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高俅在歷史上不算很壞的人,史家評說他“大節不虧”。此人更不是奸臣,因為元人脫脫編宋史,沒有給他立傳,自然,《宋史·奸臣傳》也就沒有高俅的大名了。高俅之出名,基本上是《水滸傳》的功勞,施耐庵把這樣一個歷史上沒有傳記的人物當做壞人來寫,避免了歷史真實與文學創作的諸多矛盾,是一種文學創作的需要。

    《水滸傳》中的高俅發跡史很簡單,施耐庵介紹,這人原本就是一個市井無賴,一貫的惹是生非。曾經因為被他父親到衙門告了一狀而被脊杖二十,迭配出界發放。大赦後得回東京,被人推薦到蘇軾門下。蘇東坡不敢收留這樣一個潑皮破落戶,便又將他推薦給了當朝皇帝的駙馬小王都太尉那裡。

    小王都太尉跟端王交情很不錯,經常有些往來。因端王看中了小王都太尉的玉龍筆架,小王都太尉便叫高俅給端王送去。也是高俅合當發跡,這天,高俅將玉龍筆架外加一對鎮紙送到端王府上時,恰巧遇見端王跟一幫小廝蹴鞠。高俅是這方面的高手,乘機賣弄了一回本事,端王大喜,便連人帶禮一併收下了。

    沒多久,神宗病逝,端王以第三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做了天子,也就是宋徽宗。徽宗一上位,便立即提拔高俅,讓他當了殿前太尉,掌管禁軍。

    這段故事應當大致與歷史相符,只不過高俅原本就在蘇軾府中,很得蘇學士關照。後來,高俅依附新黨,打擊舊黨。但是,他對舊黨領袖之一的蘇軾很報恩,不僅給予照顧,還在蘇軾去世後,照顧他的家人,給予養恤。

    小王都太尉送給端王的不是玉龍筆架和鎮紙,而是一把象牙篦刀。小王都太尉的歷史原型是神宗的駙馬王冼。某日朝會,端王忘帶篦刀,借了王冼的篦刀整理頭髮,便看上了這把精緻的篦刀。王冼便重新做了一把同樣的篦刀,派高俅送到端王府上。後來發生的故事跟《水滸傳》大致相同,只不過,徽宗重用高俅之前,還把他派到邊關,跟隨大將劉仲武同吐蕃作戰,也立了一些軍功。史書上說,高俅“遍歷三衙二十載”才當上了殿帥府太尉的。並不是《水滸傳》講的那樣,憑藉蹴鞠而直接做到了殿帥府太尉。

    高俅後來極力推薦劉仲武的兒子劉錡為大將,使之成為一代抗金名將。在劉仲武因賄賂童貫獲罪後,高俅說了不少好話,並與他的家人繼續保持來往。

    《水滸傳》中的高俅也有非常重視人才的描寫,在高衙內未見到林沖老婆前,高俅對林沖很看重,也很關照。作為下級教官,林沖得到了“大請大受”的高薪奉待遇。這種待遇令比他職位高得多的陸謙所嫉妒,便夥同富安一起來害林沖。

    高俅跟林沖的關係也非常好,時常在一起閒聊,時不時的還相互吹點牛逼。所以,林沖知道高俅有把寶刀。當林沖在大街上遇到一把寶刀時,便立即想起高太尉不輕易示人的那把神秘的寶刀。林沖便不惜代價的買了那把刀,想著跟高太尉比試一番。如果跟高俅的關係不好,高俅只在林沖面前裝逼,林沖怎麼會知道高太尉有把好刀,又怎麼敢想跟比自己級別高得多的頂頭上司比刀?這個關係真的很不一般了。

    林沖在禁軍中不過是個槍棒教頭,上面至少還有教頭(王進)、都教頭(王升),能夠得到最高長官的關照,說明高俅還是有禮賢下士的風度的。也從旁佐證了高俅並不是得勢便是中山狼的小人。

    正因為如此,林沖屢次受到欺辱都自己忍了。下級軍官幹到領導如此關照的地步,實在是不太容易。林沖也不是阿諛奉承之人,基本上是憑本事得到高俅的器重的。所以,這樣的領導也有可敬之處。

    但是,施耐庵擺明了要寫高俅的壞,以他來代表朝廷的黑暗和腐敗。這是因為,《水滸傳》是抨擊黨爭的,新舊兩黨之爭導致朝政昏暗。並且,施耐庵的屁股是坐在舊黨板凳上的,高俅當年是新黨的一員,自然要受到黑墨潑身了。別說高俅,就是范仲淹也難以倖免,“楔子”中,死了六年的范文正公被穿越到了嘉佑三年,他所主導的“慶曆新政”來暗喻王安石“熙寧新政”的失敗。

    所以,書中講,高俅一得勢就報復教頭王進。原因是高俅在當潑皮破落戶時,曾經被王進的父親,八十萬禁軍都軍教頭王升一棒打翻,將息了三四個月。所以,高俅要在王進身上報這一棒之仇,尋機把王進逼走了。

    這一段也是照應後來的林沖被逼上梁山,儘管緣由各自不同,但總是高俅的壞導致了兩名教頭的出走。古人云,寧願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高俅儘管做了偌大的官,但還是潑皮破落戶的做派,眥睚必報,陷害忠良。

