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兒的歌聲

    你提的問題我順便也學習了一下,一起分享:在感性和理性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音樂作為一門學科存在,有它獨特的學科特點,它是音響的藝術,同時也是人文的藝術。音樂欣賞需要有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高爾基說過“書籍就是人類心靈關於生活的記載”音樂予於人的是一種感情寄託,它與文學,歷史,政治,地理以及國內國外很多科目相結合,有直觀形象的審美,也有更深層次的再創造,欣賞與表演,音樂是感性的欣賞,理性的邏輯。首先音樂是時空音響藝術。音樂欣賞建立在感性基礎上。感性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感知包括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音樂欣賞中的感知是學生心有靈樨一點通的感應,音樂欣賞難於美術與文學,音樂是音響的藝術,欣賞中聽覺是主導,多媒體教學加強了音樂欣賞的直觀性,音樂欣賞時聽覺包括音調、音色、音響三種特性,它們都由物體的物理特性決定的。音調錶現的是音域的寬廣度,同一首歌有人適合唱B調,有人唱G調效果較好;音響是由聲波的強度決定的,聲音越響,震撼力越大;音色是由發音體的厚薄決定的,就人聲來說聲帶越厚喉頭越下,聲音就粗;聲帶越薄喉頭較上,聲音越細。樂器聲的粗細也是由樂器本身的物理特性決定的。音樂在耳濡目染中帶給我們知識,使我們受到藝術的薰陶。音樂的感性特徵表現在音樂一經傾瀉,即具有感染性,例如一首國歌,一首進行曲的演唱與演奏,能給人一種家國情懷和勵志心態;一首搖籃曲讓我回到童年時代,讓我們感受著父母的慈愛和對新生兒的喜悅,一首圓舞曲將我們帶進輕鬆美妙的人際環境;一曲《春節序曲》使我們享受著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美景,我們在和平的環境裡過著國泰民安,生活吉祥的好曰子;龐大的樂隊演奏著聲勢浩大的交響曲,在指揮家的銀灰色棒下,輕柔時我們能感受到一隻小螞蟻百折不回的勤勞,,也能在快節奏激情演奏中體驗萬馬奔騰的輝煌場面以及狂風暴雨的雄壯與殘酷等,這些都是透過聽覺與視覺想象得來的,畢竟是表面的,膚淺的,怎樣讓我們更深層次的審美欣賞呢?結論是我們需要理性的思維,創造,欣賞,表演,在整體把握音樂的新鮮,生動之時,伴著各式形態的節奏美韻律的同時讓欣賞者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豐富生活積累。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離不開感性的情感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理性欣賞是透過比較,再創造,表演中比較欣賞是在認識作品背景前提下,分析作品的結構,這點與文學有點相似。分析樂曲的段落,旋律走向,節奏特點,和聲織體,音樂風格,變化音,音域,音色,樂曲題材和體裁等。例如中外歌劇這一章,先讓學生感性欣賞四首歌劇的整體感情,感受樂曲的快慢,演唱者的音色等,再理性比較中外歌劇的歷史背景,劇情發展。演唱形式,唱法,音樂情緒,人物性格,旋律走向。例如《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唱法上是中國民歌特色,《紫藤花》抒情演唱,而《圖蘭朵》和《飲酒歌》是戲劇男女高音演唱。演唱形式讓學生自己邊欣賞邊分析獨唱,對唱,輪唱,齊唱,合唱等,旋律、音階等需老師幫學生分析,可讓學生找出變化音,比較中外歌劇的旋律,另外中外歌劇對比人物的結局也很重要,這是因為歌劇是在歷史的背景下產生的。透過一系列的比較,啟發和引導學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欣賞的積極性。再創造和表演是理性欣賞的最高層次,我們說興趣是在平時的學習中得來,理性欣賞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很高的文化內涵。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理性欣賞更是不容忽視,例如欣賞《我愛你,中國》時,畫面可以放電影《海外赤子》,在瞭解背景的前提下,放這首大氣磅礴的歌曲,學生欣賞完,非常激動,他們感受著祖國疆域的遼闊,豐富的寶藏,特別是歌詞裡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 ,等激情的表達,學生熱血沸騰,他們立志好好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富強,此時的創作和表演能加深學生理性欣賞,我說你們能畫的把心中的祖國畫下來,能唱的到臺上唱出來,一些膽大的同學還是能表演和創作的,這使得那些膽小的同學甚是羨慕和欣賞,這樣能帶動大部分同學積極地理性欣賞音樂。綜上所述,音樂欣賞是由心理,情感,感性,理性共同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並非朝夕之功。在欣賞時,要由淺入深,有表及裡地去追求美、感受美、創造美。人人都崇尚自由與創造,人也只有在自由與創造中感受著快樂與幸福,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人類文明不斷髮展,自身修養不斷加深,老師應努力提高整體學生的素質,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才能贏得讚譽,才能將音樂素質教育普及,才能將校園充滿健康與活力!

