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強888

    這個其實沒有太大的傳奇性,真正靠奮鬥的從乞丐到皇帝的皇帝非我大明太祖朱元璋莫屬。

    李昪父親早死,年幼時被楊行密屬下部將徐溫收養,改名徐知誥。後來楊行密死後徐溫漸漸掌握楊吳朝堂大權。徐知誥也在養父手下漸漸成長為獨擋一方的大員,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檢校太保、潤州(今江蘇鎮江)團練使等職。

    當時楊吳政權已經完全掌控在徐溫手裡,楊行密的兒子就是一個傀儡。當時徐溫年紀大了,徐溫本來是培養自己的親子徐知訓接班。留徐知訓在楊吳首府揚州處理國政,沒想到被大將朱瑾所殺。

    徐知誥抓住這個機會,領軍平亂,從而代替義兄掌握朝政。其實徐溫臨死前曾想用親生次子徐知詢代替徐知誥。但徐知誥羽翼已經豐滿,加之兩年之後徐溫就去世了,徐知詢反而被擊敗。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權臣篡位的老套路:封王,開府,上位,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他是以徐知誥的名義定國號為齊,尊徐溫為太祖,兩年之後變回李姓,改名李昪。自稱李唐皇室後人,定國號為唐,追尊唐高祖,唐太宗為祖先。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後主家的那個南唐。

  • 2 # 瓷都公安

    李昪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建立者。生於公元889年,六歲喪父母,被伯父帶到濠州浪跡。先被南吳太祖收為養子,被家裡的兄弟所不容,又交給部將徐溫撫養成人,改名徐志誥,長大後李昪“身長七尺,方額隆準”(應該是個帥哥級人物),“聲如洪鐘,喜好讀書,善於騎射”。楊行密死後,徐溫獨攬吳國大權、擁立楊溥稱帝,徐溫病死後,養子徐志誥戰功顯赫並且體恤下屬和百姓,深得民心,公元937年,徐志誥受禪稱帝,國號“大齊”,公元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奉徐溫為義祖,並對徐氏子弟大加封賞。

  • 3 # 文史磚家

    五代十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在這些人當中,南唐烈祖李昪的經歷堪稱傳奇,他本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小乞丐,最終卻因為命運的垂青,不僅成了開國皇帝,還被後世讚頌為一代明君。那麼,李昪究竟是怎樣實現命運的鉅變呢?

    李昪生於唐朝末年,祖籍徐州,父親李榮是一個貧窮落魄的人士,並在戰亂中不知所終。不久,李昪的母親也去世,只留下他獨自在濠州、泗州流浪,成了一個靠要飯為生的小乞丐(“世本微賤,父榮,遇唐末之亂,不知其所終。昪少孤,流寓濠、泗間。”見《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唐朝乾寧二年(895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南吳開國之君)在攻略濠州時發現李昪,因為驚歎於他的相貌不凡,便想收為養子,但由於親兒們的反對而作罷。然而楊行密畢竟捨不得李昪,便命大將徐溫收為養子,併為之改名為徐知誥(“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以為子。而楊氏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誥。”引文同上)。

    楊行密去世後不久,徐溫逐漸掌控南吳的朝政,為了鞏固權勢,一方面在朝中排除異己,另一方面則加快培養子侄輩。在這些晚輩當中,能力最優秀者當屬養子徐知誥。徐知誥從升州防遏使的職務起身,之後歷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等職務,逐漸成長為南吳的棟樑之才,聲望日隆。

    徐溫表面上重用徐知誥,但暗中卻對其壓制

    徐溫為防止徐知誥的勢力增長過快,便在暗中對其進行壓制,同時又扶助長子徐知訓,以便將來接班。對此,徐知誥心中頗有怨言,但卻不能公開嚴明。幸運的是,就在徐溫遷到升州遙控朝政期間,留在京師廣陵輔政的徐知訓卻因為欺辱國君和大臣,被重臣朱瑾誅殺,由此給了徐知誥一個絕佳的奪權良機。

    變亂髮生後,近在咫尺的徐知誥迅速率軍平亂,在誅殺朱瑾、安定朝堂後,以淮南節度行軍副使、內外馬步都軍副使的身份輔政,從而成功地架空義父,成了南吳實際上的主宰,時在918年(“昪居潤州,近廣陵,得先聞,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亂,遂得政。”引文同上)。

    徐知誥平定內亂後,順利執掌朝政

    此後九年間,徐知誥跟義父間不斷地鬥智鬥勇,在表面上維持一團和氣的情況下,不斷地夯實自己的執政根基,而徐溫為了扳倒養子,也在加速地培養自己的次子徐知詢。可惜天不遂人願,在徐知詢還沒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人才時,徐溫便撒手人寰,時在927年。

