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an90

    紅崖天書周圍的地勢環境是怎麼樣的?如果能夠提供得更詳細一點,先從地理環境分析如何能寫成這些文字或者圖畫,或許會有一點幫助。

  • 2 # 東方165671438

    中國公認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但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形態是怎樣的?這紅崖天書給人一個啟發。世界各地都有巖畫,是當時人類生活的描繪,很可能有祈福的用途。我覺得紅崖天書是由巖畫發展而來的第一代文字,由部落裡的祭師掌握,在部落戰爭前祭祀祈福所用。

  • 3 # 貓眼觀史

    這紅崖天書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紅崖天書在貴州省鎮安順關嶺寺布依族自治縣,這裡附近的山區有著一座高六米長十米的懸崖壁上刻著很多奇形怪狀的紅色字型,這些字排列順序很亂,有的字特別大,有的字特別小,這些字又像是符號,很多人都不知曉其中的含義,答案也是層出不窮。

    有說是殷高宗伐鬼方紀功刻的;

    有的說是諸葛亮南征時老百姓刻畫的故事;

    還有說是大禹治水的事蹟;

    最有趣的說是杜甫的《春望》,不過得不到證實,圖片對比還是很像的。

    好像現在說是被一個大學生給破解了: “紅崖天書”應該是1406年期間所刻,是建文皇帝所頒的一道討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詔檄”。文字的意思: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製)。

    這個好像是被官方認可了,所以說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好好讀書。

  • 4 # 江南莫氣

    “紅崖天書”可能是夜郎國寶藏密碼圖

    在貴州安順風景如畫的黃果樹風景區,距大瀑布6公里的曬甲山上,有一處很有意思的文化古蹟——“紅崖天書”。

    “紅崖天書”位於離地30餘米高的半山腰上,如要細細端詳,非得“重木疊架”不可。其字“大者如鬥,周尺三、四寸,小者如升,約尺餘 。”這些字似乎大篆金文,又類似彝文、古苗文字,目前還能清晰辨認的有19字。

    從公元1546年明朝嘉靖年間發現以來,就一直吸引文字研究學者前來解讀,史學耆老望崖考據,眾說紛紜,洋洋灑灑,蔚為大觀。特別是1995年,安順行署和貴州省天書實業有限公司先後懸賞百萬元人民幣徵集破譯,國內外專家紛至沓來,掀起了天書研究的熱潮。聲傳海外,浪湧神州,一時“紅崖天書”之學儼然成為一門新興的顯學。

    “歷史豐碑”論難以自圓其說

    鄙人粗通文墨,卻是不認得這上面的幾個字。但是綜觀明清至今的各家論說,大多持有“歷史豐碑”論。也就是說,這些大家對“紅崖天書”所記錄的具體資訊各持己見,但是幾乎都以為天書正經紀錄的是歷史上一個大事件,是偉大的,牛逼的,是一座豐碑!

    明代詩人邵元善認為,這是“諸葛亮與夷人詛盟的圖譜”,其《詠紅巖》為天書研究奠定了五百年的先聲:“諸葛曾聞此駐兵,至今銅鼓有遺聲。即看壁上紛奇詭,圖譜渾疑尚詛盟。”清代名士莫友芝認為這是記錄大禹治水紀功碑,《安順府志》總修鄒漢勳認為這是殷高祖伐鬼方紀功碑。1982 年,發現了珍貴的《古彝文同音字典》,貴州民族研究所王進賢和王子堯應用這部字典,認為天書記載的是彝族古史片斷。2007年左右,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階工程師林國恩歷經9年研究,著書立說,認為天書是明朝亡命江湖的建文帝留下的伐燕戰檄,也就是號召全華人民一起打倒燕王朱棣這個篡位的亂臣賊子的戰鬥檄文。

    這些學說引經據典、振振有詞,卻不顧基本的常識,荒謬不堪,難以自圓其說。為何這麼說呢?要知道,歷史上會盟、紀史一般都用的是巨石大碑,鐫刻文字,設於交通樞紐、人物繁盛之地。目的何在?就是為了能長久保留,廣為傳播,以作後世憑證。隨便翻翻金石研究、考古研究的文章,這樣的石碑、石刻不勝列舉。

    然而,“紅崖天書”是怎麼個存在?荒無人煙的青山環抱之中,在沒有平整過的石壁上,直接人工書寫。注意,雖然字的個頭很大,但確實是直接寫上去的。這意味著什麼?

    一是地理位置缺乏傳播資訊的節點功能。雖然傳說諸葛亮在這裡曬過軍裝,但除此之外,曬甲山歷史上也不過是風景好點的化外之地,並非南北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有什麼必要選擇這裡立碑樹傳?更別說建文帝在這破山坳裡面發出討逆宣言,這到底是自怨自艾感嘆人生的一種方式,還是自娛自樂畫圈圈詛咒燕王?簡直荒謬得有些黑色幽默了!

