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壤大管家
-
2 # 艾特農
土壤板結問題,用我們農民朋友的話來講,土壤板結就是土地變硬了,作物根子扎不下去了!
造成土壤板結的因素都有哪些?
1,農田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2,塑膠製品過多造成土壤板結:主要在設施棚室中大量地膜和塑膠製品的投入沒有完全清理乾淨,它們在土壤中無法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塊狀物,堵塞土壤空隙造成土壤板結。
3,長期單一地偏施化肥,是造成土壤板結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說土壤板結是我們花錢買來的。
在肥料使用上人們往往忽視了化學肥料的危害作用。過多、過頻的使用化學肥料不只是浪費錢,它會逐漸的使土壤中原有的有機質營養物質加以固定無法分解作用,從而使土壤之中的團粒結構遭受破壞。
我們一般常見的氮肥、磷肥以及鉀肥都會造成類似的效果,例如,過量氮肥會讓土壤中的碳化物減少,造成農作物營養欠缺;過量磷肥會產生大量的磷酸,造成土壤有機物質的沉澱,使農作物無法吸收營養;過量鉀肥會使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離子被鉀離子所替代,從而導致土壤中有機物質補充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土壤養分失衡,特別是鉀肥與銨態氮類肥的使用,一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土壤板結的危害有哪些?
1、植株根系呼吸受阻
土壤板結或長期水淹的情況下,植物根部細胞呼吸減弱,而氮素等營養又多以離子態存在,吸收時多以主動運輸方式,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呼吸減弱,故能量供應不足,影響吸收。
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發育
土壤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重要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處於這種狀態的植株根系會因缺氧而導致活力下降。
3、造成植株缺素症
植物缺素症狀的表現,不一定是土壤中缺少這種元素,而是因為土壤板結、土壤酸鹼度不適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應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導致!
解決土壤板結的方式有哪些?
1,重視有機肥,菌肥(含有微生物肥料)的投入
我們知道有機肥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土壤肥料養分吸收,增加土壤有機質。而土壤板結主要原因就是土壤有機質匱乏。所以增施有機肥的投入是改良土壤板結問題的重要手段。
而有機質在土壤中分解形成腐殖質,最終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土壤微生物。
另外,微生物的有效物質可以與土壤中的有機物質相結合,有助於土壤的水穩定性。
其次,透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可以增加土壤團粒結構的離子交換頻率,減少土壤的相對質量,從而增加農作物與土壤有機物質的接觸率,改善了土壤的結構;
最後,微生物可以透過生命活動,形成代謝,從而有效的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有害物質,並形成新的微生物系統,產生對於病蟲害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質,同時作用於農作物,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營養吸收。
2,增加腐植酸類肥料的使用
腐植質是形成團粒結構的主要成分,而腐腐植質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質得來的。因此,向土壤直接補充足量的腐植酸可以大大提高團粒結構的數量。從而起到改良杜絕土壤板結情況。
3.適當使用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對於土壤的主要有疏鬆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酸鹼度的特殊作用!土壤調理劑雖然對土壤有改良和調理作用,但選用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是針對哪類土壤的,有些是針對鹼性土壤,有些是針對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過量會出現另外的副作用。
