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與美文欣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體按內容分,有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 抒情詩透過抒發詩人的感受來反映社會生活。 敘事詩以敘事和寫人為主,透過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 說理詩側重於講道理和發議論。“按形式分,有中華傳統詩和外式詩兩大類。中華傳統詩有古風、格律詩(律詩和絕句,又稱近體詩)、詞、曲等;外式詩,習慣稱“白話詩”,有十四行詩、自由詩等。”

    古體詩沒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詩”,一般分為四言詩、五言古體(五古)、七言古體(七古)、雜言體。

    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句數、字數、押韻、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規則,是古代的格律詩,一般包括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此外,中國古詩的分類方法還很多。例如,按作者分,有蘇李體、太白體等;按詩集名稱分,有楚辭體(騷體)、選體(《昭明文選》)等;按作詩方法分,有柏梁體(即聯句詩)、集句體、迴文體等;按用途分,有試帖詩(用於科舉考試,也叫“賦得體”)、字謎體等。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

    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採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代以及其後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遊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

    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採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 2 # 石匠秦人

    對聯,疊句,藏頭詩,頂針。

    頂針是上句尾字,作下一句首字,依次累推。堅持到底。

    臧頭每句開頭一字可連成一句完整意思。

    疊句,重複一句,反覆使用,加強語氣

    對聯必須對仗,對齊,字,詞相對。意思相近或相反

    其餘還有誇張,比擬等修詞手法

  • 3 # 文利wenli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行酒令可以在宴飲時助興取樂,原本是儒家的“禮”,最早誕生在周,當時是為了維持酒會上的秩序,後來逐漸就發展成活躍氣氛的存在。“飛花令”就是華人在飲酒時的一種獨有的助興遊戲。

    飛花令屬於一種雅令,需要一定的詩詞功底才能玩,所以是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遊戲。“飛花”這個名字來源於詩詞,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有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因為描寫了寒食時節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成為膾炙人口的名詩,所以大家就將酒桌上飲酒行令的遊戲取名“飛花令”。

    飛花令的玩法是用詩、詞,或者曲,句子一般不要超過七個字。在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是“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第二個人就要接第二個字是“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然後第三個人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的詩句,比如“春江花朝秋月夜”,以此類推,七個字排完是一輪。如果接令的人接不住,酒令官就得罰其喝酒。

    行雅令,除了比才學還要比急智

    古時文人酒令比較文雅,需要相當有文化的人才能玩得轉,頗有有“陽春白雪”的味道。所以,也有一些鬥力不鬥智的省心玩法,比如:投壺、骰令、擊鼓傳花等……但相比之下,既鬥智又鬥力的“陽春白雪”顯然更高一籌。

    所謂“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於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於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於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呤或援翰,作出詩來。最著名的一次當數晉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蘭亭修禊大會,大書法家王羲之與當朝名士41人於會稽山陰蘭亭排遣感傷,抒展襟抱,詩篇薈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

    雅令多以字詞令、詩詞令為主。字詞令者象形、指事、會意兼有,詩詞令則要求敏捷與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速度來了解一下吧:

    字詞令類:

    1、八字令:每人說出一個帶“八”字的詞,此詞必是八個同類的總稱,說不出者飲。如“八仙”、“八卦”等。

    2、拆字對令:令官到一拆字對聯的上聯,要求在座者將下聯對出,對不上者飲。如“踏破磊橋三塊石,分開出路兩重山。”

    3、詞牌合字令:此令要求說出三種曲牌名,三個曲牌的第一個字合起來成另一個漢字,不成者飲。如:木蘭花、卜算子、早梅芳;月下笛,西地錦。女冠子(腰)。

    4、離合字貫詩文成名。如: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飲一杯酒”。

    5、同色離合字貫俗語。如:同色茶如酒,呂字兩個口,飲荼大口,飲酒小口。

    6、拆字貫詩句或俗語。如:一卜為下,二人說話,一人爭上,一人爭下;“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7、離合字貫俗語。如門口問信,人言不久便來;八刀分肉,內人私議不均。

    8、推字換形。如:木在口內為困,推木在上為杏;十在口內田,推十往右為業。

    詩詞令類:

    1、詩中含字令:背古詩一句,四言、五言、七言不拘。句中須含令官所規定的字樣。

    2、作詩令:要求在席者每人作詩一首,順口溜亦可。

    3、詩分真假令: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 ),寒夜客來茶當酒(假酒)。

    4、女兒令:此令有數種行法,凡女兒之性情、言語、舉止、執事,皆可言之,下七字用成句更妙。如:女兒難“相見時難別亦難”;女兒歡,“只言容易得神仙。”

    5、改字詩令:將古詩讀錯一字,另引一句詩解之。不工者飲一杯,不成者飲雙杯。如:少小離家老二回,(明是老大,何雲老二?)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婦”。

    《紅樓夢》中的十種酒令現在還有人玩

    古代酒令形式眾多,除了詩詞令,還有類似當今成語接龍的詩詞接龍“迴環令”,籌令、名賢故事令等。《紅樓夢》中記載的就不下十種。比如:傳花、拍七、猜謎、說笑話、籌令、佔花名、藏鉤、射覆、酒牌令等。

    佔花名令牌。

    其中,傳花類似於今日的擊鼓傳花,拍七類似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欄目中經常暴露明星數學黑洞的“我是數字王”,籌令類似於抽籤、藏鉤類似於猜有無、湯鑰令類似於轉酒瓶……很多酒令的遊戲規則經過改良後,現在的人也玩得不亦樂乎。

    在《紅樓夢》中,提及的酒令不下六處:第二十八回在馮紫英家中,寶玉提議行酒令;第四十回在大觀園中有劉姥姥在場行酒令;第六十二回行拈鬮酒令;第六十三回寶玉生日“群芳開夜宴”上行酒令;第一零八回薛寶釵生日行酒令;第一一七回賈薔、賈環、王仁等在外喝酒行酒令。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酒令是飲酒助興取樂的遊戲。

    同時,酒令內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運給塗上了一層象徵性的色彩。黛玉哀怨,湘雲放達。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鳴。湘雲幼小時先喪父母,家業凋零,後來又丈夫早卒,青春孀居,其生活歷程也像江上孤舟,幾經風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解讀《一人之下》漫畫第355集的劇情內容?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