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侃會死星人
-
2 # 瘋狗的輕武
主要是美國和蘇聯在戰後的崛起,而英國和美國本是同根,而且英美在自由貿易主義,海洋法系上也是一樣。所以英國的霸權說好聽點是“禪讓”給美國,而實質上是美國巧取豪奪的把英國踩下去,自己順利上位。
這得從好幾個方面去談
首先是經濟上的,早在19世紀末,美國就已經是全世界的製造業龍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隔岸觀火的美國更是發了一筆戰爭財,歐洲各國欠美國了一屁股債,英國的英鎊地位也岌岌可危,所以採取了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這就讓當時實行自由貿易的美元地位蹭蹭上漲。
再到二戰之後,一個破碎的歐洲根本再也沒辦法撼動美國的經濟地位。
從政治格局上,美國自打建國開始就帶著反殖民注意的味道,在19世紀的門羅主義也是為了保障美洲新世界不受到傳統歐洲列強的干涉。再到一戰後威爾遜總統提到的民族自決概念,其實都是在嘗試打破之前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
因為歐洲國家土地不大,人口也就那麼回事兒,必須要靠殖民地才能維持強大。但美國不一樣,自己地盤夠大,資源也豐富,工業也足夠發達,地緣位置又好,甚至都不需要養太多陸軍,這樣節省了一大筆軍事開支。所以丟擲一個民族自決的套路,能讓以前那些殖民地國家獨立出來,削弱歐洲國家的力量。在一戰之後也許美國的國際政治地位還不夠,但二戰之後就有足夠的話語權能削弱歐洲列強了。
而且在二戰中影響力大增的蘇聯在殖民主義這塊上邊和美國是一路的,因此不少盟軍會議中,斯大林和羅斯福總穿一條褲子,坑了丘吉爾很多次。
在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上美國也使了很多絆子,二戰之前英國在東南亞有挺多殖民地的,但日本南下策略之後把英華人揍的不行。地方都被日本人佔了,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恰好可以玩民族自決那套讓那些殖民地獨立出來。
同樣的,中東那邊本來也是英國勢力範圍,但處於對石油的巨量需求,美華人用經濟滲透的辦法掌握了在中東地區的主導權。
總的來說,美華人憑藉總體實力為背書,工業產能為基礎,逐漸掌握了國際政壇的話語權。而英國雖然在意識形態上和美國一致,但同一個意識形態只能有一個大佬。但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實力大不如前,這就讓美國從經濟、外交手段上逐步蠶食和分化了英國。
回覆列表
每個偉大的帝國最終都因過度擴張而分崩離析,英國也是如此。到了19世紀末,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已經超出了他們所能掌控的範圍。在歐洲,英國也要跟旁邊的鄰居糾纏不清,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正在崛起。自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德意志一直是歐洲一個非常繁榮的地區。當這個地區在十九世紀中葉統一時,老牌帝國法國和英國的利益必然會受到深刻的影響。
新舊帝國的碰撞終於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爆發,顯然英法無法獨自面對德國的威脅,需要大洋彼岸美國的支援。愛爾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脫離了英國而獨立,而其它殖民地也紛紛揭竿而起,尋求獨立,這顯示了帝國時代的終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損失慘重,百業待興的英國非常依賴美國的貸款和技術,遠離戰爭中心的美國漸漸走向世界的中心舞臺。
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法國極力避免捲入戰爭,因為他們幾乎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拯救他們搖搖欲墜的帝國。然而,事與願違,它們最終無法避免戰爭,被戰爭拖入又一個深淵,財力物力消耗殆盡。
戰爭結束時,英國最富饒的一塊殖民地印度獲得了獨立地位。按人口計算,印度人口占大英帝國的75%,印度的獨立,實際上是大英帝國的終結的開始。
隨著印度的獨立,英國的一系列殖民地都爆發了獨立運動。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在蘇聯、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幫助下,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結束了殖民主義時代。
帝國越大,崩潰也就越快。縱觀人類史上的大帝國都是如此,羅馬人、波斯人、希臘人、蒙古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都逃不開這個魔咒。不受控制的擴張是一個帝國崩潰的必要條件。
我是不侃史會死星人,一個非著名文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