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州千衛攝影
-
2 # 一老沈一
(康德)
又是一個既偏冷又枯燥的話題。
先分別說,然後再看異同。
“辯證思維”,應該是指運用或符合辯證法的思維。辯證法 (dialectic),也有不同的階段。
最早,辯證法是指一種邏輯論證的形式——在古希臘思想家那裡,其含義範圍很廣,包括從辯論中的一種反駁技巧,到對定義作系統評價,再到研究和劃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間的關係。自斯多葛派哲學到中世紀末,辯證法一直同形式邏輯關係密切。
到了近代,康德提出了“先驗辯證法”的哲學術語,是指一種揭示假象的努力——這種假象會在經驗範圍之外出現。(黑格爾)
黑格爾是辯證法的集大成者。他把辯證法看作是——一個概念由於它自己固有的矛盾雙方衝突的結果,而向它自己的反面轉化的傾向。
後來,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採納了黑格爾的定義,並應用於對社會和經濟過程所作的解釋中。
《不列顛百科全書》對現代辯證法的解釋,很值得參考——“用於包括思維、自然和歷史三個領域中的一種哲學的進化概念”。辯證唯物主義則定義為——關於聯絡和發展的科學。
這樣來看,“辯證思維”,或者說“運用或符合辯證法的思維”,至少可以有四種形態。更完整和成熟的,是第四種。
來看“批判思維”。必須要說,這裡用到的“批判”,不應是通常理解的漢語中的含義。漢語裡“批判”這個詞,通常指的是揭露、反駁和否定。
在“批判思維”中的批判,指的是審視、探究和突破——它是一個哲學詞彙。 一般認為,“批判”一詞,濫觴於德國哲學家康德。他寫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和《判斷力批判》 。德文的批判是Kritik;英文是Critique 。
康德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按照已有的參照物原則來思考和評判,這屬於教條主義;但我們在不放棄參照物的情況下,不拘泥於已有原則,而是按所觀察的新主體的自身(主觀)來思考,那就是“批判思維”。
在康德這裡,“批判思維”是與教條主義相對立的,但應用範圍很窄,僅限於人的思維領域。
黑格爾也使用了“批判”這個詞,仍然是審視、探究和突破的含義。所不同的是,他將外延擴大到更廣泛的現實世界的範圍。
正是受到了黑格爾的啟發,馬克思繼續沿用了“批判”一詞,與1859年出版了《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而且,他的“批判”真正擴充套件到了歷史和社會領域。
哲學上的“批判”,與“揚棄”概念密不可分,緊緊相連。這個詞彙,也是康德最早使用的,德文是aufheben,含義為發揚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拋棄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
黑格爾對這個概念大加讚揚,不厭其煩地在自己的辯證法中運用。他說,“揚棄”代表了“德國語言富有思辨的精神”,“它超出了單純理智的非此即彼的抽象方式”。
馬克思的思想中,在“批判”的同時,同樣富含了“揚棄”的思想。(福柯)
他的治學指導思想和方法,如果概括到一個詞,那就是“批判”。他說——
“在人生中,如果人們進一步觀察和思考,有些時候就絕對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瞭解人能否採取與自己原有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採取與自己原有的觀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學——我是指哲學活動——如果不是思想對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麼呢?如果它不是致力於認識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以不同的方式思維,而是證明已經知道的東西,那麼它有什麼意義呢?”
