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岸讀書

    讀過萬卷書吧,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我認為,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前提,沒有讀萬卷書的基礎,我們行多少路都沒有特別大的用處。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可以學到人生真諦,可以學到生活中許多別人總結出來的小妙招,可以透過別人的經歷學到很多很多。

    讀書就像和人對話,不同的書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經歷,看書就像透過別人的經歷獲得沉澱,所以讀萬卷書就是基礎。

    俗話說得好“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透過讀書,瞭解別人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讀書可鑑古今,可知天下。

    除了這些,讀書還可以增進視野,讀書可以陶冶情操,讀書可以學到人生真諦,讀書可以結交新的朋友,讀書可以幫我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讀書也對我們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幫助。

    相信我,讀萬卷書才是行萬里路的基礎。

  • 2 # 杜哥在努力

    一、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哪個更重要?

    最近,一篇題為《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這其中有讚賞,也有批判。有網友很佩服這對辭去工作帶孩子出國各地遊歷的勇氣,有網友卻說這篇文章是在藉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發表毒雞湯。那麼,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這對父母在文章裡說道:“很快,你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踏入校園,每天忙於繁複的功課和讀不完的補習班。可是爸爸媽媽想讓你擁有不一樣的同年,想讓你看看學校裡不曾看到的世界。”這引來了很多質疑聲,大多宣稱這對父母的決定將會令孩子“輸在起跑線”,在學業和個人特長上會落後其他孩子,以後會吃虧。針對這類言論,有人跳出反駁。確實,人生並不應該是單一的模式,並不是說給孩子上學前班和興趣班就是正確的,選擇帶孩子去各個地方遊歷、增長見識就是錯誤的,反之也是一樣。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這麼小的孩子, 對於旅行的記憶到底會有多少?其實,無論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多少、記得了多少,但即使是破碎零散的回憶, 都會在孩子身心成長、點滴變化的過程中慢慢體現它的價值。首先,旅行給孩子瞭解世界的機會。孩子透過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會對這個世界有更豐富的認識;其次,可以在旅行中培養寶寶的好習慣,像去遊樂場要排隊、要珍惜食物、哭鬧無法解決問題等等。這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面對不同的考驗,學著長大;再者,旅行中培養寶寶的參與意識。旅行中,孩子不只是個跟隨者,也應該是個參與者,參與的同時,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鍛鍊獨立的個性。最後,旅行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好陪伴,帶著孩子去旅行, 是屬於全家人的快樂記憶,不用在意日常生活的瑣事,而能一起度過美妙的親子時光。

    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話》中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古人都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境界,一種追求。它概括了每個人獲得真知的途徑,強調了讀書領悟和親身實踐的關聯,二者都能使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潛質。聰明的父母都知道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從來都不是衝突的,在合理的學習環境下讀了萬卷書,再帶他行萬里路,才會更好!

    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當今社會上,談起理論一套一套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空談害人害己,大致誤國,小致害民。其實,無論多麼好的理論,如果離開了實踐,那都是空洞而無用的。

    作為一介意氣書生,一名教育工作者,大的不敢妄論,只對當今教育之事落談一二,尚有點發言權。

    當今百姓,誰不珍愛自己的子女,拿著自已辛辛苦苦積攢來的血汗錢,把子女送進了學堂,然而當今不知有多少學校打著素質教育的幌子,行灌輸理論的機械教育之實,把學生成天關在教室裡,嚴重脫離了與大自然的接觸,嚴重剝奪了學生透過實踐來快樂求知的樂趣和權利,這讓成天想讓自已子女快快樂樂生活的父母情何以堪?

    就中國傳統教育而言,中國古代教育家從來沒有忽視到大自然中求學的重要性。

    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不可偏廢”,這是說“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同等重要。

    "讀萬卷書"好比踩著前人的肩膀,透過知識之窗看到了金山銀礦,但是要想得到知識和能力這個金山銀礦,那必須再"行萬里路"才行呀!

