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夫也瘋狂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有不少人也常把它錯誤的理解為“立秋”就是秋天到了,認為立秋到了,秋季就來了。“立秋”節氣到了,但並不意味著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其標識著孟秋時節即將開始。古人認為立秋就是秋季的開始,但是現代氣象學上對於秋天到來是有著不一樣的標準,採用的是“候平均溫度”,如果當地連續5天的平均溫度都是在22℃以下,這樣才算是秋天正式到來了。由於中國的地域遼闊,在各地的氣候也有所差別,因此各地進入秋天時間早晚也有所不同。在立秋的時候,國內大部分地區其實還是處於夏暑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這個時候還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就算是立秋了,也還會熱上差不多一個月,因為“秋後還有一伏”。並且還可能會出現“秋老虎” 天氣。不過,立秋到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了,尤其是在立秋這天下雨了,那後面的天氣就會比較涼爽,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

    關於立秋,經常聽到有人說“順秋”、“反秋”、“秋包伏”和“伏包秋”,那何為順秋?所謂“順秋”,其指的是在立秋這天,如果出現了降雨天氣,哪怕所將的雨水很少,在這樣的天氣立秋了,那就是順秋。因為古人認為秋天應該是涼爽的,而下雨就是最有效的降溫消暑的方式。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隨著降雨天氣的到來,不僅可以緩解旱情,而且還能降低暑熱天氣,所用立秋這天下雨就叫順秋,並且在這樣的年份,秋季都是比較涼爽的。

    既然理解了順秋,那反秋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在立秋這天是大晴天,沒有下雨,天氣還會保持一段時間的炎熱,那麼這一年立秋就是反秋,有些地方也叫它“空秋”。農民朋友其實不太喜歡“反秋”的,因為反秋往往給人們帶來的感覺是非常的炎熱,並且後面的雨水也很少。如果雨水少,那就表示炎熱的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還有看會出現秋老虎。這樣不僅人酷暑難耐,而且對於作物的生長也不利。因為“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等等。

    最後再來看看“秋包伏”和“伏包秋”。這個是把立秋和三伏聯絡到一起了。農諺說“冬至當天數九,夏至三庚數伏”,意思是說冬至節氣這天就開始數九了,而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進入伏天了,而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而“秋包伏”就是說立秋以後才出現庚日,也就是立秋以後才進入三伏。而“伏包秋”則是指立秋和進入末伏是同一天,即立秋這天和庚日重合了。一般都是秋包伏的天氣,很少出現伏包秋。在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裡,僅出現了4次“伏包秋”。

    在民間還有著“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涼悠悠”的說法,其實這句話也不一定有道理的,具體立秋以後天氣熱不熱,會不會出現秋老虎,主要還是取決於雨水的多少。

  • 2 # 鄉鑑

    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並不意味氣溫就能立即降下去,也不意味秋天正式來臨。因為今年三伏天共有40天,要到8月20日才出伏,同時8月23日才到處暑節氣,也就是說,8月8日立秋後8月23日處暑前,在這段時間裡還得熱上一陣子。

    關於秋天的界定,氣象學上有明確的標準:立秋之後當地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22℃。在民間,立秋有“順秋”和“反秋”的說法。村裡人老輩人說,要是立秋當天有雨,不管雨量的大小,這種立秋也被稱為“順秋”,反之就被稱為“反秋”或“秋老虎”。

    民間對“順秋”有種說法,一場秋雨一場寒,因而順秋的年份一般會比較涼快。但是,若立秋當天晴空浩月無半點雨,就會保持一段時間的炎熱天氣,“反秋”往往會繼續帶來火紅的太陽,使夏日的餘威在秋後繼續發揮,在秋老虎日子裡除了早晚有絲涼意以外,其他時間段的太陽不比夏天差多少。

    秋包袱,是指三伏天在立秋節氣內結束。今年三伏天最後一天是8月20日,而立秋最後一天是8月22日。這樣看來,今年是“秋包袱”。

    伏包袱,三伏天在立秋節氣結束後才結束,也就是說三伏天在處暑節氣內結束。

    同樣,民間還有“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的說法,雖然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也不一定就很準確,因為有一些秋包袱天氣涼快的情況,造成這些異常情況是因為下雨較為頻繁。

    綜上所述,民間關於立秋有多種說法,立秋下雨稱為“順秋”;立秋不下雨稱為“反秋”。三伏天在立秋節氣內結束稱為“秋包袱”;三伏天在處暑節氣內結束稱為“伏包袱”。一般來說,順秋和伏包袱的天氣涼快,反秋和秋包袱的天氣比較熱。

