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心如醉

    首先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天生的高智商,就是後天慢慢積累的結果,理解能力的好不好,多還是取決於你讀書多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個亙古不變的道理。當然古詩還有點不同於其他文章的地方,那就是意境的問題,你如果坐在圖書館,你是感覺不到,“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畫面。只有你親眼所見才能徹底理解。當然我們也不可能都去親身體會。我這裡只是舉個例子。

    詩人多是心思敏感,特有情懷的那種。或多愁善感如納蘭性德,或豪情萬丈如辛棄疾,或婉約清麗如李清照等等數不勝數。總之我們要多讀再多讀,培養語感,語感真的很重要,當你從語感到達情懷,那麼再去理解古詩那就容易的多了。

    因為最初的接觸古詩我們多數人都是死記硬背,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侯,哪懂什麼情懷不情懷的,只是機械式的記憶。這個時侯你讓他完全理解古詩的意境,著實有點困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古詩詞的大量積累,骨子裡自然就融入了情懷,到那時理解能力自然就跟上去了。不用著急,慢慢來。

  • 2 # 指尖教育帝國

    就中考語文古詩詞閱讀題來看,多以課內為主,即使是拓展到課外也和課內所學的古詩詞所表達的主題相似,考查其知識遷移能力,考點要求理解作品思想感情、重在品味語言、內容理解和情感把握。題型以簡答為主。因此要想提高語文中的古詩理解能力,學好課內古詩詞,熟記中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並瞭解詩意,理解詩詞所表達思想情感即可。

    為了方便學生們提高古詩詞理解能力,小徐老師做了以個歸納,分類理解歸納記憶更有利於學生掌握。

    一、古詩分類:

    按題材分:送別詩、思鄉詩、詠史詩、愛國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等。

    按體裁分:古體詩(樂府詩、古風)、近體詩(律詩、絕句)、宋詞、元曲。

    具體分類鑑賞見下圖:

    二、在詩意理解上側重考查詩詞的感情特色、語言特色和意境特色。同時要求學生會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上賞析詩詞的表達效果。具體分類如下:

    在中考鑑賞詩詞的解題思路主要體現在:

    抓住關鍵詞、句;

    利用課內古詩詞常見思想情感和意象感悟詩詞表達主題,再結合實際其詩人所有表達的思想情感體味語言特色和寫作技巧等。

    善於抓住詩詞景與情的關係,景即是詩歌中的意象,不同的意象代表著作者不同的感情態度和觀點等。

    考題分析如下: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古詩詞鑑賞能力,就要熟練掌握詩詞的題材分類,不斷分析不同題材詩詞中的意象與詩人所表達的情感的聯絡,並結合作者思想情感分析其語言特點、寫作技巧等,本著詩詩作、解詩意、找意象並結合詩詞作者背景,題材特點的解題思路才能準確分析詩詞,提高詩詞鑑賞能力。

    另外,要想準確理解詩意,熟記古詩詞中的典型意象至關重要。如下圖常見的意象:

    聽了小徐老師的解析,相信同學們對古詩詞理解、賞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小徐老師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期待大家的關注,幫你解疑答惑。

  • 3 # 酌詞習格律

    古詩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得從體裁形式、思想內容、打好文言基礎等三個方面入手。

    先說體裁形式。

    古詩有古體詩和格律詩之分。前者只求押古韻,沒有平仄格律要求。後者當以古聲韻系統(平水韻)來作為平仄押韻標準。因為古“入聲字”已分別歸類到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且古韻部分類較今聲韻系統(中華新韻)細微,所以古今聲韻系統在平仄押韻格律規則上有所衝突。況且,古漢語聲調隨著歷史發展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今人如果按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聲調來朗讀古格律詩,就會鬧出笑話來。例如杜甫的《絕句》按古聲韻標示的平仄押韻格律如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句平仄相反是格律詩的規則之一,“白(bǎi”、“泊(pò)”是古“入聲字”,古人視為“仄”聲字入詩,“天”的韻母是“iān”,“uān”在古聲韻系統中屬於“一先”同一韻部,故以平水韻檢測符合平仄押韻規則:

