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有些人背叛,無足輕重;有些比較重要的人或者自己人背叛,傷害才是最大的。“三藩”之亂,對於康熙已是傷筋動骨,王輔臣再叛,可謂雪上加霜。

    一、吳三桂反清時,西北極其重要,可以影響雙方的攻守戰略

    吳三桂叛亂後,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官譚弘和吳之茂等人相繼響應,並同吳三桂一起謀劃,準備從四川進攻陝西。

    陝西對於大清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僅是“邊陲要地,西控藩回,南通巴蜀,幅員遼闊,素號嚴疆”,而且西北地區的重要將領,多數都是漢人,其中有許多人與吳三桂“眉來眼去”已久。“萬一奸徒謠惑,以至人心不寧”,一旦有變,吳三桂就能與之串通一氣,從側面進攻京城。這無疑對朝廷是個激大的威脅,所以康熙密切關注西北局勢。

    康熙多次派遣重臣從陝西進攻四川,征討吳三桂。康熙十二年底,康熙派西安將軍瓦爾喀奔赴川蜀,“凡自滇入川險隘之地”,命其堅守到底;接著,康熙又任命赫業為安西將軍,由漢中入川;指定陝西總督哈佔、巡撫杭愛負責籌集糧草。

    康熙十三年,康熙下令,必須選派專員,假以便宜,相機行事,方可保固邊疆。他考慮到刑部尚書莫洛,在陝西任職期間,深得民心,又熟悉當地情形,特地任命其為陝西經略,率領清軍駐守西安,並會同各方人馬統一指揮以陝西為中心的西北軍事。為了讓莫洛穩住西北,安心平叛,康熙不僅加授其為大學士,而且賦予他很大權利,凡:

    “巡撫、提、鎮以下,悉聽節制;兵馬糧餉,悉聽調發;一切應行事宜,不從中制;文武各官,聽便選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鄰省用兵,當用援者,酌量策應;如有軍機,將軍總督領兵而行——《清聖祖實錄》”

    作為陝西經略的莫洛,地位遠在總督、巡撫之上,實際上已經是西北的康熙代言人。

    同時,康熙還命令陝西總督哈佔、提督王輔臣等,要加強西北邊疆的防衛,密切關注“三藩”叛行,他在上諭中說:

    “逆賊吳三桂倘有偽札、偽書,潛行煽惑,當曉諭官兵百姓令其舉首上聞,爾等皆朕擢任股肱之臣,扞禦邊境,綏輯軍民,唯爾等是賴——《清聖祖實錄》”

    於是,康熙與吳三桂在西北戰場展開一場軍事、政治的博弈。在這場博弈中,直接關係到西北佔局的,則是王輔臣的態度。

    二、王輔臣是關鍵人物,受到雙方拉攏

    王輔臣作戰勇敢,善待官兵,外號“馬鷂子”,曾投降過李自成,後又投降清軍,追隨洪承疇平定明朝殘餘勢力。

    清軍平定雲南後,洪承疇舉薦王輔臣為右營總兵,駐守曲靖,隸屬吳三桂藩下。吳三桂多次籠絡王輔臣,凡有上好的衣食器物,必賜王輔臣,還多次設宴款待。在共事的過程中,兩人也結下比較深的情義。王輔臣離開雲南時,吳三桂淚流滿面,親自餞行,並大禮相送。王輔臣接受吳三桂的饋贈,甚為感激。

    康熙對王輔臣也比較器重,多次接待他。

    有一次,康熙對王輔臣說:我很想留你在朝廷,與你朝夕相處,但平涼是個戰略要地,不能沒有你駐守。王輔臣臨行前,康熙召見他,又說了一堆籠絡人心的話,還送了他一把順治留下的蟠龍豹尾槍。王輔臣泣不成聲,伏地不起,萬分激動地說到:

    “聖恩深重,臣即肝腦塗地,不能稍報萬一,敢不竭肱骨之力,以效涓埃。”

    同康熙看中陝西的戰略地位一樣,吳三桂也將陝西看做天下之脊。而他的老部下王輔臣在西北手握重兵,如果能夠策動其反清,從西北用兵,自己在湖南進攻,東南則有耿精忠協助。如此一來,吳三桂如虎添翼,就能置清朝於萬劫不復。

    吳三桂派人送信給王輔臣,極力策動。

    王輔臣受到吳三桂的信,也曾想到吳三桂的勢力以及當年的深情厚誼,不禁有所觸動。但轉念之間,他又想到康熙的恩情,吳三桂的情義就不黯然失色。尤其是吳三桂拉著他叛變,這無論從個人情感上,還是君臣大義上,都難以接受。

    於是,王輔臣執行康熙的指令,派其子王繼貞將送信的人以及吳三桂的信件一併送往京城,交康熙處置。

    王輔臣忠於朝廷的態度,讓康熙龍顏大悅,當即下令兵部:

    “陝西提督王輔臣,久歷戎行,勞績素著,近舉首反賊吳三桂所送逆札,遣子奏聞,堅守臣節,益見忠貞,朕心深為嘉悅,前已有旨,事平之日,從優議敘,今應即行加恩,以彰激勸——《清聖祖實錄》”