    二是石壁工藝處理為零,完全沒有儀式感。山壁凹凸不平,都沒經過精心打磨整理。如果要彪炳豐功偉績,似乎太過隨意,實在是當不起這份宣示後人的深意。

    三是採用直接書寫方式無法長久留存。雖然古人使用礦物顏料,可以更強的抵禦天地自然的侵蝕,但是這終究只是一種書寫,而不是鐫刻。因此,幾百年時光荏苒,天書面貌已經難覓當年風采。現在網路傳播的紅崖天書圖片上的很多文字其實已經不是當年的原文。而在歷史上也出現20多字、30多字等幾十種版本的摹本。這一切似乎在告訴我們,假如天書確實是有心人留下傳遞資訊之用,那麼書寫者並沒有想要將這些資訊留存多麼久遠,很可能只是一種臨時的記錄,而且是一種匆忙之間的無奈之舉,或者權宜之舉。

    因此,所謂書記歷史的碑文說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那麼,“紅崖天書”到底是幹嗎的呢?鄙人不才,本著“腦洞開更明、娛樂為人民”的精神,也來立此一說:

    “紅崖天書”很可能是夜郎國寶藏密碼圖!!!甚至,曬甲山埋葬了古夜郎之王!!! 《九天大濮史錄》

    證據一:仡佬文字和天書九成相似。古安順地區是古夜郎國的舊國所在,在“紅崖天書”周邊幾十公里分佈著大量崖畫,表達的內容證明了安順可能曾是夜郎王國時期的中心。時至今日,安順地區還居住著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仡佬族,其祖先就是建立夜郎國的濮人。2009年前後,專家走訪仡佬族時發現了手抄仡佬文獻古籍《濮祖經》和全部由仡佬文書寫的《九天大濮史錄》。令人吃驚的是,“紅崖天書”石刻上文字元號與《九天大濮史錄》中的某些仡佬字元十分相似。

    漢譯《濮祖經》

    證據二:仡佬經典《濮祖經》記錄驚天秘密。《濮祖經》記述 “竹王沒於,周貞定王,當王一年,寒冷冬天,距離九天,十日路程,名柯之地,夜郎王府,葬於削巖,山絕遠處”。所謂“名柯之地”據研究就是曬甲山附近。而專家也研究認為“紅崖天書”記錄的就是竹王出巡駕崩曬甲山,埋葬於此的史實。

    仡佬族人

    證據三:民間傳說提供佐證。傳說的背後往往蘊含著真實的力量。老成都故老相傳,“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誰曾想,2016年,真的發現了張獻忠沉在入岷江江底的大批金銀財寶。而在曬甲山一帶,也有一首民謠流傳,“紅巖對白巖,金銀十八抬,誰人識得破,雷打巖去抬秤來。”。很明顯,這首民謠暗示曬甲山的紅巖裡面藏著十八抬金銀,對面白巖則藏著一把大秤,只有識破這“紅崖天書”,才能取出大秤稱量十八抬金銀。

    夭壽了,寶藏在清朝可能已經被盜走!!

    雖然曬甲山也許埋藏著古夜郎國的寶藏,但是很可能這個寶藏在清朝已經被盜走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安順府志》

    地方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十七年,永寧州團首羅光堂想拓印天書送給上司拍馬屁,就用石灰塗在天書上,使字變成陽文,進行拓印,隨後又大錘剷平,還讓人參照殘留筆畫隨意亂塗亂畫,讓天書完全失去了本來面目。不久,貴州提督徐印川又跑過來,在上面刻了個虎字,達到了與天書一起青史留名的險惡目的,天書也成了四不像。

    這個事情十分令人費解。費解在哪裡呢?如果羅光堂是個粗人,不識得這些文字的神奇,那麼他要拍馬屁的領導一定是知道,否則何必巴巴的要拓印送人?既然領導識貨,萬一看了喜歡要來看真跡,豈不是要糟糕?而且,事後反悔就去掉自己新增的石灰就可以,何必再畫蛇添足,多加筆畫?也許,真相就是,根本沒有什麼附庸風雅的領導,而是有高人識破痕跡,尋龍分金,點了這個大墓。羅光堂損毀天書,一是掩人耳目,乃是個障眼法;二者,天書也許蘊含密碼關鍵,毀掉以後,再也無人能破解,就能永葆秘密。

    不過獨享財寶也估計不可能,一定漏了風出去,不然堂堂貴州軍政大佬提督大人怎麼會跑來這窮山野地畫了個虎字,默默抖了好大的威風。不過分了十八抬金銀的幾抬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銀行推出一年存1萬,連著存5年,利息比較高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