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近自然
-
2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其實剪植物枝條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修型,另一個是打孢結果。修型主要是去掉不成型的枝條,讓植物按照理想的形態發展。而打孢結果則不同,打孢結果要考慮植物生長中的營養分配,例如在蘋果樹的這種修枝法則中就有,去直立留斜生,去直立留水平,去強留弱。前兩項為的是整型,而後一項為的就是結果。去強是為了養份發展為枝條,而弱枝更容易轉化為開花結果的花孢。當然在剪枝中還有一些破枝法促進結果的技巧,哪就更專業了。
-
3 # 一不平2018
被剪正點上絕無生新芽的可能,只能在被剪點的外圍即周圍皮質上的落葉腋處,才能有孕育嫩芽的條件下,即可長出幼芽持續伸長。
-
4 # 花草趣談
養花就要會修剪,修剪好了能夠去除頂端優勢,長出更多的枝條,開出更多的花,或者達到疏枝整形的目的,將營養集中供給保留的枝條。
那麼修剪後,就會有一個疑問,我們剪短了植物的枝條,那還會從被剪的那個點生長出新的嗎?我們常常會看到兩種情況:
一種是修剪後枝葉變得更加茂盛了,一種是枝條不在生長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情況呢?是否會長出枝條原因在於修剪時是否保留了芽點。
一種是剪掉的枝條下方有腋芽,那麼新枝條就會從腋芽的地方冒出來,並且一發就發好多新枝條出來。這是由於剪掉原來的枝條,去掉了頂端優勢,促進腋芽的生長。
另一種是從基部剪掉,將所有的腋芽都剪掉,植物想萌發找不到突破口,萌發不出來,達到疏枝的作用。就好像水堵在了瓶子裡,沒有辦法往外冒一樣。那麼水就成了死水,自然枝條也就成了沒有生機的枝條,無法長出新的枝條。這種方法呢能夠達到修枝整形的作用,將過多的枝條修剪掉,只保留主要枝條。
怎麼樣操作呢?一般枝條上的芽稱為定芽,其中著生在枝頂端的叫頂芽,著生在葉腋處的稱腋芽。
如果我們想要這根枝條能夠長出葉子,我們在修剪枝條時需要保留幾片葉子,確保保留有腋芽。這樣枝條才會從腋芽處生長出來。
如果想要花透過修剪開得更多,每次花開後進行修剪,從花下面第二對或第三對葉子處剪,保留營養,刺激植物再次開花,延長花期。如果我們想達到疏枝目的,就將不需要的枝條從基部剪除。剪除不需要的枝條,一是達到造型的目的,二是保證植物良好地通風透光,並將營養集中供應給保留的枝條,促使植株旺盛、花繁果碩。總結:修剪枝條是好事,也要掌握方法,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修剪方式,從而達到不同的目的。需要它長更多的枝條就保留腋芽,不需要它長更多的枝條就從基部減去。
同理我們看一個修剪後的枝條是否能夠萌發新芽、新枝,也是要看是否保留芽點。
-
5 # 理性科普者
植物的生長、繁殖與生長素、地球引力、光照和溫度等因素有關。
生長素是植物生長的內源激素,其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它是科學家在對根尖控制根伸長區生長和對草的胚芽鞘向光性進行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是最早發現的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其生理作用表現在植物的頂端優勢,使植物的葉片擴大, 還可以抑制塊根生長、開放氣孔、延長休眠、 抗寒等。從細胞角度說,生長素可刺激形成層細胞分裂,促進枝細胞伸長、抑制根細胞生長,對木質部、韌皮部細胞分化,對插條髮根、愈傷組織的癒合有重要作用。
植物體內單質狀態的吲哚乙酸的含量很低,約每千克鮮重不超過100微克,而且還與植物的部位和組織種類有關,在生長旺盛的組織或器官,如生長點、花粉、植物的頂端等部位含量較多。
生長素促進植物的生長與濃度有關,最適宜濃度是莖的濃度較大,其次是芽,再次是根,莖約每升10-5 mol、芽約每升10-8 mol、根約每升10-10mol。
植物體內生長素的運轉方向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長中腋芽生長受到抑制、植物的頂端優勢,都與吲哚乙酸的運輸方向和分佈的濃度有密切關係。
生長素合成部位主要是葉原基、嫩葉、頂芽、未成熟種子、根尖、形成層。在擴充套件的嫩葉片和頂端分生組織中合成的生長素,透過韌皮部的長距離運輸,向底部積累。根部也能生產生長素,自下而上運輸。
生長素低濃度時可以促進生長,高濃度時則會抑制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劑原理)。當吲哚乙酸在枝條上累積即產生枝條的向地性和向光性,吲哚乙酸可以延緩葉片衰老,抑制葉片脫落,相反,也可促進脫落。
