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跳舞的土豆

    曹衝稱象的典故出自《三國志》。

    《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江表傳》也有記載:鄧王衝尚幼”,與本傳“生五六歲”契合,可知此事發生於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間,當時孫權剛開始統治,獻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

    從史書記載來看,曹衝稱象的故事確有其事。

  • 2 # 歷史兵說

    曹衝稱象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有的,不過,總感覺陳壽為了曹操這個最喜歡的兒子,在主觀上有故意誇大的成份在裡面。

    曹衝稱象的故事,在陳壽的《三國志》裡是有記載的,並說這頭大象是孫權送的。不過,陳壽沒有說是用石頭稱重的;他只是說,曹衝當時讓“把同等重量的其他小東西裝到船上”。至於要往船上裝什麼,估計,都是後人拍馬屁演繹出來的。

  • 3 # 楊角風發作

    相信我們讀小學的時候都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而且是翻譯的白話文。

    原文是記載在《三國志》裡面:

    “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從這個層面上講,小學教材中有曹衝稱象的課文,並不是故意編寫出來的,它是有出處的,這個出處應該就是《三國志》。

    但是很多人對這個事件產生了懷疑,理由也比較充分,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曹衝的生平,他在五六歲的時候,差不多是建安五六年的樣子。仍然是三國志中的記載: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

    也就是說曹衝在十三歲的時候,病逝,當時是建安十三年。

    在建安五六年的時候,孫權不僅剛剛即位,而且地盤也是相當的小,只有江東六郡,相當於現在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那時候這個地方還沒有大象出沒。

    而孫權直到建安十五年才去了交州,也就是越南,才發現的大象。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三國志》是參考了一部經書《雜寶經藏》,這部經書應該來自印度,北魏的時候翻譯成漢文。

    裡面有記載:

    “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

    後來這個典故被移植到了曹衝身上。

    不過也有認同這件事情是真實的人,比如有人指出《藝文類聚》中的《江表傳》就有記載曹衝稱象的故事,而且記載的時間是一致的。

    並且有地理和生物學家也指出,在劉宋之前,長江以北也有野象出沒,所以孫權抓到一頭野象為了示好進獻曹操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還有很多著名的學者以此為論文,寫下了鴻篇鉅製,目的就是證明曹衝沒有稱過象!

    其實我覺得事情的真偽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我們要學習裡面的道理,只要道理上行得通,那麼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不然的話,大家都較真,豈不是連武松打虎的典故都不能再用了?

  • 4 # 歷史簡單說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課是曹衝稱象,這個並非是編者編出來的教材,有註釋說是根據三國志曹衝傳改寫的,課文會寫得比較詳實一些,那麼三國志裡面又是怎麼記載的呢?

    曹衝字倉舒,從小就很聰明,在他六歲的時候,他的智力就達到了成人的水平。孫權當時向曹操獻了一隻大象,曹操想知道這隻大象有多重,就問大家有什麼辦法。很多人看著大象,實在想不出辦法來。

    這個時候,曹衝說:我們可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後在船舷上面刻一下水痕,然後再把大象換成貨物,也到相應的水痕處,就能夠知道這頭大象的重量,曹操聽了很開心,就用了這個辦法,測出這頭大象的重量。

    曹衝死於建安十三年,只有十三歲,所以曹衝稱象的時候大約是在建安六年左右,而孫策死於建安五年,也就是說孫權繼位才一年,需要透過獻大象的方式,向曹操獻好。

    後來國學大師陳寅恪對這個故事提出質疑,主要有兩個論據,第一,孫權是在建安十五年的時候才有交州的,如果有大象,也應該是在建安十五年之後。第二,這個故事在北魏時期譯成的佛經《雜寶藏經》上面出現,故事情節也基本一致。

    但其實,陳寅恪的說法是有問題的,第一,大象並不是交州才有的,根據華陽國志,漢楊雄的《蜀都賦》,還有晉朝左思的《蜀都賦》也都有象的存在,另外根據生物科學家的考證,那個時期,長江以南是有亞洲象的存在的。

    第二,退一步說,即使孫權那個時候沒有佔有交州,也不能排除孫權從交州這個地方獲得大象,也有可能其他地方的人送給,交易給孫權一頭大象。

    第三,《雜寶藏經》是北魏時期譯製的,而三國志的成書是在西晉時期,也就是說三國志裡面記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是早於《雜寶藏經》的。

  • 5 # 農夫看天下

    “曹衝稱象”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呢?

