及。
-
6 # 路過開元
科學是技術 是手段 是積累 是創造 或者說工具 人文是積澱 不止是技術 和簡單積累 是各方面的 技術啊 藝術啊 ... 等等等等 偏重於或體現於 人的 人味的 感情植入的 或就是 人類追求真善美 愛的“藝術”的 傳承 延續 也是賦予人類意義的根本所在 首先就是人的建立 儒家 主要是偏重於建立所謂倫理為基礎的所謂秩序 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其他 不好評論
-
7 # 晴之黎明
咱們不從學究或者正規化的方式來講這個問題,若陷入一論必然有偏於人心。
因為人文其實就是人學,關注的是人本身。而人本身的問題全在人心。
人文精神可謂是人心的表面所顯,卻全未深入人心。至此可講人文精神仍停留在表層,仍需更直深入。
科學是無法驗證人心的,但是科學的懷疑精神,探索精神和實證思想,卻可以正確引導人們觀察內心,去實證去體證自己內心的真正之德,真正之良知。
科學的發展必將進入探索人心和人的精神領域,而人文學說倫理學說卻是直接由人心實證之感悟出發而開出來的人類精神。科學由外而向內看去,人心由內而向外看去,這其中是一定會有交匯的。
儒家本來即是由人心出發。所以不客氣的講,儒家所啟發的正是人文精神的本體,人心本具的道德和良知。
比如孟子言:“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是說: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係。
這是每個人的內心都可以體證的事實,所以以這種心的事實為開端,就能發明出仁的精神。而仁本即是一種偉大的人文精神。
其實人文精神本身,全可拋棄書本而求諸於內心。如今去讀“人文精神”,也只是由自心而不得入,反借外門而入自心的方法罷了。
而西方文藝復興誕生的人文思想,卻是直學習和受益於中國思想的啟發的。西方的人文精神的開發溯源來說,本即有中國文化的參與,又結合了西方自身的特色。而究其根本,人文發自人心。
所以儒家由人心而出發的學說,正是人文精神所表達的內裡。試看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哪一個不是關注的人本身,哪一個不是人文思想呢。比起關注個體獨立的人文人權之外,更擴大到所有的人。
而代表我們主要文化的儒家學說即是由人心而發端而發端的學說。而由心出發的中國文化,由於對人性的洞見之深,被人心廣泛認同和接受,遂開出了以倫理價值為核心的中華文明。這其中就蘊含這豐富的人文精神。只是後來的僵化禮俗精神喪失,而遇時代鉅變不相適應,乃至逐漸淡出我們視野。
而我們也由於對於這些名言太熟了,加之對過去落後的本能厭惡,變的既不認可也不求甚解,所以轉而開始求新鮮。這就更難尋回和認可我們本源文化的內在精神了。可惜的是我們獨不見,我們本來文化在此人文之上卻早已經走的很遠很遠。
但因於文化斷裂,相比於我們本源思想源流的“人文精神”所不見,卻也是無奈事。
所以只能經由這外部的“人文精神”,來敲我們曾經的人心本源的大門了。
-
8 # Luzhanxiao
人文精神:人類發展中的文化精髓於呼神然深遠精粵。足使人類發展更先進、更文明,即生存辦法多物質條件好。懂得天地人物之間的理義與敬謂,和協共存共護的道德品行及善良摯愛。
科學有長有短,有自毀自滅自保。科學於人文精神有別,人文精神是以人為基礎,和平共處大自然,不求其高速物質滿足化。科學只管先沿發展速度,以強權強大物質為目地,不管讓大自對人類的超能量付出。走著比較極端的道路,讓人類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敬謂和摯愛,災難會不斷慢慢的襲擊人類。不過,這個不自然的科學既然存在,也就算是自然中的逆自然。最終的惡果人類必償。
回覆列表
你說的“人文”,可能真正想說的是“人本”,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關鍵前提,是:所有人沒有本質不同。這個前提之上,才有一視同仁之仁。
所有的悖離這個原則的,無論是以宗教還是以資本還是智商還是以其它因素,主觀劃開水火不容群體的,都是悖於、害於人本。
在當前已知的社會學科領域,只有儒家是明確的、排他的以人為本,只有華夏,才是在人本之上的文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