地球引力對植物的生長的影響主要表在莖的背地生長和根的向地生長。原因是地球引力導致生長素分佈的不均勻,在莖的近地側分佈多,背地側分佈少。由於莖的生長素適宜濃度很高,對莖的近地側生長有促進作用,所以近地側生長快於背地側,保持莖的向上生長。對根而言,由於根的生長素適宜濃度很低,近地側濃度高對根細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因此,近地側生長比背地側生長慢,保持根的向地性。若沒有引力,根就不一定往下長了。科學實驗證明,在太空失重狀態下,莖的生長就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長的特性。但莖生長的頂端優勢仍然是存在的,生長素的上下運輸不受重力影響。
植物生長與光照有關,不僅僅是光合作用,也影響生長素的分佈,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莖的尖端,但彎曲的部位是在下段。越靠近頂芽的位置生長素濃度越高,對側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強,這就是許多高大植物的樹形成寶塔形的原因。
當植物體的某一部分受傷或被切除而使植物整體受到破壞時,能產生應激反應。首選,營養物質和生長激素的上下運輸受到影響,例如生長激素重新分佈。營養物質向上輸送的通道被切斷,營養物質就在受傷處和腋芽處開始積累,當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產生新芽,或原來被抑制的芽開始生長,至於在哪個地方長出新芽與植物的種類、受傷的部位、外界環境(如溫度、光照、地球引力)等因素有關。如果是插枝,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扦插後的生根過程,枝插與根插的生根原理是不同的。其中枝插生根是在枝條內的形成層和維管束鞘組織,形成根原始體,從而發育生長出不定根,並形成根系;而根插 是在根的皮層薄壁細胞組織中生長不定芽,而後發育成莖葉。 插枝扦插後,通常是在插枝的葉痕下斷面處,先產生癒合組織,然後形成生長點。
延伸閱讀:
激素必須首先與細胞內某種物質特異地結合,才能產生有效的調節作用。這種物質就是激素的受體。
激素受體:植物激素受體是指能與植物激素專一地結合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和相應的物質結合,識別激素訊號,並將訊號轉化為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應,最終表現出不同的生物學效應。激素受體是一種蛋白質,它們可能定位於細胞質膜,也可能定位於細胞核或細胞質。由於植物體內具有多種激素,因此,必然可能有多種激素受體,並存在於細胞的不同部位。
在植物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任何一種生理活動都不是受單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種激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是受多種激素的相互作用所控制的。例如,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增殖,而生長素則促進增殖的子細胞繼續增大。研究激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對生產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對植物激素的研究,人類在不斷的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類似物。一般叫做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很多。三碘苯甲酸能夠阻礙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抑制莖的頂端的生長,促進側芽的萌發,從而使植株矮化、分枝增多,並且使開花數和結實數增加。
植物生長調節劑屬於農藥類。雖然它們的毒性一般是低毒或微毒,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保證人、畜的安全。
植物體內的生長素是由色氨酸透過一系列中間產物而形成的。因為生長素在體內很容易經代謝而被破壞,所以外施時效果短暫。
回覆列表
剪短了植物的枝條,那還會從被剪的那個點生出新的嗎?錯覺是:植物枝條剪了還長,好像就從原來剪斷的地方長。但答案是多數情況下不是的,分析如下:
首先,枝條是怎麼來的?對於一個植物體而言,枝條就是莖的一部分,是由芽不斷髮育而來的。
其次,芽分佈在哪裡?兩個位置:一是在枝條的頂端,是頂芽;二是枝條的葉腋處,是腋芽。沒有芽就沒法發育成枝條。
再次,看你在枝條的什麼位置剪短枝條。如果剪斷處下面剛好位於腋芽的位置,那這個芽就會很快發育成新枝條,感覺是在原來的地方接著長的,其實不是,只是位置很接近而已。
如果剪斷處是在節間中間位置,下面離腋芽很遠,就會看到明顯不是從剪斷處生長的。如下圖為剪斷月季的枝條,可以清楚看到不是從剪斷處生長的。而是從下面的腋芽生長髮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