    若按現代漢語拼音方案聲調來朗讀,“白(bái)”、“泊(bó)”.則為平聲字,以中華新韻檢測平仄押韻就會發現“泊”字平聲“出律”:

    再說思想內容。

    詩貴意境,而意境是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詩人細緻入微地觀察和切身體驗,透過酌詞煉句,恰如其分地選用詞語所表達的“意象”組合起來的。作為讀者,如果離開了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沒有近似於詩人的切身體驗或貼近現實生活的觀察積累,與詩作者“三觀”不一,就很難準確理解和體會詩作者筆下的“意境”和透過“意境”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因此說,“意象”是由詩作者選用的一個個實詞來表現,“意境”是由具體實詞組合而成的。“意境”的有無,不是讀者的主觀臆斷,不依讀者“三觀”為轉移,而是詩作者“三觀”感受的體現。讀者與詩作者“三觀”是否貼近,是評價“意境”有無的客觀基礎。試想,一個與詩作者“三觀”截然相反的人,會說作者的詩有“意境”而大加贊同嗎?

    讀詩還應抓準“詩眼”。“詩眼”是詩人在觀察體驗現實生活過程中,反覆推敲字詞,錘鍊語言的結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多讀多積累此類流傳千古,膾炙人口古詩名句,學習和借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酌詞煉句精神。古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詩的讀寫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作審美能力,為真正讀懂古詩創造條件。

    最後說打好文言文基礎。

    詩的語言準確凝鍊,且古詩文言詞語較多。下功夫積累和掌握常用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是掃清古詩文言字詞障礙的關鍵一環。學習古聖賢“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之謙虛美德,同時學會使用網路搜尋查詢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提高讀懂古詩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 4 #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

    提高古詩詞理解能力是個很外行的話題,應該是提升鑑賞能力。方法有二,一知道古詩詞的文體特徵,即作為詩的押韻平仄對仗特點,因此注意絕對不能透過翻譯的方式去鑑賞;二透過品味語言把握意象去感悟感情,讀詩就是個語言跟感情。

  • 5 # 春日之虎

    一是多看多背多學習,但不可將自己陷於其中,產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去死鑽什麼詩的結構與平仄韻律;二是,要有豐富的聯想,將詩中寫的與現實生活,現實事物聯絡起來,懂得詩的意境,追上詩人思維的步伐。

  • 6 # 讀寫升級

    古詩很重要,用王崧舟教授最近在百家講壇上的說法,古詩中包含著中國文化,是華人的精神家園,學好古詩,提高古詩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建議你透過以下途徑來提高古詩理解能力:

    01多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透過朗讀,你能感知到古詩的音韻美,透過朗讀你也能感知古詩的意蘊美,文化美。讀,大聲朗讀,像過去的老先生一樣,搖頭晃腦地去讀,沉浸在詩歌的意境裡,用自己的心靈去貼近詩中的文字,讓古詩中表達的內容好像出自己之嘴,自己之心,用你的心靈去印證古人的心靈,有些詩即使現在不懂也沒有關係,它會停留在你的記憶深處,有一天,相似的情境再現,你就會讓那首詩脫口而出,而你也會像醍醐灌頂一樣,那首詩表達的內涵也會一下子全懂了。

    02理解意象,幫助自己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詩歌內涵。

    用意象寫詩,用意象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是中國詩歌的特點。而每一個意象都是會傳承的,你要找一些使用同樣意象的詩歌,按照年代的先後排列起來,這樣,你就能看到這個詩歌的意象內涵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當你深刻地理解了這些意象,整首詩的內蘊就不在隱蔽,古人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那麼清晰地全擺在了你的面前,這詩歌就像你寫的一樣,古人說的話,你全都懂。

    03知人論世,瞭解詩人寫首的背景,能讀懂文字背後的故事和深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果你知道這兩句詩是龔自珍退休回家,離開京城時寫的,你一定知道龔自珍寫的目的,你也一定更清楚地懂得一個老人熾熱的內心。

    詩歌是文學桂冠上的明珠,掌握了古詩的讀法,你就掌握了採集明珠的方法,你就會成為一個手中有珍珠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之後,你有想過挽回前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