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時聊人文歷史
-
2 # 大晟Y
西方殖民者把黑人當做人跟大猩猩之間的過渡物種。這只是個客觀原因。最主要的是利潤。
奴隸商人從歐洲出發船上帶著鹽,布匹,朗姆酒到達非洲。在非洲跟當地部落酋長交易。當地部落酋長把打仗抓來的黑人俘虜交給奴隸販子,獲得貨物。
奴隸販子將貨物清空裝上黑人奴隸,然後從非洲出發透過大西洋,到達美洲。在美洲賣掉奴隸換成糖,菸草,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回到歐洲。
在歐洲,非洲,美洲有個三角形的環流能加快船隻航行。這個貿易模式史稱三角貿易,因為販運的是黑人奴隸又稱黑三角貿易。最先開始這個貿易的是葡萄牙跟西班牙,接著是英國跟法國。整個貿易持續了三百年。這三百年非洲損失了近一億的精壯勞力。西方的文明一半建立在這一億黑人的屍骨上,另一般則是對中國的掠奪
-
3 # 落日餘暉88
一,自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由於美洲大陸非洲富饒,西方殖民者紛紛前來探寶。
二,為獲得資源和定居權,西方殖民者與當地原住民——印第安人發生衝突。
三,佔有技術優勢的殖民者殘酷屠殺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數銳減。
四,由於美洲缺乏勞動力,殖民者把目光轉向非洲。此時非洲各地分別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殖民者在非洲購得大量奴隸,並一批批透過海上運往美洲。不少西方殖民者在買賣奴隸時獲利。
五,於時,在美洲的西方殖民者大量使用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開發資源、開墾土地。美洲經濟從此走向繁榮。
-
4 # 漩渦鳴人yy
這麼說吧,西方的殖民地體系它為什麼能夠賺取利潤?
其實西方的殖民地體系大致可以這麼看,從殖民地獲取廉價的材料和勞動力,然後把它生產成為工藝品,然後銷售給廣大的市場賺取利潤。
我們做一個假設利潤這個東西或者是商品的價格是恆定的,而能夠獲取更多的利潤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削減材料和勞動力的價格,材料的價格也是無法削減的,畢竟材料已經夠便宜了,再便宜下去別人也不給你開採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勞動力能夠變得便宜一點兒。
在進入工業化革命之前,由於當時的英國工廠裡面缺乏公企業機器,尤其是一些繁雜的勞動的時候,工人顯示出了自己的吳可替代性,所以當時仍然還是以搶奪勞動力為主,也就是著名的圈地養羊,然後羊咬人。
但是勞動力這個東西其實她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畢竟工廠僱人總不可能什麼都不給吧,如果真的什麼都不給,那沒人給你打工了,所以當時這些生產產品並且獲取利潤的殖民者,肯定最頭疼的就是勞動力的問題,歐洲的話是一些工廠,這工廠的話對於勞動力的要求還是挺高的,但是當時的美洲一方面他要負責原料的輸出,另一個方面原料的生產是需要透過一些勞作,比如說甘蔗甘蔗這個東西從生產到收貨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動力。
奴隸有什麼好處?奴隸就是給你吃的東西,給你住的地方,那奴隸就免費替你工作,免費替你勞作,然後你這個勞動力的成本不就下去了嘛,只需要花一個買人的錢,那其他東西就可以不用管了。
這是一個好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必須得要承受住一個東西,那就是市場的需求性。如果說你買了這個勞動力供不應球,三天兩頭斷貨,那誰去要這個勞動力還不如想想辦法去過幾個工人來得更加簡便,畢竟誰也不想當那個市場的營銷人員,跑過來要你要貨的時候,你什麼貨都拿不出來,那不就尷尬了。
如果說想要努力的話有三個方向,一個是印第安人,還有一個是歐洲本土人士,另外一個就是黑人奴隸,印第安人不能用,為什麼印第安人有自己的政治體制?而且當時的美洲上面的歐洲人基本上都是對印第安人採取打壓的態度,也不可能說抓到大量的印第安人來做奴隸,而歐洲人呢是自己的,不可能拿這些歐洲人來當奴隸,那這不是踐踏自己的尊嚴嗎?所以在沒得選的情況之下就選擇黑人。
有的人說黑人長得十分強壯,所以就選擇了黑人,但是事實上我們去非洲本土去看的話,黑人並不是所有人都長得強壯,這些強壯的黑人是透過篩選以後搬上貨船,然後運輸到美洲,經過一系列優勝劣汰以後才存在下來一種假象,說黑人都長得十分強壯,這一點是假的。
對於當時美洲的那些農場主來講,這些非洲的黑人一方面貨源充足,另一個方面缺乏人文觀念,此外這些非洲的黑人透過篩選以後選出來的都是那種身強力壯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買這種非洲黑人作為奴隸。