    這個典故出自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是屬於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曾經在蜀漢朝廷為官,他的作品應該是沒有理由懷疑他的真實性。

    1、曹衝稱象的故事是真的!

    但是經過改編以後的故事和古典中的原文也有所不同。另外古典中的故事也存在幾個疑問。我們先來看看故事原文:

    “鄭哀王衝字倉舒,少聰蔡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曹操一共有26個兒子,曹衝是曹操的第七個兒子,屬於庶出,是曹操 的寵妾,環夫人所生。曹衝自幼就悟性極高、冰雪聰明,深得曹操的喜愛。

    從上文“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之中可以看出,當時曹操身邊的所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大臣們,全都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得出大象是多少斤的答案。

    2、然而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呢?當然是假不知道囉!為什麼?

    大家知道,當時曹衝在現場,曹操有意炫耀自己的兒子,想要曹衝回答的。又有哪個沒頭腦的大臣願意掃曹操的興致呢?

    在曹操面前耍小聰明是會死的。主薄楊修就是因為在曹操面前玩弄小聰明,而導致招罪取禍而被處死的。曹操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就馬上叫人把園門給改大了。

    曹操在一盒雪片糕上面寫了“一盒酥”,楊修就說遵照丞相吩咐“一人一口酥”,然後與眾人分吃了之。

    曹操嘴上並沒有說什麼,心裡特別嫉恨楊修,所以一直在找楊修的把柄。後來曹操在軍營之中唸叨“雞肋、雞肋”,楊修又自作聰明打點行裝準備回程。被曹操扣上一個“蠱惑軍心”之罪一殺了之。

    曹操生性晦暗陰險,最恨的就是有人在他面前玩弄小聰明。所以眾大臣之中即使有人想出了辦法那也是全都說不知道。

    3、曹衝稱象的教材不是故意編寫出來的教材,但是和古典原文有些改動。

    那麼上文所說的“生五六歲,智慧所及”,說明曹衝稱象之時才剛剛五六歲呢。這麼小的年齡怎麼會知道這麼個經驗加智商才能想得出的辦法呢?的確使人難以置信。

    所以現代“曹衝稱象”的故事都改成了當時是“七歲”的曹衝,沒有遵照原文在所說五六歲。

    那麼這個辦法到底是不是曹衝想出來的呢?

    我認為不是的!為什麼?

    當時的曹操雖說是身為丞相,其實就是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代皇帝。他的兒子肯定是有非常博學多才的老師經常給他們講故事的。

    戰國時期的燕國第39任君王燕昭王曾經就做過“浮舟稱豬”的事情。據說把一頭豬養到了一萬斤,無法過稱,也是採取了曹衝稱象一樣的辦法。

    可能曹衝博學多識的老師應該給他講過這個故事,所以五六歲的曹衝因此融會貫通,借而用之也未可知。

    還有一個疑點,文中“時孫權曾致巨象”,這個巨象可不是個小動物啊。一般成年的大象大約在3—8噸之間,來個折中而取也有一萬多斤。坐過船的朋友都知道,百把斤的一個人上船都晃悠得難以站立。把這麼個龐然大物趕上船時,又是如何保持船的平衡呢?更何況那還是一隻聽不懂人話的巨象呢。

    另外現代故事還有一點杜撰,上文中“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這裡所說的是“稱物”,並沒有說稱“石頭”,然而現代故事都是說稱石頭,其實船載石頭是很難保持平衡的。

    如果往船中注入“水”來代替“石頭”,那才是最科學的。

    問題回答完畢!敬請提出不同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網路如何設計?路由器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