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米尼式子彈在1853年10月到1856年3月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僅是部分配給英法部隊,真正擴散使用要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了,太平軍1853年已經奪取南京了,此時兵力突破50萬,哪裡能買到這麼多發射米尼式子彈的步槍呢?

    從曾胡制兵錄等看,湘軍已經開始接受新式火藥武器,但比例比日後淮軍要差不多。李鴻章說曾國藩打仗的法寶不過是“壘牆子”,說白了這是軍隊裝備火藥武器後依賴野戰築壘,試圖藉此發揮火藥武器的火力優勢,又避免敵人透過近戰發動兵力優勢的打法。如果太平軍也是大量採用火藥武器,那麼也會是類似的打法,但事實上,太平軍僅僅是將少數火器作為打亂敵軍的手段,還是依靠近戰取勝。另外攻城中太平軍依賴土工作業手段,藉助大批礦工的挖掘能力,透過掘進來摧毀敵方的城牆。

    真正算得上大批裝備火器的,還是李鴻章的淮軍。

  • 2 # 小官人來了

    太平軍,剛起義的時候都是些礦工,文盲,家屬,老人,婦女和小孩。你要知道,就算是現在的金田村,也是屬於老少邊窮地區,之所以打得厲害,有清一代,兩廣都是反滿的,也是反清復明的主要基地。我也是廣西人,我們兩廣人都不太喜歡滿清朝廷。所以革命黨也喜歡在兩廣活動。革命黨的大佬也都是兩廣人的。太平軍的主要將領也都是兩廣人。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太平軍早期裝備水平,經歷了由劣到優再轉劣的歷程,細細回味,感觸良多。

    起義之初,兵器簡陋“人心齊、地利熟、膽氣壯,此三者賊之所長,而我之所短也。火器精、糧餉足、兵勇眾,此三者我之所長,賊之所短也”。-姚瑩。

    太平軍起義之初,兵器水準是低於清軍的。

    早期太平軍裝備上處於劣勢,憑藉高度的團結和勇敢及靈活的指揮由弱變強。

    起義之前,太平軍主要偷偷在韋昌輝家中打造兵器。他們打造12座熔爐,飼養大量鵝,以鵝聲掩護,白天打造農具,晚上打造兵器,儲藏在犀牛潭中。隨後,以天父天兄下凡名義,“突然在犀牛潭發現上天賜予的兵器”。顯然,能藏到犀牛潭的,不會是火器。

    當時太平軍的武器仍基本是冷兵器,士兵一般使用長矛,下級軍官一般使用刀。

    當然,當時的太平軍也有一些火器。他們甚至在起義前就能鑄造大炮了。比如,石達開在前往金田團營時,曾在白沙墟“開爐鑄炮,月餘乃去”。但因銅炮製作成本高,早期太平軍多以精度差、保養複雜的鐵炮為主。

    由於太平軍許多成員來自礦工,因此爆破能力有一定優勢。但一則因為爆破戰法尚不成熟,二則因為廣西地區獨特的地質條件,這一優勢尚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由於太平軍火器的匱乏,太平軍攻堅多隻能採取非常古老的方法,如攻打永安時,讓人用竹竿挑著棺木防止城牆清軍投擲火把,掩護軍隊等城;在攻打桂林時,甚至只能以古老的“呂公車”作為攻城利器。

    水此時太平軍水軍主要是羅大綱等人從天地會帶來的,主要用於運輸,尚不是獨立軍種。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參戰清軍的火器水平也不高,優勢並不明顯,因此當時雙方交戰,各有勝負。

    短暫的優勢

    太平軍短暫的裝備優勢,是入湖南後開始搭建的。

    1、湘南擴軍後,礦工隊伍、火藥都大大增加,爆破能力得到了增強。使得太平軍在一段時間掌握了較強的攻城能力;

    2、水營的建立;太平軍在益陽、嶽州等地,招募了大量水手。

    儘管所獲船隻多是民船,但數量龐大,太平軍建立了絕對的水上優勢,不僅可以控制江面,還大大增強了太平軍的機動力和補給能力;

    3、在嶽州大發橫財,獲取了大量的火器。

    這些使太平軍開始了加速邁向巔峰的旅途。

    到太平軍攻打武昌時,太平軍的老對手向榮突然發現了太平軍的瞬間強大“各營火炮極多,聲震如雷,子密如雨。”

    攻下武昌後,太平軍又再次發了一筆橫財,不僅獲取槍炮紅藥(火藥)極多,而且繳獲了一千多萬兩白銀。

    透過這段時間,太平軍一度具備了壓倒性優勢。從武昌到金陵,清軍望風而逃,而且後方的向榮等人也不敢追趕過急,只敢遠遠尾追(實際上,追也未必追得上)。

    錯失良機,形勢逆轉

    從武昌到南京,太平軍一路所向無敵,繳獲甚眾,攻破南京後,形勢十分有利。

    太平軍入金陵時,有白銀1700萬兩,對門咸豐爺登基時,國庫22萬兩,軍備競賽,你押誰贏?

