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氣東來25568
-
2 # 木星小太陽
太空失重環境會影響人的健康,任何一個正常人在床上躺一個月,就會暫時性的失去走路的能力需要,重新開始學習走路。如果躺的時間再長一點,腿部肌肉已經萎縮,學習走路就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太空中就不僅是走路的問題,人的骨骼,心血管都會改變。脊椎變長,身高增加只是小事,這些變化是可逆的。生命在於運動,長期得不到鍛鍊,會骨質疏鬆,關節變弱。
失重下,人體血液迴圈也會有變化,長期失重,必然導致心臟機能的變化和血管的改變。
從地球到太空,重力消失,是生理負擔減小的過程,可以慢慢適應。從太空到地球,正好相反,是生理負擔增大的過程,適應過程要困難的多。就像訓練一名運動員要十幾年,一年不訓練就能變回普通人。
-
3 # 裸猿的故事
的確有傷害,但通常沒有生命危險。
首要風險是高能輻射
太空宇航員面臨的主要健康風險是接觸太空高能量輻射,尤其是來自太陽的輻射,如果發生太陽風暴,那麼宇航員就會處於高度危險之中。高能輻射粒子能把人打成篩子,但它們造成的不是通常的物理傷害,而是潛在的化學傷害。這方面有一個典型範例,前蘇聯物理學家布戈爾斯基在檢查粒子加速器時,不小心把後腦勺卡在了質子束通道中,而不幸的是當時加速器的安全機制失效,於是他慘遭高能質子束“爆頭”,據他事後講述,在那個瞬間他看到了比一千個太陽還亮的光,他很快掙脫了束縛,不過為時已晚,他的左臉迅速腫脹,還伴隨著臉部面板脫落,研究所把他緊急送到醫院,所有人都認為他命不久矣,包括他自己,但他最終僥倖生還,只是左臉肌肉失控導致左臉癱瘓,同時聽力中樞受損導致聽力喪失,另外還會偶發癲癇。但他沒死,而且還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此後結婚生子。由於左臉癱瘓,反倒在數十年後,讓他的左臉皺紋明顯比右臉少,但這不是青春常駐,只是告訴我們臉部肌肉反覆收縮,必然導致皺紋更多,喜歡笑的人更容易顯老。
圖示:布戈爾斯基被一束極細的質子束爆頭,圖中所示質子穿過他頭的路徑。注意質子束是從後腦進入從他鼻端射出。他之所以看到極量的光,可能是因為視覺中樞受到刺激所致,也可能是因為視網膜被質子穿過所致。
而太陽風暴中就包含大量高能質子,以及其它離子。這些高能質子以及相應的高能射線(電磁輻射)能破壞人體組織,細胞和DNA分子的正常結構。地面上的人們,因為受到地球磁場,地球臭氧層和厚厚大氣層的保護,通常不會有事。
圖示:“狂風中的地球”
在太空,沒有臭氧層來保護宇航員免遭紫外線輻射和更加危險的X射線,伽馬射線和宇宙射線的威脅。因此,太空服和空間站的設計,必須採用對這些輻射具有有特殊遮蔽能力的材料,來保護宇航員免遭這些有害輻射的影響。
圖示:2017年,ohanna Tarkela偶然拍攝到罕見龍形極光。極光是太陽風的產物,它們很美,但對宇航員來說,這些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卻可能是致命威脅
通常在太空艙和空間站中都有特別的感測器,監控區域性區域內輻射水平的變化。各國宇航局也正在研究新的保護宇航員免遭或降低太空輻射危害的方法和材料。另外,透過某些藥物增強宇航員抵禦輻射的能力,降低宇航員患癌風險,也是保護宇航員健康的重要手段。
圖示:降低宇航員患癌風險,也是各宇航大國,航空航天醫學的研究專案。
次要威脅是長期失重,會導致宇航員肌肉萎縮和骨質酥鬆。
人體是個非常節儉的機器,遵循“用進廢退”原則,在失重情況下,肌肉的用處變小了,而骨骼的強度即便降低也無所謂,於是肌肉開始萎縮,骨骼中的鈣質開始流失導致骨質酥鬆。另外一個小麻煩是,失重也導致宇航員們的臉部浮腫,這被稱為浮腫臉綜合徵。
雖然現在國際空間站中增加了鍛鍊身體的機器,但是宇航員還是很難保持住自己的肌肉和骨骼健康,這是當前階段,長時期太空生活還沒有被克服的麻煩問題。宇航員每月平均失去約1%至2%的骨質量,這意味著宇航員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會失去10%的骨質量,這導致長期呆在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在剛回地球時,甚至無法站起來,他們的骨頭現在處於極其危險的狀態中,必須經過細心的康復治療,才能回到正常人狀態,要知道各國職業宇航員可都是精英,從大腦到肌肉都是。
