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燈問史

    如果不是研究歷史的人,我們大多數人認識張廷玉是在經典歷史劇《雍正王朝》裡面,那個幹練,沉著,智慧的張廷玉老誠謀國,公忠體國的形象令人敬佩不已。的確,張廷玉作為漢人,在以滿族八旗為主的清王朝能得一席之地而善終,在於天時地利,更在於他自身的修為和素養。

    張廷玉曆經清王朝三代,堪稱三朝元老。是康熙年間大學時張英之子,自小聰慧多智好學,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出身,要說,還是個“官二代”,出身和背景加之自身的基礎決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張廷玉的出場比較晚,大約只出場了3-4次,但是有一次叫人記住了他,就是在明珠府上祝壽時幾個剛入京的新官在席上評議李光地,有人問張廷玉怎麼看,張廷玉說:不好說,也說不好,我就不說了。簡單幾個字的重複,凸顯出張廷玉的為人處事之道,不張揚,不多言,老成持重。

    在《雍正王朝》裡面,張廷玉的戲份算是提升了一個檔次,很多場戲讓人記憶深刻。他是康熙的得力助手,為康熙謀事處事滴水不漏,敢於擔當,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下面我們來細說三個帝王為何喜歡張廷玉,但是喜歡的度和原因並非都一樣。

    康熙時代:康熙三十九年,張廷玉正式踏入仕途,就在前一年,即康熙三十八年,其父張英拜相,所以,張廷玉這個官二代那不是一般的府門出身,而是非常之高。自康熙三十九年到康熙五十九年三十年的時間裡,張廷玉都在朝廷的核心部門工作,基本都是在康熙身邊工作,所以,這樣的工作環境,對於其本身的鍛造和歷練是很重要的,加之張廷玉自身好學,低調,清廉,能幹,深的康熙皇帝喜歡。康熙六十年,張廷玉又經歷刑部、吏部各部級單位,已然是一位正部級官員了。查其所經歷的各種崗位,張廷玉皆無品行道德汙點。康熙皇帝作為千古一帝,知人善用,當然是其專長之一了,到康熙六十年,張廷玉才四十八歲,也算是給雍正留下了一位高階人才,三十年的磨練,讓張廷玉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宰輔想型人才。縱觀張廷玉康熙年間,張廷玉的崗位設定都只是皇帝近身,但非中樞大臣之列,所以很多人認為,張廷玉雖然深得康熙喜歡,但是卻沒有什麼突出貢獻,也就懷疑張廷玉是否真才實學,這一點,其實不用懷疑。再者,康熙年間,雖然皇帝重視滿漢一體,但是事實上滿漢之分從來沒有淡化過,故張廷玉的存在,也許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

    雍正時代:這是張廷玉真正被重用的時代,雍正元年,張廷玉躋身中樞大臣之列。一來,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曾是雍正皇帝的老師,二來張廷玉是康熙留給雍正的幹才。康熙末年的吏治已經十分腐敗,康熙傳位於雍正,就是要鐵腕改革,而作為保守派的滿族子弟,只滿足於保守成規,千方百計阻撓雍正的改革方略。用漢人張廷玉,雍正帝也許是轉移視線之舉,給自己的改革之路尋求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而張廷玉在雍正時期,足見了一個加強中央集權的中樞機構——軍機處,對於雍正的施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此可以看出,雖然張廷玉久居內閣,似乎總是做的一些文案處理工作,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主張和想法,這些想法都很好的迎合了皇帝的心意,所以備受重用。一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駕崩,張廷玉的位置始終無人可以撼動。

    乾隆時代:這是張廷玉走下坡路的時代,到乾隆時代,張廷玉已經近七十歲了,也許是經歷三朝的緣故,年老後有些倚老賣老了。鑑於康雍對張廷玉的重用。乾隆皇帝出於兒孫的孝道,給予張廷玉特殊照顧,然而張廷玉卻處處與乾隆的想法和政策違和,尤其是在滿漢問題的處理上,過於固執和激烈,導致乾隆皇帝很不滿,君臣嫌隙由此產生。後激起乾隆不滿,罷黜回家。但是,乾隆皇帝還是在張廷玉死後兌現了他配享太廟的承諾。

    康雍乾三朝都有張廷玉的身影,但是這個滿清王朝的社會等級還是很森嚴的,漢人在滿清王朝裡面到底屬於哪一等級的人,大家自可去查。為什麼三個朝代就只有一個張氏家族的張廷玉,也許,也正是由於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至於張廷玉的主要貢獻,也在於他混跡於這個朝代的個人能力和才幹。要是遇上昏庸無能的皇帝,估計也難以善終。