4,減少化肥使用,有機肥搭配化肥使用
有機肥搭配化肥可以促進土壤及化學肥料養分的吸收,減少土壤殘留,杜絕因土壤中的化學殘留造成的土壤板結。
酶蛋白姆液
特效成份:複合生物酶、酵素菌、芽孢桿菌等。
產品功能:
酶蛋白姆液是富含有機質、複合生物酶、膠原蛋白、酵素菌、多糖多肽的高效活菌製劑,粘稠度是普通微生物菌劑的五倍以上,所含的活化菌代謝出的聚麩氨基酸類物質是一種讓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的最佳化劑,能很好的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環境,在補充有機質的同時,強力修復板結和鹽漬化土壤,使土壤鬆軟、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有利於作物的根部呼吸,促進作物根系生長。
活菌代謝物能很好活化土壤、抑制土傳病害的發生,增強植株的抗病,抗逆,抗重茬能力,減少多種土傳病害。同時大大減少死棵爛根,苗黃苗弱現象,快速刺激作物生長、促進果實膨大,增產效果是普通微生物菌劑的1.5倍以上。
使用方法:
本品為深度生物活菌發酵代謝產品,為了啟用和擴繁菌種可提前稀釋放置12~24小時後在衝施或灌根效果最佳。適用於瓜果、蔬菜、果樹、大田類作物,安全間隔期7~10天。
衝施:每桶酶蛋白姆液可衝施1~2畝地。
滴灌:每桶酶蛋白姆液可滴灌3~5畝地。
-
3 # 農村小小李
當一片土地長時間施用化肥和無機肥,連續不變種植單一的農作物,就會有很大可能造成土壤變硬,出現地面板結現象,當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是土地在告訴我們,它生病了,它本身的生態發展平衡系統遭到了破壞,並且沒有了自我治癒的能力,需要我們伸出救助之手了。
土壤變硬結塊造成的最直觀結果就是,生長在土地上面的農作物,發育不良長勢衰弱,不起苗出現各種病蟲害,很容易造成植株枯萎導致死亡,其原因就是土壤之中的均衡系統受到影響,土壤平衡結構遭到破壞,導致土壤容重增加相應的空隙度減少,促使了土壤僵硬出現板結,土壤之中的營養微量元素,失衡缺少,致使農作物的生長完全依靠肥料的供應,而土地不在具有製造供應營養元素能力。
長期單一的化肥使用、有機肥的缺少、大量生活垃圾塑膠製品的殘毒都是造成土壤板結變硬的原因。
土壤變硬、甚至結塊怎麼辦?首先改善的第一環節就是深耕,用拖拉機帶著犁深翻一遍,促進表面土壤和深層土的一種中和作用,在深耕過後補充大量的有機肥料,比如經過完全發酵和腐化的家禽類糞便,有條件的完全可以撒入大量的草木灰,這樣對於土壤微量元素的補充,和改善品質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這是一種常見的也是比較現實的一種改善政策,見效塊都是時效短。
小小李我個人認為,長遠的改善方式就是,在土地深翻覆土,使入農家肥過後,給予土地一定閒置的時間,讓深翻過後的土地,經過一個或者是幾個年限的暴曬和風吹雨淋,讓雜草和農作物秸稈任期自行生長,枯萎秸稈的腐熟,自生自滅的過程給予土地的反哺是非常明顯的,把土地閒置是為了給予其休養生息的能力,讓其有緩和再生的空間,用農村話來說就是養養地。
當然這種建議有些片面和不切實際,農民的收入本來就少,而且荒蕪土地也是不能被允許的,所有我們也可以適當的選擇,儘量避免過多的長時間使用化肥,儘可能增加農家肥的使用量,平衡施肥的微量元素含量。
回覆列表
土壤板結結塊,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主要原因長期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化學肥料有一定的殘留,無法被根系吸收,一直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
在種植過程中,除了土壤板結,結塊,同時還會伴隨著土壤的鹽害,酸鹼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造成根系無法在土壤中正常吸收養分和水分。引起通透性變差,理化性質改變,有機質降低等問題。
打破土壤板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改用高效的無殘留的水溶肥代替複合肥。底肥多用有機肥,微生物菌肥。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對於打破板結有很好的作用。有機肥使用成本比較高,也可以使用農家肥。農家肥由於含量較低要大量使用才有效果。在我們當地大棚,使用量最大的就是稻殼雞糞。單純使用雞糞也容易造成危害,一般稻殼雞糞效果最好。對於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打破板結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價格比較低廉,價效比高。
在我們當地大棚蔬菜種植,出現這樣的情況,稻殼雞糞一畝地使用5~8方。稻殼雞糞可以,均勻的撒在土壤中,深翻土壤,讓稻殼雞糞和土壤充分的混合。這樣可以有利於打破板結,讓土壤更加通透,根系更好的生長和吸收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