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愛旅遊

    美國太空梭的典型食譜 A餐B餐C餐桃豬牛肉混合菜蝦;烤牛肉土耳其香腸牛排;炒雞蛋麵包燴肉飯;薄餅可可桔子飲料維生素丸咖啡香蕉杏仁脆餅蘋果飲料花椰菜雞尾;水果布丁葡萄汁飲料冰淇淋航天食品的包裝要求,一是保證在失重情況下使用,二是重量輕體積小。一般有罐裝(鋁罐或雙金屬罐)、盒裝(覆水食品盒)和袋裝(覆水飲料袋、蒸煮袋、鋁塑複合袋等)。 美國太空梭使用的覆水盒採用矽橡膠隔膜來防止加水後漏水,使加水操作更為方便可靠。蘇聯/俄羅斯使用的覆水食品包裝是軟塑膠袋,加工比較簡單。美國太空梭還使用覆水軟料袋,它的加水原理與覆水食品盒相同。救生食品可採用軟塑膠內包裝和硬塑膠外包裝。救生飲水可採用馬口鐵罐或塑膠瓶包裝。 對於長期載人飛行,特別是對於將來的火星探險和在月球上的長期居住,需要解決食品的生物再生技術,以減少食品的攜帶量和補給量。目前,美、俄各國正在加緊研究食品的生物再生技術。美國國家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為太空梭研製了一種“色拉機”,它可為航天員提供萵苣、黃瓜、胡蘿蔔等新鮮色拉蔬菜。蘇聯也曾在“禮炮”7號空間站上進行種植洋蔥、黃瓜、小蘿蔔等的實驗,以供航天員食用。同時美、俄各國也在加緊研究在空間種植小麥、花生、大豆等糧食作物,實現透過生物技術將航天員的代謝廢物轉變成食物的過程。美國天空實驗室上的第二批乘員洛馬斯等人在航天時帶去了一些辛辣的調味品,希望借它來增加食慾,當他們在航天中食用這些辛辣的調味品時,覺得失去了原來的味道,大家覺得很奇怪。事後證明,這是人在宇宙中味覺失靈的緣故。 中國航天食品一覽 太空食品-八寶飯 太空食品-陳皮牛肉 太空食品-醬牛肉 太空食品-蓮子粥 太空食品-綠茶 太空食品-墨魚丸 太空食品-牛肉丸 太空食品-神5食品 太空食品-神5食品 在世界航天食品當中,中國的航天食品有中國特色,特別是傳統的中式菜品都儘可能出現在航天食譜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採訪: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食品分系統主任白樹民中國的航天食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式上是以中式食品為主,搭配成的航天膳食具有明顯的中餐特色,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麵類的食物為主,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如八寶飯,不僅風味獨特、色澤豔麗,其中的蓮子、桂圓等配料還有保健功能,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俄羅斯 俄羅斯供應的食物很多是罐裝的,加了蔬菜的羔羊肉,摻有大麥的牛肉(像一種夾肉麵包),鱘魚和雞肉飯。我們這裡有微波爐,可以加熱罐頭,然後用起罐器將罐頭開啟,但是罐頭蓋不能取下(以免飛得到處都是)。罐頭上沒有可以將他們固定在桌子上的搭扣,所以在吃罐頭時無法將它固定住。如果你打算騰出手的時候,你可以往罐頭底部倒一些水,這樣罐頭就可以粘在桌面上。 還有很多其它的脫水食物,像特沃勞格(tvorog)(這是一種俄羅斯鄉村的堅果乾酪甜點,)、蔬菜、義大利通心麵、西紅柿、油炸米飯、小蝦等等。你所要做的就是往袋中加水,等上幾分鐘,再將勺子插進袋子裡吃這些食物。俄羅斯湯:羅宋湯、牛肉大麥湯、辛辣羔羊湯等等。如果你去過俄羅斯的話,你就會知道那裡的湯是多麼美味了。在脫水食品覆水時,要確信這些湯料和水已經完全融合,你需要將包裝袋前後晃動,或抓住包裝袋,上下拍打,利用離心力將水擠到袋子中。所以當你看到一名航天員抓住一個食品袋,並且上下揮舞,這不是他為午餐而興奮(也許有這種可能),只是為了將食物和水混在一起。

  • 2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對於宇航員怎樣在空間站如何種植蔬菜,可以說,各國宇航員各有絕招,具體的說,應該是大同小異。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是人類來自地球,而蔬菜種植也來自地球這個原產地,所以任何方式種植蔬菜都會保留地球生態模式,這就是大同之說的依據。

    至於說到小異,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的種植方式都不可能找到和你完全相同的方法方式,何況各國有各國的農業科技,當然宇航員也會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特有的蔬菜種植方式帶到空間站。

