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對一個熱愛書法,對書法有極大興趣的人,喜歡創新是好事情而不是壞事。

    書法不創新很可怕,但不創新更可怕!記得這句話是張繼說的。

    (上圖為張繼隸書作品)

    但話又說回來了,創新的前提是什麼呢?當代魏碑書法大家孫伯翔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書法,不要動不動就談創新二字。如果你寫的字超過古人的字了,再談創作不遲。如果你寫的字還沒有超過古人的字,那就先老老實實的學古人的字。” 孫伯翔還說:“學習書法,一定要先繼承,後創新,只有把傳統的東西繼承好了,再考慮創新的事。現在,有的學書者不喜歡臨摹字帖,臨摹字帖不深入,臨得不像時,還說自己是意臨,這是非常可笑的事!”

    孫伯翔老師的話,給學書之人傳遞了兩個資訊:一是學習書法必須要先臨摹字帖,通俗地說就是先學習古人的東西。二是創新必須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之上,先繼承,後創新。在沒有把傳統的東西繼承好之前,先不要妄言書法創新。

    (上圖為盧中南的“歐楷”作品)

    有的學書之人說,我又不是古人,為什麼要學古人的東西呢?

    我的觀點是,每個學書法之人,都必須敬畏古人,敬畏傳統,先師法古人,先繼承傳統,之後再創新,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否則,那就不是一個真正想把書法學好的人,而是一個把學書法當作寫字,玩玩而已的人。抱著這種心態的人,是永遠也學不書法的!

    (上圖為解小青書法作品)

    關於有人說臨摹字帖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不願意去深入臨摹,甚至是隻得古人書法的三分神韻,就放棄臨摹字帖而去的“創新”、去跟風了。這種想法和做法是極為不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學書的路子不對頭啊!

  • 2 # 呂永亮

    有人喜歡臨摹,就有人喜歡創造。

    這二條道路能深入走好的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傳授技藝者需要具備紮實的傳統基本功,而創造者並非適合傳授工作。

    關於創造(創新),通常在沒有基本功的情況下的創新,作品是很難達到自己心中的要求。所以,正常情況下很多人又會回頭進行強化基本功的訓練。

    而中國書畫在創新方面顯然是更加困難,其一是我們的祖先們已經做的很完美了,其二是創新意味著筆墨與色彩關係等的綜合性突破……而這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最近本人在用功的努力不會寫字……願有志者事竟成!

  • 3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為什麼有些人對臨摹字帖看的很容易卻喜歡創新?近年來,隨著書法的普及力度加大,書法呈現出越來越熱。但熱鬧之下,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有些人,在沒有充分的對書法有認知的情況下,甚至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的前提條件下,被捲入浪潮之中。由此,千奇百怪的現象也就發生了。學習書法,應該說,臨摹傳統經典是“不二法門”。前人的名碑法帖,可以說浩如煙海,生有涯而藝無涯。哪家哪派沒有個三年五載,恐怕連門都難以進入。認為學習書法臨摹字帖容易的,不是無知就是狂妄自大。再不就是在名利的作用下,急於求成。置傳統於不顧,而名其曰“創新”。真正瞭解中國書法史或對書法名家碑帖下過苦功的人,都不會輕易言之創新,而在得其古人精髓的基礎上,反而其新必創,明眼人一看便知高下。相對於那些自認為創新的人所展示的作品,只能貽笑大方。

  • 4 # 書法界裡的吳彥祖

    書法是一門藝術,是全世界中國獨有的優秀藝術文化,是中國四大國粹之首。

    中國的書法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如早起大家比較熟悉的魏碑,後來歐陽詢在魏碑的基礎上創造了富有筆法險峻、字形精美的歐體,唐代是書法的鼎盛時期,唐楷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他們的字個個富有獨特的特點,後元代趙孟頫也創造了富有個人特點的趙體,隨後趙孟頫代替了褚遂良成為了中國四大楷書大家之一。當然說道書法,最不可忘記的便是書聖王羲之,還有他的兒子王獻之。所以現代人大多數臨摹作品時大部分便是以上幾個人的作品。

    書法追求以古為美,在臨摹古人的作品時,很多人喜歡改動古人的字帖,喜歡所謂的創新。比如說田英章老師就在歐楷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創新,田老師的字精美,和印刷的一模一眼,很多人也因此對田老師的字包庇不已,其實在我看來,他和古代書法家的字都各有特點,自成一家也算是傑出的書法家了。

