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頭人車庫
-
2 # 遊子蘇漂
你好,我是專注於汽車的懂哥
這個問題我想坐過車的朋友都遇到過,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主要因為一下幾個原因
一,參照物的原因雖然我們的速度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空曠的地方行駛給人的感覺會很慢,因為沒有參照物,如果在兩邊有樹或者護欄的地方就會感覺刷刷的很快
二,車輛調教的問題有的車車架比較軟,車輛加速或者剎車的時候人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相對來說就會感覺快,而懸架比較中庸或者偏硬的車子感覺相對就慢!
三,車型原因在坐轎車的時候因為坐姿較低,就會產生貼地飛行的錯覺,而越野車相對較高,視野開闊,給人的感覺就慢!
四,車輛反饋對於不同的速度每臺車的反饋是不同的,有的初始速度很快,有的後段很猛,有的車子會飄,有的很穩,給乘客的反饋也不同
主要還是人的自我感官的問題,車速是沒有變化的
-
3 # 汽車實說
對於同樣的速度不同車型感覺快慢不一樣,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有人說這是前擋風玻璃有減速效果,由此也出現了“減速玻璃”這一概念,因為車型不同所使用的減速玻璃有所區別,所以車速快慢感覺有差異,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呢?本次就詳細來說一下:先來看“減速玻璃”,都知道速度是相對的,最直接的體現方式是參照物“移動”的快慢,或者說是同樣視野範圍內停留時間的長短,停留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如果玻璃真的有減速效果,那在車內所看到的道路以及各種參照物在視野內的停留時間就要變長,因此必然會出現一個時間差,可這是真真正正的“實時畫面”,不像影片可以進行慢放,真是像上面說那產生的“時間差”去哪裡了呢?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顯然是不能成立的。其實開車時駕駛者和乘坐者對速度的感受也有差異,因為兩者的參照物往往不同,駕駛者需要及時觀察路況,隨著車輛的前進參照物不斷變化,大多數在視野內不會停留太長時間,而乘坐者往往盯住前方的某些參照物,視線往往會隨之變化,也就是參照物在其視野內停留時間較長,所以相比之下會感覺車速慢,這就是為什麼明明開的很快了,偶爾有人還在旁邊說慢的原因,當然乘坐者如果是幫駕駛者觀察路況,那對速度的感覺也不慢,有時因為沒有開車等原因看的路況會更全面,參照物在視野內不斷變化,反而會感覺速度更快。以上主要介紹參照物對速度的影響,實際上速度快慢和自身的實際感受還有很大關係,這才是問題的原因所在,因為說同樣速度不同車型感覺有快有慢,往往是除了車型以外其他因素相同,問題說到底就是:同一時速下開或坐“好車”會感覺慢,因為好車的底盤會更加紮實、隔音效果會更優秀,如果另一輛“不好的車”同樣速度下飄飄忽忽有種難以駕控的感覺,再加上比較大的噪音,那感覺快就很正常了,舉個跨度稍微大點的例子騎腳踏車,時速超過30公里後就會感覺很快了,而相比之下開車是感覺真慢啊,原因很簡單,就是腳踏車那穩定性真不能和汽車比,同樣道理的還有高鐵,只是知道時速能超過300公里很快,但是依靠超高的穩定性和噪音控制,乘坐時並不會感到有多麼的快。
綜上所述,汽車的穩定性、隔音等因素會對駕乘者的速度感受產生很大影響,在速度相同的前提下,車輛越穩定、噪音越小,那就會感覺速度相對要慢一些,所以經常會有人說開好車沒感覺怎麼著速度就上來了(當然這也有動力做基礎),反之就會覺得速度相對更快。
-
4 # 珠海交警
首先我們要知道,速度和速度感是不同。坐不同的車,開不同的路段我們都會感到不同的速度感。總的來說,影響我們速度感的主要來自三方面。視覺,聽覺,路感。
視覺簡單來說,當我們在汽車裡面,看路面視覺越高,就感覺越慢,反之則越快。打個比方,當我們站公交時,往往會感覺速度很慢。其實公交車在市區的平均速度不比小車慢,原因就在於公交車的座位要比小車的車頂還要高。還有的就是,要是玩過卡丁車的人可能會覺得卡丁車的速度很快,其實卡丁車的速度並不快,平常玩的最高也不超過60公里,但由於其座位低,所以給人感覺就很快。
聽覺聽覺也是影響速度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知大家有沒有玩過塞車遊戲,如果你玩賽車遊戲的時候把聲音關掉,明顯就會覺得沒有那麼刺激,這也就是聽覺帶來的速度感被削弱了。大家平常開車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開啟窗,聽到周圍的聲音,也會感覺到速度更快。