    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雲:“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

    董老所言“氣韻”乃書畫中之神韻,而畫與文章一樣,貴在有氣韻,那是從畫與文章中透出的神之美。畫中透出的氣韻與文章透露出來的神韻,那都是從讀萬卷書中很難直接學習到的,必須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必須到實踐中去摸索和體會,只有透過切身體會,才能與書中所講的理論融會貫通,領悟到氣韻和神韻。

    昨日讀同鄉微友蘇秦配子推文《中國畫壇的腐敗,慘不忍睹》和歌唱家鬱鈞劍《撤銷書協,是對書法最好的尊重》一文,對他們文中所列舉的當今畫壇和書法界推崇之僵化教育和腐敗,結合當今教育之感受,頓感痛心疾首,並深惡痛絕!

    古人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當著求真求知的一種追求,當做求取知識和技能的兩種境界、兩個途徑。試問,是誰剝奪了莘莘學子到實踐中求真求知的權利?是教育部?是教育局?是校長亦或是老師?

    其實都不是,真正害民的是蘇秦配子推文和鬱鈞劍文中所說的“功利”!畫家不教“法”,就無法宣傳其華而不實的技巧,就蠱惑不到民眾,他的畫就拍不到好價錢;教授們不賣弄嘴皮子,就唬不住學子,就不能透過補課收到份子錢。如此功利之心斷了學生“行萬里路”求知的途徑,奪取了學子們“行萬里路”的寶貴時間。

    試問那些畫家、書法家和那些教授們,你們當初學畫,你們當年學習書法,你們當年求取真知,難道沒有悟到“行萬里路”的重要性嗎?難道不知道在實踐中求取真知和技能的寶貴嗎?

    可是現在看看你們身邊,由於你們日漸剝奪了學子們“行萬里路”透過實踐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權利,你們教的那些學子們到了初高中畢業拿不出一篇好文章的十之六七,即使大學畢業,學工科、學技能的只能對理論一知半解而不會實操的大有人在。

    本人在這些年從事的技工教育管理中,多年來不願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招錄工作人員,除了廟小留不住大知識分子外,皆因那些所謂高等教育從課堂裡培養出的大多數是華而不實的理論家,而很少出既懂理論又會實踐的實幹家。

    畫家、書法家和教授們,為了孩子們的明天,為了民族的振興,快快減少那些華而不實的理論教育,敞開教室之門,還孩子們“行萬里路”求知求真的樂趣和權利吧!恢復古人求學之風,讓“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真正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孩子們都能透過“行萬里路”獲得真知灼見,成為既懂理論又會實踐的有用之才!

  • 3 # 老冉侃車84

    讓孩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家長應該選擇哪個呢?愚認為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等重要,首先是要學會讀書,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只有博覽群書,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其實孩子在讀書時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動。即每讀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眼晴要看到,口裡要念出聲,心裡要想到作者寫的是什麼內容,分幾步寫的,想要表達出什麼思想情感?想到為什麼要這樣佈局?對於文章的優美詞句要用手做上記號,文章的重點難點要批註。這樣一篇文章讀下來,把自己學習的感悟寫下來。只要每讀一篇文章都能堅持這樣,何愁寫作起來沒有神來之筆呢? 而行萬里路是指要讓學生多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麼社會實踐中開闊自己的視野,從社會實踐中增長自己的才幹。曾記否,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在孩提時代就博覽群書,古今中外的名著無一不涉獵,讀書興趣之廣無人能及。他老人家不僅善於讀書,更是注重社會實戰調查,經常揹著一把油紙傘,走遍湖廣的山山水水,與農民交心,與安源煤礦工人論道,行萬里路,終於寫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查報告》,為中國革命尋覓到一條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革命先輩們浴血奮鬥而來的。所以他老人家才會受到億萬人民的愛戴和敬重!當今社會,我們家長在指導孩子讀書破萬卷時,也要讓學生在假期裡走出去看看祖國壯美的大好河山,瞭解各地的民風民情,去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去孤兒院,養老院做公益。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認識社會,才能真正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季降溫後還能釣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