  • 2 # 伊耆角木

    這可說的完全不對。三個皇帝沒有都十分欣賞張廷玉,康熙應該算愛屋及烏,雍正確實非常欣賞,至於乾隆那可以說是厭惡張廷玉。

    一、康熙愛屋及烏

    康熙對張廷玉的欣賞,絕大部分來源於對其父張英的欣賞,愛屋及烏。張英可以算是康熙親自選拔的嫡系。因為清初,朝政的商議主要依靠議政王大臣會議。而康熙為了能更好地掌握朝局,決心從滿洲貴族手中逐漸奪權。於是,南書房應運而起。那本是康熙讀書的地方,但康熙開始將一些翰林選入南書房,參與討論政務,負責起草詔書、召見大臣,逐步從議政王大臣們手中奪權。張英在康熙十二年被選在康熙身側為其講解經史,從而被皇帝熟悉。康熙十六年,第一次選調翰林官員進入南書房,張英與高士奇被選中,從此參與政務。一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位極人臣,是康熙信賴倚重的嫡系。

    張廷玉是張英的次子。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而就在前一年,張英已經官拜文華殿大學士(雖然清朝沒有丞相官職,但官拜大學士會被稱為“宰相”),所以自然會被康熙高看一眼。康熙四十三年,張廷玉跟隨其父的步伐進入南書房,康熙對這個故人之子頗為照顧,多次詢問其父張英(已致仕歸家養老)的狀況,足見康熙對張英的恩寵。正是因為父親給他鋪平了仕途,張廷玉在康熙中後期順風順水,也是因為自己的才學確實不差,至康熙駕崩已經官拜二品吏部左侍郎。當然,那時候的張廷玉還不是特別突出。真正備受重視還是要到雍正朝。

    二、雍正視為股肱

    雍正即位後,張廷玉真的是突飛猛進。原因呢,其實還是跟他父親張英有一點關係。據張廷玉自己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所寫,雍正看中他,一是因為他學問好有才幹,第二就是他是雍正恩師張英之子。張英入值南書房之後,不僅陪康熙吟詩作賦,處理朝政,還肩負教導皇子的重任。雍正就是當時曾經在張英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當然,除此之外,想必雍正透過觀察,覺得張廷玉可以信任,甚至有可能在雍正奪嫡鬥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雍正稱帝后不久,張廷玉即成為雍正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每有諭旨,都由張廷玉承辦。張廷玉做事細心,滴水不漏,對雍正的聖意每次都能很好把握。於是,不到一個月,就晉升禮部尚書。此後一路晉升,於雍正六年成為保和殿大學士,官居正一品。還兼領六部中最重要的兩部戶部、吏部尚書。而次年,張廷玉又輔助雍正設立軍機處,這是清朝皇權最為集中的明顯表現。張廷玉入值軍機,位極人臣。雍正甚至賜予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尊榮,這是清朝獲得此殊榮的唯一漢臣。

    三、乾隆極其厭惡

    相比父親的欣賞,乾隆對張廷玉沒有欣賞,只有厭惡。雍正臨終留下遺詔,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君乾隆。乾隆初時也對張廷玉尊重有加,還授予他三等伯爵,但時日一久,問題自然顯現。關鍵就在於,乾隆要乾坤獨斷,而張廷玉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逐步喪失了敏銳的洞察力,開始頻繁犯糊塗。

    張廷玉想的是激流勇退,安享晚年,給子孫留個富貴。本來我也沒錯。但乾隆更需要他做一個吉祥物,在朝中呈現一種君臣和睦的景象,所以不讓走。結果張廷玉實在是老糊塗了,不識相。乾隆十三年開始,張廷玉頻繁辭職,乾隆頻繁挽留,這時已經讓乾隆開始惱火。而最後當乾隆終於恩准了張廷玉的致仕申請,還賜詩送行,張廷玉居然求乾隆給個保證,確保雍正承諾的配享太廟能夠順利執行。這算什麼?信不過皇帝?已經犯了大忌諱。乾隆忍了,賜了恩旨。張廷玉卻讓兒子代自己進宮謝恩,於是乾隆爆發了。下旨讓張廷玉明白回奏為什麼不親自謝恩。誰知第二日旨意還沒發出,張廷玉便親赴宮中謝恩。張廷玉在朝中自然門生故吏頗多,這就犯了乾隆的大忌,龍顏大怒,居然有內臣私自通風報信,那還了得!命群臣商議罪名,定下剝奪官職,罷配享太廟。乾隆再開一恩,僅剝奪爵位,保留了官職和配享太廟的榮譽。結果還沒完。

    乾隆十五年,張廷玉再次請求致仕,而那時正值皇長子永璜去世,乾隆對這個長子本有虧欠,正在哀痛之時,看到張廷玉的奏摺,勃然大怒,痛斥其目無君上,最後群臣議罪,剝奪張廷玉太廟配享,貶回家去。張廷玉就這樣狼狽回家。誰知禍事還沒結束,後來他的學生四川學政編修朱筌獲罪,乾隆又一次遷怒張廷玉,命其上繳三代皇帝所有賞賜之物。在接連不斷的打擊之下,張廷玉在家鄉晚景淒涼,鬱鬱而終。

    而張廷玉死後,乾隆又一次顯示了自己的手段,表示寬宏大量,儘管張廷玉做錯這麼多事,還是念其苦勞,仍遵照雍正遺詔,給他配享太廟。體現自己的“大度”。而那一切,惶恐而死的張廷玉早就不知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軍入關之後,為什麼沒有和南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