    隨後,康熙又授予王輔臣三等精奇尼哈番。

    三、矛盾的產生

    康熙調王輔臣隨莫洛征討四川,王輔臣不想去四川,還要求進京當面秘陳用兵韜略。

    康熙考慮到當時的軍事形勢,讓王輔臣不要去京城,如有重要建議,可以直接與驚略商議。於是王輔臣向莫洛談了幾點有關平叛的看法,但莫洛不僅不採納,反而認為“其意忤謬”。從此,王輔臣與莫洛結下仇怨,相互不信任。王輔臣要求去湖南平叛,結果又被康熙拒絕。

    後來,王輔臣請求莫洛增兵,莫洛撥給他兩千騎兵,卻將王輔臣的良馬全部調走。王輔臣十分氣憤,到處散佈謠言,說莫洛想加害於他。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莫洛帶兵行至寧羌州,與王輔臣軍營相隔不到二里。之前已有怨恨與不信任,加上兩軍相距很近,王輔臣擔心莫洛對自己不利,就先下手為強,突然發動兵變。

    王輔臣叛亂讓康熙甚為驚恐,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這不僅打亂了朝廷由四川進攻雲南的戰略部署,而且勢必與吳三桂遙相呼應,威脅京城,影響整個局面。

    秋媚說:康熙對王輔臣信任有加,絕對想不到他會背叛。但仔細看看王輔臣的個人履歷,他一生多次投降,多次追隨新主,如同一個花花公子,根本不值得信任。

  • 2 # Q九五至尊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下令撤銷三藩,三藩先後叛亂,打的清軍一敗塗地,在很短時間內佔據江南半壁江山,當時地處陝西的王輔臣在西北擁兵自重之後,康熙帝更為震驚,加上朱三太子與察哈爾王同時起兵叛亂,康熙帝當時都已經準備放棄京城,準備遷都盛京。

    是什麼原因導致康熙帝在得知王輔臣叛亂訊息後,康熙帝極為震驚。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原因。

    首先,王輔臣當時是陝西提都,鎮守平涼,陝西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康熙十二年,康熙帝下令撤銷三藩,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很快就發動叛亂,起兵共同反清,在三藩起兵之初,三藩的實力雄厚,兵強馬壯,吳三桂的數十萬兵馬常年駐紮在邊境,剿匪、實戰,數十年吳三桂的兵馬不曾卸甲,戰鬥力十分強悍。

    反觀,八旗軍在入關之後,隨著清朝逐漸一統中原,八旗軍戰鬥力驟然下降。三蕃在起兵之後,很快佔領了清朝江南的半壁江山,康熙帝在戰爭初期,束手無奈,八旗軍只能一敗再敗,直到三蕃軍隊飲馬長江之後,與清軍隔江對峙下來。此刻,康熙帝面臨內憂外患,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在京城面對朱三太子發動的叛亂,給京城治安造成困擾,而康熙帝本想指望的察哈爾王能領兵前來平叛,沒想到等到時察哈爾王趁機叛亂的訊息。

    隨著,接踵而來是西北戰報傳到京城,陝西提督王輔臣擁兵自重的訊息,徹底擊垮了年輕的康熙帝的心裡。康熙帝隨後都準備遷都想法。

    王輔臣手握八萬雄兵,控制著陝西。陝西自古就有得關中得天下的說法,秦朝,漢朝唐朝都曾經把陝西當為都城所在地。

    陝西南下可以控制四川,進而下兩湖,北上可以窺伺中原,進而威脅京城,康熙帝深知陝西的戰略位置。本身面對三蕃的叛亂,手中已經語無兵可調的康熙帝,在聽到戰略重地王輔臣的叛亂,自然極為震驚。

    再次,王輔臣也是典型的“三姓家奴”。

    王輔臣原本在明朝末年投靠大同鎮總兵官姜瓖,成為大同部將王進朝的誼子,改姓王,後來跟隨姜瓖反清,戰敗後又投降清朝,後面跟隨平西王吳三桂攻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頗受吳三桂的重用。

    此刻吳三桂的兵馬已經飲馬長江,四川已經被吳三桂所控制,只要王輔臣倒下了吳三桂,那麼在勝利的天平就要倒向吳三桂這方。

    此刻的王輔臣所下轄的兵馬的倒向至關重要,而王輔臣此刻也正面待價而沽。康熙帝與吳三桂雙方都在極力的籠絡王輔臣,都希望王輔臣能倒向自己這一方,尤其是康熙帝,王輔臣只要倒向自己這一方,就等於在吳三桂的心臟鑲嵌一個釘子,可以以此為根據地,進而在戰略上對吳三桂進行反攻。反之,則相反,吳三桂可以以此為據點,圖謀中原,進而進攻京城。

    因此,王輔臣的倒向哪一方至關重要。

    王輔臣在歷史上反覆的投降與反叛,最後在大將軍圖海和周昌所破,再次歸順大清。

    貝勒說:對於王輔臣這種首鼠兩端、典型的“三姓家奴”的將領,在控制西北的戰略要地,當康熙帝在得知王輔臣叛亂的訊息後,焉能不極為震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閩南姜炒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