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崑崙源

    這個是一種誤解。首先,講“文人騷客”,這是從文化人的情緒宣囂與激情迸發來講的,這裡的“騷”與通常講女人之“騷”有本質上的區別……

    其次,古代中國文人是很有骨氣的,“人可殺不可辱”,這就是幾千年來大多知識分子的內心崇高,個別如秦檜是另回事……

    再說,只是到了近代,才湧現出了不少沒骨氣者,到今天,才形成了另外的形象……

  • 2 # 一老沈一

    “古代文人都很女性化”,這個題目也太無厘頭了吧?有人統計過麼?“女性化”的標準和表現是什麼呢——長得像女人,或者行動舉止、日常習慣像女人?

    這個說法很無稽了。

    先說屈原吧,公元前300年,戰國時期的大文人。他的《離騷》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女人麼?他還說:“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女人麼?因為楚王的昏庸而破國,他悲痛至極投汨羅江自盡。這也是女性化麼?

    再說漢代賈誼,與屈原齊名。政論天下,文采飛揚,一意改革,英年早逝。女人麼?

    唐朝有一個高適,著名邊塞詩人,官至淮南節度使,曾受命領兵討伐安祿山。“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他的名句。很女人麼? 宋代,岳飛其實不僅是武將,也是文人。不然,吟不出“怒髮衝冠”的辭句。還有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誰能說他很女人?

    明朝于謙,當過兵部尚書,就是國防部長,常年領兵打仗。但他的確是個文人,其《石灰吟》詩云:“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的思想,概括說,就是“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這也女人麼?

    清代,龔自珍,留存文章300篇,詩詞800首。柳亞子贊其是“三百年來第一流”。這難道也女人? 進一步說,“女性化”這個說法,多少是包含了某種不尊重的。

    女性化怎麼了?商代,就有婦好統軍征戰了。後世又有花木蘭、梁紅玉,都是巾幗英雄。

    不說上戰場的,孟母三遷,終育棟樑;類似的,還有三孃教子。蔡文姬、李清照、黃道婆,數不勝數。 女人,不是懦弱、順從、無為、膽小等等的同義詞。

    支撐起“歷史”這兩個字的,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始終有無數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女人。所以,還是現代偉人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

    這個答覆,不知道是不是也很“女性化”?

  • 3 # 阿財姐姐

    古代文人女性化,這個”女性化“是指什麼呢?文弱書生、形象柔媚嗎?我近年來很少看影視劇,不知它們是否有把文人形象往這方面引導的傾向,但我知道戲曲舞臺上,有時會把古代書生刻畫得手無縛雞之力、遇事驚慌失措,看起來有點娘兮兮,但戲曲是個高度程式化的藝術種類,它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非常誇張和符號化的,連一舉一動都有高度固定的程式,這實在不能代表真正的文人形象。

    我們的文化裡,無論社會對於文人的期許,還是主流文人對於自我的要求,一直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要保護家國,保護女人孩子。傳統文人是男性,相對女性來說,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女性,是處於被領導、被征服的位置。一個男人,哪怕真的柔弱到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要是被人比做女人,那對他也是奇恥大辱。古代罵男人有句話:“婦人之仁”,對於男性皇帝還有句更狠的”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看見沒,連被女人教養出的皇帝都不配為一國之君。哪個文人願意被說“女性化?”

    傳統文人,從老祖宗孔聖人那裡,就跟女性化無緣。先說孔子他老人家,身高超過一米九,是個孔武有力的山東大漢,常年帶領弟子周遊列國,餐風露宿,喜歡號召“以直報怨,以德為德”,哪一點有女性氣息?而且古代的“君子六藝”,射御禮樂書數,是把“射箭”排在首位的,不但要求你有學問,更加要求你有相當的武力值。雖說社會發展到後來,射御數都不再是強制要求,但文人熟讀兵書、領兵打仗的也是層出不窮。百戰百勝的白袍將軍陳慶之,原先就是個身體病弱的文人;“儒將之雄”裴行儉,文人出身,然而史書記載他智計百出,算無遺策,堪稱突厥剋星;另一位唐代奇人王玄策,以文官身份出使吐蕃,順便創造了“一人滅一國”(印度)的傳奇功績;還有經略西北的范仲淹、領兵北伐的辛棄疾,包括後來的王陽明、曾國藩,都是文人,這些人身上,可會有一絲一毫的女性化?