圖示:美宇航員哈德菲爾德在經歷197天空間站生活後,正重新練習直立行走
這裡有張圖,總結了宇航員長期太空生活後容易遇到的問題。
圖示:長期太空生活,宇航員常見生理問題
1、大腦感官失衡,尤其是平衡能力喪失。
2、心臟功能減退,血壓下降。
3、脊椎被拉伸,宇航員的身高因此會有所增長,這是設計宇航服時必須考慮的因素,有些宇航員在太空身高甚至增加了5釐米之多。
4、骨骼鈣質流失
5、肌肉萎縮
6、睡眠紊亂
7、潛在的輻射影響,讓人虛弱並增加患癌風險
當然,除了生理影響,長期太空生活,還對心理有影響,心理方面只能透過訓練和篩選來將合適的人送到太空中,但如果以後人類大規模湧入太空,那麼這將會是個嚴重問題。
-
4 # 路前的燈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地球重力環境中的身體結構和生理機能。太空失重則是人類在探索宇宙空間是所處的一種特殊環境,在太空中由於地球引力完全消失,人體處於失重狀態。經過科學家研究和宇航員的實踐,失重對人體的身體機能及生理會產生嚴重影響主要表現為:
1.心血管功能障礙。失重時人體流體壓力消失,血液和其他體液不像重力條件下那樣向下半身流動。相反,下身的血液迴流到胸腔、頭部,可引起宇航員面部浮腫,頭脹等。還可出現心律不齊、心肌缺氧以及心肌的退行性變化,並出現相應的心臟功能障礙,如心輸出量減少、運動耐力降低等,返回地面後對重力不適應而易於出現心慌氣短以及體位性暈厥等表現。
2.骨質疏鬆。長期處於失重狀態會造成人體骨質代謝紊亂,形成骨質疏鬆。這種骨質疏鬆一般難以恢復。
3.免疫功能下降。人體在失重狀態下會影響到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
4.肌肉萎縮。由於在失重狀態下,人體肌肉會出現廢用性萎縮,這種萎縮在經過鍛鍊後可以恢復。
總之,失重狀態會打亂人體長期在地球重力環境中形成的身體機能和功能,可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和工作效率,因而成為載人航天面臨的巨大挑戰和障礙,是人類航天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
5 # 光遊子
宇航員在太空中,一般比較關注的還是宇宙輻射,相對於致命的輻射來說,僅僅是失重的話影響並不大。不過失重確實也會造成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
失重導致感官失靈人類的小腦負責平衡,前庭負責方向,但是失重的情況下,人類基本上無法強烈的感受到平衡感和方向感,導致這些感知機制都會出現錯覺,從而引起異常的反應,比如暈車之類的嘔吐反應,雖然宇航員們都經過了層層篩選和非人的訓練,但是差異感真實存在,是人類就會感覺到不舒服的。另外,大家應該有嘗試過跑步機,在跑步機上跑步或者走路,長時間過後在平地上走,就會明顯感覺到不適應,更不要說失重環境下一呆就是好幾天了。
失重導致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失重環境下,我們的手腳肢體都不需要承載我們的肉體重量,這樣直接導致長久不用而導致肌肉萎縮,骨骼疏鬆。就像長久臥床的病人,十天半個月如果不下床,基本上再下床走路站穩都比較困難了,而且還要經常鍛鍊腿部肌肉才行。
而宇航員在失重情況下呆的過久,已經無法感覺到自己已經失去了骨骼和肌肉的力量,一旦回到地面,肉體再次承受如此大的重力,基本上無法站穩,更有甚者會導致骨折。比如下圖中出艙基本需要人攙扶,而且只能坐著。
失重導致血液重置大家應該都體驗過倒立的感覺,會感到頭腦發脹,眼睛快要爆出來了。其實這是因為大腦顱內壓力的緣故,當人類直立的時候,大腦處於輕壓力狀態,這也是正常的顱內壓力。如果腦內充血或多,則會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比如常見的腦溢血。所以,上太空可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必須體制合格,否則所有措施都難以保證你的生命。
回覆列表
一定會有傷害的。在太空除了人的基本生存環境保持以外,但其它 場環境都對宇航員的身心有影響,所以傷害是有的,只量的問題,能不能恢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