  • 3 # 龍百曉生

    今年立秋差點趕上了七夕節,為8月8日,即農曆七月初八,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一般立秋節氣時,北斗七星會指向西南,從這天開始,往往隨著西北冷風開始南移而氣溫逐漸下降,會在早晚氣溫變化最大!而對於題主所提到的幾個關於立秋的詞彙意思,下面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立秋”的理解:這裡的“秋”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老話常說“立了秋,把扇丟”,也就是由熱轉涼的開始。要知道,“秋”是由禾和火組成,即禾穀成熟,而從立秋這天起,草木開始結果孕子,農作物開始接近收穫時節,為此,一些地方民間在這天會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

    事實上,立秋節氣並不一定代表秋天的開始,畢竟立秋後還會有秋老虎等高溫天,往往日平均氣溫仍然很高,再加上國內地域遼闊,各地入秋時間並不固定,例如北方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會在8月中旬前後入秋,華北等地要等到9月上旬才入秋,秦嶺淮河一帶要等到9月中旬,而南方則要等到10月初~11月中旬,最後到了海南等地則要等到元旦前後。

    “順秋”的理解:如果立秋節氣下雨了,哪怕只是下雨,一般都會稱為“順秋”,其字面意思是說:順利入秋了!也就是說立秋後的天氣可能沒有秋老虎,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宜人,為此老話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反秋”的理解:其字面意思是說,與秋天的涼爽天氣正好相反,也就是代表會有秋老虎高溫天。一般立秋後如果當天沒有下雨,那麼則代表今年是“反秋”,往往民間會說反秋年份會有“二十四個秋老虎”,即還有半月以上的秋老虎高溫天,表現為早晚氣溫低比較涼爽,中午氣溫高比較炎熱暴曬!

    “秋包伏”和“伏包秋”的理解:老話常說“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死牛”。而這裡的“伏包秋”就是指立秋節氣那天正好是農曆庚日,也就是末伏開始時間,這樣則說明末伏期間包括了立秋這天,按照老說法立秋後天氣會越來越涼爽;而“秋包伏”則是指立秋當天不是農曆庚日,這樣一來,立秋幾天後才會迎來末伏開始,也就是立秋節氣內包含了末伏這段時間,按老說法則說明立秋後天氣還會熱一陣子!

    總得來說,這些說法是過去人們結合當地氣候環境和立秋節氣而總結的一些經驗常識,是預測立秋後天氣變化的傳統氣象說法,不過隨著現代氣候明顯變化和國內地域廣闊,往往並不一定適宜各個地區,僅能作為一種參考資料來預判當地立秋後的氣象變化!(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4 # 樹德漢碩

    今天寅時3點12分57秒就立秋了。立秋就是夏去秋來,秋季開始的意思。夏熱秋涼,涼是秋之特色,但在秋之始,是很難達到涼意的,暑熱還會繼續一段時日,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秋後還有末伏,有秋老虎,要到處暑才止暑,暑氣漸消,要涼得在白露後。交立秋,表明夏盡秋臨,說明上半年已結束,下半年已開始。立秋既代表秋到來與開始,又代表陰曆七月的節。立秋之始,名義上秋臨秋至了,實質上,許多地方還沒有秋之涼意,且還是暑熱一片,夏氣逼人,令人難耐。

    順秋,我之理解,秋臨夜雨涼颼颼,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冷入身,秋臨無雨熱難耐,酷死老牛難做人。立秋日有雨,或立秋時節多雨,就是順利入秋得秋涼,這就叫順秋。我地昨夜子後風雷大作,雨急但不大不久,且也算交秋有雨是順秋了。我地大氣候多樣,立秋有雨的有不少,立秋無雨的也不少,立秋無雨,立秋時節旱而無雨,還是一片暑熱,就可稱反秋或逆秋了。正反順逆是相對言的。

    夏至三庚數頭伏,熱在三伏。計伏法是交夏至後看日排干支,見庚日起算,幹有十個,夏至後頭庚到二庚十天,二庚到三庚又十天,三庚日就是頭伏初伏入伏日,四庚為中伏入伏日,如此計算法,初伏必在小暑後,中伏必在大暑裡。立秋頭庚計末伏,這樣五庚有可能會在秋前,故而中伏有可能有二十天,因為末伏必看秋後庚。如果立秋日逢庚,那就秋日遇末伏,這樣就可叫伏包秋,庚日不遇立秋日,就是秋包伏。秋包伏佔多,伏包秋佔少。十年有九年之上是秋包伏,十年難有一年伏包秋。秋包伏熱死牛,伏包秋涼颼颼。這說法有可能,但不一定都對。因為排日數庚逢不逢秋,與下雨熱不熱,開無必然關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棗什麼時候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