  • 2 # 楚一伯

    如何提高音樂欣賞能力,這又是一個複雜問題,一句兩句很難說清楚。總的是有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作品產生的時代文化背景,都能具體瞭解一點為最好。

    如交響樂,有巴洛克和洛可可及新古典主義時期之分。巴洛克音樂風格形式比較古板和四平八穩,多寫一小節都不行。洛可可音樂風格形式則比較自如細膩,可以自由表達豐富感情,是對巴洛克風格的相當突破,這與人的思想逐步解放有關。巴洛克時期如交響樂之父海頓的全部交響樂作品,還有莫扎特早中期的作品,及早中期老斯特勞斯的圓舞曲,均屬巴洛克時期藝術風格。到斯特勞斯的兒子小斯特勞斯那兒,則進入晚洛可可風格和新古典主義交叉時期了。而貝多芬則是新古典主義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在繼承洛可可風格的基礎上,把世界音樂徹底推向了新古典主義時代,直至現在,世界範圍內的交響樂作品創作,仍然是以新古典主義形式居多,貝多芬的偉大除九部交響曲外,其繼承和發展了世界交響樂創作的豐富表現手法是最大功績。

    巴洛克音樂受建築和教堂唱詩班音樂要求影響,比較中規中矩,一派貴族氣和上帝味,引導人們往天上看,從教堂外型的刻板造型和貴族們跳舞的彬彬有禮就可看出來。洛可可風格音樂同樣受建築及追求世俗生活文化影響,音樂開始變得自由發揮,感情更豐富細膩,引導人們往地上看,開始關注人間疾苦,所以教堂內外建築風格就變得細膩、結構複雜、裝飾上金碧輝煌,男女可到多瑙河上去跳舞了。新古典主義音樂的誕生,幾乎與人性的大解放和反對帝制有直接關係,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就是獻給革命家拿波侖的,豐富的作曲技巧能表現戰場的廝殺意境,當拿波侖要稱帝時,貝多芬便憤怒地把這部作品改名為英雄交響曲。所以如果我們能對有關音樂知識作點廣義上的瞭解,對大家在欣賞音樂時就能理解得更富意義。

    欣賞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的音樂作品也是如此,如古琵琶套曲《廣陵散》,如果不瞭解一下魏晉時代的文化背景和嵇康及竹林七賢,顯然就無法把這曲子聽進去並理解,所謂陽春白雪和者蓋寡便在於此。二胡曲《二泉印月》也是這樣,如果不瞭解阿炳的身世遭遇,也很難真正聽出其中的複雜感情。

    此外,除了解音樂作品產生的時代文化背景,適當瞭解點音樂本身的知識也很有益,從樂器學上來說,如二胡的音色一般是比較沉悶,最適合表現人們的低沉心情,笛子的音色就比較明快,適合表現野外放鬆的情趣,小提琴音色則優美柔和,最適合表現溫馨嬌美的意境,而銅管小號就更加高昂激越,足以把昏睡中的人們驚醒起來。

    從曲式結構學上來說,一段體的形式適於表現單調的民歌敘事,三段體的基本上能表現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如《歌唱祖國》這曲子,多段體的更能表現充滿戲劇性的感情,如小提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從和聲與復調學方面來說,四個聲部的大合唱給人以氣勢恢宏的感覺,而Kanon(卡農)也就是華人說的輪唱,則能表現你追我趕的音樂形象,如冼星海的《保衛黃河》中的風在吼馬在叫……等,諸種音樂藝術創作手法和技巧,極大地表達出了人類的豐富感情。

    音樂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外在形式,並且是以欣賞其作品的形式美為主要特徵,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了解些音樂內和音樂外的東西,以便更好地幫助我們達到一種藝術欣賞高境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僅瞭解音樂史是不夠的。

    個人粗略之見,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 3 # 挑刀

    當你欣賞音樂感到美好的時候,你就會愛好它,你聆聽中、外的、古、今的眾多音樂作品會豐富你的樂歷,你會發現有很多的優秀作品,時間久了你就可以分辨出音樂的差異及優劣,去了解每個作品的內容作者及典故,解讀音樂的內涵,可以從一個愛好者透過系統的學習成為一個專業者,音樂在孩童時期培養最好,每天能夠堅持聆聽及學習並養成習慣,以後你的欣賞水平就高了,如果能有音樂作品留世不愧人生的,這樣你是很懂音樂的歷史的……

  • 4 # 人群中看了自己一眼

    簡單點說,多聽多讀。

    聽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

    當然,若是學一項樂器也有很大的幫助。

    聽與讀一定要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古劍奇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