    面對歷史上的高俅,還真的值得一交。但是,面對《水滸傳》中的高俅,那就另當別論了。

    首先,要與這樣的老闆保持距離,幹自己該乾的事情,別惦記著得到特殊關照,也別惦記著跟老闆吹牛聊天,比試寶貝。

    第二,不要巴結老闆,即便不是高俅這類的老闆,也不要搞阿諛奉承那一套。儘量做好自己,別去招惹老闆。

    第三,別太得意忘形。林沖得“大請大受”,跟上司走得近,必然招致同僚嫉妒。從林沖後來的表現來看,似乎也有巴結老闆,不與下屬過份交往的個性。梁山上,林沖的朋友不多,即便是生死兄弟魯智深,也很少與林沖往來。陸虞候陷害林沖,完全處於嫉妒,想踩著林沖的後背往上爬。

    第四,我不招惹老闆,老闆一定要找茬時,就不能太老實了。一次說理,二次表明自己的態度,三次就炒了老闆的魷魚。《水滸傳》中,王進二話沒說跑路,高俅只能恨得牙癢癢。雖然書中沒了王進的下落,估計在老種經略相公那裡過得很安逸,邊關用人之處,王進武藝高強,說不定還立功了呢。林沖捨不得眼前利益,一味的忍讓,最終只落得個上山為盜,飽受王倫奚落的結局。假如林沖也像王進那樣,惹不起躲得起,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看書聊天,一切都當不得真。但是,現實生活中,肯定有《水滸傳》高俅那樣的老闆,也有類似林沖這樣的下屬,各自珍重吧。

  • 2 # 鴻哥iouyh福小鋪

    高太尉,確實是一位了不得的厲害角色,最擅長的便是攀龍附鳳。

    但人家攀龍附鳳也有硬功夫在手,否則如何脫穎而出,為官家喜歡。

    不說趙官家,單單蘇軾就好,大文豪肯為其舉薦,說明此人深得蘇東坡的歡心,甚至可能被其視為可造之材。

    唉,這樣真的不能說是皇帝昏庸,只能說高俅的手段著實過人。

    水滸的列舉其蹴鞠,看看,人家有機會,時刻準備著,一上場便能掌控全場,討得未來主子歡心,這般能耐,試問有幾人?

    但當他手下就悲催了,什麼王進、什麼林沖,全是遭罪的人。

    王進是與他有過節,林沖實屬無妄之災,因此不能得罪高太尉是肯定的,就算人家欺負到家了,也得樂呵呵地賠笑臉,搞不好會得到其青睞,認為能夠收攬為心腹,如此一來,平步青雲。

    自然,這樣的平步青雲便註定了必須和高俅同流合汙,和那個虞侯似的,叫害人就得去害人,叫殺人就得去殺人,若是多個不字,絕對死於非命,倒黴落魄,待不下去了。

  • 3 # 雨果一號

    笫一、做好自己

    第二、完善自己

    第三、保護自己

    第四丶明白位置

    第五、不要本末倒置

    第六,領導永遠是領導,科員永遠是科員

    第七,不做騎牆草,領導倒了也找不到你

    第八,不加入派系,受益的還是你

    第九\裝瘋賣傻未嘗不可,假痴不嗔也無妨!

    第十、多做事,少言語,謹言慎行

  • 4 # 上頭派掌門

    高俅本來是個街頭混混,成天遊手好閒。給生鐵王員外的兒子幫閒,誤人子弟,被告發後只得去淮西投奔閒漢柳世權。大赦後回京,老實本分的董將士甩鍋,把他推薦給小蘇學士。小蘇學士知道小王都尉喜歡這樣的人,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果然,高俅在小王都尉那裡如魚得水,好不自在。是金子總會發光,是好狗也總會被求狗若渴的主子發現,端王登基後,他也一同昇天了。

    尋常百姓裡有柳世權那樣的閒漢,有王公子那樣的浪蕩子弟,但更多的是王員外和董將士那樣的本分人。朝廷裡更多的是小蘇學士那樣的明哲保身、投其所好之人,以及小王都尉和端王那樣的寄生蟲——他們和王公子的本質是一樣的。高俅這樣的“人才”富家子弟需要,王孫公子也需要,並且還有淮西賭坊那樣的大本營。

    “若論仁、義、禮、智、 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高俅是一個有文藝才能的人,但沒有半點治國之才,沒有半點品德。他欺上瞞下,有仇必報,縱容高衙內胡作非為,甚至為了幫高衙內奪林娘子去陷害林沖,之後更是對林沖趕盡殺絕。他拉幫結派,指鹿為馬,陷害忠良,可謂罪大惡極。若是有這樣不穿底褲的上司,要麼學王進,要麼做陸謙,要麼敬而遠之。

  • 5 # 譽稱

    古時與現時文明程度天壤之別。現代人的大局觀、職業素養還是很高的,圈子越高越明大理,胸懷愈闊。當下時代跟著這樣的上司,定位好自身角色,儘管去奉獻忠誠與才智吧。

  • 6 # 冬天的大雪125

    高俅本來就是個市井無賴,沒有得第之前就跟一幫小混混橫行鄉里,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加上高俅特別有心機,一般人對他是敢怒不敢言,不敢招惹他。

    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這樣的上司,你巴結他就是狼狽為奸,一丘之貉,不巴結他,他就會想辦法整治你,反正你對也是錯,錯更是錯上加錯。

    如果能離開他就得走得遠遠的,如果走不掉只能讓你幹啥就得幹啥,不得有違揹他的一切言行,否則後果很難預料!

  • 7 # 這世界很美也很好

    其實高俅很好,為帝王做事,揹負罵名,替人背黑鍋。看到後來宋江的結局就知道了,從來都是上位者心狠手辣。如果是我,肯定遠離這樣的領導,自己打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爭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