    徐溫死後,徐知誥與徐知詢之間的矛盾正式公開化,前者在謀士徐玠的策劃下,成功地將義弟誘騙進京,並剝奪了他的全部軍權,僅保留右統軍的虛職。自此,徐知詢便再無能力跟義兄抗衡。此後十年間,作為南吳的“準皇帝”,徐知誥不斷地挖空南吳的根基,一步步邁向篡位建國的終極目標。

    李昪廢黜南吳皇帝楊溥,建立南唐

    937年,時任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齊王的徐知誥逼迫南吳皇帝楊溥退位,隨即宣佈稱帝,並改國號為齊。兩年後,徐知誥恢復本姓李,改名為李昪,又因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建王)的四世孫,故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當年的小乞丐一飛沖天,成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人生經歷堪稱傳奇。

    李昪在位七年間,以保境安民為要務:對外,制定弭兵休戰、和平共存的方針,從不主動挑起戰爭,甚至在敵國吳越發生災荒時,還特意派使者前去慰問;對內,招撫流民從事生產,並實施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得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一躍而成為南方諸國中實力最強者。正因如此,李昪獲得“明君”的美稱。

    帝生長兵間,知民厭亂。在位七年,兵不妄動,境內賴以休息...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焉。見陸游《南唐書·卷一烈祖本紀》。

    南唐極盛時期的疆域圖

    然而在李昪晚年,由於長期服用丹藥中毒,性情逐漸變得暴躁易怒,搞得朝堂人人自危,由此也極大地損害了他的名聲。升元七年(943年)二月,李昪因病駕崩於升元殿,終年56歲,臨終前遺命由太子李璟即位。李昪死後,被葬於永陵,李璟為其上諡號為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祖。

  • 4 # 關東俠客

    李昪(899一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李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幸運兒,自幼父母雙亡成為一個流浪兒,後來遇到貴人收養加上自己天姿聰慧逐漸成為南吳位高權重的大臣,最後順理成章的來個華麗逆襲成為五代十國中的南唐開國皇帝。彭奴童年時是一個不幸的流浪兒,六歲時父母雙亡流浪在濠州,在開元寺落腳安身。有一年南吳開國皇帝楊行密攻打濠州到開元寺降香,發現了彭奴,看見這個孩子生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便非常喜歡打算帶回去收為養子,沒想到收了一個楊家天下的崛墓人。楊行密有好幾個兒子,都對太子之位窺視良久,當然容不下又一個競爭者,楊行密沒辦法只得把彭奴又轉送給愛將徐溫作養子,改名叫徐知誥。徐知浩天姿聰明侍徐溫為生父,徐妻李氏看彭奴聰明伶利還是同姓更是特別喜愛。等到徐知誥長大成人以後出落的是一表人才,用史書的話說:"及長,身長七尺,方額隆準,修上矩下,聲如洪鐘。喜好讀書,善騎射。”南吳主楊行密誇讚說:"徐知誥是個俊傑,眾將的兒子沒有人趕上他。徐知誥文武全才因戰功升任升州刺史(南京),他勤儉好學尊重儒生,廣施仁政非常得人心。楊行密死後,徐溫父子把持朝政,徐溫任鎮海軍節度使出鎮潤州(鎮江),兒子徐知訓留在廣陵(揚州)輔理朝政。這個時候徐溫非常忌憚徐知誥的才幹,父子倆暗中掰過手腕,結果徐知誥計勝一籌,徐溫也不願翻臉必競養子比別人關糸還近一層。徐知訓控制朝政心狠手辣不得民心被部將殺死。徐知誥聽到訊息後迅速從潤州出兵搶先平定廣陵之亂,任淮南節度行軍副使,內外馬步軍副使,從而控制了南吳朝政。徐知誥比較注意收攬民心,減輕刑法,推廣恩德,建造延賓亭廣招四六賢良人士。儘管徐溫還做鎮金陵搖控軍國大事,但此時民心已歸徐知誥了。徐溫於是派次子徐之詢到廣陵同徐知誥共同管理朝政,等徐溫死後,徐知誥把徐知詢軟禁起來奪其兵權。徐知誥也學其養父徐溫的老辦法,擔任鎮海寧國節度使,出鎮金陵,讓兒子徐景通(李璟,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諸軍車留在廣陵(揚州,輔理朝政。935白(天祚元年)南吳加封徐知誥為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齊王,並將升州,潤州等十州劃為齊國。937年徐知誥正式建立齊國,國號叫大礻,尊徐溫為太祖。以建康為西都,廣陵為東都。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叫李昪。為提升自己的門坎兒,自認為是唐憲宗的兒子李恪的四世孫,尊徐溫為義祖,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比較勤政保境安民,南唐的經濟比較發達,百姓安居樂業。李昪從一個流浪的乞丐,後來被徐溫收為義子,經過自己努力一步步爬上權力的頂峰,最後座上皇帝。人要是走運擋都擋不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老師崇寧通寶值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