    其實以我拙見,在臨摹時擅自改動古人的字帖是不對的,我們要相信,古人的書法藝術遠遠要在今人之上,很多人盲目創新是不對,在臨摹時儘量接近原貼,創作時可以創新,創作應該儘量帶有個人特點,要實現從書法中走進去再走出來的路徑,所謂的走進去便是臨摹古人字帖,當筆法以及書寫造詣到了一定境界之後再來創作,再來談創新。否則,沒有任何古人筆法基礎的創新都是無稽之談。

  • 5 # 大悔憶智冰

    說穿了就是無知無畏。

    在連所謂“書法家”都沒有紮實基本功的普遍情況下,所謂“創新”就是痴人說夢。

    有名家認為,現在的書法家的字,不如過去賬房先生的字。

    首先,現在書寫工具不是毛筆。

    其次,現在毛筆書寫的時間少到無法體會用筆方法。

    其三,不臨帖,想當然亂寫,甚至亂畫亂噴,脫離書法“書寫”的本質。

    所謂“功到自然成”,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掌握了法,才談得上變法。

    沒有“池水盡黑”的苦練,所謂創新就是外行的胡鬧。

    其四,書法“用筆千古不易”,早已形成法度,結體、行氣、章法的美也有規律,點畫不過關結體失誤字過疏過密甚至密密麻麻堆在紙上,不是創新,是不及格。

    有五音不全的音樂家嗎?

    其五,書法是文化,文化應該有敬畏。

  • 6 # 讀書耕田人王七

    謝謝邀請,我也不臨帖,因為不喜歡拘束,但是喜歡讀,喜歡細讀,感覺能品其中味,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創新,喜歡用毛筆寫一些平時所想,一般都是現寫現編,大言不慚的說一句吧,是自己的生活態度吧,反正又沒有什麼野心,就是對自己不吸菸不喝酒不賭博又不善交友的一種補充吧!

  • 7 # 書法家王曉平

    謝謝千里馬邀請,我也屬馬喲。書法不僅僅是寫字,重點在於書法“藝術”,不臨古人名帖怎知道書法藝術中有筆法、墨法、章法呢?想創新必須要先臨帖進去,學習千年沉積下來的名帖和先賢經驗,“三法”的基本功是創新的必要條件,脫離這個想隨心所欲創新,筆力、功力顯在何處?這是我早年臨的“蘭亭序”馮承素版本帖。

  • 8 # 子衿書法

    書法創新,是中書協成立之時提出來的。當初提出來,是為了書法的發展而制定的。針對的是具有相當書法修為的人。

    書法的出路,在於創新。這是大家的共識。然而,方針制定出來了,卻沒有對這個創新進行細化實施方案。而後來的書協掌門人,對創新的概念模糊不清,更是把書法創新搞成了全民性的學習方式。把臨帖學習的這種千百年來的書法學習方式看做是束縛手腳的繩索。曾經遇到過一個年青的書法愛好者,讓我給他的書法作品提意見。我看了他的作品後,建議他喜歡書法的話,就從臨帖開始學習 。沒成想他這樣回答“凡是在字型檔裡能找到的寫法,我都不寫。”這種受創新思想誤導的書法愛好者,在現在的年輕人中,不在少數。

    臨帖是一件非常枯燥的苦差事。不能帶有絲毫的己意,盡力學習多年尚且不能修得正果。心一鬆懈,手便渙散。要不與人同,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從不臨帖,百分之百寫出來的字和別人不相同。難的是出新意。在長期的臨帖實踐中,從學習臨摹中產生出自己的新意,不必去創而新意自生。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過程。對於功利至上的人來講,誰會有耐心等待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久?

    利慾的趨使,只爭朝夕。臨帖學習要幾十年,創新卻只是分秒之間。所以才會產生了書法速成班,國展突訓班,國展特訓班……

  • 9 # 翰墨書道

    就題主附言試做回答。在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別人蓋的三層樓房非常漂亮,特別是第三層。於是就想自己也蓋一幢樓。建築師從第一層開始建設,財主說,不要第一和第二層,只要第三層。這就是成語“空中樓閣”的故事。學習書法的道理是一樣的,打不好基礎,是不可能建設好書法藝術的規範美觀的大廈,至於創新,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實際上,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基礎做起,只有打下紮實的基礎,才能不斷提升素質、能力。學習書法不透過臨摹的關,是不可走向書法的創新之路的。古代經典的書法可以說都是一個歷史時期在創新上一流的書法,甚至開百代書風。書法發展至今,書的風格系統基本完備,技法同樣高度成熟。要想脫離傳統或者遠離傳統,獨闢蹊徑,肯定是不可能的事,簡直就是異想天開。最簡單來說,毛筆的執筆技法方面都基本上已經定型,別出心裁在搞出什麼花樣來,無法用口咬住去寫,那畢竟不是主流,正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適合做女朋友的十大職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