    大概歷史上,唯一能把文人和”女性化“扯上點關係的就是魏晉南北朝(準確說是南朝)的幾個美男子了吧?不否認有些高門子弟整天塗脂抹粉,爭奇鬥豔,還有著名的“看殺衛玠”,“擲果盈車”,但這並非那個時代的主流,就象在今天,大家不會同意拿“非主流”或“小鮮肉”來代表整個社會的男性一樣。雖然那時社會環境實在是殘酷了點,導致不少文人清談避世,有的嗑嗑藥,放浪形骸,但更多的文人仍然是在各自的職位上兢兢業業,教書育人、治國理政之餘,順便在文學史上寫下華彩的一筆。他們同樣不能與女性化劃上等號。

  • 4 # 讀史之樂

    從自然屬性上說,男人天生具有陽剛之氣,女人天生就帶陰柔之美。“女性化”應該是男人在行為舉止、穿戴氣質等方面像女人。

    古代的文人,是否都很女性化?這個問題看似很無腦,細想起來卻有一定的道理,值得研究一番。

    不同的時代,審美觀念不同,審美標準就不同。古代的文人在某一歷史時期確實有些女性化。

    最典型的就是魏晉時期的文人了,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的美男子,例如潘安,很受當時女性的歡迎和追捧。當時的文人,普遍使用女性的化妝用品,在臉上打粉,在嘴唇上打唇膏,不留鬍鬚,使用薰香,甚至穿女人的衣服。

    史書記載,有一次曹丕使用的香水味兒太濃,連他的坐騎都受不了,把他的膝蓋咬了一口,曹丕氣的的把坐騎給殺了。

    魏國丞相何晏,總是粉盒不離手,方便隨時隨地補妝,而且每天下班之後都穿上女人的衣服,高興的不得了。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本人就是一個“飄如遊雲,矯若驚龍”的美男子,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的,透著女性的嬌柔及嫵媚。

    古代文人創作的作品有一些具有女性化色彩

    古代文人創作的作品之中,有很多閨怨題材的詩詞,對女性的心理揣摩的十分準確細緻,就像女人自己寫的一樣,例如:“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又如:“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再如:“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諸如此類詩句有很多,這些是否是他們內心的潛意識的流露呢?

    不僅詩詞,古代文人畫以花鳥為題材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女性化的色彩。

    明清時期,文人畫盛行,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表達自己的品格、失意。文人畫花鳥,是否很像女孩做女紅呢?

    古代一些文人的女性化的原因

    古代社會是專制主義,皇權至上,夫權為大,“三綱五常”是人人都須遵守的準則。在家庭中,女性是要順從丈夫的,地位低下。而文人是知識分子,作為一個階層,沒有獨立性,是君權的附屬,只能順從君權,二者的君臣關係是夫妻關係的放大。在國家中,文人就是家庭裡的妻子,在政治生活中,必然表現出陰柔的一面,在其作品中,經常用女性口吻表達政治的失意,例如不被重用、被貶到外地、罷官等。

    古代文人創作的作品,也有很多豪邁大氣的色彩,表現出男人的氣質。

    唐代的邊塞詩人作品充滿了陽剛之氣,寫出了邊塞景物的雄奇壯觀和軍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北宋豪放派蘇軾的作品氣勢磅礴,《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耳熟能詳。

    綜上所述,古代文人有一些是女性化,但不全是,還有很多充滿陽剛之氣的文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地戀男朋友總是不給我打電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