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
2 # 話說傳說
三國時期,魏國本身就是最強,加上司馬氏幾代經營,直至公元263年,魏國鄧艾帥軍滅蜀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曹奐,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
根據晉統一全國後的表現來看,晉武帝在歷史上也算個雄才大略,寬厚仁慈的明君,因此在即位到滅吳的十幾年時間裡,晉武帝安撫民眾,疏通槽運,可以說也是在勵精圖治,為滅吳打下堅實的基礎。
反觀吳主孫皓,則是昏聵無度,驕奢極欲,暴虐兇殘,在東吳已經民心盡失,大量東吳官員將領帶領投奔西晉,可見孫皓的失德程度。
這樣此消彼漲,西晉日益強盛,而東吳日漸衰落。加上當時西晉也湧現出王浚(應該是水旁加個睿字),羊祜,杜預等名將。
而東吳依仗自己的長江天險,自以為堅不可摧,因此防務鬆懈,國內從帝王到士兵均無戰心,因此被西晉大軍一舉攻破。
-
3 # 會敲程式碼的小白鼠
西晉滅吳的具體戰爭和細節可以參考百度,我在這裡就不再囉嗦了,在這裡主要介紹下,西晉為何短時間內能夠滅吳?
1,外因:西晉國內國泰民安,晉武帝不是昏庸無道之主,西晉國內人才多,杜預、羊祜等都是當世名將,領軍統帥的人才,而東吳方面等到陸抗死後,沒有大將可以抵禦。
2,內因:東吳孫皓,昏庸無道,隨意屠戮大臣,東吳有能力的人才基本上沒有,有的只是狡猾小人。
公元280年,西晉一戰而滅東吳。東吳立國這麼久,何以不堪一擊呢?
我試著分析一下原因:
1、吳主孫皓是歷史上數得上的暴君,民心盡失
吳帝孫皓是中國歷史最變態的皇帝之一。他殺人如麻,不可勝舉,這裡只能例舉幾個典型例子,被殺者基本上都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
在變態皇帝的統治下,政治已是暴虐,令百姓民不聊生,在公元272年至274年三年間,瘟疫流行,民眾幾乎是活不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有良知的地方官員大力減免百姓的稅賦,推行愛民之措施。然而,在孫皓看來,這些官員都罪該萬死。
湘東太守張詠拒絕向治下百姓徵收算緡稅,孫皓大怒,派使節前往湘東,將張詠就地正法,砍下腦袋傳閱諸郡。會稽郡大旱,會稽太守車浚上表請求賑濟,皇帝認為他收買人心,派使者前往捉拿,梟首示眾。尚書熊睦稍稍講了幾句勸諫的話,被皇帝用刀柄上的鐵環活活砸死,砸得體無完膚。
皇帝似乎愛上殺人的遊戲了,他已經不在乎理由了。
上帝欲使之毀滅,必先使之瘋狂。
孫皓真的瘋狂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喜歡上另一個遊戲:宴請群臣。皇帝請客吃飯不好嗎?有酒喝有肉吃當然好,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殺人。各逢酒宴,皇帝必先把群臣灌醉,幹嘛呢?不都說酒後吐真言嗎?他派了十個太監,專門看看這幫大臣喝了酒後,有什麼激憤之言,有什麼牴觸情緒,一旦發現,嚴懲不貸。有些酒品差的,糊里糊塗咒了幾句,酒醒之後,等待他們的是種種酷刑,有的被活生生地剝臉皮,有的被挖出眼珠子……
如此暴政,國家還能不亂嗎?百姓願意為這樣的皇帝而戰鬥嗎?
2、為滅東吳,西晉前線將領做足了準備工作
有幾位將領對滅吳戰爭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個是羊祜。
羊祜是伐吳戰略的積極主張者。皇帝司馬炎對羊祜很是信任,多次跟他商議進攻東吳的計劃。羊祜指出,進攻東吳必須充分利用長江上游的優勢,必須組建一支強大的長江水師,他向司馬炎推薦一個人選:王濬。
公元276年,徵南大將軍羊祜就上書皇帝司馬炎,提出徵吳主張。他指出,吳國江淮之險不如蜀國劍閣之險,孫皓的殘暴遠甚於劉禪,吳人之痛苦甚於蜀人。這三點決定吳國的抵抗力絕不會比蜀國更強。
為此,羊祜制訂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多路同時進擊,一舉消滅東吳。具體是:梁州、益州兵團順長江而下攻擊;荊州兵團進攻江陵;豫州兵團進攻夏口;徐、揚、青、兗四州兵團南下直指吳都建業。在數千裡戰線上同時發起攻擊,吳國雖然長江之險,也不可能處處抵擋得住。
然而,直到羊祜去世,朝廷仍然沒有下定徵吳的決心。羊祜雖然沒有親自指揮滅吳之戰,然而後來滅吳之戰略計劃,基本來與他的構想一致。除了王濬之外,另一位滅吳英雄杜預,也是羊祜推薦的。
第二個重要人物是王濬。