    所以,詩人這裡不可能給你一個具體的空間站種植蔬菜的方法,因為,詩人沒經歷過這類事,只能翻資料,而那些資料也是由於著作者不同,介紹的不同。

  • 3 # 矩陣鏈

    近日,NASA向其ISS國際空間站輸送了一套用於種植蔬菜的科研裝置,名為“Veggie”,這些科研裝置與物資補給一起,已由SpaceX的龍飛船一起送到了空間站。

    Veggie的前身

    不過這並不是NASA第一次進行蔬菜種植的實驗了,早在2010年,一項叫做“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蔬菜製造系統,簡稱VPM)的任務首次登上空間站,目的就是為了給宇航員提供可食用的新鮮蔬菜,而且還能為宇航員提供娛樂活動。

    在隨後空間站的實驗中,VPM任務的目標主要是論證種植蔬菜可能性,因為植物在外太空面臨著無重力、溫度、各種宇宙輻射等惡劣條件,不過整個測試終於在2015年成功製造出了可食用的萵苣。

    此次的Veggie則是在VPM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升級,升級之後的裝置能夠種出大白菜、生菜、捲心菜等六種日常食用的蔬菜。此外,種植過程也更加高效、使用的能耗更小,宇航員也不需要每天花費過多時間維護植物。

    蔬菜如何生長

    據悉,該裝置每個重約8kg,使用能耗為90瓦。它由三大部分組成:照明系統、波紋管外殼和水庫。

    三個部分中,水庫就是植物真正生長的地方,類似於地球上的土壤。它包含一個叫做“植物枕頭”的裝置,用來盛放種子和肥料,種子在粘性枕頭中固定方向,以使它們根向下生長到基質(包含水和肥料)中,而莖將在枕頭外部向外生長。

    值得一提的是,水庫元件在新任務中被賦予了一套新的裝置——PONDS營養輸送管道,即透過被動軌道營養輸送系統(PONDS)將營養輸送到植物中,它使用吸水墊將水被動均勻地分散到植物枕頭中,這樣即可避免微重力對水分的影響並且提高氧氣的使用效率,在此之前都是宇航員使用注射器為枕頭加水。

    除水庫外,另外兩個部分中的波紋管外殼則負責為植物提供合適的溼度和溫度,並阻攔外界的光源,以遮蔽有害宇宙射線。該裝置由氟化聚合物製成,透過控制裝置內空氣的流動速率和壓力來實現植物適合的生長環境。

    最後,該裝置的照明系統由紅、藍、綠三種不同顏色的LED燈組成,可為植物提供相對應的日照,並且三種顏色的強度分別可調,旨在為不同的農作物提供最佳的可吸收光譜。

    建造太空植物園

    此次NASA一共運輸了7個植物種植裝置,可使用尼龍繩子安裝在空間站的過道上,並且外面那層波紋管外殼可以開啟供宇航員們評估生長狀況和觀賞,並且整個種植過程可重複不斷進行。

    對此宇航員也表示非常高興,因為新鮮的蔬菜沙拉會將吃慣了太空食品的味蕾重新喚醒,接下來NASA計劃將會運送一些可以開花的植物到空間站,宇航員們也對建造一個“太空花園”頗感興趣。

    太空育種始於1984年,美國航空航天局教育處、太陽輻射研究中心和Park種子公司三方合作,將大量蕃茄種子運入太空長期飛行器中,1990年由“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取回。結果表明,這些種子發芽快、幼苗生長正常、後期發育良好、果實豐碩。據悉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1995年收割的第4代“太空小麥”和其他良種一樣,金黃色的麥穗上結滿了飽滿的籽粒。與第3代“太空小麥”相比,它的長勢更旺,麥穗更長,結穗更多,麥粒碩大壯實,並有較強的抗赤黴病能力。經測算,畝產可達352千克,比未經太空飛行的多28千克,蛋白質含量高出9%。浙江農科院的專家,歷時3年,選育成的“航育1號”水稻新品系,單株理論產量從22.4克增加到32.8克,畝產由原來的400千克上升到600千克左右,增產幅度為40%以上,而且抗倒伏,早熟高產,穗大粒多,精米率高,適口性好。新品種生長期縮短約15天,株高降低約14釐米,並有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等優越性。

    利用太空所特有的條件,改良植物品種前景廣闊,併為加快培育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開闢了嶄新的途徑,也為科學家深入研究提出了新課題。

    國內外的太空試驗證明,對太空農業來說,與地球上的無土栽培大不一樣,植物不能以水滴的形式吸收水分或養分。在失重或僅有一點離心模擬重力的情況下,為防止液體流失,水分必須具備水膜的形態才能被植物吸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手機,未來會降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