    定都南京後,儘管太平軍沒有與西方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但各路商人可不願錯過這樣的發財機會。

    據當時的洋人描述,不但太平軍軍方採購了大量的西方武器,即使是在南京街頭,這些洋人都可以買到“第納阿達姆式手槍”。

    遺憾的是,當時坐擁良好局勢的太平軍並沒有把握這個機會,盡最大力量發展軍備。絕大多數的白銀被用於修建王府等揮霍無度的事情。

    而清軍方面,裝備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856年,太平軍曾繳獲兩門標明“1855年馬薩諸塞州造”的銅鑄火炮。可見對門的窮光蛋妖頭真捨得花錢買炮。

    注意:1856年,還不存在什麼“中外反動勢力聯合”。

    而他們新對手湘軍,也與之前的對手不同了。

    陸軍方面,此時湘軍與太平軍基本裝備持平。

    太平軍方面,根據1855年頒佈的《行軍總要》記載,“一兩司馬,該管下有二十五人,則限其有長龍(抬槍)兩條,營槍五條”。

    湘軍,“火器與刀矛隊各半,每營劈山炮二。”

    但水師方面,湘軍就確立了比較大的優勢了。

    與幾乎完全是民船的太平軍不同,湘軍對船隻依任務,做了大改,從廣東引進“紅單大船”。配備了大量的火器。“每隻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為六百斤至千斤洋炮。”

    因此,從西征中期開始,湘軍就建立了強大的水上優勢。僅從湘潭之戰到田家鎮之戰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湘軍就摧毀太平軍船隻近萬,太平軍水師幾乎傷亡殆盡。

    石達開巧用奇謀重創湘軍,卻挽救不了太平天國的命運。

    從太平軍裝備水平的變遷來看:早期,當戰爭規模不大時,太平軍中的楊秀清等人,能夠以其超強的個人能力,把握機會,由弱變強;定都天京後,雙方以“國與國的較量”時,太平軍領導層的總體素質差距就逐漸體現出來,驕奢淫逸,錯失機遇,又被反超!

    人窮一點,不可怕,齊心奮鬥,窮能變富;人富一點雖可喜,驕奢淫逸,終敗家業。

  • 4 # 漩渦鳴人yy

    分成不同的情況吧。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太平軍的武器裝備確實要比清軍要差,就是一開始在廣西金田起義的時候,那時候我太平軍手裡面大部分都是冷兵器,你要那種熱兵器的話,製造起來麻煩,不適合大規模的裝備,而且動靜太大,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清軍在圍剿太平軍的時候,壓力錶示並不是很大,太平軍很多攻擊城市的作戰裡面都以失敗告終,為什麼?因為太平軍的武器裝備太差。

    就這樣,太平軍一路打到了長江邊,在長江邊上,他們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轉機。

    雖然太平軍拒絕和洋人合作,但是這並不影響外華人和他們做交易,簡而言之,對於這些外華人來講,只要你給錢吶,什麼東西都可以賣給你,至於說火槍或者是火藥,炸藥,那隨便的事情。

    所以等到太平軍拿下了幾個重要的城市,在裡面截獲了大量的白銀以後,這個情況直接得到了改善,太平軍可以大規模地從洋人手裡面勾取大量的武器,而且都是先進武器。

    我都知道,通商口岸的開放次序大致是由南到北,也就是長江和珠江兩個是清政府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從這個地方過來的陽人不計其數,過來的軍事物資也不計其數。

    太平軍拿下南京,也就是江寧以後,具有了初步合洋人進行軍火交易的資本,在這裡他們截獲了大量的白銀,白銀的總數達到上千萬兩,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概念,因為我們都知道江寧織造一直是清政府的重要的稅收來源,大量的本來應該上交給中央的稅收,一下子就被太平軍拿到了手裡面。江南的膏腴之地也被太平軍完全掌控,所以太平軍手裡面的資金一下子就比清政府多起來了。

    反倒是清政府這個時候已經意識到了太平天國的威脅,不僅下放的地方上面的權利,而且還增加了軍事武器裝備的採購,在這種情況之下,此消彼長之間,湘軍和淮軍的戰鬥力不斷提升。

    在這之後,依靠著武器裝備上面的優勢,湘軍和淮軍一路拿下了太平天國的首府天京。

    所以說在由裝備決定戰爭形式的戰爭裡面,人才是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皮一共有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