回覆列表
在奴隸貿易中,除了奴隸自己,沒有人是清白的。
最早的奴隸貿易出現在阿拉伯及中東地區,在奴隸制度之下,奴隸實際上是沒有種族上的區別的。
中東地區從非洲抓捕或者買賣非洲裔奴隸,作為宮廷侍者、奴僕、太監等從事服務的人群。同時,他們從巴爾幹—烏克蘭地區抓捕或者強徵東歐裔奴隸,作為宮廷舞女或是職業軍隊計程車兵供職於高層(從血統上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期的統治者更應該算是斯拉夫人而不是土耳其人)。這種奴隸貿易或者說強徵奴隸的規模已經不小。
中國隋唐時期也出現過小規模奴隸貿易,將東南亞的澳洲人種族裔(尼格利陀人)販運到中國內地,作為家奴使用,稱為“崑崙奴”,使用崑崙奴的家庭可以向客人炫耀其財富。但這種小規模奴隸貿易成本過高,後來隨著海外貿易的變化而終止。
最先開始近代大規模非洲奴隸貿易的國家是臨近中東的伊比利亞半島國家。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早期擴張更多具有封建性和政教合一的性質。在地理大發現後美洲人口(印第安人)因為殺戮與疾病傳播銳減,不足以作為補充勞動力使用。同時從客觀上看,歐洲殖民者開發新大陸絕非想象中容易。初期歐洲殖民者面對與出生地完全不同的生態氣候環境,身體的免疫系統受到非常嚴苛的考驗。同時,因為對新大陸土地種植狀態的陌生導致食物短缺。往往死亡率很高。比如蘇格蘭人殖民中美洲(熱帶雨林氣候)的行動,就因為過高的死亡率而被迫終止。新大陸開發初期嚴重缺乏廉價(主要面對可以抓捕搶掠的族群)且可以生存下去的勞動力。大規模抓捕西非洲裔人(看看如今的體育節目就知道,西非洲裔人的身體素質是各人種中數一數二的,同時他們可以適應熱帶氣候。)作為奴隸的三角貿易由此開始。
一艘滿載著廉價工業品的商船從歐洲港口出海,與此同時,在處於部落——殖民地狀態的非洲西部,非洲酋長和歐洲殖民者聯合組成的獵奴隊開始行動。他們抓捕敵對部落或是弱小部落的青壯年男女,將其運送到奴隸貿易海岸以換取廉價工業品,尤其是武器。歐洲船隻在非洲奴隸貿易海岸裝船,裝載著奴隸駛向美洲大陸,在美洲將奴隸賣掉,換取美洲特產的經濟作物,再回航歐洲將美洲經濟作物賣掉。這種三角貿易持續了三百年之久,非洲大量人口損失,殖民化越來越嚴重。
歐洲殖民者和非洲統治者們在奴隸貿易中存在合作關係。或者說,在奴隸貿易中沒有人是清白的。
美洲種植園經濟是促使非洲奴隸貿易盛行的原因,美洲種植園一開始種植菸草等經濟作物,後來應對歐洲市場的需要,改為大量種植棉花。1793年,伊萊惠特尼發明新式札花機,將陸地棉的扎花效率提高了50倍。棉花種植越發成為美國南部一種熱門行業,棉花種植園經濟在美國迅速擴張,因此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來補充。南卡羅萊納州,非洲裔奴隸的人口占比從1790年的18.4%上升到1860年的61.1%(《棉花帝國 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70年間翻了三倍。
以奴隸制度、廉價勞力為基礎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成為北美南部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殖民者人手裡有了錢,由此間接引發了美國西進運動和其他美洲殖民者的擴張運動。美洲殖民者透過戰爭等一系列手段擴大領土、繁榮經濟。擴大領土後又需要更多的奴隸,這成為一種幾百年的迴圈。廣大非洲裔奴隸在生產生活中沒有人身自由,受到剝削與壓榨,生活十分悲慘。
美洲奴隸制的盛行導致了出身制度的盛行,北美在殖民主義時期盛行“一滴血原則”,即只要有身上有一滴血是屬於非洲裔的,就是奴隸,就是所謂的黑人。南美則根據血統比例分化出幾十種區別人類族群的名稱。
廢奴運動的出現以及林肯廢除奴隸制間接引發了美國內戰。從經濟角度分析,廢除奴隸制度將導致南部種植園經濟成本大幅度提高,利潤大幅度降低而破產。這種結果導致了美國南部的獨立,同時組建軍隊與美國北方的林肯政府對抗。一切都是錢鬧的。
從生產方式上來說,美國北方的工業化生產方式要比南方的農奴制生產方式先進。所以北方勝利,南方失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同時期的俄羅斯也對境記憶體在的農奴制度進行了改革,由此說明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奴隸制度終將被拋棄。
奴隸制度改變了美洲的經濟與人口結構,同時間接導致了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的產生。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