路感這個就很好理解了,要是你開的車搖搖晃晃震動感很強,對速度的敏感度會大大增強。相反你坐的車避震、懸掛等都很出色,顛簸的路都很平穩,那你就不會感受到速度很快。
回覆列表
其實速度和速度感是兩回事,前者是一種客觀的物理屬性,後者卻是我們對速度的主觀感受,由於人們主觀的感受往往會受到諸多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所以哪怕車速相同,但是不同的車也會讓人有截然不同的速度感。那麼具體會導致這種主觀偏差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分文視覺、聽覺和路感。
視線的水平高度會影響速度感人腦對速度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來依賴於視覺,因此視覺資訊就會在最大程度上“欺騙”我們的大腦。在視覺畫面上,大腦會透過比對參照物的移動速度來評估速度,比如遠處有一棵樹,它花了多長時間移動到了眼睛跟前,透過估算這顆樹與眼睛的距離,以及樹的移動時間,再將距離和時間進行計算,就得出了自己移動的速度。當然這個計算和我們上物理課做的計算不同,它純粹是一種大腦的本能反應,而且是在瞬間完成的,並不受理性所控制,因此就帶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
我們坐在車內,眼睛看到的是車外的景象,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覺參照物就是路面。路面上無數個參照點會朝著眼睛的方向移動,它們所帶來的速度資訊就會被大腦採納。有意思的是,由於視線夾角的問題,人的視線越低,路面與視線的夾角越小,路面參照點向眼睛移動的速度分量就越大,因此人的速度感就越強。而反之就越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總覺得司機師傅開得慢,其實公交車在市區的平均速度不比小車慢,原因就在於公交車的座位比小轎車的車頂還要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卡丁車,卡丁車的車速其實並不快,娛樂型卡丁車的最高時速也就是60km/h,但是駕駛卡丁車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速度感十足,特別刺激,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座位幾乎是貼在地面上的,駕駛員的視野相當低。此外,還有那些跑車的視野也都很低,就會給駕駛者一種高於真實速度的錯覺。
行駛噪音越大,速度感越強說完了視覺,再來說說聽覺的影響。人的大腦不僅把視覺訊號作為判斷速度的主要資訊,而且會透過耳朵收集相關的行駛噪音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人類大腦的判斷邏輯來自於遠古時代,原始人奔跑的速度越快,耳邊呼呼的風噪聲就越大,今天雖然我們坐的是汽車,但是大腦任然延用了這個原始邏輯,因此我們就本能地認為行駛噪音越大,車速越快,這個噪音不僅來源於風噪還有胎噪、發動機噪音和機械噪音等一切會隨著速度變化而變化的音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玩賽車遊戲的時候,如果不開聲音,明顯就會覺得沒那麼刺激,這就是聽覺帶來的速度感被削弱了。此外,大家還可以做個實驗,以同樣的車速開車,關著窗子和開著窗子,你會覺得開窗時的車速更快,你也會更緊張,這就是聲音的力量。
路感對速度感的影響所謂的路感其實就是乘客透過身體感受到由車輛傳遞而來的觸覺和動態感官,比如方向盤、踏板、擋杆、座椅等會將路面的資訊反饋給身體,讓身體跟著顛簸搖晃,這就是路感。路感也是大腦判斷速度的重要資訊來源,震動頻率越高、幅度越大,給大腦的速度感就越強。
一輛車的底盤調教會大大影響路感的強度,比如輪胎的軟硬、避震的阻尼、彈簧的強度、懸架的結構等等。不同汽車的底盤調教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管在直線行駛還是過彎過程中,車內乘客的感受都會完全不同。比如一輛調教偏運動的車子,直線時路感強烈,對地面的反饋很敏感,過彎時側傾小,乘客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離心作用,這樣的車乘坐起來的速度感就要更強一點。反之一輛調教偏舒適的車子給乘坐著的速度感就會弱一點。
綜上所述,速度感是人們的主觀感受,主要受到視覺、聽覺和路感的干擾,因此就會出現同一速度但是出現不同速度感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