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家伊濱的
-
2 # 水墨鄂州
歷史波譎雲詭,時代風雲變幻。縱橫捭闔間,靠嘴皮子養家的歷史人物中,酈食其算得上是倒黴蛋一個。
酈食其,秦末漢初陳留縣高陽鄉人,時稱“狂生”,在劉邦面前自稱“高陽酒徒”
酈食其投靠劉邦時已60多歲,很想幹點大事。
他第一回出馬是去勸陳留縣縣令投降劉邦,可當時劉邦羽翼未豐,加之陳留縣防守又十分堅固,陳留縣令很本不聽他那一套。
沒辦法,60多歲的老頭也咬牙一改說客風度,動口不行就動手,連夜裡殺了縣令,開城迎進劉邦軍隊。儘管他和縣令是老朋友。
這次雖然說服不成,好賴還是幹成功了。劉邦甚為感激,號其“廣野君”。
後來,楚漢相爭,楚軍勢力強大。劉邦好像熱鍋中的螞蟻,恨不能立馬讓酈食其變出花招來。廣野君馬上遇到新問題。
酈食其腦袋一拍,有了,秦失天下,就是把各諸侯國都給滅了,使得他們的後代無立錐之地,自然要造反。歷史上,商湯伐桀,周武王伐紂,無一不是給舊統治者的子孫另行封國,給他們出路。
他向劉邦建議,重新扶立六國後裔。如此風範,必可德行天下,百姓順從。
劉邦大喜,趕緊令人刻制六國印璽,要酈食其去辦外交。
意外的是,此事讓張良撞個正著。張良接連向劉邦提出問題:您目前的德行、威望、實力等等可以與商湯、周武王相比較嗎?
即使封了國,目前楚項強大,它們若是屈楚而背漢,您該怎麼辦?
而且,天下俊傑拋家別子隨你輾轉奔波,圖的是什麼?
如果重封六國之君後人,那麼他們沒了盼頭,必將回頭侍奉各自的獵主,或返鄉回家。天下俊傑如鳥獸散,陛下的統一大業不就完嗎?”
劉邦正在吃飯,氣得把飯吐了出來,大罵酈食其:“這個書呆子,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
酈食其又一次功敗垂成。
兩次遊說,屢戰屢敗。第一次是客觀條件不具備,第二次是客觀條件早已改變了。事雖不過三,但酈食其不久又發現一次機會。他勸劉邦進兵滎陽,固守成皋,斷太行之道,據蜚狐關口,把守白馬渡口,佔敖倉之糧。讓各路諸侯都能看到漢軍已牢牢佔據天下之要津,充分顯示實力。有利於促使各路英雄、各國勢力歸順漢軍。他自己則去勸當時頗有實力的齊國前來歸順。
酈食其見到齊王,向他分析天下大勢,人心向背。比較劉邦與項羽的氣度風範和實力變化,勸齊王趕快歸順漢王,以免遭到家破人亡的結果。酈食其這番勸告稱得上是順應時勢,又切中齊王心思。齊王決定歸漢稱藩。
本來,在此之前,齊王已派重兵防備韓信的進攻,以齊國之實力,堅守一年半載是沒有問題的。聽了酈食其的話,齊王派使與漢王講和後,下令解除防禦,自己則天天與酈食其飲酒作樂。
按說,酈食其這次總算大功告成了。卻不料,斜路里又殺出個蒯通,蒯通是韓信身邊的謀士。當時,韓信聽說酈食其已勸說齊王歸降,便想停止前進。可是蒯通認為,既然漢王並沒有釋出停止進攻的詔令,就不該停下來,酈食其的秘密活動與你無關。他對韓信說:“酈食其操三寸不爛之舌,就得到齊國城池七十多座,比你打了一年還要多,何況齊國的功勞本來就屬於你的,大將軍為什麼要讓給一個書呆子呢?”
於是,韓信乘齊王不備,大舉進軍,兵臨淄城下。
齊王聞訊大驚,責罵酈食其和韓信合謀使詐。
酈食其仰天長嘆,“天絕我酈食其也!初投沛公遊秦,被張良一言而作死諫;說立六國,又是張良發八難而未果;此次說齊,大功已經告成,不想又被韓信鼓譟進兵而前功盡棄。罷,罷,罷……”
氣昏了頭的酈食其拒絕勸阻韓信進攻以向齊王證明自己的誠意,結果被同樣氣昏了頭的齊王活活燙死了。
一代縱橫家就此殞命!
唐代詩人李白的《梁甫吟》中寫道:“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後來,毛澤東又為這幾句詩續了4句:“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有史家評論:在漢朝的開國謀士中,酈食其穩健不如蕭何,戰略眼光不如張良,機智不如陳平。但他縱酒使氣,疏闊狂放,跟劉邦很對脾氣,很可能是劉邦最喜歡的一個。他不僅富於謀略,而且敢作敢為,勇於冒險,以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見解,為劉邦成就大業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然而,歷史如煙,世事難料,酈食其的一生正應了那句:人強不如命強!