“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的異同。第一,從認識論上來說,這兩種都屬於思維的方法,這是最大的相同之處。
第二,辯證法反映的是客觀世界本身存在的普遍聯絡和發展的規律。所以,其適用的範圍更為廣泛。換言之,辯證思維“大於”批判思維。
第三,批判思維主要運用於理論研究。這不是說批判思維不具有現實性和更廣泛應用的可能,而是說,考察到目前為止,在實踐上的應用是如此。所以,其帶有一定專業性。
第四,批判思維和“揚棄”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其帶有鮮明的突破與創新的特徵和指向。這一點,是與辯證法嚴密契合的。不過,“批判”,一般都是具體個體所進行的批判,難免帶有各自的主觀特點——主觀性、片面性等等,很難說不存在。這個時候,是有可能和辯證思維相背離的。
-
3 # 偶然一會ABC
辯證法和辯證思維最初的來源是蘇格拉底的“助產術”,即透過質疑和矛盾達到獲得新知和“邏各斯”的過程。這是一個行動和實踐的過程。辯證法和辯證思維的集大成者是黑格爾,他將世界理解為一個透過自我否定而螺旋式上升的偉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和精神一體透過揚棄獲得內容,使自身展開一個永無止境的完善過程。
批判思維最初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他們以希臘羅馬為參照系,以新發現的柏拉圖著作中的“理念”為武器,審視中世紀的種種,從而發現新的世界。這種思維方式在以後的宗教改革,科學革命,政治革命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康德那裡,“批判思維”成為理論概念,即“先天綜合判斷”(“謂詞不包含在主詞之中”),這種判斷與“分析判斷”(“謂詞包含在主詞之中”)不同,它能提供新知。而先天綜合判斷的最終來源為“先天感性形式”和“範疇(先天知性形式)”,即人的自由和理性。因此批判思維是“啟蒙理性”—沒有外來干預下,自由運用自己的理性的能力。
總結: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都是人類獲得新知的能力。不過前者指向“邏各斯”,即世界的發展規律,後者指向“人的理性自身”。
-
4 # 立言50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本身就是批判與否定的哲學方法論的總結與概括,也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全面概括和總結。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辯證方法論統一。也是俱有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所以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到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形成哲學大體系,都具有辯證和批判認識過程,黑格爾把這思想規於絕對精神,馬克思是從自然辯證法,到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辯證與批判,是終極真理宇宙真理。
-
5 # 龍一歐
辯證思維是哲學思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這一點是對的,但辯證思維沒有量的概念,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作出事情的好壞錯對判斷時,差別只在於量的變化,水少是旱災,水多是澇災,只有量適合時,才是我們人類需要的水,沒有量的辯證思維是假把式,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根據辯證思維作出正確判斷,辯證思維起作用最大的地方就是,可以當事後諸葛亮,即可搶功,也可踢皮球推卸責任,使用辯證思維可以使自己處於永遠正確的地位,是官場上的利器。沒有建設性的批判思維,是雞蛋挑骨頭思維,批判思維就是要推翻,就是要徹底否定,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面的,徹底否定就會把事物推向極端,物極必反,事物的極端必然會走向事物的反面,批判思維任何時候都可以在一個雞蛋裡挑出一雞蛋的骨頭,是對人類毫無益處的思維,批判思維是建立在事物只有反面,沒有正面的思維,是一種沒有建設性的思維,任何事物有正反兩個面,正反取決於量的變化,世界是變化的,在不同的條件下,事物的正反兩個面是互變的,物極必反就是強調量的重要性,強調事物沒有絕對,批判思維就是要把事情絕對化,所以是一種錯誤的思維。科學思維提倡質疑,反對批判,是建立在質疑是為了更好的建設,是為了改正錯誤的地方,而不是象批判思維那樣,要徹底推翻,要把事情推向極端。
-
6 # 答在問前
大家都相信,自然界不存在矛盾,陷入矛盾的是人的思維,困惑焦慮的牢籠,因為是自己給上的枷鎖,走出的方式有二,一是放下枷鎖,二是認為帶枷鎖坐牢是提供了一次向命運挑戰不斷昇華品德或提升越獄絕技最終走出監牢的機會。這是詭辮。象這樣把辮證思維的光環拿掉叫批判思維。
回覆列表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絡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
思維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是指它透過其他媒介作用認識客觀事物,及藉助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已知的條件推測未知的事物。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它對一類事物非本質屬性的摒棄和對其共同本質特徵的反映。
夜市有兩個面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後,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為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面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面線在冰水裡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境界思維】為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境界思維】一個不願付出、不願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批判思維: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辯證思維: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與邏輯思維相對立。運用辯證法的規律進行思維,主要運用質與量互相轉化、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個規律。
消費者的思維是:我對我有用,我就能購買。
生產商的思維是:我覺得有用,所以我生產。
管理者的思維是:我認為對的,所以我部署。
打工者的思維是:我感覺可以,所以我就幹。
夢想家的思維是:我認可拼搏,所以我付出。
平安者的思維是:我相信命,所以我忍受。
奮鬥者的思維是:我要創造,所以我前進。
頹廢者的思維是:我都接受,所以我安逸。
一思維,一世界。
一念想,一人生。
人生的輝煌成敗於一個瞬間!
--慧傑《慧傑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