王濬曾是羊祜麾下參軍,頗富才華,志向遠大,羊祜對他非常欣賞,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由王濬出任益州刺史,主要負責組建艦隊。司馬炎同意了,並加封王濬為“龍驤將軍”,督建戰船。為了取得水戰的優勢,王濬從一開始便矢志建立一支高平準的艦隊,他所造的戰船,船長一百二十步,可以搭載兩千名步兵。在當時,這種船可以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了。為了增加船自身的防禦力,在甲板上還用硬木建堡樓,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移動堡壘。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式戰船,故而又稱為“樓船”,因為遠遠望去,那分明是一幢幢大樓。移動城堡四面都有門,外面的甲板上可以跑馬匹。
王濬也是推動伐吳的重要人物,他以七年時間造船,由於自己已經七十歲,時不我待,他上書晉武帝,認為必須儘快徵吳,原因有三:其一,吳國還沒另立明主;其二,他在蜀地所造之戰船尚未腐壞;其三,自己還活著。注意第三點,王濬是多麼自負,認為自己乃是伐吳的不二人選。
因此,伐吳雖然只用幾個月就成功,而王濬卻已經準備了七年。
第三個重要人物:杜預
羊祜去世時,推薦杜預接替自己。杜預出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杜預是那個時代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學問是他不懂的,什麼政治、經濟、歷史、天文、地理、曆法、法律、數學等等,無所不通。時人送給他一個綽號,喚作“武庫”。他是是朝廷中為數不多堅決支援南征吳國的官員。
在伐吳一事上,杜預與王濬一樣,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他多次上書晉武帝,力排眾議,堅持伐吳主張。其實,從西晉開國始,這個朝廷就沒有什麼進取心,倘若不是羊祜、王濬、杜預等人的堅持,伐吳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正是由於這幾位名將有伐吳的決心,並及早做了充分的準備,才有一戰而滅吳的偉大勝利。
3、伐吳的時機選擇好,東吳南方叛亂
公元279年,東吳皇帝孫皓派人前去廣州調查戶口,廣州百姓人心動盪,不知這個暴君又要搞什麼花樣。廣州便是現在廣東省,本來隸屬於交州,而後單獨劃出來成立一州,但與交州關係仍非常密切。
當時桂林太守脩允正好過世,其部將郭馬見廣州百姓對朝廷深惡痛絕,便決然起兵,攻略廣州,殺死廣州督虞授,割據自雄,自任軍政長官,都督交、廣兩州諸軍事。同時,郭馬派部將何典攻略蒼梧,王族攻略始興。叛軍一發而不可收拾,郭馬連戰連捷,殺南海太守劉略,驅逐廣州刺史徐旗,一時間,南方震動。
皇帝孫皓大怒,爾等小賊竟敢造反,非得扒了皮碎屍萬段不可。很快,皇帝任命執金吾滕修為廣州牧,率領一萬人馬,從東路進軍,進剿叛軍;另外,徐陵督陶濬率領七千人馬從西道進軍,會同交州牧陶璜,夾擊郭馬。
在東吳出兵鎮壓南方叛亂時,西晉抓住機會,大舉出兵伐吳。
4、晉軍的戰鬥力要比吳軍強
限於篇幅,晉伐吳的具體經過不詳細說了,只舉個例子。
在滅吳之戰中,王濬樓船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後來才有“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詩句。
王濬指揮的川蜀水師順長江而下,直取丹陽,吳師不敵,退保建平。當時吳軍在長江江面上架設鐵索,截斷江面交通。這樣還不夠,又在長江水較淺之處,佈下大鐵椎,這些鐵椎很大,有一丈多長,微微露出水面,仿若一個個礁石,倘若晉國戰船撞上大鐵椎,那肯定要船毀人亡。
要突破吳人的封鎖,確實非常困難。然而,正是因為困難,方能彰顯王濬作為一代名將的智慧。對於晉國水師而言,江面上的鐵索威脅還小一點,倒是大鐵椎才要命,如何清除障礙呢?王濬想出一個辦法。
他打造了幾十個大木筏,長寬均有一百步,以這些木筏開路。為什麼要用木筏呢?木筏與船是不同的,船要是被鐵椎扎個洞,那是非進水沉沒不可;但木筏紮上鐵椎還照樣漂浮,不會沉掉。於是這些木筏向下遊漂去,撞上鐵椎,沒沉,繼續漂,這麼一大,大鐵椎反而附著在木筏上,順流而去了。吳人精心打造的鐵椎阻敵法,竟這麼輕而易舉被王濬化解了。
那麼如何對付鐵索呢?
鐵索固定在岸上,這不是用木筏能捲走的。怎麼辦呢?燒!
既然鐵是高溫煉出來的,也會在高溫下熔化。為此,王濬研究出一種特別的船,在船上造了一個大火炬。大家看過奧運會,主會場上有巨型火矩一直熊熊燃燒,王濬造的火矩就有那麼大,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大火爐。這個火爐有十來丈,內灌麻油,火勢更旺。我們可以看出,搭載有火爐的船是特種船隻,王濬在川蜀造船七年,不僅造戰船,也造了為戰爭準備的特種船。當火爐船行至鐵索時,船上計程車兵將鐵索撈起,置於火爐上熔燒,很快,鐵索被燒得通紅,最後用力一扯便熔斷了。
東吳精心打造的鐵索、鐵椎封鎖線,僅僅一天便被晉軍全線突破。從這裡可以看出,晉軍的作戰水平,是比吳軍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