-
3 # 滄海拾遺錄
酈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主要是劉邦方面食言不遵守齊國歸降的協議,導致齊王以違背協議為由處死酈食其。酈食其是秦末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和謀士,出身於陳留縣高陽鄉,被後世稱為高陽酒徒。在秦末群雄並起之際,酈食其選擇投奔了途徑陳留的劉邦,併為劉邦智取陳留、說服武關秦軍守將歸降立下了大功。項羽入關後,自稱西楚霸王,為防範劉邦,將其分封至蜀地,並把秦國故地分封給歸降的秦將章邯等三人,以牽制監視劉邦;把原齊國一分為三,封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改封田市為膠東王。田榮卻因為不救項梁的原因沒有受到分封,田榮十分生氣,便武力驅逐了齊王田都。田榮不許田市去膠東就職,田市迫於項羽威名,偷偷跑去膠東,田榮大怒之下殺死田市,自立為齊王,隨後擊殺濟北王田安,佔領了整個齊地。項羽因此大舉伐齊,田榮大敗逃亡被殺,田榮的弟弟田橫擁立侄子田廣為齊王。這時候,天下儼然是楚漢之爭,雙方都想拉攏乃至控制齊國。
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204年,韓信在平定趙國的叛亂之後,奉命向齊國進軍。酈食其他毛遂自薦,主動要求前去遊說齊王田廣歸降劉邦,“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齊王,讓其自覺歸順,稱漢東藩。”,劉邦覺得反正派人勸說一下也沒什麼可損失的,就同意酈食其的計劃,也沒抱什麼太大希望。讓劉邦大吃一驚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酈食其派人傳回訊息,齊王田廣真的同意歸順劉邦,兵不血刃為劉邦拿下七十二城。劉邦這下有點猶豫不決,並沒有下令讓正在準備進攻齊國的韓信停止軍事行動。
公元前204年十月,在進軍齊國的路上,韓信收到齊王決定投降的訊息,認為進攻齊國已沒有多大意義,決定停止進軍齊國。 但蒯通遊說韓信繼續進攻齊國: “將軍受詔擊齊,酈食其只不過是漢在這場戰爭中部署的一個間諜,將軍你想想,難道現在有詔書來讓你停下來嗎?你依據什麼敢私自不執行詔書的命令?”聽了這話,韓信有點猶豫了。蒯通進一步分析,認為酈食其只憑借一輛馬車一個人就立下收復齊國的大功,難道韓信還不如一介書生嗎?經過蒯通一番多方位立體面的利誘威脅分析,韓信決定馬上進攻齊國。由於齊國認為已經跟劉邦達成歸降協議,並沒有認真做好備戰準備,使得韓信大軍長驅直入,順利拿下戰略重地歷城,齊王田廣這才如夢方醒,馬上拿下尚在齊國的酈食其,齊王叔侄告訴他,韓信退兵就放了你,韓信不退兵就烹了你。精於謀略的酈食其早已看清了當前形勢,不管是劉邦還是韓信絕不會因為自己一介老朽而放棄齊國這塊戰略要地。酈食其最後只留下兩句話,一句留給了劉邦:“舉大事不顧細謹,盛德不辭讓。”任認為成大事者不會考慮那麼多細節,另一句留給了自己,也還給了田廣叔侄:“而公不為若更言。”我們就不必再說什麼廢話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齊王最終於公元前203年烹殺了酈食其。齊國也最終被韓信攻取,韓信成為齊王。
回覆列表
酈食[yì]其[jī](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陳留縣高陽鄉人,秦末楚漢時人,劉邦手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說客。
少年家境貧寒,好讀書,只得當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賤小吏。但是儘管如此,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裡的人們都稱他為“狂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項梁起義,酈食其隱匿不出,靜觀時局發展。劉邦兵臨陳留,訪求當地豪傑,酈食其乃跟隨劉邦,用計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食其為廣野君,出使各國諸侯;以其弟酈商為將,進攻秦朝。秋,兵臨武關,酈食其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在楚漢兩軍相持苦戰難解難分情勢被動的局面下,他建議漢王奪取滎陽,佔據敖倉,獲得鞏固的據點和糧食補給,為日後逆轉形勢反敗為勝奠定了基礎。又出使齊國,勸齊王田廣歸漢,齊王乃放棄戰備,以七十餘城降漢。漢王四年戊戌初(公元前204年11月),漢將淮陰侯韓信嫉妒食其之功,發兵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認為被騙,乃烹殺酈食其,時年約六十有五,墓在雍邱(今河南省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